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普通班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乘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C、D与材料不符,故C、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2.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 工商业市镇繁荣C.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D. 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商人群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州盛泽镇从明初到乾隆时期,成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体现了明清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的依据是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苏州盛泽镇与海外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3.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故选C。4.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 )A. 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 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 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D. 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可排除A项;六朝商人诗反映了豪门世族的享乐心态,到唐代,尤其是通过科举取士,庶族地主势力增强,豪门世族地位有所下降,排除B项;“六朝商人诗,只写富商,不及中小商人”,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畸形与兴旺;唐商人诗,既写富商,也述中小商人,乃至小商贩,表明唐人从商者众,经商成风,确切地说唐代应是城乡商品经济愈益繁荣而不单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排除C项。两个时期的诗歌,不管是批判还是同情,都表明商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整体地为诗人所瞩目,这本身就反映了商人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已是今昔迥异,故正确答案为D项。5.宋朝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A. 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B.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D.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政府试图大力推行纸币,但是以失败告终,还是把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表明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遭受挫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政府只是最终认可了由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但民间贸易并未突破官府的限制;B选项错误,这只是支付手段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的停滞;D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晚期并未削弱,而是日益强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列强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的信息,排除D;材料反映人地矛盾突出,但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增殖说明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农业7.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两幅剪纸作品分别反映了用牛耕地以及妇女纺织的劳动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男耕女织”,剪纸内容分别为耕地与纺织的场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剪纸是我国手工艺术,但不能反映出手工技术“领先世界”;B选项错误,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以自然经济为主,图片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内容;D选项错误,图片只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劳动场景,不能说明社会和谐融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严格管理市场D. 压制丝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太祖时期,下令让农民穿绸、纱、绢、布,而经商的人只能穿绢、布。农家中有一个家庭成员经商,全家都不能穿绸、纱。这体现了明朝政府对商人的抑制,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明朝政府意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明朝政府严格管理市场;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明朝政府压制丝织业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 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B. 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C. 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D. 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两个时间都处于清朝初期,此时反清斗争比较普遍,为防止沿海民众接济游走于海上的反清势力,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故B项正确;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是该政策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物产比较丰富”,故C项错误;倭患是明朝时东南沿海的边患,不属于清朝时的史实,故D项错误。10.清代,新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其中汉口镇和朱仙镇是位处交通枢纽而兴起,佛山镇和景德镇是因生产丝绸、瓷器等产品而兴起,至嘉庆年间,这四镇并称为“四大名镇”。下图是清代“四大名镇”分布示意图,符合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排列顺序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口镇位于今天的湖北境内,故为汉口镇;朱仙镇位于今天的河南境内,故为朱仙镇;佛山镇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故为佛山镇;景德镇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故为江西省。因此符合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排列顺序的是,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A. 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 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C. 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D. 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说明各方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因此欠缺的不是证据,故A项错误;其他说法也都有自己的证据,没有理由单独支持战国秦汉说,故B项错误;支持明清学说,可以,但是证据但从与西方资本主义没有时间相吻合的证据不充足,故C项错误;因为各个历史时期均已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要想确定哪个正确,需要的是标准,所以首要做到的是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选择支持哪一方,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12.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 为对外贸易服务B. 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 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D. 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了“邸店、柜坊、飞钱”的认识。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们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故选B项正确;A选项错在对外贸易;C、D选项只是柜坊的作用,故排除。13.读下列两幅图。唐代筒车发明和推广后,翻车却仍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最主要原因是A. 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并不重视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迟缓C. 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D. 翻车不仅可以灌溉,而且也能排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古代的封建政府对农业非常的重视,因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A项的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并不重视表述错误。B项的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迟缓与史实不符合,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是领先世界的。C项为无关项,并且其表述本身不够严密。南方多雨,所以翻车的排涝特点符合南方农耕的要求,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灌溉工具14.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B. 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漫长过程C.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D. 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答案】A【解析】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成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产生;1900年左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答案为A项。1500年并非欧洲的兴盛时期,排除B项;1900年之后资本主义仍在发展,排除C项;1500年之前并非就是野蛮时代,排除D项。15.史载: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A. 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B. 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C. 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D. 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从1800年至1900年间,英国工人的工资在稳步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00年至1900年是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英国工人工资的稳步增长,故C项正确;A项是18世纪下半叶,不符合题中的时间界限,排除;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16.“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A. 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B. 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C.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D. 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答案】D【解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D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到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C项不能反映,排除。17.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 工业化进程加快B. 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 洲际间联系加强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选项与题目的“1789-1848”时间界定、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工业革命期间。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工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理解不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A. 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B.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C. 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D. 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的形式垄断应运而生,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分析选项,A是原因;B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只是反映的石油一个行业;D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所以应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9.下表所示是蒋孟引在英国史中统计1835年全英国棉纺织业中从业工人人数及比例,表中统计数字最能说明A. 英国的棉纺织业呈现出衰落趋势B. 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C. 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英国18岁以下的童工和女工加起来占全部纺织工人的比例达到97.6%。结合所学可知,在同样条件下,雇佣童工和女工可以减少工资的支出,体现了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并未呈现衰落趋势;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纺织工人中童工和女工的比重较大,并未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动。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代替了以前的重商主义,即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故答案选B。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C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与材料不符;D项说法不全面。21.美国历史学者彭慕兰在分析英国工业化起源时指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如果不是这些地球物理的偶然条件,我们更难想象(英国)早期如何突破有机经济的限制。”彭慕兰在此没有强调的是()A. 浅层煤矿是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条件B. 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偶然C. 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煤炭的使用D. 煤矿的开采对英国工业革命有突破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煤矿的天然储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强调的内容并不是工业革命 怎样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都符合材料的意思,但不符合题意。22.“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对财富尤其是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之一,材料“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揭示了这一点,所以应选D。A、B、C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原因。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2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纽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商业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成为商业殖民帝国,A项符合题意;C项是18世纪的;D项是荷兰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与“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不符。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名师点睛】荷兰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1)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享有很多特权,在它们组织下,荷兰积极参与激烈的殖民竞争。(2)抢占殖民地:荷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过中国的台湾,在北美的哈德逊河畔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3)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24.“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A.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 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C.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 荷兰是去了海上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和维持”,“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材料说明亚洲贸易是通过战争打开国门之后,依靠武力胁迫进行的,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因此选择A。题意没有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CD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东印度公司2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 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 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D. 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引发的商业竞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信息;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而不是奥斯曼帝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26.殖民主义犯下的历史罪行罄竹难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所谓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所无法比拟的。威廉豪伊特殖民和基督教:欧洲人对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历史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场主买人的时候还付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劳力都贡献出来。这样,它就加重了任意妄为的半野蛮政府所造成的祸害,因为它是把政治家的全部实际技巧同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心肠结合在一起进行统治的。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论证威廉豪伊特观点正确性。(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评价列强的殖民主义行为。【答案】(1)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无论是西、葡、英、法在拉美的掠夺和扩张、荷兰在东方的殖民扩张,还是列强所推行的反人性的罪恶的奴隶贸易,都赤裸裸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性,都使殖民地遭受到了巨大的、难以补偿的损失。(2)近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是建立在对殖民地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的基础之上的;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严重影响了殖民地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行径。第(1)问,要求简要论证威廉豪伊特观点的正确性,首先要明确威廉豪伊特的观点,其观点主要是说“殖民主义是一种野蛮和残暴的行为”,然后结合所学基础知识作为论据来论证。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评价殖民主义行为,材料一主要说明的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性,材料二除了侵略性外,还包含着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27.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条件: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2)不同: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中转贸易兴盛(澳门成为贸易的中转中心);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影响:促进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西方文化传入,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三大航线”、“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结合所学从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和贵重奢侈品为主等方面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依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结合所学可从唐宋时期海外贸易传统悠久、有优越的海洋条件、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