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ppt_第4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种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模式),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二战前:,大萧条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二战后的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导入,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这个问题上,苏俄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苏俄红军在乌克兰前线抗击外来武装干涉,1919年春,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1.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2.长期的战争使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形势。,(二)目的:,战时,保证军事胜利,巩固政权; 战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方面: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流通方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方面: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二)主要内容,(三)评价: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范围上,时间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明直接过渡是错误的),为什么进一步加强?,特点:,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新经济政策视频,二新经济政策,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式十分危急。 材料反映了什么?,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1920年苏俄发生示威游行,(一)背景: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亟待恢复经济,国家也无能力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不满与日俱增,,(二)目的 解决国内经济困难政治危机,(三)内容 农业方面:固定的粮食税(首要举措) 工业方面:大企业国有,小企业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经营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按劳分配,(四)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实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了哪些调整),主要依据是什么?,(1)新的指导思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恢复商品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善和工农联盟,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的内容:略 (2)依据:国情即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生机勃勃的工厂,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五)你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苏俄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得以稳固; 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第一条说明了什么?,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余粮征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国有化,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中分配,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按劳分配,三.斯大林模式,苏联实行高度集中 经济体制的原因?,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它的特征是经济高度计划性,政治高度集权化,(一)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过程和手段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经济计划,总结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手段,(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在苏联,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例如,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7.5倍,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1913年增长11倍左右,工业产量超过德、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看材料分析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三)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大仁政) 1.积极影响: 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 了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斯大林工业国家的强大物质优势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 了物质基础,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社会上生活资源消费品馈缺;僵硬的计划经济,导致地方企业毫无积极性,2.消极影响: 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剥夺农民的太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探究: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那些启示?,(1)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协调发展) (4)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用行政命令甚至是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开始经济活动至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政党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制,最终导致个人高度集权。 原因: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动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积极性受到压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性质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探 索 中 形 成,知识小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性质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探 索 中 形 成,课堂小结:,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A,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