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共26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面临挑战,三教合一,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魏晋南北朝隋唐,理学产生,儒学复兴,第三课 宋明理学,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高度繁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儒学的发展。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同时儒、佛、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 宋代的“重文”国策,学术氛围活跃。 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宋朝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汉时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 主张“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 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的原因: 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寻求精神寄托 宗教本身的欺骗性和与麻痹性 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背景:佛、道教传播,儒学面临挑战,2.表现: 魏晋南北朝:儒佛道三教互相影响并发展 隋 朝: 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唐 朝: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红门宫,佛教的传播兴起:,A、产生:前六世纪、印度、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前三世纪合法地位,B、外传,东南-缅甸、东南亚各国,东北-中亚各国、中、朝、日,C、在中国的状况,西汉末年传入-西域僧人东来宣讲,东汉明帝 派人去西域求佛法,用白马驮经书东归-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什么是“理学”?,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高度繁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儒学的发展。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同时儒、佛、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 宋代的“重文”国策,学术氛围活跃。 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发展成宋明理学。,宋朝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程颢 (1032-1085) 程颐 (1033-1107),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2.二程理学,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朱熹(11301200) 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朱张会讲,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子文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 朱子文集,思想主张: 提出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知行观:“知先行后”,知的目的在行,若想践履必须先知,3.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就是说,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思考: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学思之窗,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1、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人伦道德、三纲五常、尊卑等级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3、认识论上,主张 “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至善,4. 程朱理学的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开创心学,陆九渊(1139-1193),思想主张: “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即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被称“鹅湖之会”。陆九渊记述: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资料回放,王阳明(1472-1529) 名守仁,浙江余姚人 心学之集大成者,背景: 明朝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2.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核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人天生固有良知,“心外无理”,人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做到“知行合一”,2.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四、宋明理学的特点,1、更多的吸收了佛、道的思想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学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融合佛道思想),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影响相同: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同:,异:,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主观唯心主义),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天理”,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簒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格物”到“致治”,实质上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以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中国文化概论(摘要),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概论,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恐怖的三寸金莲,如何评价宋明理学?,陈少梅先生杰作二十四孝图之一埋儿奉母。讲述了晋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其本质是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如果故事是真实的,郭巨未免过于残忍;如果故事是虚构的,是对于人性的误导。,“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人性、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