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带下病.ppt_第1页
课件:带下病.ppt_第2页
课件:带下病.ppt_第3页
课件:带下病.ppt_第4页
课件:带下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案举例,李某,女,28岁,就诊日期2008年9月13日 主诉:带下量多半月余,色白。 现病史:该患平素月经规律,于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伴食少便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缓弱。,提出问题,1.该病的中医诊断是什么? 2.如何诊断该病? 3.该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4.如何辩证分型?,带 下 病,概述 1、定义: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 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 局部症状的一类疾病。 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2、带下的含义:,分广义带下和狭义带下 广义带下: 泛指妇科经、带、胎、产诸 疾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以 下,故称为“带下”。,如史记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这里的“带下医”即指女科医生。 金匮要略:“妇人之病、因气、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此皆带下,各有病因。”,狭义带下:,又有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之别。 生理性带下: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 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 味的液体流出。 见于:经间期、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带下量稍有增多,使阴道保持湿润。,正如张山雷著女科读又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带下量过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 常,则属带下病。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青、赤、 黄、白、黑五色带下。 在临床上常见的有白带、黄带、 赤带、赤白带几种。,预后 带下病的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情迁延日久不仅消耗体质,影响健康,而且影响生育。 因此,并非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疾病。尤其对赤带、赤白带、杂色带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因病机,湿为带下病的主要病因。 傅青主女科 “夫带下俱是湿证” 因带下病的主证为带下量多、带 为阴湿之物,故认为带下病多属湿邪 为患。 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指外感湿 邪,内侵胞宫,致任脉损伤,带脉失 约,而发带下病。,内湿的产生则责之于脾肾 脾主运化,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则发为带下病, 肾为水脏、肾主津液、开窍于前后二阴。主藏精,又与任脉相系。若肾阳不足、蒸腾失司、或命火虚衰,火不生土、寒湿内盛伤及任带则发为带下病。 因此,脏腑当中脾和肾的功能失常是带下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任脉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 由任脉总司,为阴脉之海。 带脉起于季肋之端(期门穴),环腰一 周如带束腰,约束诸经(全身上走下行的 经脉)络胞而过,与冲、任、督三脉联系 更为密切。 若任脉损伤,带脉失约,不能约束诸 经,水湿下注则可发为带下病。,脾阳虚 肾阳虚 临床常见分型有 阴虚挟湿 湿热下注 湿毒蕴结,一、脾阳虚:,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损伤脾气脾虚失运、水湿内停 忧思气结 任脉不固 湿邪下注伤及任带 带下病 带脉失约,二、肾阳虚:,先天不足 或年老肾衰 肾阳不足、气化失常 或久病伤肾 水湿内停、下注冲任、 损及带脉带下病,三、阴虚挟湿,房劳多产 肾阴亏耗,阴虚失旺, 下结感受湿热之邪 或久病失养 伤及任带 带下病,四、湿热下注,脾虚湿盛,郁久化热 湿热下注, 或肝郁克脾,脾湿肝热 损及任带 带下病,五、湿毒蕴结,经行产后,胞脉空虚 房事不禁 湿毒之邪, 手术损伤 乘虚而入, 伤及任带 带下病,综上所述:,带下病的病因以湿为主,脾肾之 虚是带下病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 主要是任脉损伤,带脉失约,病位 主要在前阴、胞宫,根据湿的来源 不同,外入者多为实证,内生者多 为虚证,并随体质不同转化,而以 热化多见,故常出现虚实兼夹之象。,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本病临床特征,带下量、色、 质、气味的异常不难作出诊断。但应与下列 病证相鉴别。 白 浊 白 淫 具体如下:,一、白浊:,是从尿道流出的秽浊如脓之物, 色白者为白浊,色赤者为赤浊,初起小便涩痛、浊液下流、淋 沥不断。 带下病是从阴道流出的粘腻之物,与白浊从尿道随小便而下,尿时疼痛有明显的区别。,二、白淫:,指欲念过度时,骤然从阴道流出的白液,仅偶然发作,与男子遗精相似。 万氏妇科:“妇人常有白浊、白淫、白带之疾,症虽不同,治亦有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亢虚损症也;白浊者,浊随小便而来,浑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由精摄滑而出。”,辨证论治,一、脾阳虚型 主要征候: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 质稀薄,如涕如唾,绵绵不 断,无臭气。身体倦怠,四 肢不温,两足跗肿,小腹坠 胀,纳少便溏,小便清白, 面色恍白。舌质淡,苔白腻 脉缓弱。,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 升阳除湿,方药选择: 完带汤付青主女科 完带参草芍二术, 车药柴陈芥穗煮。,人参、甘草健脾益气 山药、白术、苍术健脾燥湿 车前子入肾,利水除湿 白芍、陈皮柴胡舒肝解郁,理气升阳. 。 黑芥穗入血升清,祛风胜湿 全方有补有泄,有升有降,所谓:“寓 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此乃肝、脾、 肾三经同治之法,使补而不滞,攻而不伤, 是治疗脾虚带下的良方,故有健脾升阳除 湿之效。,腰酸痛者加杜仲、菟丝子、补肾气, 腹痛加炮姜、香附,温中理气止痛。 小腹痛加茴香、艾叶,散寒止痛。 腹胀泻泄者加炒扁豆,炒苡米,祛湿止泻 气陷滑脱,白带如崩者加芡实,乌贼骨以固 摄止带。 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二、肾阳虚,主要证候: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水, 淋漓不断,气味腥臭,腹冷肢寒, 头晕耳鸣,腰痛如折,小便清长, 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质淡润、 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治疗原则: 温肾助阳 涩精止带,方药选择: 内补丸女科切要 内补肉附潼白蒺, 紫菀苁蓉桑螵芪, 菟丝鹿角十药齐。,菟丝子、韭子、五味子补肾阳益精气 而止腰痛。 螵蛸,白茯苓补脾益肾,利小便而止带。 龙骨、牡蛎、白石脂固冲任收摄止带。 腹冷便溏者酌加吴茱萸、肉豆蔻, 带下如注,有欲滑脱之势酌加芡实, 金樱子以收摄止带,人参、升麻以升提。,三、阴虚挟湿型,主要证候: 带下量不多、色黄或赤 白相兼,质稠有臭气,阴 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部 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 梦,舌红。少苔或黄腻, 脉细数。,治疗原则: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方药选择: 知柏地黄丸 +芡实,金樱子 补肾 固摄 止带,四、湿热下注,主要证候: 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 气,或阴部痒痛,胸闷心烦 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腹 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 红, 苔黄腻,脉濡数。,治疗原则: 清热 利湿 止带,方药选择: 止带汤世补斋不谢方 止带栀柏茵陈膝, 猪茯车前泽芍皮。,五、湿毒蕴结,主要证候: 带下量多,状如米泔,黄绿如 脓,或赤白相兼,五色杂下, 臭气难闻,阴部骚痒肿痛,腰 骶酸痛,心烦不宁,口苦咽 干,小便短赤,苔黄腻, 脉滑 数。,治疗原则: 清热 解毒 除湿,方药选择: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加土茯苓、薏苡仁,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天葵子、土茯苓、薏苡仁 清热解毒 , 利水除湿,五味消毒饮,小 结,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带下又有生理、病理之别。 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脾肾功能失常是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其核心机理。 辩证主要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 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等法。 多辅以外治法。,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