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论文】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论文【有对应的CAD图】_第1页
1【毕业设计论文】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论文【有对应的CAD图】_第2页
1【毕业设计论文】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论文【有对应的CAD图】_第3页
1【毕业设计论文】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论文【有对应的CAD图】_第4页
1【毕业设计论文】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系统论文【有对应的CAD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所 在学 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 导老 师 年月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设计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设计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月 日日 毕业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学院本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学院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毕业设计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毕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毕业设计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毕 业设计进入学院图书馆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闽南理工学院可以将我的业设计进入学院图书馆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闽南理工学院可以将我的 毕业设计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毕业设计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设计。缩印或者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设计。 保密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设计属于:本设计属于: 不保密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机械设计服务(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组长 注:样稿,论文不完整,勿抄袭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汽车 A B S 系统 姓名: 学号: 班级: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摘 要 ABS 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 动距离,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电子控制产品,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轿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汽车 ABS 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 通过对单个车轮时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车轮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 通过比较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和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性能优缺点,采用并设 计了霍尔效应式轮速传感器; 通过对控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 的实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部分; 经比较各种控制方案,确定了“逻辑门限制法”作为控制方案,并选用加速 度和滑移率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采用事件门限来计算车轮的转速。 本文通过学习比较根据所学只是设计了 ABS 控制系统。 从理论上实现了ABS 的控制功能,完成了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制动理论和制动装置有了较 为深入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 电子控制单元 门限值滑移率 轮速传感器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ABSTRCT Anti- lock Braking System (ABS) is an important device to improve the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 ABS can greatly improve steering control ability during the brake maneuver and shorten stopping distance. Toda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speed, ABS is applied widely. With the c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on ABS has been carried on. And a series of work were finished: The dynamic situation of wheel was analyzed. Then, the model of hydraulic ABS was built and assured main complication affect the wheeler appendiculate coefficient. By comparing the capability of electromagnetism rotate speed sensor with Houer rotate speed sensor, we chose the later, and have designed a sensor of this kind. Via analyse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we have designed a real- time system with the singlechip 80c196kc produced by Intel company .It comprises with signal input, singlechip system, output, drive electro circuit and otherwise parts of hardware segment. After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projects of the controllers, the method of logic rate has been comfirm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slippage rate as been chose as control parameters. The time gat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heel rotate speed was adop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knowledge I have mastered, I designed a ABS system and realized the control function in theory, accomplished my assignment. I have gotten a in- depth understand of motorcar trig theory and equipment. It widen my knowledge scope, improved my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Kyewords: ABS electronic control slippage gate rotate speed sensor 编号: ( )字 号 目 录 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 A B S 的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 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 4 国内 A B S 系统研究的理论状态和具有代表的 A B S 产品公司. . . . . . . . . . .5 2 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2 . 1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 1 . 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 1 . 2 车轮抱死时汽车运动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 . 2 滑移率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2 . 3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2 . 4 制动时车轮运动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 5 采用防抱死制动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2 . 6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3 防抱死制动系统硬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 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与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 1 . 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 1 . 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 2 8 0 C 1 9 6 K C 最小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 2 . 1 C P U 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3 . 2 . 2 时钟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3 . 3 防抱死制动系统轮速传感器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3 . 3 . 1 霍尔传感器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3 . 3 . 2 霍尔开关电路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3 . 3 . 3 传感器齿盘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3 . 4 防抱死制动调压系统工作过程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3 . 5 电源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3 . 6 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3 . 7 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3 . 8 泵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3 . 9 A B S 系统报警 L E D 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3 . 1 0 E P R O M 和 R A M 的扩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3 . 1 1 故障诊断硬件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3 . 1 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8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3 . 1 3 车轮制动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4 防抱死制动系统软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4 . 1 控制方案和控制参数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4 . 2 控制参数及其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4 . 2 . 1 门限减速度的求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4 . 2 . 2 门限加速度的求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4 . 2 . 3 路面识别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4 . 2 . 4 车身参考速度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4 . 3 控制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4 . 4 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5 结论与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5 . 1 研究工作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5 . 2 防抱死制动系统发展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英文翻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8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4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1 防抱死制动系统概述 1 . 1 A B S 的功能 汽车 ABS 在高速制动时用来防止车轮抱死,ABS 是英文 Anti- lock Brake Syetem的缩写,全文的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 ABS。 凡驾驶过汽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积水的柏油路上或在冰雪路面紧急制 动时,汽车轻者会发生侧滑,严重时会掉头、甩尾,甚至产生剧烈旋转。制动力 过大,将使车轮抱死,汽车方向失去控制后,若是弯道就有可能从路边滑出或闯 入对面车道,即使不是弯道也无法躲避障碍物,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 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此时,车轮相对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 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和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 车轮越容易。总之,汽车制动时车轮如果抱死将产生以下不良影响:方向失去控 制,出现侧滑、甩尾,甚至翻车;制动效率下降,延长了制动距离;轮胎过度磨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损,产生“小平面”,甚至爆胎。 ABS 防抱死制动装置就是为了防止上述缺陷的发生而研制的装置,它有以下 几点好处:增加制动稳定性,防止方向失控、侧滑和甩尾;提高制动效率,缩短 制动距离(松软的沙石路面除外) ;减少轮胎磨损,防止爆胎。 现代轿车的 ABS 由输入传感器、控制电脑、输出调制器及连接线等组成。输 入传感器通常包括死个车轮的轮速信号、刹车信号,个别车型还有减速度信号、 手刹车或车油面信号。 ABS 的第一个优点是增加了汽车制动时候的稳定性。汽车制动时,四个轮子 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汽车的前轮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汽车的行驶方 向,这是非常危险的;倘若汽车的后轮先抱死,则会出现侧滑、甩尾,甚至使汽 车整个掉头等严重事故。ABS 可以防止四个轮子制动时被完全抱死,提高了汽车 行驶的稳定性。汽车生产厂家的研究数据表明,装有 ABS 的车辆,可使因车论侧 滑引起的事故比例下降 8%左右。 ABS 的第二个优点是能缩短制动距离。这是因为在同样紧急制动的情况下, ABS 可以将滑移率(汽车华东距离与行驶的比)控制在 20%左右,即可获得最大 的纵向制动力的结果。 ABS 的第三个优点是改善了轮胎的磨损状况,防止爆胎。事实上,车轮抱死 会造成轮胎小平面磨损,轮胎面损耗会不均匀,使轮胎磨损消耗费增加,严重时 将无法继续使用。因此,装有 ABS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 另外,A B S 使用方便,工作可靠。A B S 的使用与普通制动系统的使用几乎没有 区别, 紧急制动时只有把脚用力踏在制动踏板上, A B S 就会根据情况进入工作状态, 即使雨雪路滑, A B S 也会使制动状态保持在最佳点。 A B S 利用电脑控制车轮制动力, 可以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度和缩短制动距离,并能有效地提高 车辆制动的稳定性,防止车辆侧滑和甩尾,减少车祸事故的发生,因此被认为是 当前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目前 A B S已经在国内外中高级轿和客车上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得到了广泛使用。 1 . 2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A B S装置最早应用在飞机和火车上,而在汽车上的应用比较晚。铁路机车在 制动时如果制动强度过大,车轮就会很容易抱死在平滑的轨道上滑行。由于车轮 和轨道的摩擦,就会在车轮外圆上磨出一些小平面,小平面产生后,车轮就不能 平稳地行驶,产生噪声和挣动。1 9 0 8年英国工程师 J . E . F r a n c i s提出了“铁路 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接下来的 3 0 年中,包括 K a r l W e s s e l 的“刹车力控制器”、 W e r n e r M h l 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 i c h a r d T r a p p e 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在 1 9 4 1 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 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尝试皆尚未 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 该书的作者恐怕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 3 0 年之久。 当时开发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系统实 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立即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小,在那个没有集成 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成如此敏捷的反应!等到 A B S系 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经是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 1 9 6 0 年代早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 B o s c h (博世)研发 A B 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 1 9 3 6 年,当年 B o s c h 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1 9 6 4 年(也是 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 o s c h 公司再度开始 A B S 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 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 A B S (A n t i l o c k B r a k i n g S y s t e m ) 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世界上第一具 A B S 原型机于 1 9 6 6 年出现,向世人证明 “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 B S 初期的 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航空器。T e l d i x G m b H公司从 1 9 7 0年和奔驰车厂合作开发 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 B S 1 , 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不足,而且控制单元内的组件超过 1 0 0 0 个,不但成本过高也很容易发生故障。 1 9 7 3年 B o s c h公司购得 5 0 的 T e l d i x G m b H公司股权及 A B S领域的研发成 果, 1 9 7 5 年 A E G 、 T e l d i x 与 B o s c h 达成协议, 将 A B S 系统的开发计划完全委托 B o s c h 公司整合执行。“A B S 2 ”在 3 年的努力后诞生!有别于 A B S 1 采用模拟式电子组 件, A B S 2系统完全以数字式组件进行设计,不但控制单元内组件数目从 1 0 0 0 个 锐减到 1 4 0个,而且有造价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与运算速度明显加快的三大优 势。两家德国车厂奔驰与宝马于 1 9 7 8年底决定将 A B S 2这项高科技系统装置在 S 级及 7 系列车款上。 在诞生的前 3 年中,A B S 系统都苦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无法开拓市场。从 1 9 7 8 到1 9 8 0 年底, B o s c h 公司总共才售出2 4 0 0 0 套A B S 系统。 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 6 0 0 0 套。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 o s c h开始 T C 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1 9 8 3年 推出的 A B S 2 S系统重量由 5 . 5公斤减轻到 4 . 3公斤,控制组件也减少到 7 0个。 到了 1 9 8 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 A B 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 1 ,通用车 厂也决定把 A B S 列为旗下主力雪佛兰车系的标准配备。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图1 - 1 B O S C H 防抱死制动系统 1 . 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 )A B S本身控制技术的提高现代制动防抱死装置多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这 也反映了现代汽车制动系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基于滑移率的控制算法容易实现连 续控制,且有十分明确的理论加以指导,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实现的 成本问题。随着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可靠性更高的车速传感器的出现,A B S 系 统中增加车速传感器成为可能,确定车轮滑移率将变得准确而快速。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 B B W ( B r a k e - B y - W i r e ) 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 一。它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 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维护简单,易于改进,为未来的车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但是,它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驱动能源问题,控制 系统失效处理,抗干扰处理等。目前电制动系统首先用在混合动力制动系统车辆 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 (2 )防滑控制系统防滑控制系统 A S R (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S l i p R e g u l a t i o n ) 或称 为牵引力控制系统 T C S ( T r a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是驱动时防止车轮打滑,使车 轮获得最大限度的驱动力,并具有行驶稳定性,减少轮胎磨损和发动机的功耗, 增加有效的驱动牵引力。防滑控制系统包括两部分: 制动防滑与发动机牵引力控 制。制动部分是当驱动轮 ( 后轮) 在低附着系数路面工作时,由于驱动力过大,则 产生打滑,当 A S R制动部分工作时,通过传感器将非驱动轮及驱动轮的轮速信号 采集到控制器 中, 控制器根据轮速信号计算出驱动车轮滑移率及车轮减、 加速度, 当滑移率或减、加速度超过某一设定阀值时,则控制器打开开关阀,气压由储气 筒直接进入 制动气室进行制动,由于三通单向阀的作用气压只能进入打滑驱动轮 的制动气 室,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轮速对压力十分敏感,压力稍稍过大, 车轮就会抱死。为此利用 A B S电磁阀对制动压力进行精细的调节,即用小步长增 压或减压,以达到最佳的车轮滑移的效果 既可以得到最大驱动力,也可保持行驶 的稳定性。 (3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由于 a s s 在功能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如气压系统的滞 后,主车与接车制动相容性问题等。为改善这些,出现了电子制动控制系统 E B S ( E l e c t r o n i c s B r e a k S y s t e m ) 它是将气压传动改为电线传动,缩短了制动响应时 间。最重要的特点是各个车轮上制动力可以独立控制。控制强度则由司机踏板位 移信号的大小来决定,由压力调节阀、气压传感器及控制器构成闭环的连续压力 控制,这样可以在外环形成一个控制回路,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如制动力分布 控制、减速控制、牵引车与挂车处祸合力控制等。 (4 )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 V D C ( V e h i c l e D y n a m i c s C o n t r o l ) 是在 A B S的基础上通过测量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对车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辆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V D C 系统根据转向角、油门、制动压力,通过观测器决定 出车辆应具有的名义运动状态。同时由轮速、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测 出车辆的实际运动状态。名义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值即为控制的状态变量,控制 的目的就是使这种差值达到最小,实现的方法则是利用车轮滑移率特性。车辆动 力学控制系统目的是改善车辆操纵的稳定性,它可以在车辆运动状态处于危险状 态下自动进行控制。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控制车辆的横向运动状态,使车辆处于 稳定的运动状态,使人能够更容易地操纵车辆。 (5 )控制系统总线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必然造成庞大的 布线系统。因此,需要采用总线结构将各个系统联系起来,实现数据和资源信息 实时共享,并可以减少传感器数量,从而降低整车成本,朝着系统集成化的方向 发展。目前多使用 C A N 控制器局域网络( C o n t r o l l e r A r e a N e t w o r k ) 用于汽车内部 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 1 . 4 国内 A B S 系统研究的理论状态和具有代表的A B S 产品公司 我国 A B S 的研究开始于 8 0 年代初。从事 A B S 研制工作的单位和企业很多, 诸 如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西安公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 理工大学、上海汽车制动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宋健等多名博导、教授, 有很强的科技 实力, 他们还配套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如汽车力学参数综合试验台、汽车弹射 式碰撞试验台及翻转试验台、模拟人及标定试验台、K o d a k 高速图像运动分析系 统、电液振动台、直流电力测功机、发动机排放分析仪、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装 置及工况模拟器、计算机工作站及 A D A M S 、I D E A S 软件、非接触式速度仪、噪声测 试系统、转鼓试验台、电动车蓄电池试验台、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试验台等。该实 验室针对 A B S 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其中, 在 A B S 控制量、轮速信号抗干扰处理、轮 速信号异点剔除、防抱死电磁阀动作响应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郭孔辉院士为代表的研究人员致力 于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操纵动力学、汽车轮胎模型、汽车轮胎稳态和非 稳态侧偏特性的研究, 在轮胎力学模型、汽车操纵稳定性以及人- 车闭环操纵 运动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华南理工交通学院汽车系以吴浩佳教授为代表从事汽车安全与电子技术及汽 车结构设计计算的研究, 在 A B S 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 能够建立制动压力函数, 通 过车轮地面制动力和整车动力学方程计算出汽车制动的平均减速度和车速; 还可 以通过轮缸等效压力函数计算防抱死制动时的滑移率。另外, 在滑移率和附着系数 之间的关系、汽车整车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济南程军电子科技公司以 A B S 专家程军为代表的济南程军电子科技公司对 A B S 控制算法研究颇深, 著有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几本, 专门讲述 A B S 控制算法, 是国内 A B S 开发人员的必备资料之一。另外, 他们在基于 M A T 2 L A B 仿真环境实现防抱死控制逻辑、 基于 V B 开发环境进行车辆操纵仿真和车 辆动力学控制的模拟研究等方面也颇有研究。 重庆聚能公司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系列 J N 1 1 1 F B 气制动电子式单通道、 J N 1 4 4 F B 气制动电子式四通道和 J N 2 4 4 F B 液压电子式四通道等类型 A B S 装置及其 相关零部件 3 0 多个品种, 其 A B S 产品已通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国家客 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认定, 获得国家实用新技术专利, 并正式被列为国家火炬项 目计划。 西安博华公司主要产品是适用于大中型客车和货车的气压四通道 A B S 和适用 中型面包车的液压三通道A B S 及其相关零部件。 其中B H 1 2 0 3 - F B 型A B S 和B H 1 1 0 1 - F B 型 A B S 已通过陕西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和陕西省机械工业局新产品鉴定, 认 为该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 F K X - A C I 型 A B S 装置已通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中型客车的气制动 A B S 由于资源价格和性能上的优势, 陶瓷材料的应用将迅速扩展; 金刚石和 C B N 超硬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新刀具 材料的研制周期会越来越短, 新品种新牌号的推出也将越来越快。人们所希望的既 有高速钢、硬质合金的强度和韧性, 又有超硬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的新刀具材料也 完全有可能出现。 本文主要讲述以 8 0 C 1 9 6 K C 单片机为核心,完成了信号输入回路、输出驱动回 路、电源部分及故障诊断等硬件电路设计,对轮速传感器、电磁阀等的故障检测 电路进行了设计。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2 防抱死制动系统基本原理 2 . 1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 2 . 1 . 1 制动时汽车受力分析 汽车在制动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地面给汽车的作用力、风的阻力和自身重力的 作用。地面对汽车的作用力又分为: 作用在车轮上垂直于地面的支承力和作用在车 轮上平行于地面的力。汽车在直线行驶并受横向外界干扰力作用和汽车转弯时所 受到地面给汽车的力如图 2 - 1 所示。 其中 F x 为地面作用在每个车轮上的地面制动 力,他的大小决定于路面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车轮所受的载荷。所有车轮上所受地 面制动力的总和作为地面给汽车的总的地面制动力,他是使汽车在制动时减 速并停止的主要作用力。F y为地面作用在每个车轮上的侧滑摩擦力,侧滑摩 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侧向附着系数和车轮所受的载荷,当车轮抱死时,侧滑摩擦力 将变得很小,几乎为零。汽车直线制动时,若受到横向干扰力的作用,如横向风 力或路面不平,汽车将产生侧滑摩擦力来保持汽车的直线行驶方向,如图 2 - 1 (a )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图2 - 1 汽车直线和转弯制动时的平面受力简图 所示。若汽车在转弯时制动或在制动时转弯,也将产生侧滑摩擦力使汽车能 够转向,如图 2 - 1 ( b ) 所示。地面制动力决定制动距离的长短,侧滑摩擦力则决定 了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这里将作用在前轮上的侧滑摩擦力称为转弯力,将 作用在后轮上的侧滑摩擦力称为侧向力。转弯力和汽车的方向操纵性有关,它保 证了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转向; 侧向力和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有关,它保证了 汽车的行进方向。转弯力越大,汽车的方向操纵性越好; 侧向力越大,汽车的方向 稳定性越好。 如上所述,施加适当的制动,能够有效地使汽车停下。制动强度过大,是汽 车发生各种危险运动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汽车行驶时,要根据冰路、雪路、 砂石路、坏路、水湿路、干路、直路、弯曲路等道路条件,根据汽车速度、方向 转角等行驶条件进行制动操作,必须时常注意不能让车轮完全抱死。 2 . 1 . 2 车轮抱死时汽车运动情况 车轮抱死时汽车所受到的侧滑摩擦力将会变的很小,这将使汽车制动时保持 方向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的转弯力和侧向力变的很小,使汽车在制动时出现一些 危险的运动情况。对 A B S系统来说,就是要防止这些危险情况的出现。下面从汽 车在一种路面上直线和转弯制动两方面简单讨论一下当车轮抱死时汽车的运动情 况。 (1 )汽车在一种路面上直线运动制动车轮抱死时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如图 2 - 2 所示。图 2 - 2 ( a ) 为只有前轮抱死时,由于前轮的转弯力基本为零,无法进行 正常的转向操作。为制动时前轮全部抱死而后轮不抱死汽车的运动情况示意,当 前轮抱死时转弯力为零,驾驶员无法控制汽车的方向使汽车转向来避让前方的障 碍物,这时由于汽车后轮不抱死,所以汽车仍具有侧向力来维持方向稳定性。图 2 - 2 ( b ) 为只有后轮抱死时,后轮的侧向力接近于零,汽车仍具有方向操纵性,但 会因后轮抱死而失去方向稳定性使汽车侧滑。汽车不能保持原来的行驶方向,由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于离心力和前轮转向力的作用,汽车将一面旋转一面沿曲线行驶( 这种运动叫外旋 转) 。图 2 - 2 ( c ) 为前后车轮全部抱死时时转弯力和侧向力都为零,这种状态很不 稳定,路面不均匀、左右轮地面制动力不相等时,即使对汽车施加很小的偏转力 矩,汽车就会产生不规则运动而处于危险状态,在不规则旋转的过程中将制动释 放,汽车就会沿着瞬时行驶方向急速驶出,这也是很危险的。 (2 ) 汽车在一种路面上转弯制动车轮抱死时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如图 2 - 3 所 示。所有这些运动情况若在制动时出现,都是极其危险的。 从上面对出现这些危险运动情况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制动时车轮抱死导致 汽车出现各种危险运动情况,实质上是汽车因失去相应的维持本身方向稳定性方 向操纵性的侧滑摩擦力而使汽车出现这些运动情况,即车轮抱死导致汽车的侧滑 摩擦力为零。车轮的抱死程度和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及汽车的侧滑摩擦力之间存在 一定的关系,A B S 之所以能防止汽车制动时出现危险的运动情况,就是根据这个关 系来调整车轮的运动状态,以避免侧滑摩擦力为零。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图 2 - 2 汽车直线制动车轮抱死时的运动情况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或 QQ 2419131780 图2 - 3 汽车转弯制动车轮抱死时的运动情况 订做机械设计 (有图纸 CAD 和 WORD 论文) QQ 10034716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