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5_第1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5_第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5_第3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5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用我残损的手掌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2、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3、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4、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5、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2、课前熟读,收集资料,课堂上赏析、朗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学习仿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喻的感情,体会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2、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3、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2、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筛选有关资料及相关录音或幻灯;学生收集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并能熟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解决生字词。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假设我们生活在战争年代,你不幸被敌人抓捕了,你在监狱中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作答) 总结后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是诗人在被捕后创作的,谁来介绍一下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情况?(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并补充、记录)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投影:锦幛(zhng)荇藻(xngzo)蓬蒿(Pngho) 憔悴(qio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u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三、赏析第一部分,体味诗人情感: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实写,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象征手法,象征祖国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荇藻和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3、总结:诗人由北向南,手掌抚过祖国大地,这些象征性事物让诗人感觉到了什么呢?荇藻和水的微凉,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4、这样的情景作者在诗中进行了总的描述,是哪些句子?“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5、朗读讨论:这些描述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讨论回答6、总结: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支离破碎的土地,寄托着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忧愤的感情。作者还使用了一种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激烈,你知道是什么吗?讨论后明确:对比手法。家乡的美丽景象与现实、祖国的河山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凄凉形成对比7、男女生分组朗读诗歌第一部分。第二课时一、朗读、复习上课导入新课问: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了沦陷区,他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自己身陷牢狱而国土哟支离破碎,但总有美好的事物在鼓励着自己,那就是对解放区的向往齐读第二部分。二、赏析,探究诗歌内容:1、问:诗歌哪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机”2、探究下列问题:(分小组讨论)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解放区他的感觉是什么? 象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贴切的比喻形象形容出诗人在这里明朗、温暖的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2)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象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3)哪句诗句最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 “那里,永恒的中国”4)这一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语言上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三、指导当堂背诵,结束全文。四、全课总结:诗人虽然身在狱中,却仍然不忘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祖国。他”残损的手掌”抚过被日军践踏的沦陷区,抚过充满希望的解放区,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诗人感情的前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深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五、板书设计: 血和灰阴暗微冷冷到彻骨蓬蒿寂寞的憔悴苦水沦陷区:灰烬 血泥感情:忧郁、愤怒、深沉的爱 (对比)温暖明朗 太阳 坚固 春蓬勃生机 希望 解放区 永恒中国感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六、拓展练习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