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1页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2页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3页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4页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县县 1:5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报告编写提纲报告编写提纲 (建议稿)(建议稿)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二二 O O 一三年八月一三年八月 XXXX 县县 1:5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报报 告告 项目组织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组织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工作项目编号:工作项目编号: 工作起止年限:工作起止年限: XX 年年-XX 年年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 项目负责:项目负责: 报告主编:报告主编: 参加人员:参加人员: 项目审核:项目审核: 站站 长:长: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提交时间:提交时间: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二二 O 一三年八月一三年八月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序序 言言.1 第一节 目的任务1 一、项目来源1 二、工作目的1 三、工作任务1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 一、工作区概况2 二、社会经济状况2 第三节 环境地质问题2 第四节 以往调查工作情况2 一、区域水工环调查3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3 第五节 本次调查工作情况4 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4 二、本项目工作进度4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4 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5 第一节 自然地理5 一、地理位置5 二、气 象6 三、水 文6 第二节 地质环境6 一、地形地貌6 二、地层和岩浆岩6 三、地质构造7 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7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7 六、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7 七、植被类型及分布8 八、人类工程活动8 第三章第三章 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8 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8 第二节 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9 一、地质灾害灾情9 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10 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11 第一节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1 一、行政区域分布11 二、地理空间分布11 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11 2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1 一、滑坡发育特征12 二、崩塌发育特征13 三、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14 四、泥石流发育特征14 五、地面塌陷发育特征14 第三节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15 一、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15 二、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15 三、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16 四、地质灾害与水16 五、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17 第五章第五章 专题论述专题论述.17 第一节 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17 一、XXX 滑坡灾害点.17 二、XXX 滑坡灾害点.17 第二节 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17 一、XXX 地质灾害易发地段.18 二、XXX 地质灾害易发地段.18 第三节 18 第六章第六章 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18 第一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18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18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18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19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19 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20 第三节 各乡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20 第七章第七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20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21 一、防治原则与方法21 二、重点防治区说明21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2 一、防灾减灾基本原则22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22 三、地质灾害避让搬迁22 四、地质灾害点监测22 五、重要地质灾害点治理22 第八章第八章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23 第一节 项目概况23 一、项目基本情况23 3 二、提交成果23 第二节 工作方法及流程23 一、项目组织与实施23 二、原始资料概况23 三、工作方法与流程23 四、专业分层23 五、完成的实物工作量23 六、质量监控23 第三节 数据质量评述24 一、数字化图形质量24 二、属性卡片质量24 三、属性数据库质量24 第四节 补充说明与结语24 一、补充说明24 二、结束语24 第九章第九章 结结 论论.24 第一节 基本情况24 第二节 主要成果25 第三节 环境效益与防灾减灾效益评述.29 第四节 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30 第五节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建议32 一、存在问题32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32 附图: XX 张 附件: 1、调查资料汇总表 2、照片集 3、信息系统说明书 4、重要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及图件 5、搬迁避让新址适宜性初步评估 6、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7、 附表:地质灾害综合统计表 1 第一章第一章 序序 言言 XX 年以来,我省先后有计划的开展了XX 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初步摸清了全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 地质灾害损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 等呈加剧趋势,并形成了大量不稳定斜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省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许多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发生于村民房前屋后高陡斜坡处,且由大暴雨 激发形成,发生时历时较短,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大等特征,因此, 更大比例尺精度更高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尤其是对人口居住区斜坡、谷地进行详细调查 并将危险斜坡和谷地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对我省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 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要求,在开 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旅游景区开展滑坡、 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例尺 1:5 万) ,为各级政府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为此,湖南省国土 资源厅开展XX 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并将此任务下达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一、项目来源 描述项目下达情况,包括任务书编号、项目经费、委托单位、承担单位和工作周 期等内容。 二、工作目的二、工作目的 查明 XX 县境内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 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建立地质灾害 信息系统,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和城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 基础地质依据,为国土整治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防灾资料。 三、工作任务三、工作任务 2 在 XX 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对人类 活动区范围内的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展详细调查。 1、开展XX 县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 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划分;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 性进行评估; 3、对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 害性进行评价; 4、选择重大单体地质灾害进行测绘和勘查; 5、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 信息系统; 6、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 案,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区、重大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新址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 估; 7、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建议); 8、在调查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工作区概况一、工作区概况 插图插图 XX 县交通位置图县交通位置图 XX-XX 二、社会经济状况二、社会经济状况 据 XXXX 年末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全县面积 XXKm2 ,辖 X 个乡、XX 个镇、 XXX 个村,村密度 XXX 个/100 Km2 ,人口 XXX 万,人口密度为 XXX 人/Km2,其 中非农业人口 XX 万,占总人口 XX% 。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 综述所在县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包括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等。 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评述所在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介绍造成的损失情况。简 述近十年来,发生在该县境内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 第四节第四节 以往调查工作情况以往调查工作情况 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有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XX 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3 等单位,在本县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普 查、勘探、综合科研以及专项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提交了一批成果资料。前人工作 的成果,为本次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区域水工环调查一、区域水工环调查 (一)环境综合调查及研究(一)环境综合调查及研究 描述区域地质工作、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的承担单位、完成时间、提交 成果等情况,10 万湖南省地质环境评价、城市地下水调查、水资源调查等综合研究类 的项目。 上述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二)矿产资源勘查方面。 包含全省矿山环境调查,描述该县矿产资源分布简况。描述矿产勘查程度、开展 的工作,承担单位、完成时间、提交的成果等。如数量较多,选择典型的、重要的成 果说明,其他的一句话概括。 (三)地质灾害调查(三)地质灾害调查 1、10 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情况 10 万调查是本次工作的重要基础,5 万调查是 10 万调查的延续和深入,因此需要 详细的介绍 10 万调查情况。包括任务书下达时间,工作完成时间,承担单位,采取的 工作方法,调查成果资料以及成果应用情况(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防治规划等各 方面均有应用) 。 2、地质灾害常规工作、地质灾害常规工作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中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职能 部门具体承担相应的防灾减灾工作。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均在工作区内开 展地质灾害巡查、调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完成有汛期防灾总结、年度防灾总结、地 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等工作报告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介绍 XX 县历年来的防治工作情况,简要介绍 XX 县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 灾减灾建设情况。 1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地质灾害管理机构以及监测预警机构的设立情况; 3、是否建立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设立了应急处置队伍,编制了不同级别的地质 4 灾害应急预案; 4、在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能力建设方面有何保障措施,即在人、财、物 等方面的保障程度。 第五节第五节 本次调查工作情况本次调查工作情况 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一)技术路线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以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理论为指导,以遥感解译、地面调 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要手段,对重大地质灾害体辅以必要的钻探、岩土测试等手段 进行勘查,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开展 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二)工作方法(二)工作方法 本次详细调查是按“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相结合、 灾害调查与环境背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调查、核查、测绘和勘查 4 个层次分 级开展,以专业调查为主。重点区的调查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走访群众,对灾害点 或出险点逐一调查,对县城、集镇、矿山、学校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均 进行现场调查,不“漏查”地质灾害点,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居民点进行现场调 查。一般调查区是沿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沟谷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进 行追索调查;采用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测,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演化 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等地质背景条件,人类活动较弱地带地质灾害分布发育 规律等。 二、本项目工作进度二、本项目工作进度 简要说明项目申报时间、任务书下达时间、设计编写时间、项目开展及结束时间 等几个重要时间点。 简述项目实施阶段的时间安排: 1、遥感解译阶段: 2、地面调查阶段: 3、重要灾点勘测阶段: 4、资料整理与野外成果验收阶段: 5、成果编制阶段: 5 报告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 6、成果初步审查阶段: 三、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三、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一)完成的工作量(一)完成的工作量 依据项目设计安排,开展并完成 XX 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 1、地面调查阶段、地面调查阶段 本阶段共完成调查面积 XXkm2,其中一般区调查面积 XXkm2,重点调查区 XXkm2。调查任务包含 XX 个乡镇(X 镇 X 乡)X 个居委会 XX 个行政村,人口 XXX 万,调查线路 XXXkm。调查完成各类调查点 XXX 处、重要地质灾害预案 XX 份、工 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XXX 份、实测剖面 XX 条、简易土工测试 XX 处、野外工作小 节 XX 份和实际材料图 XXX 套。 各类调查点包括灾害点 XXX 处(含复核点 XX 处) 、环境点 XX 处。其中灾害点: 不稳定斜坡 XX 处、滑坡 XX 处、崩塌 XX 处、泥石流 XX 处和岩溶区地面塌陷 XX 处; 环境点:地貌点 XX 处、地质点 XX 处、水文点 XX 处、居民点 XX 处和工程点 XX 处。 2、勘查测量阶段、勘查测量阶段 简述完成的勘查、测量工作量 包括地面测量的面积、钻孔长度、槽探、浅井数量等。 3、提交成果、提交成果 (1)成果报告: 调查报告; (2)附件:勘查报告、遥感解译报告、信息系统说明书、搬迁避让新址适宜性初 步评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照片集等 (3)图件:XX 张; (4)数据库:一套; (5)调查原始资料: 调查卡片、记录本、野外工作手图等; (二)质量评述(二)质量评述 项目工作成果以及阶段性成果,均采取 自检、互检、专家抽检等内容工作程序严 格把关,保证数据质量,共保留各类检查表格 XXX 份,对发现的问题,采取 措施保障各项工作质量。 6 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XX 县在湖南省的位置,其相邻情况,位于那些山脉之间等。介于东经 XXXX- XXXX,北纬 XXXX-XXXX之间,东西宽 XXkm,南北长 XXkm,总面积为 XX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XX,居第 XX 位。 二、气二、气 象象 叙述 XX 县所处的气候带及特征,叙述降雨概况:据 XX 县气象站 X 年-X 年资料, 多年平均雨量 XXmm/a、一般降雨量 XX-XXmm/a,最大降雨量 XXmm/a,最小降雨量 XXmm/a,最大、最小月、日降雨量,降雨区域和时空分布特点,年均降雨日数。 并分别叙述蒸发、温度、湿度情况(包括年均、最高、最低等) 、降雪、霜冻情况 插图: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 XX 县典型暴雨统计表县典型暴雨统计表 表表 XX 地地 点点所属暴雨区所属暴雨区 最大最大 24h 暴雨暴雨 (mm)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过程降雨量过程降雨量 (mm)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三、水三、水 文文 概述县内地表河流所属流域情况和水系分布情况。简述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特征。 如有资料可插图:XX 县河流分布图。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 首先简述所处的区域地貌单元、地势总特点, (标高:一般 XX-XX 米,最高 XX 米,最低 XX 米,指出所在地) 。插图:XX 县地势图。 按照工程地质编图规范要求,地貌形态有 XX 类型(如山地、丘陵、丘岗、 平原等) ,各种类型所占比例。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以及成因类型,将省区地貌划分为 XX 地貌区域,地貌区名称, 可用“区域名+构造成因+形态”,插地貌分区图。 二、地层和岩浆岩二、地层和岩浆岩 7 (一)地(一)地 层层 首先叙述县内层(系) (元古界第四系) ,再简述各层系地层岩性、分布区域; 插地层时代划分表。 (二)岩浆岩(二)岩浆岩 概述岩浆岩发育、分布特征。出露总面积约 XXKm2,占 XX 县总面积的 XX。 三、地质构造三、地质构造 首先叙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发育有哪些构造体系,以什么构造体系为主,发 育有哪些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以及分布区域。 插图插图 XX-X:XX 县地质构造体系图县地质构造体系图 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一)新构造运动(一)新构造运动 首先叙述新构造运动迹象、类型,如抬升掀斜、隆起、褶皱、断裂等,然后分类叙述。如: 1、升降运动,叙述整体抬升运动的特征,如此地所表现的特征;河床堆积变化、 垄岗低丘剥蚀夷平(地壳相对稳定) 。 2、断裂运动 分第四纪成生的新断裂和继承性活动老断裂分别描述。 概括新构造运动总体趋势。 (二)地(二)地 震震 概括所在县及其周围史上地震发生情况,最高震级发生地点、时间等。 叙述近年来周边内发生影响到该县的地震时间、震级、烈度、震中及影响情况等。 九江、汶川、玉树、云南等 (三)地壳稳定性分区(三)地壳稳定性分区 按国家标准,将所在县所处地震烈度等特征数据分别叙述。插图:XX 县地壳稳定 性分区图。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五、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岩体类型按两级进行分类,第一级按岩体成因进行建造划分,如分为岩浆岩建造、 8 变质岩建造、沉积碎屑岩建造,沉积碳酸盐岩建造等类型。第二级按岩体岩性,岩石强度 及岩体结构类型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将省区内各岩体类型划分情况及其特征分述。 (二)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二)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为砂性土、粘性土、特殊土三类。分别描述 六、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六、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与特征(一)地下水类型与特征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省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裂隙孔隙-裂 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四大类型。分别叙述各地下水的特征。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动态特征(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动态特征 1、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2、地下水动态特征 七、植被七、植被类型及分布类型及分布 (一)植被资源现状 (二)植被分布特征 插图:插图:XX 县植被分布图。县植被分布图。 八、人类工程活动八、人类工程活动 省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分矿产资源开发、水利电力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等几个方面简述人类工程 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情况。 第三章第三章 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 根据 XX 县调查数据统计,共调查地质灾害点 XX 处,其中不稳定斜坡调查点 XX 处, 占灾害点总数 XX%;滑坡调查点 XX 处,占灾害点总数 XX%;(见表 XX,图 XX 县地 质灾害类型图) 。与 XX 年区划资料相比新增灾害点 XX 处;核减地质灾害 XX 处,其中 滑坡 XX 处(包括稳定 XX 处,搬迁 XX 处,工程治理 XX 处) ,崩塌 XX 处(已治理) ,不 稳定斜坡 XX 处(已稳定) ,。 9 XXXX 县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县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 表表 XXXX 地质灾害种类地质灾害种类滑坡滑坡崩塌崩塌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泥石流泥石流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合计合计 数量(处)数量(处) 占百分比(占百分比(% %) 原区划资料原区划资料 新增灾害数新增灾害数 核减灾害数核减灾害数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 一、地质灾害灾情一、地质灾害灾情 (一)地质灾害灾情概况(一)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据 XX 县 XX 个乡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统计,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 XX 处,按照地质 灾害灾情分级标准,灾情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因地质灾害死亡 XX 人,毁坏房屋 XX 间,毁坏农田 XX 亩,毁坏公路 XXm,毁坏水渠 XXm,直接经济损失 XX 万元(表 XX)。 按照灾害类型统计如下: 不稳定斜坡 XX 处,。 滑坡 XX 处,。 崩塌 XX 处, 。 地面塌陷 XX 处,。 XXXX 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表 表表 XXXX 灾情分级灾情分级 灾情统计灾情统计 灾害类型灾害类型 灾害点灾害点 (个)(个)中型中型小型小型 死亡人口死亡人口 直接经济损直接经济损 失(万元)失(万元) 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 滑坡滑坡 崩塌崩塌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 合计合计 (二)各乡镇灾情特征(二)各乡镇灾情特征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XX 县共有地质灾害点 XX 处,各乡镇均有地质灾害发生,灾情 严重程度不一,直接经济损失存在较大差异(见表 XX,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数量及人 员伤亡柱状图,XX 县各乡镇直接经济损失柱状图)。现将 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灾情叙 述如下: XX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表表 XXXX 序号序号乡镇乡镇地质灾害点(个)地质灾害点(个)死亡人数(人)死亡人数(人)损坏房屋(间)损坏房屋(间) 直直接接经经济济损损失失(万万 元元) 10 合计合计 1 1、XX 乡地质灾害灾情乡地质灾害灾情 断龙山乡现辖 XX 个行政村,XX 个居委会,已经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初步查明地 质灾害点 XX 处,因地质灾害毁坏房屋 XX 间,田土 XX 亩,公路 XXXXm,直接经济损失 XX 万元。其中滑坡 XX 处,共毁坏房屋 XX 间,田土 XX 亩,直接经济损失 XX 万元;地 面塌陷 XXXX 处,共毁坏田土 XX 亩,公路 XXXXm,直接经济损失 XX 万。 2 2、 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一)地质灾害隐患概况(一)地质灾害隐患概况 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XX 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XX 处,险情大型 XX 处, 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潜在威胁人口 XX 人,潜在经济损失 XX 万元(表 XX)。按照 灾害隐患类型统计如下: 不稳定斜坡 XX 处,险情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威胁人口 XX 人,潜在经济损失 XX 万元。 滑坡隐患点 XX 处,险情大型 XX 处,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威胁人口 XX 人,潜 在经济损失 XX 万元。 崩塌隐患点 XX 处, XXXX 县地质灾害隐患险情统计情况表县地质灾害隐患险情统计情况表 表表 XXXX 险情分级险情分级 险情统计险情统计 隐患类型隐患类型 隐患点隐患点 (个)(个)特大型特大型大型大型中型中型小型小型 威胁人口威胁人口 (人)(人) 潜在经济损潜在经济损 失(万元)失(万元) 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 滑坡滑坡 崩塌崩塌 泥石流泥石流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 合计合计 (二)各乡镇隐患特征(二)各乡镇隐患特征 从各乡(镇)统计情况来看,均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灾害隐患分布数量不一,险情严重 程度也不相同,潜在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差异较大(表XX)。 XX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情况统计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情况统计表 表表 XXXX 11 序号序号乡镇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潜在威胁人数(人)潜在威胁人数(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潜在经济损失(万元) 合合 计计 XXXX 县各乡镇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县各乡镇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表表 XXXX 序号序号乡镇乡镇滑坡隐患数滑坡隐患数崩塌隐患数崩塌隐患数 泥石流泥石流 隐患数隐患数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 隐患数隐患数 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 隐患数隐患数 小计小计 合计合计 XX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情况统计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情况统计表 表表 XXXX 序号序号乡镇乡镇 滑坡威胁滑坡威胁 (人)(人) 崩塌威胁崩塌威胁 (人)(人) 泥泥石石流流威威胁胁 (人人) 塌陷威胁塌陷威胁 (人)(人) 斜坡威胁斜坡威胁 (人)(人) 小计小计 合合 计计 XXXX 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资产情况统计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资产情况统计表 表表 XXXX 序号序号乡镇乡镇 滑坡威胁滑坡威胁 (万)(万) 崩塌威胁崩塌威胁 (万)(万) 泥石流威泥石流威 胁(万)胁(万) 塌陷威胁塌陷威胁 (万)(万) 斜坡威胁斜坡威胁 (万)(万) 小计小计 合合 计计 1 1、XX乡地质灾害隐患险情乡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XX乡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XX 处,威胁人数 XX 人,房屋 XX 间,农田 XX 亩,公 路 XXm,潜在经济损失 XX 万元。其中滑坡隐患 XX 处,威胁 XX 人,房屋 XX 间,农田 XX 亩,潜在威胁资产 XX 万元;地面塌陷隐患 XX 处,威胁 XX 人,农田 XX 亩,公路 XXm,潜在威胁资产 XX 万元;不稳定斜坡 XX 处,威胁 XX 人,房屋 XX 间,公路 XXm, 威胁资产 XX 万元。 2 2、XX乡地质灾害隐患险情乡地质灾害隐患险情 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地质灾害特征与形成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规律 一、行政区域分布一、行政区域分布 从行政区域分布看,地质灾害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见图 XX): 12 二、地理空间分布二、地理空间分布 从地理空间分布看,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见图 XX): 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三、地质灾害时间分布 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看,XX 县灾害发生分布的年份、月份。(以相关表格、图 件说明)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根据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危岩体) 、泥石流、地面塌陷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XX 县地质灾害 XX 处中,规模等级大型 XX 处,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其中不稳定斜 坡 XX 处,规模大型 XX 处,规模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滑坡地质灾害 XX 处,规模大 型 XX 处,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崩塌地质灾害 XX 处,规模中型 XX 处,小型 XX 处; 泥石流地质灾害 XX 处,规模小型 XX 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XX 处,规模小型 XX 处。 一、滑坡发育特征一、滑坡发育特征 滑坡是 XX 县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滑坡规模、物质组成、形 成原因、滑动体厚度等可分为各种滑坡类型(见表 XX)。 XX 县滑坡类型统计表 表 XX 划分依据滑坡类型数量占总数比(%) 大型 中型按滑体规模划分 小型 土质滑坡 碎石土滑坡按滑体物质组成划分 岩质滑坡 老滑坡 按形成时间划分 新滑坡 自然因素(地震、暴雨) 人为因素(工程活动) 按形成原因划分 综合因素 浅层滑坡(10m) 按滑体厚度划分 中层滑坡(10-20m) 推移式滑坡 按运动形式划分 牵引式滑坡 (一)滑坡分类(一)滑坡分类 1、按滑坡规模分类 2、按滑坡物质组成分类 13 3、按滑坡稳定性分类 4、按滑坡形成时间分类 5、按滑坡形成的因素分类 6、按滑坡体厚度分类 7、按滑坡运动形式分类 (二)滑坡形态特征(二)滑坡形态特征 1、滑坡平面形态特征 2、滑坡剖面形态特征 (三)滑坡边界特征(三)滑坡边界特征 (四)滑坡表部特征(四)滑坡表部特征 (五)滑体特征(五)滑体特征 (六)滑带(面)特征(六)滑带(面)特征 (七)滑床特征(七)滑床特征 (八)滑坡危害特征与危害方式(八)滑坡危害特征与危害方式 1、滑坡危害特征 (1)突发性 (2)阶段性和复活性 (3)危害严重 2、滑坡危害方式 (1)毁坏民房、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2)冲毁农田及水利设施。 (3)阻碍交通运输。 二、崩塌发育特征二、崩塌发育特征 (一)崩塌分类(一)崩塌分类 将崩塌分别按规模、物质组成、形成机理、稳定性、诱发因素进行分类,县内崩 塌规模以小型为主,崩塌体主要为各类岩石,大部分崩塌不稳定,主要由人类工程活 动诱发(见表 XX)。 XXXX 县崩塌类型统计表县崩塌类型统计表 表表 XXXX 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崩塌类型崩塌类型数量(处)数量(处)占总数比(占总数比(% %) 按崩塌体规模划分按崩塌体规模划分中型 14 小型 土质崩塌 按崩塌物质组成划分按崩塌物质组成划分 岩质崩塌 倾倒式 滑移式 错断式 按形成机理划分按形成机理划分 鼓胀式 不稳定 较稳定按稳定性分类按稳定性分类 稳定 自然崩塌 按诱发因素划分按诱发因素划分 工程崩塌 (二)崩塌体基本特征(二)崩塌体基本特征 1 1、物质组成、物质组成 2 2、控制结构面特征、控制结构面特征 3 3、地形地貌特征、地形地貌特征 4 4、空间发育特征、空间发育特征 5 5、危害特征与危害方式、危害特征与危害方式 (1 1)危害特征)危害特征 (2 2)危害方式)危害方式 三、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三、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 (一)不稳定斜坡分类(一)不稳定斜坡分类 根据斜坡岩土体类型、目前稳定状况、发展趋势等分别进行阐述。 (二)不稳定斜坡形态特征(二)不稳定斜坡形态特征 区内不稳定斜坡坡面形态可划分为凹型、凸型、直线型和阶梯状,以直线型为主, 凹型、凸型和阶梯型相对较少,统计数量分别为 XX 处、XX 处、XX 处和 XX 处(图 XX)。 (三)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三)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 XX 县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主要有裂缝、表层岩土体蠕动、渗冒浑水等。 (四)不稳定斜坡控制面特征及变形趋势(四)不稳定斜坡控制面特征及变形趋势 四、泥石流发育特征四、泥石流发育特征 泥石流分类、形态、危害等特征。 五、地面塌陷发育特征五、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15 (一)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一)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1、岩溶地面塌陷分类 县内岩溶地面塌陷分类见表 XX。 XXXX 县岩溶地面塌陷分类统计表县岩溶地面塌陷分类统计表 表表 XXXX 分类依据分类依据类型类型处数(处)处数(处)占总数比(占总数比(% %) 按规模分按规模分小型 长列式 按排列形式分按排列形式分 群集式 稳定 较稳定按稳定性分按稳定性分 不稳定 2 2、岩溶地面塌陷形态特征、岩溶地面塌陷形态特征 3 3、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貌特征、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貌特征 4 4、发育条件特征、发育条件特征 (二)采空地面塌陷发育特征(二)采空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根据统计分析,地质灾害主要孕灾因子可以归为地形地貌、岩土工程类型、区域 地质构造、水、水系、地震、植被覆盖情况、人类工程活动等几大类。 一、一、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一)概(一)概 述述 全县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二)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二)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形地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的主控因素。有 利于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形地貌条件。插图:XX 县地貌分区与地质灾害叠加图。 (三)地形地貌特点及致灾条件(三)地形地貌特点及致灾条件 1、地貌单元、地貌单元 各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插图:XX 县各地貌单元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对比 图。各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的地貌单元并举典型实例说明。 2、地形坡度、地形坡度 将地形坡度分级,统计各坡度区间的地质灾害数量和比例。插图:XX 县地质灾害 与地形坡度关系统计图。 由统计结果分析各类地质灾害体与坡度的关系。 16 3、微地貌、微地貌 (1)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与微地貌)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与微地貌 不同微地貌(如坡度、坡向、坡形等)与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的关系。 (2)泥石流与微地貌)泥石流与微地貌 泥石流与沟谷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沟槽横断面、主沟纵坡降、山坡坡度的关 系。 (3) (四)结(四)结 论论 二、二、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 全县岩土体基本特征。插表:XX 县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关系一览表。插图: XX 县地质灾害点与岩土体关系图。 XX 县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关系一览表县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关系一览表 灾种(分布数)灾种(分布数) 岩土体类型岩土体类型 地面地面 塌陷塌陷 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斜坡斜坡崩塌崩塌地裂缝地裂缝 地面地面 沉降沉降 (一)滑坡、不稳定斜坡与岩土体类型(一)滑坡、不稳定斜坡与岩土体类型 统计滑坡、不稳定斜坡在各岩土体类型中分布,选取典型区进行分析。统计分析 滑床、滑体、滑带与岩土体关系。 (二)崩塌与岩土体类型(二)崩塌与岩土体类型 统计崩塌在各岩土体类型中分布,选取典型区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岩土体控制面 与崩塌的关系。 (三)泥石流与岩土体类型(三)泥石流与岩土体类型 统计泥石流在各岩土体类型中分布,选取典型区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泥石流 类型与岩土体的关系。 (四)地面塌陷与岩土体类型(四)地面塌陷与岩土体类型 统计地面塌陷在各岩土体类型中分布,选取典型区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地面 塌陷类型与岩土体关系。 (五)地裂缝与岩土体类型(五)地裂缝与岩土体类型 统计地裂缝在各岩土体类型中分布,选取典型区进行分析。 (六)(六) (七)(七)结结 论论 图 XX.XX? 17 三、地三、地质质灾害与地灾害与地质质构造构造 (一)地质灾害与褶皱:分析不同的褶皱类型、不同的褶皱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 特征。选取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二)地质灾害与断层:分析不同的断层性质、不同的断层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 特征。选取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三)地质灾害与节理:分析节理与地质灾害发育关系。选取典型地质灾害进行 分析。 (四)结论 四、地四、地质质灾害与水灾害与水 统计分析省内多年平均降水量、月降水量、降水类型、降水集中区、降雨强度、 过程雨量等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分别插图说明,选取典型实例。 分析地下水与地质灾害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分析降雨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和临界值。 五、人五、人类类活活动动与地与地质质灾害灾害 概述省内人类活动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情况,统计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比例。 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域、地段等特征,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损失情况。 各种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类型及比例,各种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典型实例。人口 密度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矿山分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第五章第五章 专题论述专题论述 第一节第一节 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典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介绍 XX 处规模较大、灾情险情适当的地质灾害点开展相关分析。要求配套插图。 建议选择开展勘查工作的灾害点。 一、一、XXXXXX 滑坡灾害点滑坡灾害点 (一)地理位置 (二)基本特征 (三)成因分析 (四)稳定性评价(计算) 18 使用勘查数据 和 测量数据 计算滑坡点的稳定系数 预测评价灾害点的稳定性。 二、二、XXXXXX 滑坡灾害点滑坡灾害点 (一)地理位置 (二)基本特征 (三)成因分析 (四)稳定性评价(计算) 使用勘查数据 和 测量数据 计算滑坡点的 稳定系数 预测评价灾害点的稳定性。 第二节第二节 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选择 XX-XX 处地质灾害相对易发地段(区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或者以在建的线路工程区为对象开展相应评估,类似于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以危险边坡分布较多的区域为宜;也可参考乡镇小节中的叙述。 一、一、XXXXXX 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一)区段位置 (二)灾害特征 (三)成因分析 (四)危险性现状与预测评价 二、二、XXXXXX 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一)区段位置 (二)灾害特征 (三)成因分析 (四)危险性现状与预测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第六章第六章 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评述 本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包含易发区划分和危险区划分和。防治区划和气象预警区 划放在第七章论述。 19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区划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一)评价原则(一)评价原则 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原则、类比原则。 (二)评价方法(二)评价方法 本次工作采取的评价方法是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推荐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采取单因素致灾的量化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评价 的技术路线开展工作。对地形地貌、岩土工程、地质构造、降雨、水系、人类工程活 动、植被等各因子进行属性叠加综合分析。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在 XX 县内共划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 质灾害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 插表:XX 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一览表。 XX 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一览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一览表 序序 号号 分区分区 等级等级 代号代号 面积面积 (KmXX) 分分 区区 特特 征征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XX 崩滑流高易发区 描述所在区名称、分区代号、面积、位置和涉及乡镇、易发程度等级,区内地质 环境简况,人类活动情况,所含隐患点数量、面密度,以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 2、XX 崩滑流高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二)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 1、XX 崩滑流中等易发区 2、XX 崩滑流中等易发区 (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1、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 20 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以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 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一、评价原则及方法一、评价原则及方法 (一)评价原则(一)评价原则 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原则、类比原则、 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 (二)评价方法(二)评价方法 本次工作采取的评价方法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推荐的危险性评价 指标体系来完成分析。 依据地质灾害易发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调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 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 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在 XX 县内共划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 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各危险区情况具体情况如下。插表: XX 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一览表。 XX 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一览表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一览表 序序 号号 分区分区 等级等级 代号代号 面积面积 (Km2) 分分 布布 区区 域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1、以 XX 地质灾害为主的危险性大区 描述所在区名称、面积、涉及乡镇,所含隐患点数量、面密度,主要地质灾害类 型、特征、存在严重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及其威胁人群,统计区内受威胁人员和财产情 况。 2、以 XX 地质灾害为主的危险性大区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1、以 XX 地质灾害为主的危险性中等区 2、以 XX 地质灾害为主的危险性中等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21 参照危评技术要求,为危险性小区不以灾种命名,直接就是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1、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第三节第三节 各乡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各乡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 按乡镇分别叙述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易发和危险情况。 . 乡镇顺序 按照从上之下 从左至右 第七章第七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根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及危害性大小,结合全省各市(州)国民经济建设及社 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实现地质灾害监测 预警、资料查询服务社会化、信息化;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普查,掌握地质灾害分布 状况与危害程度;巩固完善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警指挥体系,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能力;采取工程措施,使威胁乡镇级以上城镇、居民集中点、铁路和重要交通干线地 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落实建设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有效 预防和治理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一、防治原则一、防治原则与方法与方法 (一)防治原则(一)防治原则 区划原则: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 体推进,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责任、利益、义务相统一,统一领导,分工 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等。 (二)区划方法(二)区划方法 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易发区特征,结合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等因素,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人口密集居住区(城市、集镇、村庄) 、重要基础设 施(交通干线、通讯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 、重要经济区(支柱产业开发区、大 中型工矿区) 、风景名胜区(自然景点、文化遗存、地质遗迹) 、重要农业区(基本农 田保护区、特色农业区)等所涉区域的调查,根据境内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 象,进行综合分析,将存在威胁的区域划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二、二、重点防治区说明重点防治区说明 22 概述 XX 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确定重点防治区(插图:XX 县地质灾 害重点防治区分区图) ,并分别叙述各重点防治区。 XX 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一览表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一览表 序序 号号 分区分区 等级等级 代号代号 面积面积 (Km2) 分分 布布 区区 域域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XX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指出防治区涉及的乡镇区域、面积、人口、地层岩性、主要工程设施、灾害点数 量和主要灾害点等。指出需要重点防范的区段和防范灾种。明确区内各个防治分期点 近中远点数量;防治等级重点、次重点、一般点数量;搬迁避让、工程治理、专业监 测、排危除险、立警示牌点的数量。 2、XX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二)(二)XX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