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书【有对应的CAD图】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书【有对应的CAD图】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书【有对应的CAD图】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书【有对应的CAD图】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建筑设计说明书【有对应的CAD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书 一、建筑设计概况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详细说明 (1) 、气象条件 、温度:最热月平均 30.3,最冷月平均 3.7; 室外计算温度:夏季极端最高 40.1,冬季极端最底9.5; 、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73%; 、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 0.35kn/m2 、雨雪条件:年降水量 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 192mm/日; 暴雨降水强度 3.31mm/s,100mm2;基本雪压 0.35kn/m2; (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各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 、人工填土,厚度 1.32.1m,不宜做为持力层; 、新冲击黏土,厚度 0.41.2m,不宜做为持力层; 、冲击粉质黏土,厚度 4.55.6m,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 值 270KPa; 、残积粉质黏土,厚度小于一米,是良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 值 300KPa;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 ,是理想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350KPa;地下水位:地表以下 2 米内无侵蚀性,稳定低水位埋 深为 2.3m2.8m 之间。 、抗震设防烈度按 7 度考虑,设计基本本地加速度值为 0.15g,场 地土属中硬性,二类场地,建筑物类别为二类。 (3) 、施工技术条件 “三通一平”等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各种机具、材料能满 足要求。 2、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 根据要求及地形状况, 本建筑设计为 L 形综合办公楼, 建筑面积为 3413.34 平方米,占地面积 487.52 平方米。首层高 3.6m,其余各层高 3.6m主体为六 层,总高为 23.4m。建筑横总长为 23.4m,纵向总长为 33.6m。 (2) 、耐火等级:二级。 二、建筑内容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1、平面功能分析 本建筑设计中间设有走廊, 两侧均有采光及兼作通风的窗, 轴线宽 2.1m, 满足工作人员的通行要求及疏散要求;办公楼底层设有两个入口,一个宽 2.4m的正门,一个宽 2.1m 的侧门,均直接通往大厅;主体内各层都设有两 楼梯,一电梯,各有单独的入口,具体尺寸及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这也满 足了疏散的入口要求。 2、房间布置 本办公楼设有接待室及会客室,满足休息要求;横向部分的房间呈南北 向布置,且在南北两侧均设有用来通风及采光的适当宽度、1.5m 高的窗 户;纵向部分的房间呈东西向布置,且在东面设有宽度不等的窗户,西 面设有半透明的玻璃幕墙,满足通风几采光的要求,且防止了西晒。 3、安全设施 (1) 、疏散要求方面:最远端房间的门距离楼梯距离为 14.7m;两个楼梯 至少可以并列通过三个人,合乎建筑规范要求。 (2) 、防火要求方面,在各个楼道内均设有消防栓。 三、构造处理 1、墙面构造处理 、内外纵横墙为 240mm厚,卫生间的标高比室内标高低 30mm。 、防潮处理:墙身水平防潮处理,在标高为0.060m 处铺设 3%防水 剂的细石混凝土厚 60mm;垂直防潮处理,在所有外墙壁窗台标高 以下采用防水砂浆。 2、门窗选用 所有的向内开的门均采用普通的镶板木门,进大厅的正门采用玻璃门, 另一个侧门则采用玻璃弹簧自动门;窗户均采用铝合金推拉窗,具体的 构造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内的门窗表。 3、楼地面及内外墙做法 根据房间的功能不同,所采用的不同材料装饰。具体做法详见建筑施 工图。 4、屋顶构造做法 采用构造找坡做法,柔性防水屋面,详见建筑施工图中的节点构造详 图,屋面排水采用女儿墙内排水,天沟采用现浇天沟。 5、楼梯构造做法 防滑采用 98ZJ401- 29- 1, 起步采用 98ZJ401- 28- 6, 栏杆做法见建筑施工图。 四、其它补充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1、本设计中除标高以 m为单位外,其它均以 mm 为单位。 2、所以未标注的门垛宽均为 240mm。 3、室内标高为0.000,室外标高为- 0.450。 4、所有的卫生器具、办公用品及家居均购买成品。 5、设计中的未尽事宜,请参照有关建筑规范施工。 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平面图如建筑施工图所示 2、基本风压 W0=0.35KN/m2 3、工程地质资料:自然地表下 1.2m 内为砂砾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240kp) ,其下层为圆砾石(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300kp) ,再下层为粘 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k=230kp) 。 4、该工程所在的长沙市地震基本烈度 7 度,近震。场地土为类。 二、结构选型 1、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纵横向承重框架) 体系。对于六层的办公楼,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结构、底 层框架或内框架砖房结构。该建筑要求布置灵活,同时考虑该建筑处于 7 度地震区,故选用框架 结构体系。由于结构承受纵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故选用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 2、其它结构选型 (1)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板作承重结构,屋面板按上人屋面的 使用荷载选用。 (2) 、楼层结构:所有露面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3) 、楼梯结构:由于楼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不大于 3 米,故采用钢筋混 凝土板式楼梯。 (4) 、天沟:采用现浇天沟。 (5) 、过梁:窗过梁以及门的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并采用可兼做 过梁的框架梁做窗过梁。 (6) 、基础梁:因持力层较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7) 、基础:因荷载不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 立基础。 三、结构布置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标准层楼面及屋面结构布置图详见结构施工图。 四、框架结构计算 1、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框架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 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行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 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基础顶面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岔等定为 - 0.450m,二楼楼面标高为 3.600m,故柱高为 4.05m,其余各层的柱高从 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 ,故均为 3.0m。故可绘出计算简图如计 算书内所示。 多层框架为超静定结构,在内力计算之前,要预先估算梁、柱的截 面尺寸及结构所才的材料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的线刚度及相对 线刚度。 2、梁柱的截面尺寸大致根据下列公式估算: 框架梁:h=L/(1018) b=h/(23) 框架柱:b=H/(1520) 3、计算线刚度 用公式 I=EI/L 计算,但在计算梁的刚度时,边梁要乘以 1.5,中间梁要 乘以 2,这是因为考虑到楼板对所起的翼缘约束作用。 4、荷载计算 把板划分为双向板计算。取荷载的标准值均查阅荷载结构规范而来。 5、梁主要验算正、斜截面的承载力,柱主要验算轴压比几两者均需验算草 料强度。在验算时活荷载按满跨布置。 6、内力计算 恒荷载和活荷载的内力计算均采用力矩分配发,活荷载选取三种情况来 计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均采用反弯点法,因为梁、柱相对线刚度接近 于 3。其中地震荷载的作用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7、内力组合 各种框架情况下的内力求的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当考 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 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 内力进行调幅。当有地震作用时,应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及重力荷 载代表值与地震作用的组合,并比较考虑这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由 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区支坐边缘处,为此,应先计算各梁的控制截面处 的(支坐边缘处的)内力值。为了简化起见,也可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这样 计算得的钢筋用梁比需要的钢筋用梁略多一点。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第三章 基本资料及结构选型 一、 工程名称:中南地质局综合办公楼 二、 建设地点:长沙市区 三、 设计资料: 基本风压 2 0 0.35/WKN m= 基本雪压 2 0 0.35/SKN m= 地面粗糙类型:C 类 极端最高温度:4 0 . 1 极端最低温度:- 9 . 5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土质分布均匀。 自上而下为: 人工填土层, 厚度 1 . 3 2 . 1 m , 不宜作为持力层;新冲击粘土层,厚度 0 . 4 1 . 2 m , 不宜作为持力层; 冲击粉质粘土,厚度 4 . 5 5 . 6 m , 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2 7 0 K P a ; 残积粉质粘土, 厚度1 m , 是良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 承载力标准值 3 0 0 K P a ;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 是理想的持力层, 承载力标准值 3 5 0 K P a ;地下 水位:地表以下两米内无侵蚀性,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 2 . 3 2 . 8 m 之间 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建筑物类别:二类 四、结构选型 1、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2、其他结构选型: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做承重结构,屋面按不上人屋面事业荷载选用 楼面结构:采用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楼梯结构:采用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天沟:采用现浇内天沟。 、过梁:窗过梁以及带雨蓬的门过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有些框架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梁可兼作窗过梁使用。 、基础梁:因持力层较深,且天然地表下土质较好,采用现浇钢筋混 凝土基础梁。 、基础:因荷载不是很大,地基承载力较大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 单独基础。 第四章 结构布置 一、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选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 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 基础顶面算至一层板底,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 0.45m,室外 地坪至基础顶面的高度为 0.25 m,底层楼层 3.6m,故底层柱高为 4.3m。其余各 层的柱高为各层层高,故均为 3.6m。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框架轴线尺寸 框架计算单元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二、 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多层框架结构为超静定结构,在内力计算之前,先估算梁柱的截面尺寸及 结构所采用强度等级,以求得框架中各杆的线刚度及相对线刚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均采用 C 3 0 (E = 2 . 9 5 72 10/KN m) 梁的截面尺寸 按跨度大者计算,l = 5 4 0 0 m m , h = ( 1 / 8 - 1 / 1 2 ) l = 6 7 5 m m - 4 5 0 m m ,取 h = 6 0 0 m m b = ( 1 / 2 - 1 / 3 ) l = 3 0 0 m m - 2 0 0 m m , 取 b = 2 5 0 m m 故框架梁的初选截面尺寸为 b h = 2 5 0 m m 6 0 0 m m 其惯性矩: 3 1 12 b Ibh=1/122 5 0 3 600= 4 . 5 9 10 4 mm 柱的截面尺寸 按层高确定,底层 H = 3 6 0 0 m m 4 5 0 m m 2 5 0 m m = 4 3 0 0 m m b = ( 1 / 1 5 - 1 / 2 0 ) H = 2 8 6 m m - 2 1 5 m m , 取 b = 4 0 0 m m h = ( 1 - 2 ) b = 5 7 3 m m - 2 8 6 m m , 取 h = 4 0 0 m m 故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 b h = 4 0 0 m m 4 0 0 m m 其惯性矩: 3 1 12 c Ibh=1/124 0 0 3 400= 2 . 1 3 3 9 10 4 mm 板的截面尺寸 由于 2 1 l l = 5 4 0 0 / 3 6 0 0 = 1 . 5 2 ,故按双向板设计 h = ( 1 / 3 0 - 1 / 4 0 ) 1 l = 1 2 0 m m - 9 0 m m , 取 h = 1 0 0 m m 三、 梁柱线刚度计算 由 i E I / l , 得 梁: 66 A B i= 1 . 5bI 4 . 5 9 10/ 5 4 0 0 E = 1 2 . 4 9 5 5 10E 66 B C i= 2bI 4 . 5 9 10/ 2 1 0 0 E = 4 2 . 8 5 10E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66 C D i=1 . 5bI 4 . 5 9 10/ 5 4 0 0 E = 1 2 . 4 9 5 5 10E 柱: 10 A A i= 2 . 1 3 3 9 10/ 4 3 0 0 E = 4 . 9 6 5 10E 取 10 A A i为基准值 1 ,则相对线刚度表示如下: 第五章 框架结构荷载计算 一、恒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 防水层(刚性)3 0 厚 20 C 细石混凝土防水 1 . 0 2 /KN m 防水层(柔性)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 . 4 2 /KN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波形石棉瓦 0 . 2 2 /KN m 找平层:1 5 厚水泥砂浆 0 . 0 1 5 m 2 0 3 /KN m= 0 . 3 2 /KN m 保温层:8 0 厚矿渣水泥 0 . 0 8 m 1 4 . 5 3 /KN m= 1 . 1 6 2 /KN m 结构层:1 0 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 . 1 m 2 5 3 /KN m= 2 . 5 2 /KN m 抹灰层:1 0 厚混合砂浆 0 . 0 1 m 1 7 3 /KN m= 0 . 1 7 2 /KN m 合计 5 . 7 3 2 /KN m 2 、走廊及标准层楼面 小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 . 5 5 2 /KN m 结构层:1 0 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 . 1 m 2 5 3 /KN m= 2 . 5 2 /KN m 抹灰层:1 0 厚混合砂浆 0 . 0 1 m 1 7 3 /KN m= 0 . 1 7 2 /KN m 合计 3 . 2 2 2 /KN m 3 、梁自重 主梁 b h = 2 5 0 m m 6 0 0 m m 梁自重 2 5 3 /KN m0 . 2 5 m (0 . 6 - 0 . 1 )m = 3 . 1 2 5/KN m 抹灰层:1 0厚混合砂浆 0 . 0 1 m (0 . 6 - 0 . 1 + 0 . 2 5 )m 2 1 7 3 /KN m= 0 . 2 5 5/KN m 合计 3 . 3 8/KN m 基础梁 b h = 2 5 0 m m 4 0 0 m m 梁自重 2 5 3 /KN m0 . 2 5 m 0 . 4 m = 2 . 5/KN m 4 、柱自重 b h = 4 0 0 m m 4 0 0 m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柱自重 2 5 3 /KN m0 . 4 m 0 . 4 m = 4/KN m 抹灰重:1 0 厚混合砂浆 0 . 0 1 m 0 . 4 m 4 1 7 3 /KN m= 0 . 2 7/KN m 合计 4 . 2 7/KN m 5 、外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3 . 6 - 1 . 8 - 0 . 6 )m 0 . 2 4 m 1 8 3 /KN m= 5 . 1 8 4/KN m 铝合金窗 0 . 3 5 2 /KN m1 . 8 m = 0 . 6 3/KN m 贴瓷砖外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 2 5 m m ) 0 . 5 2 /KN m(3 . 6 - 1 . 8 )m = 0 . 9/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 . 3 6 2 /KN m(3 . 6 - 1 . 8 )m = 0 . 6 4 8/KN m 合计 7 . 3 6 2/KN m 底层 纵墙 (3 . 6 - 1 . 8 - 0 . 6 - 0 . 4 )m 0 . 2 4 m 1 8 3 /KN m= 3 . 4 5 6/KN m 铝合金窗 0 . 3 5 2 /KN m1 . 8 m = 0 . 6 3/KN m 贴瓷砖外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 2 5 m m ) 0 . 5 2 /KN m(3 . 6 - 1 . 8 )m = 0 . 9/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 . 3 6 2 /KN m(3 . 6 - 1 . 8 )m = 0 . 6 4 8/KN m 合计 5 . 6 3 4/KN m 6 、内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3 . 6 - - 0 . 6 - 0 . 9 )m 0 . 2 4 m 1 8 3 /KN m= 9 . 0 7 2/KN m 水泥粉刷内墙面 0 . 3 6 2 /KN m2 . 1 m 2 = 1 . 5 1 2/KN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合计 1 0 . 5 8 4/KN m 7 、内隔墙自重 标准层 内隔墙 (3 . 6 - 0 . 6 )m 0 . 2 4 m 9 . 8 3 /KN m= 7 . 0 5 6/KN m 水泥粉刷墙面 0 . 3 6 2 /KN m3 m 2 = 2 . 1 6/KN m 合计 1 0 . 2 1 6/KN m 底层 内隔墙 (3 . 6 - 0 . 6 - 0 . 4 )m 0 . 2 4 m 9 . 8 3 /KN m= 6 . 1 1 5/KN m 水泥粉刷墙面 0 . 3 6 2 /KN m3 m 2 = 2 . 1 6/KN m 合计 8 . 2 7 5/KN m 二、活载标准值计算 1 、屋面和楼面活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 0 . 5 2 /KN m 楼面: 办公室、阅览室 2 . 0 2 /KN m 楼梯、走廊 2 . 5 2 /KN m 2 、雪荷载 0kr su s= 0 . 8 0 . 3 5 2 /KN m= 0 . 2 8 2 /KN m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 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 计算简图如下:1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A - B 轴间框架梁 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5 . 7 3 2 /KN m1 . 8 m (1 - 2 2 0.33+ 3 0.33)2 = 1 6 . 9 1/KN m 活载:0 . 5 2 /KN m1 . 8 m (1 - 2 2 0.33+ 3 0.33)2 = 1 . 4 8/KN 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3 . 2 2 2 /KN m1 . 8 m (1 - 2 2 0.33+ 3 0.33)2 = 9 . 5 1/KN m 活载:2 . 0 2 /KN m1 . 8 m (1 - 2 2 0.33+ 3 0.33)2 = 5 . 9 0/KN m 梁自重:3 . 3 8/KN m A - B 轴间框架梁的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 3 . 3 8/KN m+ 1 6 . 9 1/KN m= 2 0 . 2 9/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 1 . 4 8/KN 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 . 3 8/KN m+ 9 . 5 1/KN m= 1 2 . 8 9/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 5 . 9 0/KN m B - C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5 . 7 3 2 /KN m1 . 8 m 5 / 8 2 = 1 2 . 8 9/KN m 活载: 0 . 5 2 /KN m1 . 8 m 5 / 8 2 = 1 . 1 2 5/KN 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3 . 2 2 2 /KN m1 . 8 m 5 / 8 2 = 7 . 2 4 5/KN m 活载: 2 . 5 2 /KN m1 . 8 m 5 / 8 2 = 5 . 6 3/KN m 梁自重:3 . 3 8/KN m B - C 轴间框架梁的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 . 3 8/KN m+ 1 2 . 8 9/KN m= 1 6 . 2 7/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 1 . 1 2 5/KN 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 . 3 8/KN m+ 7 . 2 4 5/KN m= 1 0 . 6 2 5/KN m 活载= 板传荷载 = 5 . 6 3/KN m C - D 轴间框架梁同 A - B 轴间框架梁 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 天沟自重 2 5 2 /KN m(0 . 6 + 0 . 2 - 0 . 1 )m 0 . 1 m + (0 . 6 + 0 . 2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0 . 5 + 0 . 3 6 ) 2 /KN m= 2 . 4 4/KN m 顶层柱恒载= 天沟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2 . 4 4/KN m3 . 6 m + 3 . 3 8/KN m(3 . 6 - 0 . 4 )m + 1 6 . 9 1/KN m 3 . 6 m + 5 . 7 3/KN m1 . 8 m 5 / 8 3 . 6 m = 7 4 . 7 6 K N 顶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 1 . 5 5/KN m3 . 6 m / 2 + 0 . 5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4 . 8 2 K N 标准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7 . 3 6 2/KN m(3 . 6 - 0 . 4 )m + 3 . 3 8/KN m(3 . 6 - 0 . 4 ) m + 9 . 9 7/KN m3 . 6 m / 2 + 3 . 2 2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6 5 . 3 6 K 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 6 . 1 9/KN m3 . 6 m / 2 + 2 . 0 2 /KN m1 . 8 m 5 / 8 3 . 6 m = 1 9 . 2 4 K N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外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5 . 3 6 4/KN m(3 . 6 - 0 . 4 )m + 2 . 5/KN m(3 . 6 - 0 . 4 )m = 2 6 . 0 3 K N 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 . 3 8/KN m ( 3 . 6 - 0 . 4) m + 1 6 . 9 1/KN m 3 . 6 m + 5 . 7 3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5 . 7 3 2 /KN m1 . 8 m 3 . 6 m 0 . 8 2 + 5 . 7 3 2 /KN m1 . 8 m 0 . 9 m 5 / 8 8 7 . 1 6 K N 顶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 1 . 5 5/KN m3 . 6 m / 2 + 0 . 5 2 /KN m1 . 8 m 3 . 6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5 / 8 + 2 . 0 2 /KN m1 . 8 m 3 . 6 m 0 . 8 2 + 2 . 0 2 /KN m 1 . 8 m 0 . 9 m 5 / 8 = 1 8 K N 标准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3 . 3 8/KN m(3 . 6 - 0 . 4 )m + 1 0 . 5 8 4/KN m(3 . 6 - 0 . 4 ) m + 9 . 9 7/KN m3 . 6 m / 2 + 3 . 2 2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3 . 2 2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3 . 2 2 2 /KN m 1 . 8 m 0 . 9 m 5 / 8 = 9 6 . 9 K 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 6 . 1 9/KN m3 . 6 m / 2 + 2 . 0 2 /KN m1 . 8 m 3 . 6 m 5 / 8 + 2 . 5 2 /KN m1 . 8 m 3 . 6 m 0 . 8 2 + 2 . 5 2 /KN m 1 . 8 m 0 . 9 m 5 / 8 = 3 5 . 7 K N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内纵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1 0 . 5 8 4/KN m(3 . 6 - 0 . 4 )m + 2 . 5/KN m(3 . 6 - 0 . 4 )m = 4 1 . 8 7 K N C 轴柱同 B 轴 D 轴柱同 A 轴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竖 向 受 荷 总 图 4 、风荷载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公式如下:K= zsz0 荷载规范规定,高度小于 3 0 m 或高宽比小于 1 . 5 的房屋结构,允许不考 虑风荷载的动力影响,即取= 1 . 0 。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风荷载体型系数S,查荷载规范表 7 . 3 . 1 的 3 0 项次得:S= 0 . 8 - 0 = 0 . 8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查荷载规范表 7 . 2 . 1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C 类, 并结合以内差法得: 离地面高 度 Z (m ) 3 . 6 7 . 2 1 0 . 8 1 4 . 4 1 8 . 0 2 1 . 6 z 0 . 5 3 0 . 7 4 0 . 7 4 0 . 7 4 0 . 8 0 . 8 7 设计资料提供:0= 0 . 3 5 K N / m 2 。 1 k w = 1 . 0 0 . 8 0 . 5 3 0 . 3 5 2 /KN m= 0 . 1 5 2 /KN m 2k w = 1 . 0 0 . 8 0 . 7 4 0 . 3 5 2 /KN m= 0 . 2 1 2 /KN m 3k w = 1 . 0 0 . 8 0 . 7 4 0 . 3 5 2 /KN m= 0 . 2 1 2 /KN m 4k w = 1 . 0 0 . 8 0 . 7 4 0 . 3 5 2 /KN m= 0 . 2 1 2 /KN m 5k w = 1 . 0 0 . 8 0 . 8 0 . 3 5 2 /KN m= 0 . 2 2 2 /KN m 6k w = 1 . 0 0 . 8 0 . 8 7 0 . 3 5 2 /KN m= 0 . 2 4 2 /KN m 转化为集中荷载: 6 层: Fw 6 k= 0 . 2 4 3 . 6 / 2 (3 . 6 + 1 . 8 )= 2 . 3 3 K N 5 层: Fw 5 k= 0 . 2 2 3 . 6 / 2 (3 . 6 + 3 . 6 )= 2 . 8 5 K N 4 层: Fw 4 k= 0 . 2 1 3 . 6 / 2 (3 . 6 + 3 . 6 )= 2 . 7 2 K N 3 层: Fw 3 k= 0 . 2 1 3 . 6 / 2 (3 . 6 + 3 . 6 )= 2 . 7 2 K N 2 层: Fw 2 k= 0 . 2 1 3 . 6 / 2 (3 . 6 + 3 . 6 )= 2 . 7 2 K N 1 层: Fw 1 k= 0 . 1 5 3 . 6 / 2 (3 . 6 + 3 . 6 )= 1 . 9 4 K N 5 、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横向 2 - 6 层 D 值计算 2 b c i i i = 2 c i i = + 2 12 cc Di h = (K N / m )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A 轴柱 2 2.53 4 4 3.6910 = 21.4610 0 . 5 5 9 7 5 5 7 B 轴柱 2 11.18 (3.69+12.63) = 21.46 0 . 8 4 8 1 1 4 6 4 C 轴柱 2 11.18 (3.69+12.63) = 21.46 0 . 8 4 8 1 1 4 6 4 D 轴柱 2 2.53 4 4 3.6910 = 21.4610 0 . 5 5 9 7 5 5 7 7557 11464 11464755738042D =+= 横向底层 D 值计算: b c i i i = 0.5 2 c i i + = + 2 12 cc Di h = (K N / m ) A 轴柱 2 2.53 4 4 3.6910 = 21.4610 0 . 6 6 9 9 0 4 4 B 轴柱 2 11.18 (3.69+12.63) = 21.46 0 . 8 8 6 1 1 9 7 7 C 轴柱 2 11.18 (3.69+12.63) = 21.46 0 . 8 8 6 1 1 9 7 7 D 轴柱 2 2.53 4 4 3.6910 = 21.4610 0 . 6 6 9 9 1 4 4 9044 11977 11977904442042D =+=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按下式计算: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j j ij v u D = ?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 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 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是所有 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 层侧移 1 j jj j uu = =? 顶点侧移 1 n j j uu = =?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计算如下: 层次 j w/ K N J V / K N D (K N / m ) j u?/ m j u?/ h 6 2 . 3 3 2 . 3 3 3 8 0 4 2 0 . 0 0 0 1 1 / 3 6 0 0 0 5 2 . 8 5 5 . 1 8 3 8 0 4 2 0 . 0 0 0 1 1 / 3 6 0 0 0 4 2 . 7 2 7 . 9 0 3 8 0 4 2 0 . 0 0 0 2 1 / 1 8 0 0 0 3 2 . 7 2 1 0 . 6 2 3 8 0 4 2 0 . 0 0 0 3 1 / 1 2 0 0 0 2 2 . 7 2 1 3 . 3 4 3 8 0 4 2 0 . 0 0 0 4 1 / 9 0 0 0 1 1 . 9 4 1 5 . 2 8 4 2 0 4 2 0 . 0 0 0 4 1 / 9 0 0 0 j uu=?= 0 . 0 0 1 5 m 侧移验算: 层间侧移最大值:1 / 9 0 0 0 1 / 5 5 0 (满足) 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本建筑建筑高度为 2 3 . 4 m ,且高度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可采用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作用于屋面梁及各层楼面梁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6 G = 7 4 . 7 6 + 8 7 . 1 6 + 8 7 . 1 6 + 7 4 . 7 6 = 3 2 3 . 8 4 (K N ) 5 G = 4321 GGGG= (6 5 . 3 6 + 1 9 . 2 4 )2 + (9 6 . 9 + 3 5 . 7 )2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 4 3 4 . 4 (K N ) 框架自震周期计算: 2 1 3 0.330.00069 H T B =+ H = 2 3 . 4 m B = 1 2 . 9 m 得出 1T = 0 . 4 9 1 s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位移的计算 由设防烈度微度,场地土二类。查得 max 0.08=,0.35 g Ts= 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 0.9 1max 1 () g T T = 0.9 0.35 ()0.08 0.49 = 0 . 0 5 9 1T = 0 . 4 9 1 1 . 4gT= 0 . 4 9 则 1 0.080.070.1092 n T =+= 1 0.85 eki FG= 0 . 0 5 9 (3 2 3 . 8 4 + 4 3 4 . 4 5 )0 . 8 5 = 1 2 5 . 1 6 (K N ) 6nnek FF=?= 0 . 1 0 9 2 1 2 5 . 1 6 = 1 3 . 6 7 (K N ) 则每层计算如下: 层次 i G i H i G i H ii G H 66e kn FF+? 或 eik F 6 3 2 3 . 8 4 2 1 . 6 6 9 9 4 . 9 4 4 2 . 4 2 5 4 3 4 . 4 1 8 7 8 1 9 . 2 0 3 2 . 1 4 4 4 3 4 . 4 1 4 . 4 6 2 5 5 . 3 6 2 5 . 7 1 3 4 3 4 . 4 1 0 . 8 4 6 9 1 . 5 2 1 9 . 2 8 2 4 3 4 . 4 7 . 2 3 1 2 7 . 6 8 1 2 . 8 6 1 4 3 4 . 4 3 . 6 1 5 6 3 . 8 4 3 1 4 5 2 . 5 4 6 . 4 3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层次 i F i V D e u? e u?/ h 6 4 2 . 4 2 4 2 . 4 2 3 8 0 4 2 0 . 0 0 1 1 1 / 3 2 7 3 5 3 2 . 1 4 7 4 . 5 6 3 8 0 4 2 0 . 0 0 2 0 1 / 1 8 0 0 4 2 5 . 7 1 1 0 0 . 2 7 3 8 0 4 2 0 . 0 0 2 6 1 / 1 3 8 5 3 1 9 . 2 8 1 1 9 . 5 5 3 8 0 4 2 0 . 0 0 3 1 1 / 1 1 6 1 2 1 2 . 8 6 1 3 2 . 4 1 3 8 0 4 2 0 . 0 0 3 5 1 / 1 0 2 9 1 6 . 4 3 1 3 8 . 8 4 4 2 0 4 2 0 . 0 0 3 3 1 / 1 0 9 1 0.0156 e u = 顶点位移:0 . 0 1 5 6 / 2 3 . 4 = 1 / 6 6 6 1 / 5 5 0 (满足) 第六章 框架内力计算 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荷情况: 恒载作用; 活荷载作用于 A - B 轴跨间; 活荷载作用于 B - C 轴跨间; 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 对于、种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 算,对于第、种情况,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进行计算。 一、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 、 恒载作用下引起的杆端弯矩计算(转化为设计值) 均布荷载引起的: 屋面梁的固端弯矩: 66 2 1 20.29 5.41.259.16 12 g A B MKN m= = 66 59.16 g A B MKN m= 66 2 1 16.272.11.27.18 12 g B C MKN m= =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楼面梁固端弯矩: 55 2 1 12.89 5.41.237.58 12 g A B MKN m= = 55 37.58 g B A MKN m= 55 2 1 10.625 2.11.24.69 12 g B C MKN m= = 恒载引起的不平衡弯矩: 6 59.1674.76 0.075 1.252.43 A MKN m= += 6 59.167.1887.160.075 1.244.14 B MKN m= 5 37.5865.36 0.075 1.231.70 A MKN m= += 5 37.584.6996.9 0.075 1.224.17 B MKN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上柱下柱 左梁右梁 上柱下柱左梁 则恒载作用下的 M 图如下所示:(单位:KN m)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恒载作用下的M 图 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下所示: (单位:KN)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恒载作用下的V 图 恒载作用下的 N 图: (单位:KN) 其中包括梁传来的荷载及梁自重。 梁自重设计值为: 1.20 . 4 0 . 4 2 5 3 . 6 = 1 7 . 2 8 (K N )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恒载作用下的N 图 二、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活载设计值=活载标准值1 . 4 采用分层法,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 0 . 9 ,且相应的传递系数 为 1 / 3 。 (底层为 1 / 2 ) 1 、顶层:由于屋面活载较小,不考虑活载最不利,将活载满跨布置。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下柱 左梁右梁 下柱 左梁 顶层计算结果 2、其他层 为便于内力组合,将活荷载分跨进行布置。 AB 跨布置活荷载时: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上柱下柱 左梁右梁 上柱下柱左梁左梁下柱上柱右梁下柱上柱右梁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BC 跨布置活载时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上柱下柱 左梁右梁 上柱 下柱 左梁上柱右梁下柱左梁右梁 上柱 下柱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三、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先求各柱 V 值: 风荷载设计值= 风荷载标准值1 . 4 。 用 D 值法进行计算。 6 层 6 6 3.26 w i F = = 5 层 6 5 7.25 w i F = = 65 A A 65 B B 65 C C 65 D D 54 A A 54 B B 54 C C 54 D D k 2 . 5 3 1 1 . 1 8 1 1 . 1 8 2 . 5 3 2 . 5 3 1 1 . 1 8 1 1 . 1 8 2 . 5 3 c 0 . 5 6 0 . 8 5 0 . 8 5 0 . 5 6 0 . 5 6 0 . 8 5 0 . 8 5 0 . 5 6 cc Di= 0 . 5 6 0 . 8 5 0 . 8 5 0 . 5 6 0 . 5 6 0 . 8 5 0 . 8 5 0 . 5 6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