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原理第五章.ppt_第1页
集成电路原理第五章.ppt_第2页
集成电路原理第五章.ppt_第3页
集成电路原理第五章.ppt_第4页
集成电路原理第五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MOS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根据用途要求确定系统总体方案,工艺设计 根据电路特点选择适当的工艺,再按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要求,确定满足这些参数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电路设计 根据电路的指标和工作条件,确定电路结构与类型,依据给定的工艺模型,进行计算与模拟仿真,决定电路中各器件的参数(包括电参数、几何参数等),版图设计 按电路设计和确定的工艺流程,把电路中有源器件、阻容元件及互连以一定的规则布置在硅片上,绘制出相互套合的版图,以供制作各次光刻掩模版用。,将GDSII或CIF数据包发给Foundry,生成PG带,制作掩模版,工艺流片,中测,划片封装,终测,5.1 MOS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 5.1.1 寄生电阻 MOS IC尤其是Si栅MOS电路中,常用的布线一般有金属、重掺杂多晶硅(Poly-Si)、扩散层和难熔金属(W、Ti等)硅化物几种。由于其特性、电导率的差异,用途也有所不同。 随着器件电路尺寸按比例不断缩小,由互连系统产生的延迟已不容忽略,并成为制约IC速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互连延迟 长互连情况下,寄生分布阻容网络可等效如图5-1所示。 其中:r,c单位长度的电阻、电容(/m、F/m) L连线总长度,图5-1 寄生分布阻容网络等效电路,若令:d连线厚度;W连线宽度;电阻率 tox连线间介质厚度; 扩散层=1/(Nq) 则:,(5-1),节点i的电位Vi响应与时间t的关系:,(5-2),当L0,有:,(5-3),近似处理,求解得:,(5-4),若,,则有:,(5-5),注意: 此时,若按集总模型处理:即将整个长连线等效为一总的R总、C总,则;,图5-2 集总模型等效电路,(5-6),可见,与分布网络分析情况差1/2的关系,而与实际测试相比,分布模型更为接近。因此,在分析长互连延迟时应采用分布RC模型。,例5-1: 已知:采用1m工艺,n+重掺杂多晶硅互连方块电阻R=15/, 多晶硅与衬底间介质(SiO2)的厚度tox=6000。 求: 互连长度为1mm时所产生的延迟。,解: 采用分布RC模型,得:,补充材料:,图5-3 由边际电场效应产生的寄生电容 Cff( Fringing Field),对于1m CMOS工艺,单位长度Cff如下表所示。,表5-1 不同连线层与衬底间的Cff,由此,可见上例中单位面积的边际电场效应电容为:,Cff=0.0434=0.172fF/m2 而单位面积的平板电容: C平板=ox/tox=0.058fF/m2 Cff与C平板已在同一量级,不能忽略,需重新计算:,2、导电层的选择,(1)VDD、VSS尽可能选用金属导电层,并适当增加连线宽度,只有在连线交叉“过桥”时,才考虑其他导电层。 (2)多晶硅不宜用作长连线,一般也不用于VDD、VSS电源布线。 (3)通常应使晶体管等效电阻远大于连线电阻,以避免出现电压的“分压”现象,影响电路正常工作。,(4)在信号高速传送和信号需在高阻连线上通过时,尤其要注意寄生电容的影响:扩散层与衬底间电容较大,很难驱动,在某些线路结构中还易引起电荷分享问题,因此,应使扩散连线尽可能短。,5.1.2 寄生电容,CMOS单位面积栅电容=COX,是节点电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CM Al-场氧-衬底间的电容(CMOS/10) CMN Al-场氧-n+区之间的电容(23CM) Cpn D、S与衬底之间的pn结电容(Nsub, Cpn) CGD对器件工作速度影响较大,可等效为输入端的一个密勒电容: Cm=(1+KV)CGD,KV为电压放大系数。,5.1.3 寄生沟道,图5-4 寄生沟道形成示意图,场开启 当互连跨过场氧区时,如果互连电位足够高,可能使场区表面反型,形成寄生沟道,使本不应连通的有源区导通,造成工作电流泄漏,使器件电路性能变差,乃至失效。,预防措施: (1)增厚场氧厚度tOX,使VTF,但需要增长场氧时间,对前部工序有影响,并将造成台阶陡峭,不利于布线。 (2)对场区进行同型注入,提高衬底浓度,使VTF。但注意注入剂量不宜过高,以防止某些寄生电容增大,和击穿电压的下降。 (3)版图设计时,尽量把可能产生寄生MOS管的扩散区间距拉大,以使W/L,ron,但这样将使芯片面积,集成度。,5.1.4 CMOS电路中的闩锁(Latch-up)效应 闩锁效应为CMOS电路所独有,是由于CMOS结构中存在pnpn四层结构所形成的寄生可控硅造成的。所以nmos或pmos电路中不会出现。 1、CMOS电路中寄生可控硅结构的形成,图5-5 CMOS反相器剖面图和寄生可控硅等效电路,由图5-5可见,由CMOS四层pnpn结构形成寄生可控硅结构。 (1)正常情况下,n-衬底与p-阱之间的pn结反偏,仅有极小的反向漏电流,T1、T2截止。 (2)当工作条件发生异常,VDD、VSS之间感生较大的衬底电流,在RS上产生较大压降。当T1管EB结两端压降达到EB结阈值电压,T1导通,通过RW吸收电流。当RW上压降足够大,T2导通,从而使VDD、VSS之间形成通路,并保持低阻。当npnpnp1,则发生电流放大,T1、T2构成正反馈,形成闩锁,此时,即使外加电压撤除仍将继续保持,VDD、VSS间电流不断增加,最终导致IC烧毁。,(3)诱发寄生可控硅触发的三个因素: T1、T2管的值乘积大于1,即npnpnp1。 T1、T2管EB结均为正向偏置。 电源提供的电流维持电流IH。 (4)诱发闩锁的外界条件: 射线瞬间照射,强电场感应,电源电压过冲,跳变电压,环境温度剧变,电源电压突然增大等。,2、防止闩锁的措施 版图设计和工艺上的防闩锁措施 使T1、T2的,npnpnp1。工艺上采取背面掺金,中 子辐射电子辐照等降低少子寿命。 减少RS、RW使其远小于Ren、Rep。 版图中加保护环,伪集电极保护结构,内部区域与外围分割 增多电源、地接触孔的数目,加粗电源线、地线对电源、地 接触孔进行合理布局,减小有害的电位梯度。 输入输出保护。 采用重掺杂衬底上的外延层,阱下加p+埋层。 制备“逆向阱”结构。 采用深槽隔离技术。,B. 器件外部的保护措施 电源并接稳压管。 低频时加限流电阻(使电源电流30mA) 尽量减小电路中的电容值。(一般C0.01F) 3、注意事项: 输入电压不可超过VDDVSS范围。 输入信号一定要等VDDVSS电压稳定后才能加入;关机应先 关信号源,再关电源。 不用的输入端不能悬浮,应按逻辑关系的需要接VDD或VSS,5.2 MOS集成电路的工艺设计 5.2.1 CMOS IC的主要工艺流程 1、Al栅CMOS工艺流程 衬底制备(n-Si,晶向,Na+=1010cm-2,=36cm)一次氧化p-阱光刻MK1注入氧化p-阱B离子注入p-阱B再分布p+区光刻MK2B淀积p+ 硼再分布n+区光刻MK3磷淀积磷再分布PSG淀积增密(800100nm厚的SiO2,2.5%的P2O5)栅光刻MK4栅氧化P管调沟注入光刻MK5P管调沟硼注入N管调沟注入光刻MK6N管调沟磷注入注入退火引线孔光刻MK7蒸发Al(1.2m)反刻Al MK8Al-Si合金化长钝化层(含23%P2O5的PSG,800100nm)钝化孔光刻MK9前工序结束,2、多晶硅栅NMOS工艺流程,(1)衬底制备 典型厚度0.40.8mm, =75125mm(3” 5”) NA=10151016cm-3 =252cm,(2)预氧 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厚SiO2,以 保护表面,阻挡掺杂物进入衬底。,(3)涂光刻胶 涂胶,甩胶,(几千转/分钟), 烘干(100)固胶。,(4)通过掩模版MASK对光刻胶曝光,(5)刻有源区。 掩模版掩蔽区域下未被曝光的光刻胶被显影液洗掉;再将下面的SiO2用HF刻蚀掉,露出硅片表面。,(6)淀积多晶硅 除净曝光区残留的光刻胶(丙酮),在整个硅片上生长一层高质量的SiO2(约1000),即栅氧,然后再淀积多晶硅(12m)。,(7)刻多晶硅,自对准扩散 用多晶硅版刻出多晶硅图形,再用有源区版刻掉有源区上的氧化层,高温下以n型杂质对有源区进行扩散(1000左右)。此时耐高温的多晶硅和下面的氧化层起掩蔽作用 自对准工艺,(8)刻接触孔 在硅片上再生长一层SiO2,用接触孔版刻出接触孔。,(9)反刻Al 除去其余的光刻胶,在整个硅片上蒸发或淀积一层Al(约1m厚),用反刻Al的掩模版反刻、腐蚀出需要的Al连接图形。,(10)刻钝化孔 生长一层钝化层(如PSG),对器件/电路进行平坦化和保护。通过钝化版刻出钝化孔(压焊孔)。,图5-6 硅栅NMOS工艺流程示意图,若要形成耗尽型NMOS器件,只需在第(5)、(6)步之间加一道掩模版,进行沟道区离子注入。 NMOS工艺流程的实质性概括: P型掺杂的单晶硅片上生长一层厚SiO2。 MK1刻出有源区或其他扩散区(薄氧化版/扩散版)。 MK2形成耗尽型器件时,刻出离子注入区。 MK3刻多晶硅图形(栅、多晶硅连线)。 以多晶硅栅为掩模,进行D、S的自对准扩散。 MK4刻接触孔。 MK5反刻 Al。 MK6刻钝化孔(压焊点窗口),3、硅栅CMOS工艺 (1)P阱CMOS工艺流程 MK1P阱版,确定P阱深扩散区域(阱注入剂量11013cm-2, 能量60KeV) MK2确定薄氧化区,即有源区。 MK3多晶硅版。 MK4P+版,和MK2一起确定所有的P+扩散区域 (一般为B注入,41014cm-221015cm-2,6080KeV)。 MK5N+版,确定所有的N+区域 (磷注入:8101441015cm-2,6080KeV), MK6确定接触孔。实际上在此之前,一般先作PSG磷硅玻璃 回流平坦化(40008000)。刻出接触孔后,下一步蒸Al前,要用H2SO4+H2O2液加5%HF氢氟酸清洗,确保Al与Si的良好接触和与SiO2的良好附着。 MK7反刻Al,确定金属层的连接图形。 MK8刻钝化孔,露出向外引线的压焊点。钝化层通常用PECVD实现: 1000 SiO2 + 4000 PSG + 1000 SiO2 或50007000 Si3N4,(2)N阱CMOS工艺 以Berkeley大学N阱CMOS工艺为例,介绍N阱CMOS工艺流程。,确定磷注入的N阱区域,生长栅氧,淀积Si3N4,刻出P型衬底上面的薄氧层,露出NMOS有源区窗口,在需要厚氧的区域,Si3N4被有选择性地刻蚀掉(等离子刻蚀或RIE),Mask 1 N阱区,Mask 2 NMOS有源区,用硼(B)作P型场注入,N阱上的Si3N4被选择性地刻蚀掉,露出场区,用磷作N型场注入,刻蚀掉剩余的Si3N4层,Mask 3 PMOS有源区,刻出N阱上面的薄氧层,露出PMOS有源区窗口,调沟注入,在整个硅片上淀积重掺杂的N型多晶硅,刻N沟MOS多晶硅栅,砷(As)注入,在未被多晶硅覆盖的衬底区域形成n+区,Mask 4 NMOS栅,刻P沟MOS多晶硅栅,引入硼注入,形成p+区,整个硅片上淀积厚氧化层,确定接触孔,淀积Al,形成互连图形,长钝化层,并刻出钝化孔,露出压焊点,Mask 5 PMOS栅,Mask 6 接触孔,Mask 7 刻金属,Mask 8 钝化,4、硅的局部氧化工艺 Si3N4(氨气氛中硅烷SiH4还原法生长)只能被缓慢氧化,因此可用来保护下面的硅不被氧化。选择性腐蚀氮化硅(180左右的磷酸)后,留下氧化物图形(见图5-7)。,图5-7 局部氧化示意图,由SiSiO2时,SiO2的体积约增大为Si体积的2.2倍。因此,氧化物边缘台阶只有常规平面工艺的一半,有助于金属布线的连续性。,图5-8 等平面工艺的实现,如采用预腐蚀(腐蚀液:HF+HNO3+H2O或醋酸稀释)局部氧化,则:以Si3N4为掩模,在下一步进行氧化前将露出的Si有选择地腐蚀掉一部分,减少Si的量,可使氧化后的表面与未氧化的Si表面基本保持在同一平面(除在窗口附近稍有起伏)等平面工艺。,采用LOCOS工艺,与浅结工艺结合,可起到较好的隔离表面漏电流的作用,并能较好地实现硅片表面平坦化,有利于金属布线。,LOCOS工艺的缺点: 氮化物直接长在硅表面,将在窗孔中引起较高的位错密度,因此通常在生长氮化物之前先长一层薄的氧化物(几十),降低因晶格失配导致的高位错密度。但这层薄氧化物的存在,使氮化物边缘下面产生一些氧化,形成一锥形的氧化物穿进将成为窗孔的区域,形似鸟嘴“Bird beak”。当氮化层被腐蚀掉后,此“鸟嘴”仍可能保留,在浅扩散时,将阻挡杂质进入Si衬底内,使硅的有效使用面积降低。,“鸟嘴”将使MOS管实际的沟道宽度W减小,导致IDS比设计值偏低,并产生阈值电压VT随W减小迅速升高形成所谓“窄沟效应” 。,图5-9 “鸟嘴”的形成,5.2.2 体硅CMOS工艺设计中阱工艺的选择 1、P阱工艺 发展较早,技术较成熟。 轻掺杂的N型衬底上作PMOS,P阱内作NMOS,使VTP、VTN的 匹配较易调整。P阱衬底浓度(ND)较高,使n降低,PMOS衬 底浓度NA较低,p有所提高,有利于P管、N管性能匹配。 2、N阱工艺 P型衬底作n-阱,与E/D NMOS工艺兼容。 轻掺杂P型衬底上的NMOS载流子迁移率n提高,尤其适合用在 动态CMOS、P-E逻辑、多米诺逻辑中。,3、双阱工艺 在高浓度n+衬底上生长高阻外延层(接近半绝缘状态),可分别作N阱、P阱,闩锁效应得到抑制。 由双阱工艺思想发展到绝缘衬底上的CMOS技术 SOI(Silicon On Insulator)。,* 圆片(Wafer)尺寸与衬底厚度: 30.4mm 50.625mm 40.525mm 60.75mm 硅片的大部分用于机械支撑。 阱的深度D、S的结深Xj + D、S耗尽扩散 + 阱与衬底间PN 结之间的耗尽扩散 + 光刻、套刻间距 * 阱深还与电源电压有关 VDD=5V,阱深56m;VDD=10V,阱深89m。,5.3 MOS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规则,图5-10 基本的设计规则图解,5.3.1 设计规则 70年代末,Meed和Conway倡导以无量纲的“”为单位表示所有的几何尺寸限制,版图上所有图形和间距尺寸均为的整数倍。通常取栅长L的一半,又称等比例设计规则。由于其规则简单,主要适合于芯片设计新手使用,或不要求芯片面积最小,电路特性最佳的应用场合。 5.3.2 微米设计规则 80年代中期,为适应VLSI MOS电路制造工艺,发展了以微米为单位的绝对值表示的版图规则。可针对一些细节进行具体设计,灵活性大,对电路性能的提高带来很大方便。适用于有经验的设计师以及力求挖掘工艺潜能的场合。,5.4 MOS集成电路版图举例 5.4.1 硅栅CMOS反相器的输入保护电路,图5-11 硅栅CMOS反相器的输入保护电路,实际经验证明,为实现良好的限流作用,一般R设计为400800之间;为保证二极管有一定的瞬间大电流泄放能力,其面积设计为500800m2之间比较合适。此外,D1、D2分别加有隔离环,以抑制闩锁效应。,5.4.2 铝栅工艺CMOS反相器版图举例,图5-12为铝栅CMOS反相器版图示意图。为了防止寄生沟道以及p管、n管的相互影响,采用了保护环或隔离环:对n沟器件用p+环包围起来, p沟器件用n+环隔离开,p+、n+环都以反偏形式接到地和电源上,消除两种沟道间漏电的可能。,版图分解: 刻P阱 刻P+区/环 刻n+区/环 刻栅、预刻接触孔 刻Al,图5-12 铝栅CMOS反相器版图示意图,5.4.3 硅栅NMOS反相器版图举例 1、E/E NMOS反相器, 刻有源区 刻多晶硅 刻接触孔 反刻Al,图5-12 E/E NMOS反相器版图示意,2、E/D NMOS 反相器, 刻有源区 刻耗尽注入区 刻多晶硅 刻接触孔 反刻Al,图5-13 E/D NMOS 反相器版图,5.4.4 硅栅CMOS与非门版图举例, 刻P阱 刻p+环 刻n+环 刻有源区 刻多晶硅 刻PSD 刻NSD 刻接触孔 反刻Al,图5-14 硅栅CMOS与非门版图,5.5 版图设计技巧 1、布局要合理 (1)引出端分布是否便于使用或与其他相关电路兼容,是否 符合管壳引出线排列要求。 (2)特殊要求的单元是否安排合理,如p阱与p管漏源p+区离 远一些,使pnp,抑制Latch-up,尤其要注意输出级。 (3)布局是否紧凑,以节约芯片面积,一般尽可能将各单元设 计成方形。 (4)考虑到热场对器件工作的影响,应注意电路温度分布是否 合理。,2、单元配置恰当 (1)芯片面积降低10%,管芯成品率/圆片可提高1520%。 (2)多用并联形式,如或非门,少用串联形式,如与非门。 (3)大跨导管采用梳状或马蹄形,小跨导管采用条状图形,使 图形排列尽可能规整。,哑铃状晶体管(W过小),3、布线合理 布线面积往往为其电路元器件总面积的几倍,在多层布线中 尤为突出。 扩散条/多晶硅互连多为垂直方向,金属连线为水平方向,电 源地线采用金属线,与其他金属线平行。 长连线选用金属。 多晶硅穿过Al线下面时,长度尽可能短,以降低寄生电容。 注意VDD、VSS布线,连线要有适当的宽度。 容易引起“串扰”的布线(主要为传送不同信号的连线),一 定要远离,不可靠拢平行排列。,4、CMOS电路版图设计对布线和接触孔的特殊要求 (1)为抑制Latch up,要特别注意合理布置电源接触孔和VDD 引线,减小横向电流密度和横向电阻RS、RW。 采用接衬底的环行VDD布线。 增多VDD、VSS接触孔,加大接触面积,增加连线牢固性。 对每一个VDD孔,在相邻阱中配以对应的VSS接触孔,以增加 并行电流通路。 尽量使VDD、VSS接触孔的长边相互平行。 接VDD的孔尽可能离阱近一些。 接VSS的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