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docx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docx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docx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喃喃”等词语的意思。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培养学生热爱湖湘名人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视频搜集毛岸英的成长经历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 1、61年前的1950年,朝鲜爆发了内战,美国借机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影响到新中国的安全,对此,我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对于“抗美援朝”的了解,你知道哪些呢?2、是啊,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牺牲的几十万中华儿女呢?在这些中华儿女当中,既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3、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那一刻。观看视频。 二、课文导入。1、由视频引入课题,听到岸英牺牲这一噩耗,做为父亲的毛泽东,他又有怎样的反应和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学生读后概括主要内容。3、请回味一下,你在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或者你刚才在课堂上再次读得时候,毛主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结并概括板书:普通的父亲 伟大的主席 四、从“巨大悲痛”的细节描写中,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怀。 1、听到岸英牺牲这一噩耗后,课文从地方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做为“普通父亲”的常人情怀呢?请拿出笔划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2、学生交流并谈感受。3、重点交流: (1) 细节一“从收到电报的那一刻起,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读评价读再读 如果你是主席身边的那位秘书,你一定知道主席是多么的,多么的 带着这份悲痛,这份伤心,我们一齐读。 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在目,此刻,在主席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引读“岸英这次怎么会”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毛岸英的成长经历,你了解了哪些? 你觉得岸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多么优秀的岸英,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怎能不思念,不悲痛呢? (2)细节二:“岸英,岸英”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是啊,当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毛泽东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惟有不断地呼喊着那个熟悉的名字。 生齐读“岸英!岸英!” 四个字,两个感叹号,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师评价。 带着这样一种希望,这种呼唤,我们再来读。 可是岸英再也不会回来了,指名读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说明主席当时的心情。理解“喃喃” 透过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主席当时那种痛失爱子的悲痛。俗话说,“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痛。女孩子读。何况是这么优秀的爱子,这是一种揪心的痛啊,男孩子读。 (3) 细节三:“秘书将放在上面” 指名读,透过这两个问号,你分明看到了什么?透过主席这一连串的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主席一生阅过的文件千千万,批示过的电报万万千,而此时,他为什么会踌躇呢?“踌躇”是什么意思?签下“不归葬”三个字“就意味着什么? 从此,人天永隔,真可谓“落笔千钧”啊,难怪主席生齐读。 五、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感悟主席伟人的风采。1、毛泽东既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主席,面对两份电报,两个截然不同的请求,他心里矛盾不已。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主席矛盾的心理。2、默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讨论:对于岸英的遗体归葬问题,主席有怎样两难的抉择呢?3、交流:一方面,作为父亲,让儿子的遗体归葬,他有充足的理由,他有怎样的理由? 过渡:是啊,作为父亲,看上儿子最后一眼,这是情理之中的,然而,另一方面,让岸英的遗体常埋在朝鲜大地,他也有充足的理由,他又有怎样的理由呢? 学生交流。 主席到底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呢?这是一个多么艰难而又痛楚的抉择啊!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主席?补充:出示“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句,这是毛泽东16岁时就写下的诗句,表明他从小就能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并且在他失去长子之前,他的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献给了中国劳苦大众。 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引读。 两难啊,两难,主席还是做出了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决定:指名读。 两难啊,两难,思忖良久,主席用颤抖着的手在电文稿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大字。齐读。 两难啊,两难,考虑再三,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在电文稿上做出了这样的批示。再读。电文稿下是什么? 透过这最后一句话,想想那个漫漫长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书上快速地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六、总结升华。1、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电视剧毛岸英有一个片段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情形,观看视频。2、同学们,镜头上,定格的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3、然而,看到这些,此刻,我更愿意称呼他为父亲,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4、是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