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三节 肌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杜金泽,复习旧课,简述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说明骨盆的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 简述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课时目标,会描述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肋间内、外肌及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能说出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 了解头肌;肌的辅助装置;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第三节 肌 学,一、 概述 二、 头肌 三、 颈肌 四、 躯干肌 五、 上肢肌 六、 下肢肌 七、 体表的肌性标志,运动系统,人体肌的分类(一般了解) 根据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种 平滑肌 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的管壁, 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的特点 心肌 构成心壁 骨骼肌 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随人的意志收缩,又称随意肌。本章主要叙述骨骼肌 全身肌肉650多块,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6,一、概述,不随意肌,运动系统-肌学,7,肌的形态:分为长肌、短肌、阔(扁)肌和轮匝肌4种。 长肌 多见于四肢,收缩时肌显著缩短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有的长肌有二个以上的起始头,依其头数被称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短肌 多分布于躯干的深层,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小。,8,(一)肌的形态,运动系统-肌学-概述,9,阔肌 扁而薄,多分布于胸、腹壁,收缩时除运动躯干外,还对内脏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轮匝肌 多呈环形,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使孔裂关闭。,运动系统-肌学-概述,(二)肌的构造 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大量的横纹肌纤维构成, 色红,柔软而有收缩能力。 肌腱:主要由腱纤维构成,是胶原纤维束,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力,位于肌腹的两端,能抵抗很大的牵引力。,10,运动系统-肌学-概述,(三)肌的起止和作用(一般了解) 肌一般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对移动。 肌在固定骨的附着点,称定点或起点;在移动骨的附着点,称动点或止点。,11,运动系统-肌学-概述,通常状况下,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另一端则为止点或动点。 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12,(四)肌的配布(一般了解),运动系统-肌学-概述,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有两个 作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这两 组作用相反的肌,互称拮抗肌,配布在关节同一侧的肌,对该关节而言作用是相同的,他们互称为协同肌,肌有两种作用(一般了解) 1、静力作用 肌具有一定张力,使身体各部之间保持一定姿势,如站立、坐位和体操中的静动作。 2、动力作用 使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如伸手取物、行走和跑跳等。 全身的肌,除运动功能外,还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储存能源和产生体温的重要器官。,13,14,形状 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 冈上肌、骨间肌、肋间肌 构造 半腱肌、半膜肌 头的数目 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 起止点 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 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方向 腹外斜肌、腹横肌,(五)肌的命名法(一般了解),运动系统-肌学-概述,(六)肌的辅助装置(了解),15,肌的辅助装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这些结构有保护和辅助肌活动的作用。,运动系统-肌学-概述,1、筋膜,(1)浅筋膜 (皮下筋膜) (2)深筋膜 (固有筋膜),2、滑膜囊 (内有滑液),3、腱鞘,纤维层 (腱纤维鞘),滑膜层 (腱滑膜鞘) 脏层 壁层,腱纤维鞘,腱滑膜鞘脏层,腱滑膜鞘壁层,腱系膜,腱,骨膜,指骨,17,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表情肌) 位置形态: 主要在口裂、眼裂和鼻孔的周围 作用: 可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比如: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使眼裂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收缩时闭口 颊肌紧贴于口腔侧壁的粘膜外面,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18,二、头肌(一般了解),运动系统-肌学-头肌,19,(一)面 肌(表情肌),1、颅顶肌(扬眉、皱额作用),枕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枕额肌枕腹,2、眼轮匝肌,3、口周围肌,颊肌 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胸锁乳突肌,咬肌,颊肌,口轮匝肌,枕额肌枕腹,枕额肌额腹,帽状腱膜,运动系统-肌学-头肌,主要有咬肌和颞肌 咬肌: 颧弓(起点)下颌角的外面(止点);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肌束向下会聚,止于下颌骨;上提、后移 翼内肌:下颌骨上提,向前 翼外肌:下颌骨前移,20,(二)咀嚼肌,咬肌,颞肌,运动系统-肌学-头肌, 咬肌咬,颞肌提,翼外张口翼内合,按其位置可分为颈浅肌群和颈深肌群 颈浅肌群 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颈深肌群 主有斜角肌,21,三、 颈肌,运动系统-肌学-颈肌,22,胸锁乳突肌,(一)颈浅肌群 1、胸锁乳突肌 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为一强有力的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单侧胸锁乳突肌可因胎儿产伤等原因造成肌挛缩,导致斜颈畸形。,运动系统-肌学-颈肌,23,运动系统-肌学-颈肌,2、颈阔肌 位置: 位于颈前部两侧浅筋膜中,是扁平的皮肌。 作用: 紧张颈部皮肤和下拉口角。,3、舌骨上肌群 位置: 位于舌骨与下颌骨和颅底之间,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24,作用: 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前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运动系统-肌学-颈肌,25,作用: 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4、舌骨下肌群 位置: 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与胸骨之间,均依据起止点命名。 胸骨舌骨肌:在颈部正中线两侧。 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可分上、下两腹。 胸骨甲状肌:位于胸骨舌骨肌深面。 甲状舌骨肌:位于胸骨甲状肌的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运动系统-肌学-颈肌,26,运动系统-肌学-颈肌,(二)颈深肌群 位于颈椎两侧,包括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 后斜角肌,颈深肌群作用:斜角肌的作用为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27,1、斜角肌间隙,运动系统-肌学-颈肌,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8,为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可分为浅、深两群。 浅层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29,四、躯干肌,(一)背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背肌 胸肌 膈 腹肌 会阴肌,斜方肌,背阔肌,1、背浅肌(扁肌),(1)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起自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瘫痪时,产生“塌肩”,斜方肌,背阔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31,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2)背阔肌 (面积最大的扁肌) 位置: 位于背下部和胸的后外侧。起自下6位胸椎棘突以及骶正中嵴、髂嵴,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 1)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2)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33,肩胛提肌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 菱形肌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34,(1)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 位置形态: 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向上分出许多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到达枕骨、颞骨乳突。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是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体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2、背深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竖脊肌 (骶棘肌),竖脊肌,浅层 中层 深层,(2)胸腰筋膜(自学),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深层,中层,浅层,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骨) 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壁) 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37,(二)胸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38,(1)胸大肌 位置: 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1-6肋软骨的前面,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 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牵引躯干向上;上提肋骨,协助吸气。,1、胸上肢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3)前锯肌(自学) 位置:胸廓侧壁 作用:可拉肩胛骨向前,并使肩胛骨紧贴胸廓。如肩胛骨固定,则可提肋,助吸气。损伤时产生“翼状肩”,39,(2)胸小肌(自学) 位置:胸大肌深面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如肩胛骨固定,可上提第35肋,协助吸气。,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40,(1)肋间外肌 位置: 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作用:提肋,协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置: 肋间隙的深层,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2、胸固有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起止均在胸廓、肋间隙内,参与构 成胸壁,主要包括肋间内、外肌。,位置形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与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起止点: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下六肋的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 作用: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41,(三)膈,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42,主动脉裂孔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下腔静脉通过,三个裂孔,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腔静脉孔,膈,中心腱,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三个裂孔,44,(四)腹肌,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和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中叙述)。并介绍腹直肌鞘、腹筋膜、白线(自学)以及腹股沟。,45,1、腹外斜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一宽阔扁肌。 起止点:起自下8肋外面,肌束由后外上方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46,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47,腹外斜肌 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内斜肌,腹股沟镰,提睾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2、腹内斜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下内侧部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48,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49,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鞘 (后层),腹横肌,弓状线,腹直肌,白线,3、腹横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起止点:起自下6肋内面、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4、腹直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 起止点: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50,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鞘 (后层),腹横肌,腹直肌,白线,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5、腹直肌鞘(了解) 包裹腹直肌,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在脐下45cm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并与其结合。后层的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称弓状线(半环线)。,51,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6、白线(自学) 位于两侧腹直肌之间,为两侧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一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如小肠由此膨出可引起脐疝,52,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鞘 (后层),腹横肌,弓状线,腹直肌,白线,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53,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三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54,7、腹股沟管(了解),四个壁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两个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腹外斜肌,腹股沟 韧带,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内斜肌,腹股沟管深(腹)环,腹股沟镰,腹横筋膜,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构成腹股沟斜疝。,55,总结回顾,回顾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肋间内、外肌及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说出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 描述肌的辅助装置;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达标测评,一、填空题 1、 膈有三个裂孔,分别是()、()和(); 2、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三块扁肌由外向内依次是()、()和(); 3、腹股沟管内口叫(),外口叫(),男性有()通过,女性有()通过。,4、肌的辅助装置有()、()和()。 二、选择题 1、关于胸锁乳突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颈外侧部 B、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 C、一侧收缩使脸转向同侧 D、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2、关于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隔胸腹腔 B、肌腹在周围 C、有三个裂孔 D、膈收缩时可助呼气,课后思考,1、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肋间内、外肌及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2、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 3、腹股沟管的位置、两口及通过的结构。 预习 上肢肌和下肢肌,60,复习旧课,回顾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肋间内、外肌及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说出膈的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说出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课时目标,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缝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 了解前臂肌及手肌的分群和作用。,位于肩关节周围,又称为肩肌,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63,(一)上肢带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五、上肢肌 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1、肩肌:三角肌 位于肩部 起止: 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 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自然摆臂、肌注部位),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65,2、冈上肌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3、冈下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4、小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5、大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收和旋内。 6、肩胛下肌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冈上肌,肩胛冈,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三角肌,肩胛下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66,(二)臂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1、前群,(1)肱二头肌 位置:臂前部 起止:肩胛骨的盂上结节、喙突。 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协助屈肩关节。,喙突,肱二头肌短头,肱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2)喙肱肌 (3)肱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68,2、后群,(1)肱三头肌 位置:肱骨后方 起止:盂下结节、桡神经沟内下方和外上方。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肱三头肌外侧头,肱三头肌内侧头,肱三头肌长头,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0,前臂肌位于尺、桡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各层肌的肌腹大部分在前臂的上半部,向下形成细长的肌腱,主要作用于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关节。,71,(三)前臂肌(了解),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2,1、前群(9块) (作用:屈腕、屈掌、屈指、使前臂旋前),(1) 浅层(6块),1)肱桡肌 作用:屈肘关节 2)旋前圆肌 作用:使前臂旋前、屈肘关节 3)桡侧腕屈肌 作用:屈肘、屈腕和使腕外展 4)掌长肌 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 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旋前圆肌,肱桡肌,指浅屈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6)指浅屈肌 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 屈掌指关节和屈腕,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3,(2)深层(3块),1)拇长屈肌 作用:屈拇指指骨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2)指深屈肌 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3)旋前方肌 作用:使前臂旋前,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拇长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桡动脉,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4,(1)浅层(5块) 1)桡侧腕长伸肌 作用:主要为伸腕,还可使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 作用:伸腕、腕外展 3)指伸肌 作用:伸指和伸腕 4)小指伸肌 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 作用:伸腕,使腕内收,肘肌,指伸肌,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小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桡侧腕短伸肌,2、后群 (作用:伸腕、伸掌、伸指、使前臂旋后),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5,肘肌,指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腱,尺侧腕伸肌,小指伸肌腱,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2)深层 (5块) 1)旋后肌 作用:使前臂旋后 2)拇长展肌 3)拇短伸肌 4)拇长伸肌 5)示指伸肌,示指伸肌,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6,(一)外侧群鱼际,1拇短展肌 2拇短屈肌 3拇对掌肌 4拇收肌,(二)内侧群小鱼际,1小指展肌 2小指短屈肌 3小指对掌肌,(三)中间群,1. 蚓状肌 4块 2. 骨间掌侧肌 3块 3 . 骨间背侧肌 4块,拇短屈肌,拇短展肌,屈肌支持带,蚓状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展肌,拇收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四)手肌(自学),运动系统-肌学-上肢肌,77,打起精神来!,六、下肢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1、前群肌(2块),(一)髋 肌,(1)髂腰肌 组成:腰大肌和髂肌 位置:腰大肌位于脊柱腰段两侧,其余腰椎体侧面;髂肌起于髂窝,两肌会合,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前屈,(2)阔筋膜张肌 髂胫束,腰大肌,髂肌,阔筋膜张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或外面,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能运动髋关节,可分为前、后两群。,2、后群肌(7块),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1)臀大肌 (肌注部位) 位置:臀部浅层 起止:骶骨外面和髂骨翼外面;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是髋关节有力的伸肌,此外尚可使髋关节旋外。,臀大肌肌束肥厚,其外上部又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故为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2)臀中、小肌 位置:臀部的上外侧份 起止:起自髂骨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 作用:外展髋关节。,梨状肌,臀中肌,臀大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梨状肌,臀中肌,臀大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3)梨状肌 起止:起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作用:髋关节外展和旋外。 (4)股方肌 (5)闭孔内、外肌,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作用:主要屈髋关节和膝关节。 内侧群: 有5块肌。位于大腿内侧,浅层有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中层有短收肌,深层有大收肌。 作用:主要是内收大腿,故又称内收肌群。 后群:位于大腿的后面,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作用:后群的3块肌可以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83,(二)大腿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1、前群 (1)缝匠肌(人体最长) 起止:起自骼前上棘,经大腿前面,转向内下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人体体积最大) 起止: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余三头股骨粗线或前面;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股四头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有4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85,2、内侧群 又称为内收肌群,位于大腿内侧部,共5块肌。均起自闭孔周围的尺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止于股骨粗线(股薄肌止于胫骨内侧端)。 1耻骨肌 2长收肌 3股簿肌 4短收肌 5大收肌 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并旋外(踢毽子),运动系统-肌学-下肢肌,2、后群 位于大腿后部,共3块,均起自坐骨结节,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 1股二头肌 股后外侧,长短两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合并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 坐骨结节,胫骨上端内侧面。 3半膜肌 坐骨结节,胫骨内侧髁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针灸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主管药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作物制种项目验收合同协议
- 太原地理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技术类合同模板和要点解释文档
- 软件面试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入党笔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行法律笔试题库及答案
- 券商暑期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牙刷丝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文明礼仪课件高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 DB61-T 5125-2025 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 秩序员安全培训完整版
- 感染性休克护理新进展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不良债权管理办法
- 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招聘(2025年第二批)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面向高效节能的空调换热器微通道结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 GB/T 45882-2025猴头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