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定窑瓷器早.ppt_第1页
课件:定窑瓷器早.ppt_第2页
课件:定窑瓷器早.ppt_第3页
课件:定窑瓷器早.ppt_第4页
课件:定窑瓷器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设计史,定窑瓷器,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钧窑钵,钧瓷东方丽人,涧磁村定窑遗址窑炉,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独特技术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北宋后期起,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装饰纹样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釉质与胎质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白釉刻花菊纹直腹碗,白釉盘口壶,北宋緑釉刻花净瓶,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此枕是今天所见的唯一的一件北宋定窑产品。匠师把瓷枕处理成一个铺伏在榻上的男孩,男孩的头斜枕于交叉的手臂上,脸向右侧,表情稚朴天真,大眼睛、宽脑门,肥大的双耳、饱满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构成了中国理想的“富贵”形象。男孩的右手持一绣球,身穿绣花绫罗长衫,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登软底布鞋,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卧榻四周雕饰螭龙、如意纹饰,精致华美。由于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均匀滋润,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白釉长颈瓶,定窑烧制了许多瓷器,但人们最为欣赏的是通过浸或滚的方法涂透明釉的白瓷,能烧出象牙色和泪珠似的滴釉。针对不同层级的市场,定窑的产品质量和形制差别很大。这种高质量的定瓷在北宋时期被用于佛教寺院中,作为金银器的补充。,酱釉瓜棱罐,高11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底径7厘米,罐体呈八瓣瓜楞。 釉面温润,白釉瓜棱执壶,定窑白釉瓜棱执壶,唐,高13.7cm,口径4.5cm,底径6cm。1980年浙江省临安市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出土,临安市文物馆藏。 壶浅盘口,溜肩,瓜形腹,平底。肩部置六棱形短流,与之相对一侧置曲柄,肩部饰三道凹弦纹,腹部自上而下内压六条弧线。釉色白中泛黄,胎质细腻。,白釉瓜棱罐,1969年7月河北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白釉花瓣形高足杯,口径9.8cm,足径4.5cm,高6.3cm。 杯口呈五瓣花形,器身呈花瓣状,高足微外撇。通体施白釉。 此杯造型仿金银器中花瓣形高足杯而制,精致细巧,釉色洁白,釉质光润,体现了宋代白瓷的烧制水平。,白釉官字款划花蝉纹盘,1969年7月河北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器物底部划一行书“官”字,并墨书“供养舍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三十足陌”。,白釉刻花牡丹纹五管瓶,2009年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潘离缠枝花卉纹洗,北宋,高4.3cm,口径18.4cm,足径11.1cm。故宫博物馆收藏。 洗敞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口沿无釉,内印花装饰,内底印双犁纹,内壁印回纹、缠枝花纹各一周。盘外底刻乾隆御题咏定窑盘子诗:“越器出卢奴,七言曾咏苏。巧输今冶矣,朴副古名夫。哆口铜平锁,圆形月就模。云中见龙爪,如有复如无”。,黄绿釉桃形器,1969年7月河北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基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洗为佛手形,蒂端有枝叶。通体施以黄绿釉,釉质翠艳娇嫩, 仿桃形,实腹扁圆形,砚面下凹,布有枝叶纹,叶脉划刻清晰。通体施绿釉,釉质娇媚。将桃子的色泽描画的淋漓尽致。,白釉贴像双耳炉,高4.9厘米、口径10.8厘米。 大口外卷,短颈,腹中部鼓起,下腹斜收为平底,口外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耳际间各附贴七尊佛像。造型秀丽,纹饰古朴。,金代黑釉剔花腰鼓,1985年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现藏于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白釉卧狮枕,定窑白釉臥獅枕,宋代定窑白釉臥獅枕高9.8厘米,長18.2厘米,寬9.5厘米。枕體為伏臥雄獅,長須,長尾,兩眼圓睜,頭扭向一側。獅背為枕面,呈長方形,前略高,兩側翹起。整體釉色灰白,以釉下黑彩點獅雙眼,使得雄獅平添生氣。胎色較白,質堅硬細膩,是定窯白瓷中為數不多的象形瓷。以獅為枕被古人認為有鎮宅、辟邪、永保平安之意。現藏定州博物館。,白釉兽形枕座,2009年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盘口,长头。器两侧有孔洞以便穿绳提起,通体施自釉。,白釉穿带瓶,影响 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钧窑,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宋代均窑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 镇一带,宋时称均州,故名“均窑”,亦名“钧窑”或“钧州窑”,但在古代一皇帝名曰“朱翊均”后均州改名为禹州。,均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中心是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钧窑双耳罐 宋代钧窑瓷器,高10.2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厘米,直口,鼓腹,款圈足。肩部两边有两圆系,天蓝色釉,口沿,足边及系侧面呈酱黄色,釉面有开片纹,釉层较薄,腹部左侧有一月牙形玫瑰紫釉印于腹壁,如同弦月挂空,别致清新。,左中图:镂空座四兽面双缡耳瓶 右图:镂空座双耳长颈瓶,钧瓷釉色有一种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钧窑盖罐,高19.8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5厘米 盖为山形小钮,斜平顶,直壁,子口。罐为子母口,矮颈,双环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呈现不规则玫瑰紫色窑变。内外壁皆施釉,足底无釉,垫烧。此盖罐釉色匀净光亮,积釉肥厚,窑变瑰丽,是元代钧窑中的佳品。,钧窑“小宋制造”香炉,文物時代 元(公元1217-1367年) 出土地點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元代窖藏出土 文物尺寸 高42.7公分、口徑25.5公分 收藏單位 內蒙古博物館藏 直口,圓鼓腹,圜底接三獸足。口沿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直耳,耳下部另有獸形耳連接頸腹之間,頸部雕貼三隻麒麟,正方兩隻麒麟之間有一方形題記,其上陰刻 “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爐一個“ 的楷書銘文。香爐的腹部雕貼有獸面及鋪首銜環紋飾。通體施天青色釉,施釉較厚,燒製時縱橫流於器表,造型美觀,渾厚凝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玫瑰紫葵口花盆,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正是北宋时期的钧瓷作品,它高15.8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1.5厘米,花盆呈葵花形,盆身装饰着六条外凸里凹的线条,把花盆均匀地分成六瓣状,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富丽典雅,精美绝伦。,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底部清晰的刻着,“建福宫”“竹山假石用”的字样。这表示,此件稀世珍宝乃清朝皇宫中的旧藏,这些字正是清宫造办处匠人所刻,而且在后宫所用。,高:7.5厘米,直径:18.4厘米,宋元钧窑紫斑碗,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高26厘米,元代窑变钧瓷香炉,八仙人物图案,釉层肥厚,温润,三足露胎,底部桔皮纹明显,元代钧瓷精品,元代钧瓷香炉,不仅造型优美,制作工整,窑变美妙,釉色明净,而且香炉印有“己酉年九月十五日自造香炉一个”的铭文,其烧造年代应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这些铭文的钧瓷香炉,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钧窑断代的好资料。,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1955年,禹县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市场行情 钧窑瓷器由于在宋代是皇宫的专用瓷,数量和造型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而钧窑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也是人们所青睐的,所以在拍卖市场上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