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53分)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墓葬形制、葬式等制度属于礼乐制度,材料“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反映了西周异族受到礼乐制度文化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墓葬制度凸显贵族特权,而是强调礼乐制度文化的传播,故A排除;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政权稳定的信息,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乐制度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故A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排除;“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影响社会观念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答案】A【解析】外戚干政是皇帝为加强专制,压制宗室、功臣的手段和产物。北宋以后摒弃外戚辅政,明代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从外戚干政到摒弃外戚,表明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官僚政治制度逐渐成熟,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政治制度逐渐成熟,B错误;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C错误;封建社会是人治的社会,明朝我国仍是封建社会,D错误。4.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 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 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C. 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D. 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巩固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消除了”“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5.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A. 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B.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C. 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D. 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权威,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B选项排除;优生优育政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生命教育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希腊城邦的准确把握。6.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都A.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B.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C.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D.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两种观点都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片面评价,两者都是在当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去评价雅典民主,而没有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评判,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片面评价,这无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虽然都有失偏颇,但不足以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材料中第一种观点认为“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A选项。7.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自己的法,称为市民法,即市民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据此可知,在盖尤斯看来,万民法的创立A. 导致罗马法律内部冲突B. 动摇了公民法法学地位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D. 是自然法观念的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可以看出,万民法是以自然法原理而制定的,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律内部冲突”,排除A;根据“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自己的法,即市民自己的法”,属于市民法,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万民法的创立“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特点、内容分析解答。8.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A. 议会已无权制约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就受到了限制,故A错误。首相迫于国王的压力而辞职,或直接被国王罢免,可以看出国王依旧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压制首相,这表明权利法案及其他法律中对国王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彻底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内阁与议会的关系,所以不能得出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的结论,排除C。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 材料不能反映王权没有受到限制,排除D。9.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C.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有权建立自己的政党和组织,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资产阶级建立的共和国,不是工人阶级,故D项错误。10.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A.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 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 确立了联邦制体制D. 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松散的邦联制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故选C;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各州之间的平等,B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排除D。11.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 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B. 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 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D. 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答案】A【解析】从材料“1840年”“1860年”“1895年”“1901年”“1937年”中可以分析出,这些书名都与列强侵华战争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体的改革,故B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2.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A. 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 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 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D. 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不能以此说明是对西方利益的维护,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可知,莫理循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动乱,没有看到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可知莫理循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列强对“运动”的态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13.如果要为下图所示各节起一个章的名称,最能凸显内容主题的是A. 中日全面战争B. 全民族抗日战争C. 二战中的中国D. 国共第二次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都体现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内容,所以全民族抗日战争最能凸显内容主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中日全面战争的表述客观,不能凸显内容主题;C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二战中的中国是从世界的角度来叙述的中国抗战,不能凸显内容主题;D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国共两党的合作不能凸显内容主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未给劳动者带来多大好处,于是出现了“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A.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B. 权力的来源是什么?C. 人类不平等的基础是什么?D. 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什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未给劳动者带来多大好处”“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但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对日益恶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于是出现社会主义思想,探索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故D正确;A是牛顿的思索,1687年自然最新的数学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排除A;B是启蒙运动思索的问题,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思索的问题,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15.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它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护革命成果;建立了粮食委员会,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这表明苏维埃A. 初具政权机关的色彩B. 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实权C. 已经与资产阶级结盟D. 照搬了巴黎公社的组织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它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说明苏维埃已经初步具备政权机关的色彩,故A正确;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实权,B错误;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并非与资产阶级结盟,排除C;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二者性质不同,故D错误。16. 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战争”是指克里米亚战争B.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C. “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D. “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即体现是在“二月革命以后”,即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时期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新的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受教育阶层”,即指资产阶级。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进程及相关特征 【名师点睛】关于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高考重要考点。首先,要注意把握十月革命的阶段及特征,诸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其次,要注意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点,包括推翻的对象以及革命性质,这是难点所在。即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属于社会主义革命。17.2019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范照兵在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是中国土壤上土生土长的,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 体现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B. 1954年以前由其代行政协的职能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是符合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故选A;1954年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排除B;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排除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18.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 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B. 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C.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 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答案】B【解析】【详解】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应该是在20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A。 从材料“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了贯彻实施,故选B。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C。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排除D。19.以下为某论文关于两岸关系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最为合理的是A.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B.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D.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环”可以看出这篇论文主要是分析两岸关系形成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A项;题干中没有讲述两岸关系发展,B项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C项不选;D项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除了国际因素还有国内因素。2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 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 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 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A项错误;熊猫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是倒向西方,故B项错误;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C项正确;日本于中国建交是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1979年,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新时期的多边外交【名师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21.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后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新时期的时间不符合,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我国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我国重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故C错误;材料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正确。22.1955年9月,苏联与西德建立外交关系,并随即与东德签约,规定东德可以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包括同西德的关系。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希望A. 缓解两德之间的紧张对峙B. 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C. 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D. 维持两个德国及欧洲现状【答案】D【解析】【详解】“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表明苏联主张德国分裂,不利于缓解两德之间的紧张对峙,A错误;苏联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服务于美苏“冷战”的需要,不是希望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柏林占领区的信息,C错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并促进两德之间的关系,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服务于当时“冷战”的需要,并维持德国的分裂及欧洲现状,故D正确。23.1959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鲁晓夫说:“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权一样,“这反映出A. 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现象B. 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C. 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D.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反映了尼克松对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批判,故C正确;1959年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苏关系并未出现缓和迹象,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的信息,故B排除;1959年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盛行,材料也无法体现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 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B. 有利于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C. 该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已初见端倪D. 在各大国的共同推动下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力量已经发展起来,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但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多极力量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多极化趋势在70年代已经表现出,这是正确的,故C排除;美国不可能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9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材料二 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分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材料三 1906年6月,编制馆在载泽的主持下拟定改革方案:“一、宜仿责任内阁之制,以求中央行政之统一。二、宜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使一国机关运动灵通。三、内外各主要衙门,皆宜设辅佐官,而中央各部主任官之事权尤当统一。四、中央各官宜酌量增置、裁撤、归并。”其中,归并工商二部为工商部;更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海军二部。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并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的原因。【答案】(1)差异: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进行;中国围绕相权开展,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中国以皇权为中心,英国体现权力制衡;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影响: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效能,提高了办事效率;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启蒙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2)原因:西方列强的冲击导致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通过官制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官制自康乾盛世后流弊日多,难以应付晚清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晚清新政的推动;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近代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解析】【详解】(1)差异:根据“三公”“九寺”等可知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根据“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进行;根据“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得出中国围绕相权开展,根据“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得出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根据“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得出中国以皇权为中心,根据“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英国体现权力制衡;根据“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得出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根据“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得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影响:联系英国机构改革的特点,分析得出影响,可分别从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国家的管理效能和办事效率、进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好、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启蒙思想奠定实践基础等角度分析总结。(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分别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根据“1906年”得出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结合1906年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可知,清政府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官制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官制自康乾盛世后流弊日多,难以应付晚清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的重要因素还有:晚清新政的推动、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近代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26.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答案】(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后果:唐朝藩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详解】(1)不同:依旧材料“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强度”可知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后果:依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易于瓦解是重要原因”可知唐朝实行节度使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而宋代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结局。(2)特点:依据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可知元代管辖区域大,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但是虽然权力大,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却受中央节制以及民族控制。原因:依据材料“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背景”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在于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和民族征服。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中央集权,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有巨大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由梁斌创作的红旗谱,被普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下文摘录的是该书主人公、共产党员严运涛其中的一封家书。父亲,母录:敬票者,儿自选离滕下,即来南方参加革命军。在军队上过了半年,又到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是官费,连紙笔服装都发给,现下,刚从学校毕业,上级叫我当了见习连长,父录!你们会为战高兴吧!从此以后,我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专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护除土裂劣绅!南方不比北方,到处是欢欣鼓舞,到处看得出群众革命的热情,劳动人们直起腰来了。你们等着吧,革命军到了咱们家乡,一切封建势力,一切土豪恶霸们都可以打倒!离家时,没有告诉老人家们,请原谅!我工作很忙,不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