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腰痛中成药.ppt_第1页
课件:腰痛中成药.ppt_第2页
课件:腰痛中成药.ppt_第3页
课件:腰痛中成药.ppt_第4页
课件:腰痛中成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sh,腰痛,1,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辨证论治 五、转归预后 六、临证要点,2,1.定 义: 腰痛是指由于外感、内伤或闪挫而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腰痛可呈急性起病,疼痛较重,累及一侧或两侧腰部,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剧烈疼痛,脊柱一侧或两侧有明显压痛。有些则起病缓慢,呈隐痛或酸痛,每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部分患者腰痛可发生在长时间不活动或休息时。临床腰痛常兼腿痛,或兼腹痛,若以腰痛为主者,均属本篇范畴。,3,二、病因病机 腰为肾之府,受肾精气之充养,又为任、督、冲、带之脉循行之处,故凡感受外邪,闪挫跌仆,劳欲过度,久病、年老、体虚,均可引发腰痛。 1 感受寒湿 2 感受湿热 3 气滞血瘀 4 肾亏体虚,4,1. 感受寒湿 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都可感受寒湿之邪 寒邪凝滞收引 湿邪粘聚不化 致腰腿经脉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腰痛,5,2. 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 阻遏经脉 腰痛,7,3. 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 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瘀血留着腰部 腰痛,8,4. 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 肾精亏损 无以濡养筋脉 腰痛,9,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10,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本病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2)急性腰痛,病程较短,活动后加重,脊柱两旁常有压痛。 (3)慢性腰痛,病程较长,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 当、劳累及天气变化等因素诱发加重。 2、鉴别诊断 (1)腰软 (2)痹病 (3)腰酸 (4)淋证,11,1 腰软 腰软指腰部软弱无力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婴幼 儿,多属于虚证,主要责之于肾虚,亦有因肝肾阴亏 而内热的较重者,如古今医鉴 说:“腰软者,肾 肝伏热。”临床表现除腰部软弱无力外,多伴有发育迟 缓、头项软弱、手足瘫痞、囱门迟闭,甚则鸡胸、龟 背等,但一般无腰部酸痛。,12,2 痹病 痹病是由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或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病证。痹病患者亦可伴有腰痛,两者在病因、病 机、治疗用药上有相似之处,但痹病总以肢体关节疼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腰痛患者虽可伴有肢体酸痛,但以 腰痛为主,且腰痛以肾虚为本,以虚证为多。,13,3 腰酸 腰酸是指腰部酸楚不适的症状。在临床上腰痛常伴有 腰酸,腰酸则不一定有腰痛,两者都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 肾虚腰酸可视为肾虚腰痛的初始阶段,肾虚腰痛是其进一 步发展的结果。在病因上,如张氏医通 所说:“腰痛 尚有寒湿伤损之异,腰酸悉属房劳肾虚。”临证可资鉴别。,14,4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腰痛可为实证淋证 重要的兼证,且多呈阵发绞痛或放射疼痛的特点。 而腰痛患者则无小便频急涩痛的特征性表现。,15,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2.治疗原则 3.分证论治,16,1)、辨外感内伤,风、寒、湿、热等外邪,肾虚,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腰痛明显,以刺痛或钝痛为主,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甚则久延不愈,以腰酸痛为主,兼有表证,兼有脏腑虚损症状,2)、分清病邪的性质,湿,1,腰重痛,卧时不能转侧,行时重痛无力者,寒,2,腰冷痛,得热则舒,四肢倦怠,足寒肢冷,洒淅拘急,湿热,3,腰部热痛,身热汗出,小便热赤,苔黄腻者,3)、审察脏腑虚实 内伤腰痛有虚实之分,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以肾虚为主。 若腰痛悠悠戚戚,屡发不止,劳动即痛,肢麻头晕者, 乃肝肾之衰败也, 如腰酸乏力,神疲纳呆,面色行晄白,或有水肿,或 有泄泻,或有肢冷脘塞,为脾肾亏损也。 内伤腰痛实证则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所致。 若腰痛引少腹,或伴阴茎疼痛,睾丸胀痛,会阴不舒 者,肝经气滞也。,19,4)、注意经络部位 腰痛引背者,病在太阳经; 腰痛不可以俯仰者,病在少阳经; 腰痛不可前后转动者,病在阳明经; 腰痛引脊者,病在少阴经; 腰痛引少腹,上至胁者,病在太阴经; 腰痛引阴器者,病在厥阴经。,20,5)、辨别在气在血 病在气分者痛多为胀痛,病势时作时止,痛无定 处,聚散无常,走窜作痛,痛处可按, 多昼重夜轻; 病在血分者痛多为刺痛,痛势绵绵不绝,痛处固 定,痛不可按,或可触及条块状物, 痛无休止,多昼轻夜重。,21,2.治疗原则 实证者,以祛邪为主,分别予以祛风、散寒、利湿、 清热、祛瘀等,或兼而用之; 虚证者,以补肾为主;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当祛邪兼以补肾,或补肾 兼以祛邪。,22,3.分证论治 (1)寒湿腰痛 (2)湿热腰痛 (3)瘀血腰痛 (4)肾虚腰痛,23,主症:腰部冷痛重着,遇阴雨天加重。 兼次症:腰部转侧不利,形寒肢沉。 舌脉:苔白腻;脉沉而迟缓。,24,病机:寒湿闭阻经络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 干姜、甘草散寒暖中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 脾主肌肉,司运化水湿,脾阳不振,则寒湿留着腰部 肌肉,故用暖土胜湿法,使寒去湿化,则诸证自解。 临证应用,可加桂枝、牛膝以温经通络,或加杜仲、 桑寄生、续断,以兼补肾壮腰。,(1)寒湿腰痛,分析:当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痹阻经络时,因寒性 收引,湿性凝滞,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湿为阴邪,得阳始化,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 故虽卧疼痛不减。阴雨寒冷天气则寒湿更甚, 故疼痛加剧。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均为寒湿 停聚之象。,加减: 1、寒邪偏胜,冷痛,拘急不舒,可加附片,以温肾祛寒; 2、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苔厚腻,可加苍术; 3、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 是兼有风邪,宜甘姜苓术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以祛 风活络,补益肝肾; 4、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必伤 及肾阳,治当散寒行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 补骨脂,以助温阳散寒。,26,主症:腰部疼痛,痛处伴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 兼次症:口苦,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27,(2)湿热腰痛,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 苍术苦温燥湿; 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 薏苡仁清利湿热; 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 四药合用,则湿热下清,而腰筋强壮,疼痛可愈。 临证应用可酌加木瓜、络石藤,加强舒筋通络止痛之功。,分析:湿热壅于腰部,筋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 部弛痛而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热重湿增, 故疼痛加重,活动后气机稍有舒展,湿滞得 减,故痛或可减。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 赤。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加减: 1、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可酌加桅子、 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2、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亦能耗伤阴津, 兼见腰酸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 以滋补肾阴,但要注意选用滋阴而不恋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