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章化脓性细菌.ppt_第1页
课件:第章化脓性细菌.ppt_第2页
课件:第章化脓性细菌.ppt_第3页
课件:第章化脓性细菌.ppt_第4页
课件:第章化脓性细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八 章,化脓性细菌 Pyogenic Bacteria,第二篇 细 菌 学,化脓性 细菌,革兰氏阳性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肠球菌等,革兰氏阴性 奈瑟氏菌属 莫拉菌属(卡他布兰汉菌) 假单胞菌属 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 无芽孢厌氧菌(如拟杆菌)等,某校多名学生在食堂进餐后24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取剩余食物作细菌培养,培养菌落染色镜检后确定为G球菌,生化反应该菌可分解甘露醇。 你认为该细菌可能是何种病原菌? 要确定该病原菌,还应作哪些检测? 该菌还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本组病例的致病物质是什么? e.G(举例): 伤口感染(Buthun,术后,伤口),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堆积、排列成葡萄串状 分布广泛,大多不致病,一、生物学性状(金葡菌),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3.生化反应 触酶(+)(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致病菌株分解甘露醇。 4.抗原结构 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us protein ,SPA ) IgG的 Fc 段非特异性结合 协同凝集试验-诊断(图) SPA +IgG复合物-超敏反应 多糖抗原(磷壁酸),Fc,SPA,5、分类:,6.抵抗力:在无芽胞菌中最强,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弱,二、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 致病物质,凝固酶 (coagulase),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分游离型(血栓)和结合型(细菌凝集)两类 致病机理: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发生凝固,激活凝固反应因子,2.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损伤细胞膜的毒素,主要是溶素 溶素,对多种哺乳动物RBC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溶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甲醛液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3.杀白细胞素 (leukocidin)),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破坏细胞膜) 在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病菌侵袭力方面有意义,4.肠毒素(enterotoxin),约1/3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分9种血清型 耐热100,30分钟;抗蛋白酶的水解 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作用机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见病例),5.表皮剥脱毒素 (exfoliative toxin),裂解细胞间桥小体,角质细胞分离。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是一种超抗原可激活大量T细胞,与单核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协同作用而加重休克状态。 TSST-1可能不是引起TSS的唯一病因,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等与TSS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7.其他酶类,葡萄球菌可产生: 葡激酶(staphylokinase 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 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 ) 脂酶( lipase )等 有利于细菌在机体内的扩散,(二)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 局部感染:如皮肤粘膜、 各组织器官的的化脓性炎症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天然免疫力 患病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三)免疫性,分离培养,动物试验,标本,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发酵甘露醇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直接涂片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生长现象,色素,溶血,生化反应致病性鉴,毒素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防,注意 个人卫生,防止 医源性感染,防止 耐药性产生,治,抗菌素 药敏试验,自身菌 苗疗法,注意 消毒隔离,三种葡萄球菌鉴别的主要性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P60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 Normal flora 是人体皮肤、粘膜的正常菌群 Disease: 常引起医源性感染 常见的感染有泌尿系感染 败血症 手术后感染 医用器戒感染(透析等),丹毒,男性,21岁,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1周 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自服氟哌酸不好。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同时尿量减少,200-500ml/日,尿色较红。于外院查尿蛋白(+),RBC、 WBC不详,血压增高,口服“阿莫仙”、“保肾康”症状无好转来诊。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轻度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脱发及口腔溃疡,体重3周来增加6kg。既往体健,青霉素过敏,个人、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60/96mmHg,无皮疹,浅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 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凹性浮肿。 化验:血Hb140g/L, WBC:7.7109/L,plt:210109/L,尿蛋白(+),定量3g/24小时,尿WBC0-1/高倍,RBC:20-30/高倍,偶见颗粒管型,肝功能正常,Alb35.5g/L, BUN:8.5mmol/L, Scr:140umol/L。血IgG、IgM、IgA正常,C3:0.5g/L, ASO:800IU/L, 乙肝两对半(-),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 4分 (二)诊断依据 1.在部感染后2周发生少尿,浮肿(眼睑、下肢),尿色红,血压高(160/96mmHg) 2.化验尿蛋白(+),有镜下血尿(RBC20-30/高倍),化验血有氮质血质,C3低 3.链球菌感染史和ASO高,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革兰氏染色阳性, 链状排列 主要分布在口腔、鼻咽部、上呼吸道,多数不致病 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单列一节)是致病菌 化脓性扁桃体炎80。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链球菌属的一种,动物源性病原体,世界性分布,可引起猪脑膜炎败血症肺炎和突然死亡。35个血清型(II型对人和动物致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创伤感染。 2005年,四川,200余人发病,死亡40人。人: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A群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球形或椭圆形,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染色阳性,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补充血液、血清、葡萄糖等 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 在血琼脂平板上,不同菌株溶血不一,3.生化反应,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这两特性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与葡萄球菌不同,不产生触酶。,4.抗原构造,蛋白质抗原: 或称表面抗原,具有型特异性,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多糖抗原: 或称C抗原。系群特异性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组分,Antigen C(多糖) M(蛋白质) P(核蛋白),(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称甲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称乙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5.分类,根据抗原结构、对氧的需要分类,按多糖抗原,可分成20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A群,同一群的链球菌又分若干型。链球菌的群别与溶血性间无平行关系,但对人类致病的A群链球菌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大多为兼性厌氧,(二)致病性,A群链球菌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6.抵抗力 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磺胺都很敏感; 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耐药菌株极少。,致病物质,1)细菌的胞壁成分(介导黏附): 脂磷壁酸(LTA)-粘附有关 F蛋白(细胞壁内):与上皮细胞表面的纤维粘连蛋白( fibronectin binding protein,FBP )结合,粘附和定植有关。与抗吞噬力有关。 M蛋白亦和粘附有关,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亦与超敏反应有关 2)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streptococcal pyrogenic extoxin,SPE),亦称红疹毒素。分型。 属超抗原特殊临床表现,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SL)-溶解细胞,测抗“O”抗体(+)为链球菌感染的标志:测定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的含量,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3.侵袭性酶 (有利于扩散),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溶解细胞间质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块 链道酶(streptodomase,SD): DNA脓液稀薄 胶原酶溶解胶原纤维,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 皮下、皮下组织感染: 脓疱疮、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丹毒等 其他系统感染: 咽峡炎、扁桃体炎(80%化脓性中)、鼻窦炎、中耳炎 中毒性感染: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 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风湿热 (II型或III型超敏反应),2019/8/23,45,可编辑,Toxic diseases: scarlet fever,弥漫性充血的皮肤,分布均匀的针尖大的丘疹,压之褪色,伴痒感。,草 莓 舌,猩红热,杨 梅 舌,猩红热,(四)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 血清学检查 2、测抗“O”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的含量,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三)免疫性,能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但因其型别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常可反复感染。,(五)防治原则,减少传染源 注意消毒 治疗患者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须治疗彻底,防止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其他链球菌引起的疾病(P62),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 引起龋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e.g 咽颊炎链球菌)。 变型链球菌与龋齿的发生有关。 分解蔗糖产葡聚糖可粘附细菌。其中乳杆菌可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导致牙釉质损害和脱钙,产生龋损。 2.B群链球菌(学名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为鼻咽部、直肠和阴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肺炎(病死率50%-70%)。 3.D群链球菌:正常寄居于皮肤,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抵抗力弱的人群。尿路感染,化脓性感染,败血症等。,患者:女,41岁。 发热,恶寒,头身痛,口渴,咳痰,胸痛,气促,尿黄,便结3日。诊见咳铁锈色痰,T40,面赤唇红,舌深红,苔黄腻,脉滑数。右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左肺呼吸音粗糙,胸透右下肺野大片均匀致密阴影,WBC217109L,NO88,LO12。,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认为证属痰热壅肺,法当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活血化瘀。拟本方治疗,1剂,汗出热退。续3剂,大便通畅,体温正常。再进3剂,胸痛除,咳大减,血痰止。续服5剂,肺部罗音消失,WBC82109L,NO72胸透炎性阴影消失。再用本方5剂善后,痊愈出院。,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链球菌属。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寄生于人类上呼吸道,多数不致病。,1.形态结构,(一) 生物学性状,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产生自溶酶。 血平板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似甲链,该菌产生自溶酶,培养时间过长菌落呈脐状。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h, 呈均匀混浊,后期因产生 自溶而变得澄清,3生化反应,多数发酵菊糖。 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菌液中加入胆汁或10%去氧胆酸钠,37,5-10min,激活本菌的自溶酶,出现溶菌现象。,胆汁激活自溶酶(肺炎球菌)试验阳性(肉汤培养基),4抗原结构,荚膜多糖抗原:多糖抗原,型特异性,共8型,型引起大叶性肺炎。 菌体抗原主要有: M蛋白:型特异抗原,但各型免疫原性不同,与细菌毒力无关。 C多糖:为各型菌株所共有,可与血清中一种称为C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CRP )的正常蛋白所沉淀。 急性炎症,活动性风湿热。,1.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力 肺炎球菌溶血素(人,动物红细胞) 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破坏细胞膜)、SIgA蛋白酶等。,(二) 致病性,2. 所致疾病,存在于正常人上呼吸道。 仅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 可继发胸膜炎、脓胸等,Capsule: the major pathogenic factor、 lobar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 (典型肺炎),Complication: otitis media, bacteremia/sepsis,bacterial meningitisa high mortality rate。,(三)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 痰、脓液、血液等 1. 直接涂片: 革兰氏染色,荚膜染色 2. 分离培养 胆汁溶菌试验(+) 菊糖发酵(+) 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鉴别,患儿李某,男,2岁,于06年3月,出现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喷射性呕吐,查体:皮肤出血性淤斑(+),颈强直(+)。临床初诊为脑膜炎。入院治疗。入院后立即陷入昏迷,血压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第四节 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es,即脑膜炎球菌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奈瑟菌属Neisseria,是一群G-,多数为无芽孢和鞭毛 有荚膜和菌毛的双球菌。 专性需氧,能产生氧化酶和触酶。,1形态结构,(一)、生物学性状,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须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培养,常用血液、巧克力培养基 初次分离,须5-10%CO2才能生长发育 菌落:凸起,光滑、灰白色,半透明 易自溶,3.抗原结构,(1)荚膜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目前国外已分成13个血清群,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 外膜蛋白抗原:分为15五大类,第2、3类用于分型,第1、5类用于分亚型, 脂寡糖(LOS)抗原: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脂多糖的化学结构缺乏长的多糖侧链,只有寡聚糖重复单位,型特异性抗原,至少L1L12血清型。,4.抵抗力,对寒冷、光、热力,干燥等十分敏感。室温3h, 5min死亡。 采集标本:注意保温、保湿迅速送检。 对磺胺类、青霉素(?)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内毒素(主要) 荚膜 菌毛,2. 所致疾病,传 染 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 易 感 性:普遍易感, 6月2岁婴幼儿童 发病率高; 流行季节: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情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年龄,抵抗力),一般表现为种临床表现: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病死率40-60%。部分病人,特别是流行季节鼻咽部携带这种菌。,3. 免疫性,主要是体液免疫。SIgA 因带菌状态、正常寄居于鼻咽部的不致病脑膜炎球菌间的交叉抗原而获得一定的免疫性。,(三) 微生物学检验,1 标本采集 血液、有出血点或瘀斑(80%)、脑脊液 2 直接涂片检查 脑脊液或瘀斑渗出液革兰染色初步报告,3.分离培养鉴定 (肉汤 巧克力平板): 氧化酶试验:阳性 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实验,4.快速诊断法 凝集试验等,氧化酶使细胞色素氧化,(五),预防,治疗,A 群和C 群 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及时隔离病人,带菌者 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服用青霉素、磺胺药、氯霉素等敏感药,(四)防治原则,第五节 淋病奈瑟菌 ( N. gonorrhoeae ),即淋球菌 为淋病的病原体,人是唯一天然宿主和传染源 侵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引起淋病 首位性传播疾病,(一)、生物学性状(略),1形态结构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 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抵抗力 弱,硝酸银敏感,3.抗原结构 菌毛蛋白抗原 脂寡糖抗原(同脑膜炎双球菌) 外膜蛋白抗原 PI,PII,PIII. 与致病性有关。,1致病物质,菌毛 外膜蛋白 IgA1蛋白酶 内毒素,(二)致病性与免疫性,Pinsert into and destroy the membrane(中性粒细胞). P attend the attachment. P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bactericidal antibodie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 gonorrhoeae infec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