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七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1页
课件:第七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2页
课件:第七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3页
课件:第七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4页
课件:第七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部分 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 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止咳平喘药: 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特点】,辛、苦或甘味,药性温热或寒凉, 入肺、脾经。,【使用注意】,咳喘初起痰热盛者,忌用温性或带有收涩性质的化痰止咳药。 对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某些温燥有刺激性的药物; 少数药有毒,应控制用量,注意用法。,第一节 化痰药,半夏 川贝母、浙贝母,中医对痰证的认识,广义痰,狭义痰,停积于脏腑经络之 间各种各样的痰证。,指呼吸道咳出的痰,温化寒痰药: 温燥,温肺祛痰,燥湿化饮,适于治寒痰、湿痰证。 半夏 清化热痰药: 寒凉,可清热化痰兼能润燥,适于治热痰、燥痰证。尚可治疗痰热痰火所致的癫痫、中风、惊厥。 川贝母、浙贝母,1、半 夏,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有毒,炮制后始入药用。,【性能】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应用】,1、湿痰,寒痰证 2. 胃气上逆之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酒调敷。 【使用注意】 有毒,内服宜制用。 反乌头。 阴虚燥咳、血证及孕妇慎用。,2、川 贝 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 前三者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生用。松贝以质坚实、颗粒均匀整齐、顶端不开裂、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青贝以粒小均匀、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炉贝以质坚实、色白者为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应用】,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2瘰疬、肺痈、乳痈。,【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研末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反乌头。,3、浙 贝 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地浙江鄞县。,以个大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尤以元宝贝(鳞茎外层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形似元宝)品质优。,苦,寒。 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应用】,1风热、燥热、痰热咳嗽 2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川贝母与浙贝母异同,相同: 均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不同: 川贝母:甘凉滋润,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 浙贝母:苦寒,开泄力大,清火散结作用强,较宜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之咳嗽。,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枇杷叶、白果,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1、苦杏仁,苦,微温。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有小毒。,2、枇 杷 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功效,【性能特点】,3、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敛肺化痰定喘,功效,【性能特点】,止带缩尿,【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 过食白果可致中毒。 成年人:一次不要超过十粒, 儿童:不宜超过五粒。,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