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呕吐.ppt_第1页
课件:呕吐.ppt_第2页
课件:呕吐.ppt_第3页
课件:呕吐.ppt_第4页
课件:呕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呕 吐,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丁富平,一、概述(概念、历史沿革)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辨证 五、护理,主要内容,1、掌握呕吐的概念及其辨证施护。 2、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方药。 3、熟悉呕吐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了解呕吐的历代沿革,教学要求,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呕有物有声;吐有物无声;干呕无物有声,一、概 念,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灵枢.经脉篇: 肝逆犯胃者,可见“胸满呕逆”之证。 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 胃气逆则呕苦。”,呕吐的证治,渊源于内经,治疗太阳中风之“干呕”,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风邪; 治疗少阳病之“心烦喜呕”,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治疗“食已即吐者”,用大黄甘草汤泻火降逆; “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张仲景,“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孙思邈,病因:外感,内伤。,二、病 因 病 机,病机:胃失和降,气逆而上。,(一)外邪犯胃: 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袭胃 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而上呕吐 (二)饮食所伤: 饥饱无常、不洁饮食、过食生冷油腻伤胃滞脾胃气不降而上逆呕吐 (三)痰饮上逆: 脾胃虚寒水谷精微不化寒浊中阻胃失和降呕吐,(四)肝气犯胃:(抑郁不达或恼怒伤肝) 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呕吐 (五)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水谷不化胃失和降呕吐 2、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呕吐 (六)其他: 如服食有毒食物或药物,寄生虫扰胃等,景岳全书.呕吐:“呕吐或因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胃火上冲,或因肝气横逆,或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吐,此呕吐之实邪也。所谓虚者,或其本无内伤,又无外感而常为呕吐者,此既无邪,必胃虚也。”,病位: 胃 病机: 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 和胃降逆,诊断:1、主证 2、兼证 3、病因、病史 4、舌脉象 5、上消化道X线检查及内窥镜检查, 常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反胃 2、呃逆 3、嗳气 4、噎膈,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病证,古人称之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本病多因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恣食生冷,损伤脾阳,或忧愁思虑,损伤肝脾,均可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不化,停滞胃中,终至尽吐而出。若反复呕吐,致津气并虚,日久不愈,则脾虚及肾,导致肾阳亦虚,命门火衰,犹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则病情更为严重。西医学中的幽门痉挛、梗阻。,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多有饮食、受凉、情志等诱因。临床所见以偶然发生者居多,这种呃逆为时短暂,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时间较长,“顽固性呃逆”,若出现在危重病人,则往往为临终先兆,应予注意。,嗳气: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故张景岳称之为“饱食之息”。 噎膈: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成因多由痰、气、血瘀结于食管,渐致食管狭窄不通所致。可见于西医学中的食管癌、食管炎、弥漫性食管痉挛等疾病。,实证: 外邪、饮食、七情所致; 发病急骤,病程较短; 实证治疗,去其邪乃愈; 预后良好。,四、辨 证,(一)辨证要点-辨虚实,虚证: 脾胃虚弱而致; 发病缓慢; 虚证无邪,治以扶正为主; 反复发作较难治。,(1)寒滞者兼腹痛 (2)食滞者兼胀满 (3)气逆者兼见胀痛连于胁下 (4)外感者兼头痛恶寒 (5)虚寒者兼虚寒之征象 (6)阴虚者兼阴虚之征象,辨证要点-辨兼症之不同,(1)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内腐; (2)黄水味苦,多为胆热犯胃; (3)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 (4)痰浊涎沫,多为痰饮中阻; (5)泛吐清水,多为胃中虚寒; (6)粘沫量少,多为胃阴不足。,辨证要点-辨呕吐物,辨证要点-辨可吐与止吐,呕吐大多属于病理现象,故一般均可选用降逆止呕之剂,翼其胃气调和,使呕吐自止。但也不是所有呕吐一概不问病因均用止呕之剂。例如,有些呕吐是机体驱邪外出的抗病机能表现,这种情况,应因势利导,使其邪去正安,无须止呕。,金匮要略:“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医宗金鉴:“初吐切不可下,恐逆病势也。”,辨证要点-辨可下与禁下,就一般而论,呕吐不宜用下法,其理为呕吐病在胃不应用下药攻肠。同时,呕吐能使胃中停滞之宿食或不洁之物从上排出,下之无益。若呕吐属于虚者,下之更有虚虚之弊。若呕吐属于外邪者,当逐邪外达,其呕自止。亦不宜攻里,引邪深入。,辨证要点-辨可下与禁下,但下法又并非所有呕吐都绝对禁忌,如呕吐因于胃肠实热,又兼大便秘结的,必要时就可用下法。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上下相互联系,下既不通,势必上逆而呕,通其大便可折其上逆之势。,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脘腹满闷不适,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寒解表,和胃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二)辨证分型-实证,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腹痛,得食愈甚,吐后反觉舒服, 大便秽臭,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二)辨证分型-实证,3、痰饮内阻 症状:呕吐痰涎清水,胸脘痞闷,不思饮食, 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二)辨证分型-实证,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痛, 每遇情志刺激则呕吐吞酸更甚, 舌边红,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二)辨证分型-实证,左金丸丹溪心法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假金令以平之,金克木” 黄连180克,吴茱萸15-30克。 黄连,大苦大寒,泻心火,“木生火”,心为肝之子,泻心火,“实则泻其子”,且“火克金”,使火不刑金,则金令得以下行,而木自平矣。 吴茱萸,辛温,“肝经要药”,借其辛温之性,开郁散结;其性下气最速,可助黄连降逆止呕,6倍黄连不致助热,且防凉遏之弊,5、脾胃虚寒 症状: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作时止, 纳差,面白,倦怠,喜暖恶寒, 甚则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润,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二)辨证分型虚证,6、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而量不多,或时作干呕, 恶心,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 治疗阴虚肺痿,病位在肺,其源在胃,“母病及子”,(二)辨证分型虚证,1、注意鉴别不同证型。 2、注意观察呕吐物性质、色、量、气味等 3、排除妇女妊娠性呕吐,五、护 理,(一)病情观察,4、注意发现危重症,邪毒内陷于脑 上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保持病室清洁,通风良好,及时清理 呕吐物及被污染的衣被等。,2、病人作息安排:,(二)生活起居护理,1、病室要求及安排,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或打扰病人。,1、原则:饮食宜清淡,细软素食,卫生,少食多餐。 2、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 3、呕吐量多时,注意补充津液。 4、辨证饮食,(三)饮食护理,(1)风寒犯胃: (2)饮食停滞: (3)痰饮内阻: (4)肝气犯胃: (5)胃阴不足: (6)脾胃虚寒:,辨证饮食,1、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分服 2、配以生姜汤止呕,或服前嚼生姜片少许。 3、浓缩药液 4、昏迷者、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 5、服药温度,(四)给药护理,1、食滞呕吐者,不宜止呕。 2、大便秘结者,可与轻泻剂, 胃阴不足者不宜,以防津液更伤。 3、体位: 4、针灸疗法止呕。,(六)症状护理,(七)健康指导,(五)情志护理,刘某,女,40岁。经常呕吐,患者3个月前因上腹疼痛,曾在某医院手术切除胆囊,出院后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时作时止,自觉胃纳不佳,食入难化,平时脘腹痞闷,口淡不渴。 查体:慢性病容,面白少华,倦怠乏力,心肺正常,腹平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病机分析、治法、方剂、病情观察要点。,病例分析:,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