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_第1页
课件: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_第2页
课件: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_第3页
课件: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_第4页
课件: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系统 吴爱华,2019/8/25,39,概述,神经系统基本解剖 脑部血液循环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 神经体统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2019/8/25,39,2,3,植物性神经,脊髓(位于椎管),脑神经,脊神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外周神经,脑(位于颅腔),神经系统的划分:,2019/8/25,39,4,1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呈背、腹稍扁的圆柱状 前:与延髓相连。 后:延伸至荐骨中部。,一、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2019/8/25,39,5,感觉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元胞体,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元发出上行纤维束,运动神经元发出下行纤维束,背侧柱联络神经元上行纤维束 大脑、脑干中间神经元下行纤维束,2019/8/25,39,6,脊髓的功能: 传导功能:感觉神经冲动 脊髓白质 脑(产生感觉); 运动神经冲动(脑) 脊髓白质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反射功能:脊髓灰质内存在低级反射中枢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立毛反射、膝跳反射。,2019/8/25,39,7,2 脑(brain): 颅腔内,高级中枢,后接脊髓。 大脑 小脑 间脑 脑干,2019/8/25,39,8,1)脑干 延髓 脑桥 中脑,生命中枢,控制呼吸、心跳等, 有唾液分泌、吞咽、呕吐等中枢。,脑室为中脑导水管,连接3,4脑室。 背侧:四叠体 腹侧:大脑脚,背侧面:第4脑室底壁前部,2019/8/25,39,9,2) 间脑 内有第3脑室 丘脑:卵圆形灰质团块,与四叠体间有松果体 下丘脑:,内分泌器官,视交叉 视束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2019/8/25,39,10,3) 小脑(cerebellum) 略呈球形, 皮质(表面);髓质 / 树(深部),两条近平行纵沟,将小脑分为3部分: 蚓部:中央,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张。 脑半球:两侧,参与调节随意运动。,2019/8/25,39,11,4)大脑(cerebrum) 亦称端脑 后端:大脑横裂,与小脑分开 背侧:大脑纵裂,左、右大脑半球,两侧各有一侧脑室,经室间孔与第3脑室相通。,2019/8/25,39,12,皮质:表面灰质层 背外侧面可分为四叶: 额叶(运动区) 枕叶 (视觉区) 颞叶(听觉区) 顶叶(一般感觉区),大脑组成,表面凹凸不平(沟、回),以增加皮质面积。,2019/8/25,39,13,基底核: 皮质下运动中枢 尾状核 内囊 纹状体 豆状核,纹状体:维持肌紧张,协调肌肉运动。 肌紧张不全:舞蹈病 肌紧张过强:帕金森氏病,嗅脑:大脑腹侧面 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海马、齿状回,其中有些与嗅觉有关。,2019/8/25,39,092,14,3 脑脊膜,保护、支持,硬膜: 硬膜外腔-麻醉脊神经根(脊髓)(静脉和脊神经)。硬膜下腔(淋巴液) 蛛网膜:薄而透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软膜:紧贴脊髓。 富含血管,毛细血管突入脑室腔,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2019/8/25,39,15,脑脊液:无色透明 充满脑室、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 。 作用:脑组织渗透压、颅内压稳定 脑脊髓免受外力震荡 供给脑营养,运出代谢产物,2019/8/25,39,16,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出颅腔。,2019/8/25,39,17,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嗅神经 视神经、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动眼神经:眼球 滑车神经:眼球 外展神经:眼球 副神经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副舌下全,2019/8/25,39,18,2019/8/25,39,脑血液循环 吴爱华,2019/8/25,39,19,20,脑血液循环 脑循环(cerebral circulation)是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血液循环的统称。 在安静状态下仅占体重的脑,大约需要全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织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很强,对缺氧十分敏感。 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瓣膜,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窦,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9/8/25,39,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 供应端脑前2/3与间脑的前部,椎动脉 供应端脑后1/3、脑干、小脑和间脑后部,2019/8/25,39,22,颈内动脉分支,大脑前A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基底动脉,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5个部分):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位置:脑底面,围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作用: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液供应。,2019/8/25,39,26,二、脑的静脉,1) 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 2) 分浅、深两组,注入硬 脑膜静脉窦,特点:,1. 脑浅静脉-(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髓质静脉血),大脑上静脉 (前、中、后三组) 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 (位于大脑外侧沟内) 海绵窦 大脑下静脉 海绵窦、横窦,2. 脑深静脉 (收集脑深部髓质的静脉血)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1长)直窦 基底静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 吴爱华,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头痛 意识障碍 言语障碍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2019/8/25,39,31,头痛,偏头痛 高颅压性头痛 颅外因素所致头痛 神经性头痛,2019/8/25,39,32,2019/8/25,33,可编辑,2019/8/25,39,34,意识障碍(conscious disturbance),意识:指人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的 识别及观察能力。 意识障碍: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 的一种精神状态。,意识障碍,嗜睡 :能被唤醒,醒后能配合检查 昏睡:强刺激唤醒,醒后不能配合检查 浅昏迷: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深昏迷: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 脑死亡: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脑干和脑神经反 射全部消失,特殊类型意识障碍,无动性缄默征 (睁眼昏迷) 损害部位:脑干上部 特点: 注视周围人,貌似觉醒 存在睡眠和觉醒周期,如何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为3-15分,分数越低病情越重,7分以下预后较差,3-5分并伴有脑干反射消失的病人有潜在死亡的危险。 全身情况的评估:检查瞳孔,观察生命征,评估肢体有无瘫痪等,2019/8/25,39,38,如何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2019/8/25,39,39,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失语症: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的病变使病人的听、说、读和写能力丧失或残缺 构音障碍:是因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功能障碍而无法正常发音。,2019/8/25,39,41,感觉障碍,感觉:指各种形式的刺激作用于人体 各种感觉器后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感觉障碍:指机体对各种形式的刺激(如痛、温、触、压、位置、振动等)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综合征。,感觉障碍表现,表现,抑制性症状,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感觉倒错,疼 痛,放射性疼痛,局部疼痛,扩散性疼痛,灼性神经痛,牵涉性疼痛,感觉障碍的类型和范围,末梢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常为多发性神经炎 后根型:呈节段性带状分布。 脊髓型:受损平面以下所有感觉消失 脑干型 延髓中部病变:只引起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 而痛温觉正常,称分离性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病变:引起病变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 痛温觉障碍,称交叉性感觉障碍 内囊型:偏身感觉障碍 皮质型:因皮质感觉区域范围广,病变只损害其中一部 分,故只出现对侧单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分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及共济失调,瘫痪: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局限性瘫痪,单 瘫,偏 瘫,交叉性瘫痪,截 瘫,四肢瘫痪,瘫痪定位,大脑皮质运动区局限性病变 对侧单瘫 内囊病变 对侧偏瘫 一侧脑干病变 交叉性瘫痪 脊髓横贯性病变 颈段: 四肢瘫(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腰段:截瘫 神经肌肉病变 肌病性瘫痪,运动障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颤动(-),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颤动(+),运动障碍,僵硬,不随意运动,痉 挛,僵 直,强 直,震 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运动,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损害引起的身体平衡和协调不良,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脊髓性共济失调,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 吴爱华,2019/8/25,39,50,如何评估肌力?,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正常肌力。,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腰椎穿刺 脑室穿刺和持续引流 脑血管造影 介入 高压氧,2019/8/25,39,52,腰椎穿刺,腰椎穿刺:通过穿刺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脊液的技术。 术前护理:协助病人取去枕侧卧,背靠床沿,屈颈抱膝。备好穿刺包、无菌手套、所需药物等 术后护理:去枕平卧4-6小时,不可抬高头部;观察病人有无头痛、腰背痛、脑疝及感染等并发症;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2019/8/25,39,53,脑室穿刺和持续引流,在紧急状态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水)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2019/8/25,39,54,术中术后护理,术中协助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活动,维持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及小儿病人应特别注意防止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征。尤其注意呼吸。 术后接引流袋于床头,引流管应悬挂固定在高于侧脑室10-15cm的位置,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术中术后护理,注意引流速度。 注意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质与量。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是在搬运病人或帮病人翻身时,注意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 及时拔出引流管。 拔管后应加压包扎伤口处,指导病人卧床歇息和减少头部活动。,2019/8/25,39,57,脑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或穿刺针将含碘显影剂注入选定的动脉或静脉,把需要检查部位的影像数据分别输入电子计算机的两个储存器中,经减法指令和模-数转换系统成为只显影血管影像的减影片图像。,2019/8/25,39,58,造影前准备,穿刺点的选择:在耻骨联合-髂前上嵴联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1-2cm股动脉搏动最强点进行穿刺。 完善各项检查,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 皮肤准备。 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2019/8/25,39,59,造影后护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 穿刺部位沙袋加压压迫6-8小时,24小时后拆除加压绷带;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1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明显增加腹压动作。 指导病人穿刺侧肢体制动8-12小时,卧床24小时。 指导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脑血管介入治疗,指在X线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瘤畸形、颈动脉狭窄及其他脑血管病。,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