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管理与现代物流技术_第1页
物流配送管理与现代物流技术_第2页
物流配送管理与现代物流技术_第3页
物流配送管理与现代物流技术_第4页
物流配送管理与现代物流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 物流配送管理第一章 物流基本概念一、概述人类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其中经济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构成,而流通包括了物流与商流。商流是对物质所有权的转移,即物质的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商家的手中,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里。而物流则是指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所以物流活动隐含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之中。因此,自人类文明开河以来,物流便开始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物流的主要目的是按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将原材料和在制品送人庞大的社会制造设施中去,然后再将制成品通过市场的物流渠道送到客户的手中。物流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这些过程致使物流系统十分庞大和复杂,例如:在美国,仅物流市场渠道就涉及到大约150万个零售商和46万个以上的批发商。为了给这些企业运送产品和物料,支持企业的运转,1992年美国注册了1490万辆商用载货汽车, 1994年美国在制造、批发、零售和货物存储保管等方面的投资总额超过了38930亿美元,由此可见物流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二、物流的定义物流(Logistics)一词源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主要指的还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物流的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经过80多年的发展,由于侧重面的不同,关于物流的基本定义很多,一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物流协会(CLM)1962年将物流定义为: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的主要目标为:完美的质量、合适的数量、恰当的时间、适宜的地点。良好的印象、合适的价格、适宜的商品。主要表现为: 1、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2、尽可能地减少订货断档,维持适当的库存量; 3、适当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配送效率; 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物流成本最低。1997年,我国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上对物流的概念具体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物流可以认为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快速、准确、安全和满意的物质运动过程,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其主要的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物流系统主要包含四要素: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安全、最可靠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以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三、物流的纽带作用(一)物流与生产 生产系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产品的需求而形成的,向社会提供产品是生产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生产系统为了制造产品,就必须占据一定的生产空间,拥有一定数量的加工设备,这样才能有条件按照制造工序逐步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以至成品。 1、生产系统的组成。产品的制造过程也就是加工过程,每经过一道工序,被加工对象物的形状、尺寸或性质都将发生变化。它是生产系统中最主要的环节。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通过物流活动把原材料运送进生产系统,并使其依次在加工点之间流动,逐步形成半成品、成品直至出厂。没有物流,生产系统将失去生命,也会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2、物流对生产系统的影响。(1)物流是连续性生产的有力保障。(2)物流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3)物流状况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表现之。3、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 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之下,社会对完善的物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从而导致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物流与商流 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我们每天要不断地消费各式各样的物质资料,所以在社会上有无数的生产单位在不停的制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资。但是往往产品的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不一致,而产品的价值只有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够实现。因此,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建立通畅的渠道,这就是流通,所以流通被称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看出,流通过程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要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即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二是要解决实现物的流转过程,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对于前者称为商流,对于后者称为物流。 1、物流与商流。商流主要是指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在商流中的物资称为商品满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才有相应的物流发生,商流是先导,物流可以说是为商流服务的。在商流中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以后,货物必然要购买者的需要进行转移,也就是要完成必要的物流活动。因此,两者是配合一致的。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才有可能独立发生,就一般而言,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2、物商分离的概念。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以至交易成本的增加。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发展的需要。 3、物商分离的特点和优点。海物分离模式的特点是:仓储。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变多级仓储设施分散保管为集中保管。运输。原先是从工厂仓库至总公司仓库,再到批发站仓库,最后到零售店的三段商物一致的运输。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下。只需由工厂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通过配送中心直送至零售店的两段运输。配送。原先是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现改为回路配送。信息系统。不再是由总公司、批发站和工厂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用电话或网络等通信方式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商物分离的主要优点有:便利的运送体系。高效的作业方式。高质量的配送模式。四、物流的价值表现从整个物流的过程来说,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物流中“物”泛指一切物质,有物资、物体、物品的含义;而物流中的“流”泛指一切运动形态,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同时静止也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物质在物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物”的性质、尺寸、形状都不应当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物流活动和加工活动不同,不创造“物”的形式价值,但是它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维和时间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由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也就是物流活动的价值所在。因此,物流主要是通过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它也可能创造有一定的加工等附加价值。1、时间价值“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因改变这一段的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物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其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创造价值;弥补时相差创造价值;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等。例如大米的种植和收获是季节性的,多数地区每年收获一次。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作为食品,每天都会有消耗,必须进行保管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食用实现其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保管克服了季节性产出和经常性消耗的时间距离后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时间价值。 2、空间价值“空间价值”是指通过改变物质的空间距离而创造的价值。物流创造的空间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活动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 “空间价值”。空间价值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等。例如:山西的煤,埋藏在深山中和泥土、石块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只有经过采掘、输送到别的地方用来作为发电、取暖的燃料的时候,才能实现其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通过运输克服了空间距离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空间价值。 3、加工附加价值 有时,物流也可以创造加工附加价值。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的主要实体并形成商品;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虽然在创造加工附加价值方面物流不是主要责任者,其创造的价值也不能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相比拟,但这毕竟是现代物流有别于传统物流的重要方面。 五、物流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可以从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物流活动的性质等不同角度将物流分成不同的类别。 1、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物流系统所涉及到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物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也称为宏观物流或大物流,是对全社会物流的总称,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社会物流的一个标志是:它伴随商业活动(贸易)而发生,也就是说社会物流的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当前的物流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社会物流,因为社会物资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流通网络分布的合理性,渠道是否畅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高效能、低运行成本的社会物流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物流科学受到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 (2)行业物流。同一行业中所有企业的物流称为行业物流。行业物流往往促使行业中的企业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例如日本的建筑机械行业,提出了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机械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集约化配送;建立新旧建筑设备及机械零部件的共用物流中心;建立技术中心以共同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筑机械的规格等。目前,国内许多行业协会正在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行业物流系统化标准。 (3)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进行相关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企业物流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环节。例如: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商品的配送等都是属于企业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主要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为水平结构,一种为垂直结构。 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从水平的方向上可以将企业的物流活动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与废弃物流等4个部分。企业的水平物流结构如图2-5所示。 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等3个层次。物流系统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3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管理层。其任务是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其主要内容有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系统控制和成绩评定,以形成有效的反馈约束和激励机制。 控制层。其任务是控制物料流动过程,主要包括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库存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用料管理、采购等。 作业层。其任务是完成物料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主要包括发货与进货运输议及厂内装卸搬运、包装、保管、流通加工等。 2、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将物流分成以下几种物流方式:(1)地区物流。地区有不同的划分原则。例如:按行政区域划分。有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等;按经济因划分,有苏(州)(无)锡常(州)经济区黑龙江边境贸易区等;按地理位置划分,有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地区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研究地区物流应根据地区的特点,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如某城市建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显然这对于当地物流效率的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稳定物价是很有作用的。但是也会引起由于供应点集中。载货汽车来往频繁。产生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消极问题。因此物流中心的建设不单是物流问题,还要从城市建设规划、地区开发计划出发统一考虑,妥善安排。 (2)国内物流国家或相当于国家的拥有自己的领土和领空权力的政治经济实体,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令政策都应该是为其整体利益服务的。所以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也都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全国物流系统的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对于部订和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应该清除。在物流系统的建设投资方面也要从全局考虑漩一些大型物流项月能尽早建成,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服务。(3)国际物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不置身于国际经济大协作的交流之中,本国的经济技术便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国家之间、训斥之间的原材料与产品的流通越来越发达。因此,研究国际物流已成为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3、按照作用的分类 企业物流活动几乎渗入到所有的生产活动和流通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影响十分重要。按照物流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来看,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主要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仓储和用料管理等生产环节;生产物流:主要指生产什划与控制,厂内运输(装卸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销售物流:主要指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回收与废弃物流SSJW废旧物资。边角余料的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等。(1)供应物流。所谓的供应物流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质流通,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是指对于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所产生的物流活动;对于流通领域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部分是被购人的物资材料及半成品等所占用的,因此,供应物流的严格管理及合理化对于企 业的成本有重要影响。 (2)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抬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至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活动,即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是指生产出的产成品的销售活动而发生的物流活动;对于流通领域,是指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的物流。通过销售物流,生产企业得以回收资金、进行再生产的治动,流通企业得以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获取差价收益。销售物流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否被市场消费者认可,销售物流所发生的成本会在产品或商品的最终价格中得以体现,用此,在市场经济中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销售物流的合理化改进可以立即收到明显的市场效果。(3)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的这一过程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是制造型企业所特有的物流过程,它和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同步。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的移动、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如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生产物流治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俏顺畅流转、压缩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设备负荷均衡。(4)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材料是要回收并再加以利用的。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框、酒瓶等;又如建筑行业的脚手架等也属于这一类物资。还有其他杂物的回收分类后的再加工,例如,旧报纸、书籍可拟通过回收、分类再制成纸浆加以利用。特别是金属的废弃物,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可以回收重新熔炼成为有用的原材料。目前我国冶金生产每年有3Mt废钢铁作为炼钢原料使用,也就是说我国钢产量中有30%以上是由回收的废钢铁重熔冶炼而成的。回收物流品种繁多,流通渠道也不规则,且多有变化,因此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较大。 (5)废弃物流。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如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炼 钢生产中的钢渣,工业废水,以及其他一些无机垃圾等,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就拥闭终占用生产用地以至妨碍生产。对这类物资的处理过程就产生了废弃物流。废弃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壮会效益。为了减少资金消耗。提高效率,更好地保障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对废弃物流合理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除了上述三种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物流的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将物流分成其他类型,图2-7表明了物流分类状况。六、 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物流理论首先在工业技术发达的美国形成,并且很快被日本、西欧所引进。物流在发达国家中的研究已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且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物流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已经被客观实践所证实,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是由许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它们分布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些企业向社会供应其产品;也同时从社会获得其它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的消费品。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依赖物流系统加以维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要靠物流系统的调整才能实现。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幅度较大,重视社会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无疑会避免许多损失。 其次,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再生产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企业生产必须不间断地供给必需的原材料、燃料和工具设备等物质资料,否则整个物流系统如果出现故障,生产过程就会受到影响。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必须相应地加强相关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果能及早的注意到物流系统的建设和调整,将为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规模的扩大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生产资料与资金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些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资源。可是由于流通渠道不完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比如我国方面大量进口钢材,另一方面又大量钢材被积压在仓库里,库存周期长达8个月之多,比工业发达国家长得多。在流通中的物资消耗也是很严重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物流过程中由于报运和包装等环节不完善,每年损失物资价值在数百亿元。因此,加强物流研究,改善物流系统无疑是有效利用财力、物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地区面积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了对物流合理化的诸多不利因素的产生,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是物流发展的保证。我国物流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一定能够较快地接近和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现代化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概念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物流”这一术语,当时物流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我国才日益推广开来,而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和系统。从整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 这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国民经济尚处在恢复性发展时期。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物流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都处在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2、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持续10年的“文革”动乱,给国家商经济和政治上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当然物流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流通渠道更加单一化。整体上看,这期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甚至连原来的一些物流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这个时期也搞了一些个别项目的建设,但对整个物流的影响不大,实力没有多大增强,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较快增长阶段(1978-1990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物流业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慨,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基础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水泥、粮食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开始投资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有关物流学术团体在此期间也相继成立,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国内国际的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中国物资流通学会1989年4月在北京成功的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物流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物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正式确立,一些物流学的专著和译著出版发行。对物流的研究开始被企业界重视,在管理观念上人们逐步改变了孤立的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物流机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对物流的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运输为例,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总长度有了较大增长,其中1/4以上是在这十多年期间建成的。尤其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4000多km。这十多年来新建和改建高速汽车专用公路超过前30年建设总和的3倍。其他水运、空运、管道运输也都有很大发展。4、高速增长阶段(1991年以后)这个阶段正是我国进入“八五”计划建设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人高速发展时脱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发展并与之相适应。正因为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的物流业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在“八五”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如1993年的物流投资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在此期间,由于引进了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力的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物流机械厂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机械工业中引人注目的领域。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的相比较,无论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水平胶是从社会物流标准化和国际化作业的效率来看,我国目前的物流状况总体还处于发展过程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机会,都对我国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物流与全球物流的链接和融合,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第二章 物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物流学的产生 虽然物流活动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物流学的历史却很短,它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军事后勤部门的科学研究结果开始的。由于在二战时前方战线变动很快,如何组织军需品的供给,即军需品的供应基地、中间基地、前线供应点合理配置,各级供应基地合理库存量的确定,由后方向各级供应基地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飞机、轮船)的合理使用,这些形成了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军需品的供应不足将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而军需品的过量储存又将造成浪费。为了合理的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军事部门运用运筹学与当时刚刚问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规划,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饲题。这是物流学的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产品数量品种急剧上升,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相对下降。价格的下降从而刺激了消费,使得市场繁荣,商品丰富,在流通领域出现了超级市场、商业街等大规模物资集散的场所。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问题是流通成本相对于生产成本而言有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流通费用在商品总销售价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影响了商品的竞争能力。因而,人们不得不对各种物流活动的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试图找出降低流通图用的途径。由于着眼点是流通费用的整体而不是其局部,这就必须将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且对其结构做出分析。流通费用是在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中产生的,这些活动具有共同的本质,与“加工”改变“物”的形状与性质的功能有区别。物流活动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它们在各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属于同一个物流大系统,在理论上可以用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物态变化来揭示这个系统的本质,这样就结束了物流的各种活动孤立功做、从属地位的历史,使得原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下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并且以此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形成了现代物流科学,并且日臻完善。二、物流学的性质1、物流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物流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就其性质而言,绝大多数是属于相关学科的成果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如物流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运输规划、库存控制理论、运筹理论等。物流科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可以这样说。一定水平的社会经济是产生物流科学的基础,而物流科学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它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实际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只有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密切结合具体研究范围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技术水平,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有效地改善物流系统,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这样物流科学的价值才能为人们所承认、所重视。因此,物流学正是以它的实际应用所体现的巨大经济意义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2、物流学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物流学的产生是以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矛盾流通成本上升而开始的。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如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织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必须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3、物流学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系统性是物流学的最基本特性。物流学产生的基础就是发现了各物流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互制约的关系。证明它们是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体系就是物流系统、这一概念的确定,使得现代系统科学的一整套理论、观点和方法在物流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系统分析方法、系统综合方法以及全局观念。发展和变化的观念,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等,都是物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流系统将会一般系统的模式,有输入、输出及其转化机制,如图2-8所示。在运输、搬运、保管等物流环节的转化活动中,输入劳力、资金。能源、材料、设备等资源,最终按预定要求实现对象物在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状态变化,即为系统输出的物流服务。 通常对系统进行评价,是以系统的投入与产生之比为主要指标。对于物流系统中劳动消耗与劳动占用(即投入)可以在物流成本的范围内加以分析和研究;而作为产生的物流服务的衡量指标体系也是物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输入水平和输出水平又是相互制约的,它们应在系统整体效益最佳的原则下统一起来。物流学和系统科学的融合,使其很快的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是物流学能在短期内迅速壮大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 三、物流学的观点与学说 目前,物流学的观点与学说有很多,如商物分离说、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泉说等。1、商物分离说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商场分高说的观点认为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是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进行独立的运动。2、黑大陆学说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E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系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这是“黑大陆说”的主要观点。 3、物流冰山说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晚他在对物流成本进行专项门研究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4、第三利润源泉说“第三利润源泉”的说法主要了自日本。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在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挖掘潜力。第一个是资源领域,即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来提高利润;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利润。为这两个利润源的挖报导,企业界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当这两个利润源被开拓的潜力越来越小、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大家所重视。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之一。就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因此,按利润挖掘的时间序列来排,物流又称为“第三个利润源”。 5、成本与服务中心说 成本与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支持保障的作用,企业通过合理成本状态下的物流活动最大化的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在于,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的,最大可能的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6、物流战略说 战略说是当前非常盛行的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战略目标。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的问题。四、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虽然物流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物流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需要使用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二是如何对物流系统的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运作的结果。1、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社会物流系统,其规划设计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物资流通设施的布点网络问题。如石油输送的中间油库、炼油厂、管线布点等的最优方案,远距离大规模生产协作网的各工厂厂址选择等。而对于企业内部物流系统而言,其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工厂、车间内部的设计与车面布置、设备的布局,通过改变和调整平面布置调整物流,达到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经济效益的目的。总的来说物流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布局设出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名用工程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等方面。 (1)布局设计是对物流据点位置的选定,和对物流据点内的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场地,按照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合理需要,进行有机组会和合理配置。 (2)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是对物料搬运的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 (3)建筑设计是根据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空间需要,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 (4)公用工程设计是对热力、煤气、电力、照明、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等公用设施进行系统、协调的设计。(5)信息通信设计是对信息通信的传输系统进行的全面设计。 从工业工程的角度来看,前两项内容是物流工用因研究的重点内容。可以说,物流系统分析中物流设计的内容与设施设计中的布查问题等是基本相同协,但两者又有不同之处。设施设计中的土建、公用工程和信息通信等,物流系统分析涉及得较少,而物流系统中的控制、管理等问题,在设计中又不是重点内容,所以前者相互交融,又各有特色。 2、物流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物流学中对物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物质的运输(或搬运)与储存的控制和管理。在给定的物流布点和设备布置的条件下。根据物流运输、搬运和储存的要求(往往是工艺要求),使用管理手段来控制物流,使生产系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捷的速度、完好无缺的流动过程,达到规划设计中提出的效益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 生产批量最佳化的研究。 工位或工序储备与仓库储存的研究。 在制品的管理。 搬运车辆的计划与组织方法。 信息流的组织方法,信息流对物流的作用问题等。(2)运输与搬运设备、容器与包装的设计和管理。通过改进搬运设备。流动器具来提高物流效益、产品质量等。如社会物流中的集装箱、罐、散料包装。工厂企理中的工位器具、料箱、料架以及搬运设备的选择与管理等。这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仓库及仓库搬运设备的研究。 各种搬运车辆和设备的研究。 流动和搬运器具的研究。 这两方面内容中,人们通常称前者为“软件系统”,后者为“硬件系统”,而“软件系统”是物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三章 现代物流技术一、物流技术的概念 物流技术主要是指物资的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不同于我们通常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主要是指为社会生产产品,提供有形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流通,实现产品价值的技术,它为社会提供的是一种无形伪服务。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转移给使用者。“生产技术和物流技术挤点对比如表2-1所示。 物流技术主要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 硬技术: 1、材料: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等。 2、机械: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3、设施:仓库、车站、港口、机场等。 软技术: 1、计划:对流通形态与硬体技术进行规划研究与改进的工作。 2、运用:对运输工具的选择使用,装卸方法,库存管理,劳务管理等。 3、评价:成本计算等。 所以物流技术和生产技术相比,其对象范围、环境条件和目的更为复杂多样。可以说物流技术是一种应用技术;但是物流技术为了与多样化需求相适应,还需要制定规划促进硬技术的开发,因此,物流技术还有开发技术的性质。 总之,物流技术是与实现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各项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二、物流技术的发展 物流技术是随着物流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代长城和金字塔的修建工程中大量的物料搬运工作,表现动了较高的物流技术水平。我国战国时期的独木舟和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也是古代物流技术发展的例子。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物流活动的诸环节也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比如,为了装运、移动大型物化发展了各式起重运输机械;为了提高运输速度和适应增大了的物流量,发展了多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如载货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将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形成最优的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为中心的集装箱机械系统的开发;保管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中心的情报处理技术与运输、保管、配送中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保管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高质量扭送技术等。这些技术有的虽然原先已经出现,但是直到现代,才从理论上更深刻地阐明了其意见并自觉地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三、现代物流技术 现代物流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技术、搬运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1、运输技术 运输技术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呈现出多样化、高速化、 大型化和专用化前趋势,同时对节能、环保要求严格O铁路运输发展重载、高速、大密度行车技术。日本的新干线车速达200km/h多,正在研制的悬浮式火车速度达到300-400km/h。大型超音速飞机可以乘坐数百人。运载矿石的轮船以及大型油轮已发展到数万吨级甚至数十万吨级。一些和企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载货汽车其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同时为了卸货和装货方便,有低货台汽车以及各种附带装卸装置的载货汽车等。 2、仓储技术仓储观念由单纯保管、存储发展成为对物流系统的调节、缓冲。现代化仓库已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仓库结构代表性的变化是高度自动化的保管和搬运结合成一体的高层货架系统,货架可以达30-40m高,具有20万-30万货格,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自动进行存取作业。货架的结构有各式各样,目前还发展了小型自动仓库,如回转货架仓库,可以更灵活地布置,方便生产,可用计算机实行联网控制,实现高度自动化。仓库的形式还有重力货架式以及其他形九、作为物流中心,大量物资要在这里分类、拣选、配送,因此,高速自动分拣系统也得到了发展。关于仓储的软技术特别是库存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中。 3、包装技术 包装是物流的起点,所谓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常常是包装技术中发展比较迅速的内容,新材料往往导致新的包装形式与包装方法的出现。对于包装材料的要求是:密度小。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本身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的发展是包装技术水平提高的标志,传统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自动化包装机械及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十防潮、防水、防锈、防虫和防鼠等技术。4、搬运技术 搬运是连接保管与运输的重要环节,它的特点是劳动密集、作业发生次数多。因此,推行机械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非常必要。由于搬运作业的复杂性,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各式各样的叉车和扭送辊道,以及散料装卸机械等台机械手和机器人也在这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据资料介绍,德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有30是从事于物资搬运工作的。化学性加工系统及无人工厂自动线上活跃的无人搬运车,是现代搬运技术的突出表现。 5、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物流技术极为重要的领域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新的水平。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各种终端设备等方面的内容都是现代物流技术所包含的范畴。第四章 现代物流作业环节一、运输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这里专指“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其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区域较小的范围之内的活动。 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中,必须精确地维持运输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已在某些情况下,令人满意的是低成本和慢运输,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快速服务也许是实现作业目标的关键所在。物流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挖掘管理所期望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运输。对于与物流网络有关的运输脑牢记以下三点:首先,物流设施的选择确立了据以创建运输需求结构的网络结构,同时也限制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其次,运输成本涉及的范围比运单更广泛;第三,如果递送服务偶尔发生不一致。那么要把运输能力结合进物流系统中去的全部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2、运输的地位。(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在现代物流观念宋诞生之前,甚至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是物流的主要部分,因而出现如此的认识。(2)运输也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之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所以,虽然运输的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则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是物质生产部门。(3)运输可以创造“畅所效用”,实现“空间价值”。即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空间场所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产品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的提高投入产出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站,将 “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的生产管理手段使得产品可获利的来源越来越少,因此把目光投向了运输环节S因为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而运输在很多时候承担大跨度空间的物质转移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资源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另外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最高的比例,近50,有些产品运费甚至高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 3、运输方式的分类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可以将运输分成以下几类: (1)公路运输。主要使用汽车(也使用其他车辆,如人、畜力车等),在公路上控行货客运输的一种方式。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和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大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