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17嘉兴期末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A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主张,故B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口号,故C项错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故D项错误。22016太原期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C倡导“开眼看世界”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A项错误;19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C项正确;全面学习西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32017扬州期末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D“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答案B解析“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是顽固派的观点,与材料中“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相符,故B项正确;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是维新派的观点,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不符,故C项错误;主张革命,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不符,故D项错误。4. 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答案A解析B项是魏源的贡献。C项中的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而不是自己著作的。“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故D项不符合其含义。故A项正确。5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州孝经,兼习策论。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教学内容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课内以学习数学、物理、地质学等为主,说明其教学内容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故选B项。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课外要读”可知C、D两项错误。62017洛阳高二月考“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维新思想宣传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一道反对变革政治制度,所以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选B项。7“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郑观应答案D解析材料主张在经济上同外国进行商战,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这一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地主阶级。8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答案D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把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成为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鼓吹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故选D项。A项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B项出现于19世纪60到90年代;材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救国的需要,故C项错误。92016河南三市联考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答案C解析照搬西方,与材料中“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与材料中“用西学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不符,故B项错误;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思想,与材料中“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不符,故D项错误。10近代人物王韬说:“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薛福成说:“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二者体现的共同观点是()A和魂洋才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答案B解析王韬认为西方的先进仅在于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薛福成主张“变器卫道”,认为西方是以具体的科技见长,但精神文明则远不及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体”是根本的意思(形而上的东西,本质的东西),“用”即具体的措施(形而下的东西),B项符合题意。112017黄冈模拟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梁启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这说明两者()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答案D解析据材料前半部分可知,王阳明主张为学的关键是合乎本心,反对迷信权威,与“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王阳明反对迷信权威,但并不是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因此“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说法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据材料“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可知梁启超主张追求自由,破除传统权威的迷信,故D项正确。122017北京景山学校月考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具有“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洪秀全张之洞严复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中国近代观念”具体指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落后的中国技术,但必须仍然以儒学为主导,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林则徐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均符合材料的核心思想,据此可知正确;洪秀全并没有吸收西方现代观念,严复则宣扬“物竞天择”,主张变更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不以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为核心,据此可知错误,故选B项。132016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尊崇儒家思想,没有宗教狂热。这些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有美化的成分。赫胥黎的著作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认为其并不适于人类社会,严复的翻译删改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违背了原著思想。伏尔泰、严复认识的形成,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进行反对专制统治和教权主义的斗争。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出于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中国制度和文化做了理想化的描述。19世纪末的中国,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作为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严复“曲解”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其目的是宣传变法革新,挽救民族危亡。伏尔泰、严复对东西方制度、文化的介绍有个人的发挥乃至想象,虽然不够客观,有失严谨,有悖真实,但是在当时都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二者都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醒,为革命或改革做了深刻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解析首先陈述伏尔泰、严复的观点;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读,是否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结合伏尔泰、严复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观点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两者的观点作出评价。14对于西学能不能学?学习西学是否合理?学习西学该学些什么?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直存在争论。阅读下列材料: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给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从之,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请回答:(1)分别概括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2)分别指出甲、乙、丙三人的合理之处,并以史实加以说明。(3)如果甲、乙、丙三人各代表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那么他们各自代表哪一派别?(4)根据丙的观点,某学校准备就此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研究性课题。答案问题甲乙丙(1)反对学习西学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