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ppt_第1页
实验专题.ppt_第2页
实验专题.ppt_第3页
实验专题.ppt_第4页
实验专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专题,人大附中王萍,实验不仅意味着精确地操作,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04年北京31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关注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与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照原则的真正理解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过程,05年北京 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 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 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 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注重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05北京31、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识及最基本操作常识性的操作和数据的获取 与处理方法.,06北京30题. 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60的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的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_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部分杂交实验如上图: 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_(能、不能)配对。 抗盐性状属于_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步骤1:选择_和_杂交。 预期结果: 步骤2: 预期结果:,07北京30题发酵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pH4.3)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_, 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_处理。 (2)图中 过程称为_,从甲到丁的培养过程是为了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_。 (3)为确定菌体产量,图中操作之前,应先称量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_。所得菌体干重等于_。 如何完成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 对微生物学基本实验室操作考查很细致; 理科实验的思想方式,07北京31题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当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的疫苗。 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存活率_。,关注科学研究全过程,08北京29题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做临时装片,用_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 课堂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如何选材. 染色 实验题从基础出发,对我们复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08 北京31题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 (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_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 (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实验的一些细节,包括实验回答的技巧和准确性.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题干中的已知信息,09京29题年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2009-2010年度北京抽样测试,为探究CO2 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选择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植物做了相关的实验。在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得数据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B . 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随CO2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 CO2浓度升高对石楠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欧洲蕨 D .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最适CO2浓度是539 mol. Mol-1,C,在植物的生长和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具有及其重要作用,用愈伤组织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2009-2010年度北京抽样测试,(1)实验一: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插入到愈伤组织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微管组织。某同学由此得出实验结论: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化,但此结论不够严谨,还需设计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如下:取相同的愈伤组织,将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插入期中。若现象是愈伤组织不分化,则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2)实验二:将丁香幼苗插入到愈伤组织中,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由此推测丁香幼苗可能产生了生长素。若要确定此物质的化学成分,可直接从丁香幼苗中提取这些物质再进一步鉴定其化学成分。,(3)以烟草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激素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结果。,由此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愈伤组织的分化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且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列会影响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的方向,利用农作五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使用燃料乙醇较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图,请据图回答:,纤维质原料,可溶解复合物,乙醇,燃料乙醇,发酵微生物B,预处理微生物A,加工,(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微生物A,应采用具有选择功能的培养基。调节pH后的培养基还需尽快进行灭菌处理,方能使用。 (2)图中需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纤维质原料进行水解 。可溶解复合物的产量与该酶活性有直接关系,衡量此酶活性的指标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表示。 (3)图中过程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此时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细胞呼吸既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还能提供能量。,高考实验命题的启示 (一)关注生命科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研究思想、研究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过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重视教课书中经典科学史实验一般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 (三) 回归教材基本操作实验 (1) 直接考查教材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对教材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拓展考查 从形式上看,不是简单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对课本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选一生物技术与实践,选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观察与 调查,假说 演绎,建立 模型,系统 分析,模拟 实验,实验内容复习依照如下顺序: 一、生物学研究一般过程(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性实验 善用:经典科学史实验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 调查研究 二、生物科学技术 1显微观察技术: 2生物体内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3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4. 选修一中的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它可操作实验 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及生态工程) 6教科书正文中涉及的其它技术:如标记示踪技术等,【精心挑选高考题进行训练学习设计实验方案 经典科学史资料】 光合作用发现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遗传物质证据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生长素作用机理 促胰液素的发现,【完整案例分析】,第一部分、科学探究的程序 明确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实验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探究实验类的组题类型图解,提出 问题,作出 假设,设计 实验,分析 数据,得出 结论,交流 反思,材 料,仪 器,方 案,预 测,实施 计划,授课想法:以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为列 (如孟德尔豌豆杂交;植物向光性实验) 阐述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观察并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假设: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三、预期结果:,四、实验 设计方法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五、结论 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1.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始于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问题来源于学习、生活或亲身经历的事物中产生的疑惑 往往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回答的问题,实验探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开始的 提问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能够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具有探究价值 应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矛盾冲突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假设(或假说)是研究者对问题作出的合乎逻辑的解释,是严谨的思维推理过程 假设必须以已有的知识、既往的经验或证据为依据; 进行实验或调查以收集数据检验假设。 实验或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可能: 证实所做的假设;提出结论、学说。 否定所作的假设; 提出新的假设或实验方案,3.关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 (1)确定实验(或调查)目的,确定如何收集数据,预测实验(或调查)结果。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使用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药品。(或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方式方法,并拟定调查问卷。) (3)在实验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展开调查。) (4)分析现象、数据(实验结果)。 (5)得出实验(或调查)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设计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原则 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在已知的结论、公式或前人的、自己的实验为基础上,而不是凭空设想。 (2)平行重复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实验便得出结论。,(3)单因子变量原则 确保只有一个处理或只在一个处理上有差别(其它处理无差别),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实验处理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里的单一变量是指自变量,即只有自变量是可以改变的,其他的无关变量都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因变量的变化只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要研究的变量)。 因变量:因(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可变因素为无关变量。,(4)不管是观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比较的思想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都是非常常用的。 设置对照的常用方法有: 空白对照: 相互对照 自身对照(前后对照),(5)随机性原则:被研究的样本应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一是可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偏差 (6)大样本性原则 此外,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性,还应注意: 设计出的实验步骤要清晰明了,任何人照章操作应该不会出现偏差。 应交待清楚观察记录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如:采用多长的时间间隔观察或记录一次,采用哪些易于检测的指标作为变化的标志等。,4.关于预测实验结果,作出预测时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客观地进行,5.关于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执行计划,搜集数据 执行计划是指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 搜集足够的实验数据是关键环节之一 数据是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的统称 测量必须依照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描述和绘图是搜集数据的主要方法 数据记录在事先准备的表格中,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数据是指对实验信息的整理和解读,信息处理,概念图,表格,流程图,折线图柱状图,数据结果的处理及表示方式,收集数据:注意收集什么数据? 设计数据表格时注意表头要写全,要写单位。 数据表格的优点是:呈现原始数据,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图表示的优点是:更加直观,以利于分析。,得出结论_解读数据的结果,结论是对实验研究发现的总结 通常解读数据获得的主要方面 结论的做出: 验证性实验常要求用书上原话做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结论是:对实验目的正确回答。 通过曲线图或数据表得出结论:紧紧抓住对照关系 结论中还可以概括实验结果的意义 结论中也可以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建议,7.关于表达和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整理和解读数据; 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能对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进行区别,对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的简单区别,实验现象:对客观事实的具体描述,即对因变量的描述 描述实验现象的基本要求:情境性,真实、客观性。,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现象的客观陈述。不含推理依据和推理内容。 得出实验结果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性,非推理性。,实验结论:是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规和推测(推理)而获得的内容。可能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可能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推测(推理)。实验结论一般有推理依据或推理内容。 得出实验结论的基本要求:解释性和推理性。,探究类实验 (1)演示:酶的催化效率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化效率 (2)探究酶的专一性 (3)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知识能力迁移实验研究与实验设计 学会利用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对新情境的问题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结论,并会利用文字或图表表述结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 2方法步骤:两支干净试管A、B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现象、解释、推导结论。,3分析讨论和注意事项 (1)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 (2)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 (3)不要用同一吸管先后滴加肝脏研磨液和 FeC13溶液?,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浓度梯度比较小的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2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3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注意: (1)提出的问题可以是: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 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2)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25大格16小格计数板 计数方法:显微镜下数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央五大格,即516 = 80 小方格的菌数。若80小格的菌数为A,则每毫升菌液含菌量 = A400/80101000 = 50000A。 如果待测样品数量稀少,可以直接计数。如果样品密度很大,为了使计数准确,常常将待测样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菌液,在进行计数。 美蓝染液 用于鉴别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为蓝色。,实验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 酵母计数方法:取样调查法:(计数时需要计数上边线和左边线上的细胞数) 2 因为本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3 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例题:(09广东)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课本中涉及的调查实验 有性杂交实验 人类遗传病的研究方法 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 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度的研究,调查法一般工作程序:,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订研究或调查计划方案,研究或调查的过程(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成果形式(论文或调查报告),交流与答辩,了解成果的价值,【遗传学调查及实验技术】 研究性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05天津) 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 B. C. D. 可在课上设置题目,进行遗传病调查 (1)确定调查的疾病(2)确定调查范围(取样大小) (3)调查(4)数据汇总分析(5)完成调查报告(6)交流,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1)选取样方,样方大小要按要求选取,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否则调查结果和实际有偏差,使调查失去意义。 (2)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样方应多些。 (3)该调查更适宜双子叶植物的调查。草本单子叶植物有分蘖现象,其株数的统计更难些。,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及注意事项: (1)标志物不会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伤害 (2)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符号必须能保持一定时间不消失 (3)标志个体在整个种群中分布均匀 (4)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维持平衡,模拟类实验: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模拟自然选择 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第二部分:生物科学技术 指导阅读教材中实验,熟悉教科书的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能够解释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机理。 只有对教材中实验的深刻理解,学生才可能在新的情景下,应用课本的实验原理,迁移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来设计相关实验。,对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新研究确定,实验目的的确定确定要观察的任务或探究、验证的问题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 实验现象的客观描述 2.在课堂上进行一定操作和演示,让学生观察、体会,1.转变角色,以研究者的身份解释教材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技术(一)显微观察技术,观察类实验 科学观察的最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应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可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可检验的观察结果,才是可靠的 观察实验往往伴随着借助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并对数据进行随时地记录,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显微观察实验】,活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人教-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建议活动: 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小资料:配子形成时发生基因分离的直观证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1)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2)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3)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4)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5)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7)怎样判定视野中某一异物实际所在位置是目镜、物镜、还是玻片上?,【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派洛宁 (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派洛宁 (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 2方法步骤:取材徒手切片观察。 3分析讨论: (1)取材依据? (2)本实验的关键是能否切成符合要求的薄切片,应注意徒手切片的实验要求。 (3)本实验中被染成橘黄色的透明颗粒有时在细胞周围的原因? (4)为什么要洗去浮色?,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方法步骤:培养制片观察 2分析讨论: (l)本实验选材十分重要 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2)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关键是选好参照物 (4)观察中如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流动很慢,可采用增强细胞呼吸作用的方法来加速细胞质的流动。方法?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材料: 黑藻水生被子植物 取材部位: 幼嫩的小叶,原理 : 促进细胞内物质转运,促进细胞器之间的联系。 细胞质流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命现象。 细胞质的流动会受到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影响。,探究课题 温度对细胞质流动的影响,注意事项: 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充足、水 温较高条件下培养34小时。 选取幼嫩小叶。 选择靠近叶脉或接近叶片基部 部位观察。 临时装片内的材料应始终保持 有水状态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方法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的制作: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绘图。 2分析讨论: (1) 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如何选材和取材?为何截取根尖23mm? (2) 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3)漂洗的目的? (4)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实验中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 乙同学将染色好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看不清细胞。 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细 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 ,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 (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 ,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 (3)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4)丁找不到分裂的细胞的原因是,某同学为探索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是否是由纺锤丝牵动染色体运动的?作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与用具: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 (2)实验步骤: 培养洋葱根尖。 切取根尖2-3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请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2)根据改正后的操作步骤,请你作出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3)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08江苏33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课本渗透原理拓展应用,应用拓展: 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上面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 _,请说出该假设的主要依据是_。 选用_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既便于取材又利于观察。 除取材工具外,需准备的溶液有:_;需用的观察器具主要有:_。 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如下:,课本实验思想迁移 给出实验目的、材料用具,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步骤, 看似很难下手解决,实质考查在对课本实验原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独立完成此题的实验设计并不难 例(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 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 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二) 生物体内物质的 分离和鉴定技术,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性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性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记 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盐析或层析; 最常用的鉴别(定)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特定的显色反应,此法应严格控制样品的量,和排除其他有关物质的干扰.,重点理解: (1)生物组织中几种有机物的检测原理及方法(DNA、RNA、染色体、线粒体、酒精等) (2)常见实验材料的特性,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材料的选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选材: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丙酮;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 2方法步骤:提取色素制滤纸条滤液画线纸上层析观察结果。,本实验注意事项?,3注意事项: (1)要选取新鲜色深的叶片作实验材料,以便使色素液中含有较多的色素。 (2)研磨时一定要快速充分。 (3)滤液细线画得要细而直,否则,在层析时会导致色素带的重叠。要把滤液细线画细画直。应该做到:毛细吸管的管口要细要齐,画线时,速度要快且均匀。 (4)画滤液细线时,要重复画23次,以便提高色素细线中色素的含量。 (5)层析时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因为色素容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