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ppt_第1页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ppt_第2页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ppt_第3页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ppt_第4页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鉴赏宝典 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课堂互动探究,艺术特色鉴赏,写作素材积累,第十四课,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天气转晴。,悲伤。,满眼都是野麦。,自己创作。,即使。,杜牧善于游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三、名句默写 _,_解鞍少驻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_,_。 _,_,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_、_。,竹西佳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青楼梦好,纵豆蔻词工,淮左名都,波心荡,冷月无声,四、文学常识 姜夔(约11551209),_词人、音乐家。字_,号_,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寓居_。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卒于_。工诗,词尤有名,且_。,南宋,尧章,白石道人,武康,杭州,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扬州慢等作品,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_中,其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的一部_的合集。又著 _,未见传本。其他著作有_、诗说、_、续书谱等。,白石道人歌曲,词和乐谱,琴瑟考古图,绛帖平,白石道人诗集,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 【提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2进入扬州城后又是怎样的图景? 【提示】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3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 交代写作背景(扬州残破),点明题旨(黍离之悲),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悲)的感情基凋。对全词的内容起到了概括作用。,4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到杜牧的诗句? 【提示】 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诗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面对如此萧条、寂寞和冷清的扬州,词人抚今追昔,忽然间沟通了唐宋两个时代和空间,想起了杜牧诗中描写扬州繁盛的情景,用凝重的词语,通过今昔鲜明对比,表现扬州的昔盛今衰,从而表达“黍离之悲”。,5简要分析本词“对比鲜明”的艺术特色。 【名师点拨】 上片“名都”与“空城”、“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对比;下片以杜牧当年写扬州风月繁华,与今日扬州的冷落萧条对比。今昔对比,既概括又鲜明,艺术感染力极强。,6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是本词的主要写法。请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几句为例,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名师点拨】 这几句化用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冷月无声”,清冷的月光倾泻在水上,四周寂然无声。,细剖深析 楼主 淳熙丙申年(1176年),姜夔22岁,他也像许多前辈一样,远足遍访神州,但此时扬州已接近他此行的北限了,因为不远处就是金人的占领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来到了梦牵魂绕的扬州城,眼前景象震撼了他的心灵,痛苦凄怆之情不能自已。姜夔用类比联想将“镐京遗址”与“扬州废墟”联系起来,从而导出“胡马窥江”与“黍离之悲”的因果关系。这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沙发 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毁灭者亦即文明的破坏者,都是由外部的夷狄扮演的,一个是来自西北的犬戎,一个是来自东北的女真。他们贪婪,残暴,肆无忌惮,烧杀抢掠,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可怕的后果。然而,这股力量过于强大,难以制服。 板凳 还有一个相似点在于过失者都是灾难发生时当朝的君王,但他们在诗人追述历史时又都已辞世,一个是昏庸无耻的周幽王,一个是贪生怕死的宋高宗。他们置国人利益于不顾,不能及时地阻挡、抵御入侵者,给臣民带来灭顶之灾。,三楼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灾难后果的目击者和叙述人,并试图扮演民间话语的代言人角色。他们都对废墟的过去存有美好的回忆,都感慨今昔巨变而又无可奈何。他们心中的苦衷恰恰是全民族灾难后的隐痛“黍离之悲”是历史的伤疤。,1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接着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在这种昔盛今衰的景物对比描写中,,艺术特色鉴赏,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下阕仍以“空城”为主线继续展开,分两层写:先是虚写,以杜牧的“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返照出今日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哀痛。后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今日更是满目凄凉,使人不忍目睹。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然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直抒胸臆:“年年知为谁生?”,2对比手法的运用 综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语句精美。,3清雅空灵,伤感清幽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写作素材积累,今昔对比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随堂练笔 请展开想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1课内素材开发 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顿生活后,病卒于临安(今杭州)。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姜白石一生命运多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兴趣爱好”“执着”“淡泊名利”“精神与物质”等相关话题。,2鲜活素材速递 征求民意也是一种行政艺术 2011年3月19日 几年前到南京一游,留下不少深刻印象。其中一个记忆是,许多道路两旁都长着高大的梧桐树,茂盛的枝叶为路人挡住了阳光,带来了习习凉风。这种城市风景已经不多见了,大概只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能在城市里普遍看到。如今,许多城市都是房新树小,散发出一股功利主义气息。,日前,当地传出因地铁三号线施工建设,准备迁移超过600棵行道树的消息。而事实上,有的路段上的数十棵法桐已经“被剃了光头”。此举立即引起了公众极大关注。在微博上,相关消息被到处转发,许多名人也参与其中,当地媒体也及时跟进,转达了网友的关注和质疑。近日,南京市政府正面回应,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优化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桐。一位副市长还明确表示:“树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尊重生命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棵树的移植和养护工作。”,事实上,这一场争议并不单纯因为地铁建设和绿化保护之间产生矛盾,更是出自于政府行政与民意回应的关系。南京政府部门目前对民意的回应非常积极,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有利于保护大树,减缓舆论压力。但是,为何地铁施工在即,才来征求民意,临时修改施工方案?这明显表明,当地以前或者根本就不把这当作是一个问题,或者就是重视不够。而眼下所有的举动,实际上都是在被动回应民意,弥补此前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征求民意也是一种行政艺术,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行政智慧。,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行政”“民意”“智慧”“保护自然”“城建规划”等相关话题中。,知能优化演练,冷香飞上诗句 试论姜夔词的特色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词在南宋自成一家,历来备受推崇。张炎词源评为“古雅峭拔”,“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范成大说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陈郁藏一话腴也说白石“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美文佳作欣赏,戈载宋七家词选更称赞姜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王国维虽觉姜夔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也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 姜夔精通乐理,作词刻意求工,反复雕琢,推敲字句,追求格律。张炎说他“句法挺异”,并“删削靡曼之词”,在南宋独创一格。影响所及,当时就有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号为“姜派”词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导“浙派”词,更推姜夔为其宗师,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于斯可见。,历来评论姜词的人很多,但论者对姜词的特色却莫衷一是。南宋张炎指出姜词“古雅峭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特色是“清空”;而沈义父乐府指迷则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其特色是“清劲”;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又说“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其特色是“清刚”;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则云“姜尧章词清虚骚雅”,“白石词以清虚为体”,“白石郁处不及碧山,而清虚过之”,其特色是“清虚”;郭麔灵芳馆词话还说“姜张诸子,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其特色是“清绮”。,上述诸家的看法可综合成三种意见:其一为清空,亦即清虚;其二为清劲,亦即清刚;其三为清绮。而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点就是“清”,这是姜词的最大特色。 历来词论家都把“清”作为衡量词的最高标准。清代沈样龙论词随笔云:“词不尚铺叙而事理自明,不尚议论而情理自见,其间全赖一清字,骨理清,体格清,辞意清则善矣。”孙麟趾词径提出作词十六字要诀,第一就是“清”;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更说“字字清新,笔笔芳韵,方为绝妙好词”;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也说“词尚清空妥溜”。,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诗论家,著有白石道人诗说,他虽无直接论词的著述,但从明人杨慎词品所引姜夔评史达祖词的意见中也可以看出,他本人也是强调词要“清逸”的:“史邦卿之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而我们读姜夔的一些代表词作,也确能感到姜夔词具有“清”的特点,正如吴庠清空质实说中所指出的“白石质外有文,而其传诵之作,又皆有清气往来,此其所以为名家也”。 姜夔词具有“清”的特色可成定论,但究竟是清而兼空,还是清而有刚,抑或是清而且绮。正是各家分歧所在。,姜词是否有“空”、“虚”的特点?张炎词源说得清楚,他提出“清空质实之说”,认为姜夔词清空,吴文英词质实;清空则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质实则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清空的结果是“古雅峭拔”,质实的结果是“凝涩晦昧”。显然,所谓空或虚,是同板滞、堆砌相对而言的,亦即指词作能摄取事物的精神而不胶着于所写对象的外貌,显得飘逸传神而又看不出雕琢痕迹,我们把姜词与吴词对照来看,就可以感到姜词的这一特点。,姜词是否有“刚”、“劲”的特点?首先,这可以从姜夔对其他作家的师承和借鉴方面说明,姜夔自述早年曾学过黄庭坚、陈师道的“江西诗派”的风格,而“江西诗派”又是师宗杜甫的,在杜甫沉雄劲健的诗风影响下,“江西诗派”作家的诗风大多也是瘦硬挺拔的。姜夔正是以江西诗的瘦硬之笔,来救周邦彦、吴文英词的秾繁密丽的软媚颓风的。其次,姜夔虽是婉约派词人,但这只是就他词的内容而言,在表现手法上,他显然是受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影响,所以周济说他“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读姜夔的一些艳词,却并不感到有晚唐、“花间”及晏殊的影响,更不同于柳、黄、秦、周的爱情词,姜夔以健笔写柔情,所以沈义父才嫌其“生硬”,“生硬”就是刚劲峭拔,这确是姜词的一大特点。 姜词是否有“绮”、“艳”的特点?应该说,不唯姜夔,也不唯吴文英,更不唯婉约派,就是豪放派的“苏辛”也避免不了这一点。“词为艳科”,晚唐五代以迄于宋,男女相思离别的内容,几乎成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所专门表现的题材,可以说,词之有“绮”、“艳”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云:“词虽诗余,然贵乎香艳清幽”,,“词之有气,如花之有香,勿厌其秾艳,最喜其清幽。”但姜词的绮、艳又有其特点,正如郭麔所比喻的“如瘦石孤花”。他的艳词中没有浮艳、轻薄及猥亵的成分,有的只是那种永不能忘的情爱的追忆,并夹杂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像“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小重山令),“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这样的句子,在其他婉约派词人中是找不到的。有独特的“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