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7_第1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7_第2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7_第3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7_第4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的 批批 准准 页页 全体职工: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在安全生产事故发 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 抢险和救助,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依据生产经 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及 我公司实际,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的原则,制定了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公司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的内容与要求,对职工进行 培训和演练。以便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 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此预案自专家评审合格,专家签字备案后生效。 *公司 经理: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2 第一篇第一篇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5 1 总则总则.5 1.1 编制目的5 1.2 编制依据5 1.3 适用范围6 1.4 应急预案体系6 1.5 应急工作原则7 2 事故风险描述事故风险描述.7 2.1 单位概况7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7 3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22 3.1 应急组织体系22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22 4 预警及信息报告预警及信息报告.24 4.1 预警24 4.2 信息报告24 5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26 5.1 响应分级26 5.2 响应程序26 5.3 处置措施27 5.4 应急结束30 6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31 7 后期处置后期处置31 8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32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32 8.2 应急队伍保障33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4 8.4 其他保障34 9 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管理34 9.1 应急预案培训34 9.2 应急预案演练35 9.3 应急预案修订36 9.4 应急预案备案37 9.5 应急预案实施37 第二篇第二篇 *公司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38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泄漏、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泄漏、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8 1 1 事故风险分析事故风险分析.38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9 2.1 应急组织体系39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39 3 处置程序处置程序.40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40 3.2 现场报警方式41 3 3.3 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41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41 3.5 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42 3.6 响应分级42 3.7 响应程序42 4 处置措施处置措施.4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7 1 1 事故风险分析事故风险分析.57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8 2.1 应急组织体系58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58 3 处置程序处置程序.59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59 3.2 现场报警方式60 3.3 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60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61 3.5 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1 3.6 响应分级62 3.7 响应程序62 4 处置措施处置措施.63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化学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化学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9 1 1 事故风险分析事故风险分析.69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69 2.1 应急组织体系69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70 3 处置程序处置程序.71 3.1 报警系统及程序71 3.2 现场报警方式71 3.3 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71 3.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72 3.5 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72 3.6 响应分级73 3.7 响应程序73 4 处置措施处置措施.74 第三篇第三篇 *公司公司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77 1 1 装卸现场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装卸现场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7 1 事故风险分析.77 2 应急工作职责.77 3 应急处置.77 4 注意事项.78 2 2 装卸现场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装卸现场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9 1 事故风险分析.79 2 应急工作职责.80 3 应急处置.80 4 4 注意事项.81 3 3 装卸现场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装卸现场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2 1 事故风险分析.82 2 应急工作职责.82 3 应急处置.82 4 注意事项.83 4 4 装卸现场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装卸现场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4 1 事故风险分析.84 2 应急工作职责.84 3 应急处置.85 4 注意事项.86 5 5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运输车辆途中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7 1 事故风险分析.87 2 应急工作职责.87 3 应急处置.87 4 注意事项.88 6 6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运输车辆途中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9 1 事故风险分析.89 2 应急工作职责.89 3 应急处置.89 4 注意事项.90 7 7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运输车辆途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1 1 事故风险分析.91 2 应急工作职责.91 3 应急处置.91 4 注意事项.92 8 8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运输车辆途中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4 1 事故风险分析.94 2 应急工作职责.94 3 应急处置.94 4 注意事项.95 附件附件97 1 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97 2 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97 3 3 规范化格式文本规范化格式文本.97 4 4 有关协议及备忘录有关协议及备忘录.98 5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99 5 第一篇第一篇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总则 1.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了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 救助,确保职工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导则 (GB/T 29639-2013)及我公司实际,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 工负责”的原则, 以便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 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制定了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3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 (4)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6)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第 17 号令)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国务院令第 628 号 (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安监总厅应急 200973 号) (1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安监总厅应急 200973 号) (1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3 号) (13)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21 号 (1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7-2011) (15)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 2012 年第 55 号令) (1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1 号 (17)危险化学品名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第 1 号 (1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 1.3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仅适用于我公司无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发生火灾、泄漏、 6 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的应急救援级、级、级事故级别之救援行动。 1.41.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1.51.5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最大 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应急救援小组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公司各岗位 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反应快速,运转高效。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 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预防为主,防预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 泄漏、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装卸现场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装卸现场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装卸现场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装卸现场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化学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化学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运输车辆途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 2 事故风险描述事故风险描述 2.12.1 单位概况单位概况 本公司与生产厂家联系货源,然后由厂家直接销往使用单位。不负责运输,无储存 场所。危险化学品运输时,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拟经营的危险 化学品有 2-丁酮、甲基苯、硫酸、盐酸、丙烷、石脑油、氢氧化钠、异丁烷、甲烷(压 缩的) 、甲烷(液化的) 、正丁烷、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庚烷异构体、 辛烷异构体、石油醚、苯、粗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乙基苯、苯乙烯(抑制了的) 、 1,2-二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壬烷及其异构体、乙 硫甲威颗粒剂、氢氧化钠溶液。 2.2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2.2.1 危险源危险源 公司拟经营的危险化学品甲烷(压缩的) 、甲烷(液化的) 、正丁烷、丙烷、异丁烷 属于第 2.1 类易燃气体,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属于第 3.1 类低闪点易 燃液体,甲基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2-丁酮、苯、粗苯、乙基苯、石脑油、异辛烷、 石油醚、庚烷异构体、辛烷异构体属于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苯乙烯(抑制了的) 、 壬烷及其异构体、1,2-二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属于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乙硫甲威颗粒剂属于第 6.1 类毒害品,硫酸、盐酸属于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属于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其中甲基苯、硫酸、 盐酸、2-丁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公司拟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特性,一旦经营管理不善, 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等事故。由于本公司从事以上产品的批 发业务,没有储存场所,不设存储装置,故不存在重大危险源。委托有资质的运输单位 进行运输。根据本公司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 的特点,将危险化学品的装卸场所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确定为危险源。 2.2.22.2.2 危险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危险物质的危险、有害性 1)硫酸 (1)危险性类别: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 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 8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 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 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 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 2)盐酸 (1)危险性类别: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 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 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 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 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3)甲基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 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 用可影响肝、肾功能。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 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 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4)甲醇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9 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 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 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 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 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 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5)甲基叔丁基醚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有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 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 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本品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化学 性肺炎。对皮肤有刺激性。 6)2-丁酮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 气体有爆炸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 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有轻度麻醉和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窒息。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 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心率增快。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昏迷。对眼、鼻、喉、 粘膜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本品常与己酮同-2混合应用,能加强己酮-2引 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7)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 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 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10 (3)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 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 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 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 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8)粗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 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咽痛、耳鸣、 全身乏力、嗜睡等。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产生眩晕、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 9)乙基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 污染。 (3)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 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品液体 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皮肤 出现粘糙、皲裂、脱皮。 10)石脑油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 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 11 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 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11)正丁烷 (1)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 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 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 嗜睡和酒醉状态、严重者可昏迷。慢性影响:接触以丁烷为主的工人有头晕、头痛、睡 眠不佳、疲倦等。 12)辛烷异构体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 聚静电。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3)健康危害:吸入引起呼吸道轻度刺激、头痛、头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的症状。对眼有刺激性。口服引起腹泻、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 皮炎。 13)正戊烷 (1)危险性类别: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液体 比水轻,不溶于水,可随水漂流扩散到远处,遇明火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 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 识丧失。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可引起轻度皮炎。 14)苯乙烯(抑制了的) 12 (1)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 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 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 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 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惩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 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 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 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15)丙烷 (1)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 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体能腐蚀某些塑料、涂料和 橡胶。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 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1丙烷,对人无影响;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 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 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 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液态丙烷可致皮肤冻伤。 16)石油醚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 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 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 13 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 强烈刺激性。 17)氢氧化钠 (1)危险性类别: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 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环境危害: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 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18)异丁烷 (1)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 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具有弱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 睡、恶心、酒醉状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慢性影响: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 疲倦。 19)甲烷(压缩的) (1)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 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 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 污染。 (3)健康危害: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 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 2530%出现头昏、呼 吸加速、运动失调。急性毒性:小鼠吸入 42%浓度60 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 42%浓 度60 分钟,麻醉作用。 20)甲烷(液化的) 14 (1)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 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 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 污染。 (3)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 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 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 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可致冻伤。 21)2-甲基丁烷 (1)危险性类别: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其蒸 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 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3)健康危害:主要有麻醉及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重 者有麻醉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慢性影响: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皮肤长期接触可发 生轻度皮炎。 22)己烷及其异构体 (1)危险性类别: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 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 成污染。 (3)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 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 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 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 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5 23)庚烷异构体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 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 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吸入或误服对身体有害。蒸气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 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喉炎、气短等。本品具有麻醉作用。 24)1,2-二甲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 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 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 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5)1,3-二甲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 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 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 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16 26)1,4-二甲苯 (1)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 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 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 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7)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 (1)危险性类别:第 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 回燃。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 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 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 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 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高浓度的二甲苯蒸气甚至造成肺水肿 而死亡。 28)壬烷及其异构体 (1)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火场中,受 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健康危害:蒸气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 头痛、恶心、呕吐、喉炎、气短等。本品具有麻醉作用。 29)乙硫甲威颗粒剂 17 (1)危险性类别:第 6.1 类毒害品 (2)危险特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甲壳虫、 菜蛾、蟑螂、蚊蝇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健康危害:对眼睛及粘膜有刺激作用。 30)氢氧化钠溶液 (1)危险性类别: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 (2)危险特性: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本品不会燃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环境危害: 对水体可造成 污染。 (3)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 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2.32.2.3 装卸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诱因、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装卸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诱因、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 1、火灾 本公司拟经营的 2-丁酮、甲基苯、丙烷、石脑油、异丁烷、甲烷(压缩的) 、甲烷 (液化的) 、正丁烷、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庚烷异构体、辛烷异构 体、石油醚、苯、粗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乙基苯、苯乙烯(抑制了的) 、1,2-二 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壬烷及其异构体都具有易燃 特性,其或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硫酸、 盐酸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火灾诱因: 1)装卸时,静电接地系统未连接或不良,静电火花可引起火灾事故。 2)装卸易燃易爆危化品时,因阀门、法兰、泵等封闭不好,发生泄漏、喷溅,可 引起火灾事故。 3)物料流速控制不严,流速过快,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释放,如产生静电火花, 可引起火灾。 4)连接管未能连接严密,可造成物料泄漏。泄漏物料遇静电火花可引起火灾事故。 5)操作人员野蛮装卸,如在水泥地面未采取措施滚动,包装容器破损易燃液体泄 漏,遇点火源可发生爆炸。 18 6)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可引起物料泄漏和火灾事故。 7)作业人员未按照要求穿戴防静电工作服装,如产生静电或火花,可能造成火灾、 爆炸事故。 8)超量装载,引发泄漏事故。 危害程度分析: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致残、死亡;设备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 级事故:大型火灾。 级事故:装卸场所或运输车辆发生较大火灾。 级事故:初起火灾或小范围火灾。 影响范围:作业现场操作工及周围人员、周围设备设施、周边企业。 2、中毒和窒息 本公司拟经营的乙硫甲威颗粒剂是第 6.1 类毒害品。其它危险化学品 2-丁酮、甲 基苯、硫酸、盐酸、丙烷、石脑油、氢氧化钠、异丁烷、甲烷(压缩的) 、甲烷(液化 的) 、正丁烷、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庚烷异构体、辛烷异构体、石 油醚、苯、粗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乙基苯、苯乙烯(抑制了的) 、1,2-二甲苯、 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壬烷及其异构体、氢氧化钠溶液也 有毒害性、刺激性。装卸过程中,有毒性物品泄漏,可导致人员中毒窒息。 发生中毒窒息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中毒窒息诱因: 1)装卸过程中,因意外原因、违章作业等原因造成有毒性物品泄漏,导致人员中 毒窒。 2)因阀门、法兰、泵等封闭不好,造成装卸场所物料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 3)操作人员野蛮装卸,如在水泥地面未采取措施滚动,造成包装容器破损,引发 物料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 4)处理有毒物料泄漏事故时,防护用品未穿戴或失效,处理方式不正确等,导致 人员中毒窒。 事故危害程度: 级事故: 1 人以上人员中毒或大量物料泄漏有可能散发到厂外。 级事故: 1 人中毒或大量物料泄漏。 级事故: 1 人感觉身体不适或少量物料泄漏。 影响范围:现场操作工及周围人员及周边企业。 3、化学灼伤 19 发生化学灼伤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化学灼伤诱因:装卸过程中,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泄漏, 有可能造成人员被化学品灼伤事故。如操作不当、设备损坏、野蛮装卸等可引发物料泄 漏发生化学灼伤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分析:化学灼伤事故有可能造成人员化学灼伤事故,如身 体大面积接触可造成严重灼烧事故。 级事故: 1 人以上人员重伤或死亡。 级事故: 1 人重伤。 级事故: 1 人轻伤。 影响范围:作业现场操作工及周围人员。 2.2.42.2.4 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诱因、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诱因、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 1、火灾 本公司拟经营的 2-丁酮、甲基苯、丙烷、石脑油、异丁烷、甲烷(压缩的) 、甲烷 (液化的) 、正丁烷、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庚烷异构体、辛烷异构 体、石油醚、苯、粗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乙基苯、苯乙烯(抑制了的) 、1,2-二 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壬烷及其异构体都具有易燃 特性,其或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硫酸、 盐酸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火灾的诱因: 1)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发生泄漏,遇到明火源,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意外交通事故,引起包装容器破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3)中途停车位置不合适,车辆附近火源引起火灾、爆炸。 4)停车修理车辆时,违章动火,引起燃烧、爆炸。 5)检修动火时,未置换清除干净容器内部易燃物料,极有可能发生爆炸。 6)运输时,禁忌物品混运,极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危害程度分析: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致残、死亡;车辆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 级事故:大型火灾。 级事故:发生较大火灾。 级事故:初起火灾或小范围火灾。 20 影响范围:司机押运员及现场工作人员、周围人员、周边企业。 2、中毒和窒息 本公司拟经营的乙硫甲威颗粒剂是第 6.1 类毒害品。其它危险化学品 2-丁酮、甲 基苯、硫酸、盐酸、丙烷、石脑油、氢氧化钠、异丁烷、甲烷(压缩的) 、甲烷(液化 的) 、正丁烷、2-甲基丁烷、正戊烷、己烷及其异构体、庚烷异构体、辛烷异构体、石 油醚、苯、粗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乙基苯、苯乙烯(抑制了的) 、1,2-二甲苯、 1,3-二甲苯、1,4-二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壬烷及其异构体、氢氧化钠溶液也 有毒害性、刺激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可导致司机、押运员及周围人员中毒 窒息。 发生中毒窒息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中毒窒息诱因: 1)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引起包装容器破损发生泄漏事故,导致人员中毒窒。 2)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危化品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 2)司机、押运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私自上岗或者违反操作规程,疲劳驾驶等, 发生危化品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窒。 事故危害程度: 级事故: 1 人以上人员中毒或死亡、大量物料泄漏。 级事故: 1 人中毒、大量物料泄漏。 级事故: 1 人感觉身体不适、少量物料泄漏。 影响范围:司机押运员及现场工作人员、周围人员、周边企业。 3、化学灼伤 发生化学灼伤的可能性: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发生化学灼伤诱因:运输过程中,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泄 漏,有可能造成人员被化学品灼伤事故。如操作不当、疲劳驾驶等可引发车辆出现故障 引发泄漏发生化学灼伤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危害程度分析:化学灼伤事故有可能造成人员化学灼伤事故,如身 体大面积接触可造成严重灼烧事故。 级事故: 1 人以上人员重伤或死亡。 级事故: 1 人重伤。 级事故: 1 人轻伤。 影响范围:作业现场操作工、运输车辆司机、押运员及周围人员。 21 2.2.52.2.5 危险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危险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公司经营的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特点,如若发生泄漏,其蒸气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在装卸场所若发生泄漏、火灾、化学灼伤事故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及现场操作人员、 周围的人员造成一定威胁。 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泄漏、火灾、化学灼伤事故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周边村庄、路 上的车辆、行人造成一定的威胁。 2.2.62.2.6 危险目标周围消防器材及其分布危险目标周围消防器材及其分布 本公司现有保障物资如下: 委托具有运输资质的车辆进行运输,每辆车上都配有干粉灭火器、GPS、防火帽等。 进行货物装卸时,装卸现场都配有可燃气体报警仪和消防器材。而且针对装卸过程 中产生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员工进行了专门培训。 装卸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委托生产厂家进行全程监管;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委托有 资质的运输公司进行全程监管。 3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3.13.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 3.23.2 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发生重大事故时,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由 组长,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小组设在办公室。若组长不在企业时由 副组长负责。 应急指挥体系: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13.2.1 各部门应急救援职责各部门应急救援职责 1)指挥机构主要职责: (1)负责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实施和演练;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3)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22 (4)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5)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6)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7)组织本公司的或配合政府的事故调查。 2)指挥人员分工 (1)组长 负责人: 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工作。 作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危险等级、潜在后果,决定启动几级预案。 指挥和协调应急行动期间各救援人员的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批准向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发展情况超出公司处置能力时,经应急救援小组批准, 报请上级政府救援。 负责事故调查。 (2)副组长: 当组长不在时,行使组长权利。协调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履行职责、生产安全事故 信息的上报工作,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 (3)安全员: 协助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的管制、协助相关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清点、 撤离。日常的生产安全检查、监护及危险源检测和现场的封闭工作。 (4)办公室: 协助抢救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