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3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3苏教版.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参考3)黄鹤楼送别一、图文结合,进入诗境。 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次图文结合。第一次是第一课时中“暮春三月江边美景图”,请学生看图说说想到了哪些词语,意图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送别时春景很美,但两人都无心赏景。同时积累词汇,练习说话。我预设学生应该能说出诸如“桃红柳绿、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等词语,结果只知道“繁花似锦、沙鸥点点、杨柳依依”,可能这跟所选图画有关。第二次是 “白帆渐渐远去”,理解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会想些什么?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透过“凝视”一词,不光知道是“聚精会神地看”,还悟到了李白目光的“深情”,这是预设时没料到的,我觉得很精彩,说明学生入情入境了。二、深情朗读,感悟体会。 我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力求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在教学中,因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所以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那依依惜别之情。三、表演练说,领悟诗情。 在教学“饮酒话别”时,我安排了表演话别的场面,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情景,加深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进步。”想象是创新之母,但想象又必须依托于形象。因此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这一设计,学生训练面广,先让学生同桌二人练说,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学生自信心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想象不仅仅是形象思维,更是艺术思维。四、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一读,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五、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教学中师生跟着李白的情感的变化吟诵出古诗后找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来对应感悟,把“诗”与“文”很好地交融,诗文互照,重点选择“烟花三月”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