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韩、赵、魏三家升为诸侯。司马光在历年图中标注此事,并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评论,意在A. 维护分封制度B. 肯定周天子的功绩C. 强调以礼治国D. 重申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可以看出其评论间在批评这一做法,强调以礼治国的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对周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肯定,排除B项;材料强调以礼治国,并没有涉及到分中央集权,且当时并没有中央集权,排除D项。2.印度佛教宣传出家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即使父母也没有必要看望。然而,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一个老姐姐。这反映当时佛教在中国A. 同化了中国文化B. 与印度佛教教义融合C. 日渐趋向世俗化D. 动摇了儒学主流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到“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的一个老姐姐”,可以看出佛教传入中国后日益的本土化,世俗化,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印度佛教教义与中国的是不一样的,也并未融合,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3.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禁军将领叛乱,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 以经济手段巩固君权B. 换取将领的绝对忠心C. 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 践行程朱理学的主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可得出,这主要是从经济上满足将领要求,从而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绝对忠心是不可能的,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的是禁军将领,而没有涉及到地方,故排除C项;此时程朱理学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4.下表时间出处评论1739年明史流寇传“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1962年人民日报张献忠并“不妄杀”,杀的都是与农民军对立的“豪绅地主阶级”,是反明抗清的“农民军领袖”。2006年中国史研究动态(张献忠)此人暴戾成性,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和见识,导致他后来一手制造了数起灭绝人性的大惨案。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献忠评价,由此可知A. 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B.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 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主要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去评价张献忠,说他是盗贼。而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主要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评价其针对“豪绅地主阶级”。当代的史学研究则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研究他。从而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意见,且A项本身也表述有误,排除;B项“永远”一词太绝对化,排除;D项也不符合史学研究的历史事实,也过于绝对,排除。5.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所到之处拆毁孔庙、焚烧儒家典籍。1854年,洪秀全下令设立“删书衙”,以“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作为删书原则,删改后的孔孟之书允许诵习博览。太平天国由焚毁到删改儒家典籍主要是因为A. 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B. 探索舆论宣传的新形式C. 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D. 笼络知识分子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可以看出其做法是要笼络以儒学为本的知识分子,来维护统治,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宣传的新形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受到洋务派的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6.下图是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由此可知,清末自开商埠A. 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B. 标志着清政府走向全面开放C. 与被迫开埠的地区相一致D.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及结合所学,可得出清末自开商埠主要是为了抵制在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故D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故A项的表述错误;B项“全面开放”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图片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东北一带有大量的开埠,这与近代被迫开埠的地区并不一致,排除C项。【点睛】本题主要是要理解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再者抓住材料中“自开商埠”这一关键信息进行解答。7.1956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作了如下评语:“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这一评语说明A. 初创时期党在理论上尚未成熟B. 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C. 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错误的D. 共产党最初排斥民主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指出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说明当时中共在理论还不成熟,A正确;党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排除B;“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说明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正确的,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合,中共进行的第一阶段就是属于民主革命的内容,排除D项。【点睛】本题主要抓住毛泽东的话的主旨去理解中共一大时期制定的纲领所起到的作用与评价。8.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安徽省委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借地渡荒”: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种麦、种油菜,每人借三分地,并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归谁所有,国家不征粮,不分统购任务。这一措施A.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B. 允许农民搞家庭副业C. 为包产到户提供了契机D. 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安徽省委“借地渡荒”做法和包产到户有异曲同工之处,也就是说“借地渡荒”的做法为包产到户提供了借鉴,故答案为C项。“借地”说明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家庭副业,排除B项;这一做法没有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才逐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排除D项。9.在古代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民众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这表明当时雅典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全过程B. 公民大会权威受到损害C. 民众法庭是权力运行核心D. 民主政治注重权力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民众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注重权力的制衡,防止公民大会滥用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整个司法过程,排除A;公民大会的权威仍然存在,并没有受到损害,排除B项;公民大会才是权力运行核心,C项错误。10.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三年。1707年,议会又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是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俸禄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些规定旨在A. 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B. 防止国王在议会培植势力C.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 确保内阁有效的行使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对议会召开的时间及议员的资格及权力的规定,都反映出议会想要限制国王的权力,防止他在议会培植势力,故B项正确;英国建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排除A;此时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排除C;此时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排除D。11.1824年,欧文在美国创办“新和谐村”。在村里,财产公有,按劳动分配产品,共同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必需品,免费供给药品。欧文的这一实验A. 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B.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有益尝试C. 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D. 表明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腐朽没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参考,故C项正确;平均主义并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排除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有益尝试是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排除B项;D项中的“开始”一词表述有误,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排除D项。12.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后一再鼓吹欧洲联合,但他不特别关心把一般的原则变为现实,因为他不愿意直接参与其事而放弃世界帝国地位,他鼓吹欧洲联合,同美国一样,主张着眼于同苏联抗衡。丘吉尔的主张A. 推动英国成为欧洲联合的动力B. 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埋下隐患C. 意在维护英国的欧洲霸主地位D. 有利于构建欧俄均衡的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不愿意直接参与其事而放弃世界帝国地位”,“主张着眼于同苏联抗衡”等信息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这些主张对于欧洲的联合是存在隐患的,不利于欧洲的联合进程,故B正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不会成为欧洲联合的动力,排除A;二战后英国霸主地位已经不存在了,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俄国,此时已经是苏联,关没有俄国,且也不可能均衡,排除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虑到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态度及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需要学生解读材料中的信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为了巩固政权,急需一条联结中原京都并伸向南北两端的运输通道。608年建成了北起涿郡途经汴梁南达杭州长达2500多公里的大运河。据专家考证,隋炀帝在开挖通济渠和永济渠时征召的劳力达200300万人,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1/41/3。京杭运河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不但管理运河的官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由官兵负责,连运输船舶也是准军事编制。隋炀帝下江南,不仅反映了隋炀帝的腐化享乐,更重要的是在南部疆域充分显示了中央政权的力量。我国的政治重心长期位于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由于连年战乱,无法就近满足朝廷和京都的需求。“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形成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脱离的局面。“军国大事,漕运唯先”,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和政权巩固的基石。摘编自何为刚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开辟一条联结东西两地的交通干线成为时人的共识。纽约州于1792年成立西部内陆航运开发公司。1807年,纽约州面粉商人杰西霍利最早撰文提出开凿一条联结哈德逊河与伊利湖的人工水道。在热心人士的推动下,经州议会批准,运河委员会成立。由于得不到联邦政府的资助,纽约州政府决定独自开凿运河。1817年,纽约州议会正式立法批准伊利运河工程动工。1825年,伊利运河正式通航。这条584千米的运河,使美国国内形成了沟通东部、南部和西部的“三角贸易”体系。由此导致国产货物的区际贸易量在1839年超过了对外出口量,国内市场出现根本性变化。摘编自吕畅美国伊利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开凿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不同特点的社会背景及两者的共同历史价值。【答案】(1)特点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南粮北调;中央政府主持开凿、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政府维护和管理。伊利运河:连接东西、开发西部;地方政府开凿、运河委员会具体管理;企业成为开发主体、立法保障。(2)背景:隋朝统一全国,中央集权加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脱离。美国独立,确立联邦制;工业革命的开展。历史价值: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泽被后世。【解析】【详解】(1)特点隋朝大运河:根据“北起涿郡途经汴梁南达杭州长达2500多公里的大运河”可得出贯通南北、南粮北调;根据“京杭运河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得出中央政府主持开凿、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根据“不但管理运河的官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由官兵负责,连运输船舶也是准军事编制。”得出政府维护和管理。伊利运河:根据“开辟一条联结东西两地的交通干线成为时人的共识”得出连接东西、开发西部;根据“经州议会批准,运河委员会成立。由于得不到联邦政府的资助,纽约州政府决定独自开凿运河”得出地方政府开凿、运河委员会具体管理;根据“1792年成立西部内陆航运开发公司”“纽约州议会正式立法批准伊利运河工程动工”得出企业成为开发主体、立法保障。(2)背景:根据所学,从隋朝时期的政治上的统一、经济的南移、以及社会状况等角度概括。根据所学从美国独立,确立联邦制、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等方面概括。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从加强各地联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国家统一、影响后世等角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救亡与启蒙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救亡唤起了启蒙,救亡深化了启蒙;启蒙的目的是救亡,启蒙也会促进救亡。摘编自曹明臣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救亡与启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互相促进阐述: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救亡和启蒙一直是两个突出的课题。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危局,康有为等维新派宣传变法革新,主张立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与顽固派展开思想论战,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898年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虽因顽固派反对而失败,但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一战后,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青年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传播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完成了救亡图存的任务。综上所述,以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救亡图存的斗争,促进了国人的思想启蒙和中华民族的觉醒,而国人的觉醒又推动了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近代中国的救亡与思想启蒙是相互促进的。其他角度亦可,如救亡唤起启蒙、启蒙深入说、启蒙转向说等。【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读懂题目的要求。题目要求要围绕“救亡与启蒙”这一主题,自拟论题。那么我们通过材料“救亡与启蒙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信息点,可以拟定一个简单的论题-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互相促进。再结合所学的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政治上的救亡与思想上的启蒙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去阐述。比如近代的维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与维新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思想解放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对五四运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意史论结合,有史实依据。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契丹境内人民大致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为主的契丹人、奚人等。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年)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但其职简权轻,远不能与北面官相较。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是辽政权重心所在。金灭辽之后,对两面官制多有借鉴。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北面官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面官制的影响。【答案】(1)因俗而治,形成南北两套行政机制;北面官职权高于南面官;借鉴了唐朝政治制度;(2)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流与融合;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了辽的统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根据“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南面官依“汉制” 北面官以“国制”得出因俗而治,形成南北两套行政机制;根据“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是辽政权重心所在。”得出北面官职权高于南面官;根据“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得出借鉴了唐朝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缓和民族矛盾、加强融合、稳定秩序、巩固、统治、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等方面概括。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4年6月法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团结一切民主力量,保卫人民民主权利,争取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1935年7月14日,法国举行了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等六十九个党派、团体参加的“和平和自由大会”,宣布成立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1936年1月,公布了人民阵线纲领,纲领要求解散法西斯组织,保障工会权利和人民受教育与信仰自由,反对失业,保卫世界和平等。4月,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组建了以莱昂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将人民阵线纲领宣布的政策措施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1938年10月,达拉第政府公然同人民阵线决裂,迫害共产党人,镇压罢工运动,人民阵线终遭破坏。虽然如此,人民阵线推行的措施许多都具有历史意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所采用并沿用至今。摘编自陶樾论法国人民阵线的形成及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纲领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运动的历史影响。【答案】(1)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势力兴起;法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2)避免了法国走向法西斯道路;为人民群众获得一些基本权利;部分措施为战国西方国家所沿用;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根据“1936年1月,公布了人民阵线纲领,”中的这一时间信息可得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据“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团结一切民主力量,保卫人民民主权利,争取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可得出法西斯势力兴起,以及法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2)根据“要求解散法西斯组织,保障工会权利和人民受教育与信仰自由,反对失业,保卫世界和平等”等信息可得出避免了法国走向法西斯道路;为人民群众获得一些基本权利;根据“ 虽然如此,人民阵线推行的措施许多都具有历史意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所采用并沿用至今。”等信息可得出部分措施为战国西方国家所沿用;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借鉴。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答,生活在外国列强殖民印度时期。在创作技巧上,泰戈尔既继承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1924年,泰戈尔访华,受到不同的待遇。泰戈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让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