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ppt_第1页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ppt_第2页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ppt_第3页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ppt_第4页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六七十年代 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请思考,1、比较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异同点?,2、比较美国西进运动和中国西部大开发?,3、如何评价林肯、俾斯麦等人?,4、德国统一的条件和影响?,5、比较德、意统一的异同点?,6、比较中日改革,概括一成一败的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一、俄国1861年改革,(一)背景(原因),1、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落后、国内市场、劳动力),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加剧国内社会经济危机。 (阶级矛盾、统治危机),“与其不如” -亚历山大二世,(二)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三)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教材史料解读,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 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 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 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 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 目的是什么?,请回答:,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1、19世纪中期的对外扩张和对内开发,(西进运动),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根本原因),3、废奴运动的高涨,南北矛盾加剧,4、主张废奴的共和党领袖林肯当选总统 (导火线),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横贯大陆铁路的建筑,加速了西 部的开发。美国向西部的领土扩张和开发,对美国的政治、 经济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 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发展经济的极 优越的自然条件。它大大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地处宜耕的 气候带,使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西部的开拓,带动了大规模 铁路的建筑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吸引来外国移民的洪流。外国移民 1790-1860年只有500多万,1861-1913年达2700万。阿巴拉 契亚山以西的人口,1790年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1860 年时已增长到占49。 国外来的移民,对西部的开发,对美 国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移民使美国能 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 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很快就摧毁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1803年,美国购得路易斯安那。 1810年起,吞并了佛罗里达。 1845年,美国吞并得克萨斯。 1846年起,先后抢占墨西哥50%的领土。 1846年,获取俄勒冈地区。 1867年,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 1898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一.美国的领土扩张,含义:,在扩张过程中,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评价:,(血腥的一面)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或被赶往更偏远、荒凉的地区; (进步的一面)西部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西进运动,西部开发,美国的“西进运动”与中国的“西部开发”相比二者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根本利益不同。美国的“西进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少数 资本家获得巨额利润的愿望。中国的西部开发是为了实现 共同富裕。,你认为中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 和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面临哪些相似的处境? 它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哪些教训我们需要吸取?,献计献策:,焦点,奴隶制的废存,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1、19世纪中期的对外扩张和对内开发,(西进运动),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根本原因),3、废奴运动的高涨,南北矛盾加剧,4、主张废奴的共和党领袖林肯当选总统 (导火线),林肯总统 后来接见斯托 夫人时戏谑地 称她是“写了一 本书,酿成了 一场大战的小 妇人”。,“ 在我一生中,我从 来没有像在这文件上 签名这样,更加确信自 己是做得正确的。” 亚伯拉罕林肯,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 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 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 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 的私有财产。,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意义,1、内战初期:,2、战局转折:,3、战争的结束:,4、历史意义:(性质、作用),(两份法令和关键战役的作用),局限性:遗留下了什么问题?,就在这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1865年4月 14日(耶稣殉难日 )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里, 林肯被亡命之徒约翰.布斯所暗杀。 4月15日 早晨7时逝世,终年56岁。全美国震惊了,全 世界震惊了。,林肯,一位出生卑微的总统,一位性情忧郁的总统,一位在胜利中倒下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评价历史人物:,林肯被刺后,马克思曾写道:林肯是一位 “ 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 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 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后退;他是一位 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 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 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 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 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材料一: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 散,我 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类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回答: (1)据材料指出,林肯对奴役制的态度。 (2)材料二中的“房子”的含义是什么?“一半奴役一半自由 的状况”又分别指什么? (3)如何理解“它或者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 一类东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统一的历史条件,1.统一的必要性,a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b.国际市场竞争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2.统一的可能性,a.普鲁士经济发达,b.军事力量强大,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决,d.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e.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1.1864年,普鲁士+奥地利,丹麦,收复丹麦控制的德意志地区,2.1866年,普鲁士,奥地利,收复 奥地利控制的部分地区,3.1870年,普鲁士,法国,收复 南方诸邦地区,*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1871年德意志统一完成,对欧洲和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1.德国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巨大进步.,2.积极影响:结束了德国长期的分裂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德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格局.,3.消极影响: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要点,意大利统一,一.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1.意大利统一的必要性,2.意大利统一的可能性,二.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三个阶段),三.意大利统一的特点 (与德意志统一相比较),1.相同之处:都采取了王朝战争形式;都有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强大势力. 2.不同之处:意大利的统一更多地借助了外国的帮助,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人民的起义和斗争也起很大作用,而德意志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意大利内部自始自终贯穿着两条不同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道路获胜而结束.,四.意大利统一的影响,明治维新,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着哪些危机,1、劳动人民的反幕斗争 2、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的反幕, 要求政治权力 3、中下级武士要求反幕 4、美等西方列强的入侵,内忧 外患,幕府统治 危机重重,5、武装倒幕,加剧,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势力较强,同时得到人民支持 3、大力推行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4、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为日本提 供了 有利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进步性、局限性),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摆脱民族危机,是亚洲唯一的强国 3.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4.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并对亚洲邻国进 行侵略扩张,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实力较强, 同时得到人民支持 大力推行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 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深化: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革命,试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并简要分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1 政治上,俄国只简单地宣布农奴成为自由人,对农奴制度没有采取进一步打击的措施;而日本不但废除藩王特权,进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2 经济上,俄国只给农奴一部分土地,而且大小由农奴主决定,还要交赎金,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采取措施;而日本首先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又迅速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封建行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持私人企业,对外贸易等 3 文化教育上,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俄国没有,差异原因:1 日本的明治维新经历了一场反对外来压迫,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武装倒幕运动。 2 实行改革的国家政权在日本发生了转移,明治维新政府是通过武装倒幕运动建立的新的政权。而俄国仍然是代表农奴主利益的旧政权,是自上而下由农奴主总头目沙皇实行的改革,思考:,1、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中国向近代化转变出现哪些变化?,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三种?分别举例说明。 4,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斗争和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相同,方式 内容:,性质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不同点,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领导 内容,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 地方式进行,革 命 和 改 革,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力量加强要求进 一步扫除障碍,任务:反老式资本主义体制(工厂手工业 时期),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英法美等) 反封建势力或分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德意日俄),从国际范围说是要摧毁1815年维也纳体系 的反动秩序,表现:革命(法美)改革(英国议会改革 拿破仑三世、俄日),影响: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 步形成,1、俄国农奴制改革,前提: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列宁 说:农民获得自由是,被剥夺的一干二净,评价:废除农奴制,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 金;但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沙皇专制没 有改变,贵族地主阶级依然把持政权,2、美国历史上的两次革命的异同?,同:通过战争方式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人民群众起了推动作用 颁布了激发积极性的的文件;资产阶级的获胜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异:背景上前一次是要摆脱殖民统治,后一次是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要求取消奴隶制;领导机 构上前一次大陆会议,即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后一次是联邦政府,即资产阶级;方式上前一次 是独立战争,后一次则是内战;意义上前一次是,3、西进运动的作用?,A、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发展迅猛,B、移民涌入,带来技术和劳动力,C、资源的开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提供了国内市场,E、积累了资本扩展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F、破坏了生态环境,沙尘暴,4、美国迅速成为领土大国的原因?,A、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B、美洲无强国与之竞争,C、欧洲列强远离美洲,鞭长莫及,D、西部开发热,加速领土扩张的进程,E、利用欧洲国家的矛盾与斗争,F、美国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林肯说:一个妇女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 一场战争,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即严复译的“黑奴吁天录”,6、为何以王朝战争形式,A、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害怕用革命手段会把无 产阶级卷入革命,不敢承担统一任务,而决定依 靠封建王朝进行,B、无产阶级不成熟,C、客观地主贵族需要资产阶级的帮助,三 大 思 潮,自由主义思潮:工业革命-商品输出提到 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思潮:工业革命-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兴起,民族主义思潮:民族自强,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