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ppt_第1页
课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ppt_第2页
课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ppt_第3页
课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ppt_第4页
课件:治疗精神疾病药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疾病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可分为 主要治疗:包括精神治疗(Psychotherapy)和躯体治疗(Somatic treatment) 辅助治疗:包括工作、劳动、娱乐、体育等措施的康复治疗。,一、精神疾病治疗的特点,(一)精神疾病治疗是把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 (二)由于患者的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疗需靠医务人员的说服,有时要进行强制性治疗。 (三)精神治疗占重要地位,对于心因性精神障碍来说,精神治疗可作为病因治疗而首选;其它精神疾病治疗也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四)病因疗法少,而对症治疗居多。由于很多精神疾病的病因未明,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或其它疗法也均属对症治疗范畴。,一、精神疾病治疗的特点,(五)治疗效果的判断要比躯体疾病困难得多,缺乏客观的观察与指定指标。近年来采用的症状量表(Rating Scale)记点的方法评定,但还是相对的,人为因素的成分较大。 (六)重返社会是精神疾病治疗的目标:随着药物疗法和生活疗法的发展,患者若能坚持维持治疗,一般能保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种状态称社会的缓解状态。精神疾病的治疗当然是以疾病的完全缓解为最终目标,但使其达到社会的缓解状态、维持其社会生活也是按时完成期内重要的目标,因而需要药物的维持治疗及有助于康复的社会防治制度。,二、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原则: 生物学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抽搐治疗) 心理学治疗措施(如精神治疗或行为治疗) 社会学治疗措施(如家庭治疗和环境治疗) 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二)持续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多系慢性疾病,其治疗与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有长期治疗计划。 包括急性或亚急性精神障碍;在症状缓解后的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等,都需要持续的医疗帮助。,二、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三)治疗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即使诊断相同,也要因人而异。 为每一具体患者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一节 精神药物,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是指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精神药物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间脑和脑干,对觉醒的影响较少,能选择性地对抗各类精神症状。以往分为强安定剂(Major tranquilizers)和弱安定剂(Minor tranquilizers)两大类。现在国际上通用分类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 在合理应用精神药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选用熟悉的精神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疗程;尽量单一用药;决定更换药物慎重;新药应用要慎重。,一、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一、抗精神病药,(一)药理作用: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相当广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从大脑皮层直至神经肌肉接头,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及下视丘。此外对循环、消化、内分泌和皮肤等系统也有影响。在神经递质方面有抗多巴胺、抗去甲肾上腺素、抗血清素、抗胆碱及抗组织胺等作用。,一、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的主要治疗作用与其抗多巴胺作用有关。阻断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 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影响了多巴胺的中脑大脑皮质通路和中脑边缘系统通路的结果。 影响了结节漏斗系统通路,可导致内分泌和代谢的改变; 对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导致锥体外系的副反应。 药物的镇静作用和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阻断有关。 此外,其治疗作用还可能与药物对N甲基转移酶的抑制,对需要K+、Na+离子激活的ATP酶的抑制及其对生物膜或膜泵的作用等有关。,一、抗精神病药,(二)常用药物:常用的有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和二苯氧氮平类。 双盲对照研究证明:只要剂量合适、疗程足,各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大致相仿。 在同一类别中的药物特点,如吩噻嗪类作用和副作用也基本相仿。,一、抗精神病药,药物的特点: 吩噻嗪类的氯丙嗪具有较强镇静作用、中等锥体外系副作用; 三氟拉嗪的镇静作用较弱、对淡漠退缩的作用较强,但较易发生锥体外系副作用; 硫杂蒽类的泰尔登有较强镇静作用和较弱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丁酰苯类的氟哌啶醇的镇静作用极弱,却易致锥体外系反应,治疗剂量低; 二苯氧氮平类的氯氮平和苯甲酰胺类的舒必利均少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前者的镇静作用强,后者则弱,已成为仅次于氯丙嗪的常用药物。,一、抗精神病药,根据常用治疗剂量又将抗精神病药分为两类: 高剂量(低效价)类:治疗剂量一般在100mg/d以上的药物,如氯丙嗪、泰尔登等; 低剂量(高效价)类:治疗剂量一般在几十毫克以内的,如氟哌醇、氟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的类别与代表药的剂量范围,一、抗精神病药,(三)临床应用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还用于治疗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尤其适用于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明显的患者,对抑郁、木僵、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的疗效不明显。 2.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严重感染、重症肌无力及药物过敏者禁用。妊娠早期、年老体弱、白细胞减少症、青光眼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者慎用。,一、抗精神病药,3.选药:各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相仿。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参考药物对精神症状的作用谱,选择自己熟悉的药物,既往治疗效应与家庭中同病者的治疗效应均可作为选药的参考。 4.用药方法:合作者以口服为主,采取递增法逐渐加大剂量至治疗量,持续治疗数周,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少药量至维持治疗量(相当于治疗剂量的1/41/2)。维持治疗时要长一些,一般为2年。部分患者可能须终生服药。 对于兴奋、冲动、敌对的患者,应尽快让患者安静下来。一般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药物,开始剂量要高一些。,一、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例,一般多从每日口服氯丙嗪5075mg开始,以后每隔23天增加一次药时,如无严重副作用,可在12周内加至300400mg/d,多者达600800mg/d,持续治疗数周,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少药量至维持治疗量(相当于治疗剂量的1/41/2)。维持治疗时要长一些,一般为2年。部分患者可能须终生服药。 如症状严重,有合作者常予以肌肉注射氯丙嗪100200mg/d,分24次注射,或将氯丙嗪1002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但要特别小心低血压反应。,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作用谱,注:+最有效;+较有效;+部分有效;0无效。,一、抗精神病药,(四)药物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可产生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可因药物种类、剂量或患者的个体不同而异,但多数具有共同的副作用,有的在用药后短期内出现,也有的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1.药物的抗胆碱能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有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率加快、肥胖,月经紊乱及泌乳等。,一、抗精神病药,2.神经系统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为突出。短期服药即可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静坐不能和类巴金森综合征;长期服药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 急性肌张力不全(Acute dystonia):多见于青少年,特别是带有氟基的抗精神病药尤易引起,多在服药数日内发生,表现为眼、面、口、颈、躯干肌的局部性肌痉挛所致的怪异表现,常见的有动眼危象、颈面征等。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0.5mg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一、抗精神病药,静坐不能(Akathisia):发生率达2040%,以中年女性为多,且多发生于用药的第23周,表现有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治疗同急性肌张力不全,亦可试用安定或心得安。 类巴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an sydrome):十分常见,以女性和老年患者易发生,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抗胆碱能药物有效。以上症状是可逆性的,如停药或减药后可消失。,一、抗精神病药,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系长期大剂量服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一般在服药3个月才可能发生,发生率为15%4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最常见的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BLM综合征)重者可致构音不清、影响进食。亦可表现为肢体的不自主摇摆、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或四肢和躯干的扭转等。治疗困难,除加强预防外,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有人使用左旋多巴作脱敏治疗,短期内症状加重,23周后停用,症状逐渐好转。目前尚无有效措施。,一、抗精神病药,3.皮肤症状:为过敏所致常发生于治疗的第14周,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开始于手与面等暴露部位,亦可扩及躯干,呈对称性分布,严重者发生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糜烂等。应立即停药。 4.肝损害:氯丙嗪等所致的胆汁郁性黄疸的发生率约为0.1%左右。无黄疸性肝炎较之更为常见。系过敏所致,停药12周可恢复,临床上应与传染性肝炎相鉴别。 5.消化系统症状:药物引起平滑肌肌张力降低。可致麻痹性肠梗阻,于长期过量服药时易发生。,一、抗精神病药,6.心血管系统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多见于治疗初期,尤其是用药后第一周,与药物阻断了外周肾上腺素受体有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颇为常见,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QT延长、T波增宽或倒置等,少数患者出现心律不齐或传导阻滞,宜停药并作对症处理。 7.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少见,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0.1%0.7%,以氯氮平所致的比率为高,属变态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多数良好,严重者而又处理不当者可能造成死亡。,一、抗精神病药,8.其它:恶性综合症(Malignan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多为大量服药后出现,表现有高热,震颤,肌强直,吞咽困难等锥体外系症状,心动过速、出汗,排尿困难、血压波动等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病程急剧。抗精神病药治疗期内猝死占同期住院死亡总数的3.9%,其中各种原因造成的机械性窒息约占1/3。,抗精神病药的主要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的主要副作用(续),一、抗精神病药,(五)长效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在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中的作用已被肯定,长效抗精神病药的问世,对维持治疗十分有益。 长效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和副作用与其母体基本相同,镇静作用却不强,但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常见,通常在注射后110日内予以抗胆碱能抗震颤麻痹药。 长效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偶用于治疗不合作者。作为治疗性用药时应注意给药的剂量和间隔的时间,防止畜积中毒。,常用的长效抗精神病药,二、抗抑郁药(antidepressive drugs),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疾患,以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为主要症状,有强烈自杀倾向。 病因:中枢神经递质中的儿茶酚胺和5HT不足。 抗抑郁药是反映消除病理情绪低落、提高情绪。用以治疗抑郁症性疾病的精神药物。它不同于精神振奋剂,只能消除病理性抑郁情绪,并不提高正常人的情绪。,常见的抗抑郁药分类与代表药,二、抗抑郁药,(一)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常用药物有丙咪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虑平(doxepine),氯丙咪嗪(Chlorimipramine)等,治疗剂量为50200mg/d。 主要适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状。 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慎用。,2019/8/25,33,可编辑,二、抗抑郁药,TCA抗抑郁作用机理:TCA阻断胺泵、减少突触前膜对生物胺的再摄取,特别是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使突触后受体部位有效神经递质的浓度增高,起到抗抑郁作用。 TCA的镇静作用出现最早,继之为饮食和行为方面的进步,一般在24周后才出现情绪改善。应用时,采取剂量递增法,于取得治疗效应后,继续应用治疗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至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TCA的副作用,以外周性抗胆碱能副作用为常见,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中可导致尿潴留,肠麻痹等。对血压的影响和对心脏的毒性较大,可引起心肌损害。还有诱发躁狂、双手细震颤及抗胆碱能性谵妄状态等副作用。,二、抗抑郁药,(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MAOI)是最早出现的抗抑郁药,主要通过抑郁制单胺氧化酶(MAO),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递质的破坏,增加突触间隙内的浓度,起到提高情绪的作用。由于MAOI的副作用较多,抗抑郁效果不及TCA,近20年来已逐渐被TCA取代。,二、抗抑郁药,常用药物有苯乙肼(肼类),从15mg每日2次开始,逐渐加量,最高日量为75mg;反苯环丙胺日用剂量为1030mg。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其抗胆碱能副作用和对肝脏的损害,有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忌用。服药期内不宜吃含酪胺较高的食物(如乳酪、鸡肝、啤酒等),否则易产生高血压危象。 一般不与TCA合用,如需改用TCA时,应先停用MAOI 2周后,再开始服用TCA。,二、抗抑郁药,(三)四环类抗抑郁药(tetracyclica)代表药物是马普替林(maprotiline)疗效与TCA相似,但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少、抗抑郁作用谱广等优点。因其对心脏毒性较小,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更适用于老年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 马普替林亦称为NE再摄取抑制药(mono-amine uptake inhnbitor,MAUI) 用药方法同TCA,最高日量为200mg。,二、抗抑郁药,(四)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min reuptake inhnbitor,SSRIs)代表药有: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等。对5HT摄取的抑制有高度选择性,使脑内突触部位5HT浓度增加,而对其他单胺无影响,避免了三环类的不良反应。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三、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躁狂症:兴奋,多话,多动,直至发生躁狂行为。 发病机理:在脑内5HT缺乏基础上,特定脑区NE缺少则表现为抑郁,NE增多则表现为狂躁。,三、抗躁狂药,抗躁狂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状态。实际上只有锂盐,以碳酸锂(Lithium carbionate)最为常用。 锂盐:碳酸锂有肯定的抗躁狂作用及预防躁狂(或抑郁)症、躁郁症复发的作用,可能还有抗抑郁的作用。机理尚未明,可能与锂能影响细胞膜泵的功能,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回收或降低胺体对NE的敏感性等有关。锂的抗抑郁及预防躁郁症复发作用功能与锂能增加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有关。,三、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口服后易由肠道吸收,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由肾脏排出,少量由唾液、汗液、乳汁和粪便排出。乳汁的锂浓度为血锂浓度的1/41/2,故不宜哺乳。有严重心、肾疾病,慢性腹泻,甲状腺功能减低及需限制钠盐禁用,老年与孕妇慎用。 治疗躁狂发作时,开始日量为0.51.0 g,分23次口服,以后每隔57天调整一次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每日1.52 g)。维持剂量为0.250.5 g,每日3次。,第二节 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又称电休克治疗 (electric shock therapy,EST)。是在安全范围内使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与痉挛发作以治疗精神疾患的方法。 ECT始于30年代,在4050年代曾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精神药物的广泛应用,ECT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抗精神病药,应用渐少。其治疗机理尚不明。,第二节 电抽搐治疗,一、适应症:严重的抑郁状态、自伤或自杀行为、兴奋躁动或冲动伤人,木僵状态或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效果最佳。 二、禁忌症:全身性急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及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病,青光眼和视网膜剥离,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明显的营养不良,孕妇。老人或儿童。,第二节 电抽搐治疗,三、治疗方法简介:在完成一切治疗前准备工作之后,将治疗电极置于患者颞部,然后通电。治疗所需电量:交流电疗机为80120V,0.30.4S;直接电疗机为80110mA,13S;脉冲电疗机为2040mA,12S。通电后患者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发作,然后有10余分钟的意识模糊状态,再逐渐清醒,为一次有效治疗。每周治疗13次,410次为一疗程。,第二节 电抽搐治疗,四、副作用及并发症:一般在治疗后有头痛、恶心、呕吐、下颌关节酸痛,只需对症处理。记忆损害多表现为逆行性遗忘和治疗后短期内的信息保留障碍,多在治疗终止后的一月内恢复。骨折与脱臼是较多见的并发症,治疗时加强保护,可以避免。窒息是ECT严重并发症之一,心脏并发症罕见。ECT死亡率约为3-4/10万次治疗,每次ECT致死危险性不比一次全身麻醉高。,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Insulin therapy)是给患者肌肉注射一定剂量的普通胰岛素,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低血糖反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胰岛素昏迷疗法(insulin coma therapy,ICT)又称胰岛素休克疗法,在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曾盛极一时。由于疗效不比精神药物更好,操作技术复杂,治疗期长,费用昂贵,还可能发作严重或致死的并发症,致使ICT的应用已越来越少。,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一)方法:患者于晚8时禁食,次晨空腹肌肉注射一定量的普通胰岛素一般首次剂量为810U,以后每日增加1020U,直至出现昏迷反应为止。昏迷剂量为60200U,最高不超过400U。当出现昏迷反应、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收缩压低于12kpa或高于21.3/13.3kpa、呼吸困难、癫痫大发作或发烧时,应立即终止治疗。补糖量按每U胰岛素用糖0.51.0g计算,配成10%30%溶液鼻饲,或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液2040ml每周治疗6次,4060次昏迷为一疗程。,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二)适应症:精神分裂症妄想型与紧张型疗效最佳,单纯型最差。更年期偏执型状态。躁狂症。其它疗法无效的各种精神病。 (三)禁忌症:全身性急性感染,心、肝、肾、胰腺、甲状腺或肾上腺疾病,溃疡病活动期,严重骨关节病,肺脓肿,支气管炎症或扩张,以及妊娠,肥胖或身体过弱者。 (四)常见并发症:癫痫大发作、迁延性昏迷,继发性低血糖或继发性昏迷,吸入性肺炎心力衰竭,胃出血或过敏反应等。,第三节 胰岛素治疗,二、改良胰岛素治疗(modified insulin therapy)又称胰岛素低血糖疗法(insulin hypoglycemic therapy)。方法基本同ICT。胰岛素治疗剂量为3050U 低血糖反应仅达意识朦胧期,于注射胰岛素后34小时内终止。3050次为一疗程,主要适用于更年期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又不宜作ICT的精神分裂症、重症神经衰弱和焦虑症。很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对终止治疗后进食少者要防止继发性低血糖反应。,第四节 精神外科治疗,精神外科(psychosurgery)是指应用神经外科的手术方法治疗某些精神疾病的精神症状。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额叶白质切断术曾广泛地应用于欧美各国,以较广泛地切断额叶白质的方法治疗顽固的精神分裂症,虽经改良,终因手术损伤较大、效果不持久,并发症较多及精神药物的问世,而逐渐被药物治疗所取代。至70年代,立体定向手术方法的引入用电凝、冷凝、激光代替手术刀,精神外科治疗的应用才有所回升。,第四节 精神外科治疗,主体定向手术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有:立体定向神经束切断术(stereotatic tractotomy)为在眶下作切口,在眶叶皮质后部埋入放射性钇(Yt);立体定向边缘叶白质切断术(strereotatic limbic leucotonmy)为切断双侧额叶内1/4的白质,以阻断额叶一边缘系统通路;杏仁核毁损术(amygdalotomy)为破坏双侧杏仁核,用以控制攻击行为。,第四节 精神外科治疗,精神外科的适应症: 顽固、强烈的或反复出现自杀企图者; 处于高度躁动、具有攻击、冲动或暴行的、不可遏制的兴奋状态,扰乱社会治安、妨碍生产、影响家庭安全者; 顽固、难治且痛苦者; 经药物治疗、休克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疗效久治不愈并有常导致“麻烦”的精神症状者。,第四节 精神外科治疗,手术可改善患者对某些精神症状的情绪反应,患者的焦虑和紧张状态首先获得改善。其余症状进步较慢,思维障碍少有变化。术后必须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对强迫症状患者宜继以行为治疗;抑郁症应给与渐进的社会康复措施;精神分裂症还应坚持抗精神病药的维持治疗。 部分病人术后变得情感淡漠、体重增加或肥胖,出现脱抑制状态和癫痫发作。 近年国外又采用前额叶超声治疗,即用超声波引起前额叶白质局部坏死,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或精神状态。,第五节 精神治疗,精神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发病因素解除情绪障碍、矫正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其次为顽固性习惯、药物或酒依赖、某些人格障碍或性变态,以及其它行为障碍,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重性精神疾病的恢复期患者。,第五节 精神治疗,一、精神治疗的类型:根据对象或形式可分为二种: (一)个别精神疗法:通过医生与患者交谈的方式进行的精神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等。 首先要耐心、认真地倾听患者的叙述,了解其发病前后的心理活动,内心矛盾及临床表现;在排除器质性病因的基础上,结合其心理活动、生活经历等因素,向患者解释、分析疾病的成因、疾病本质,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认识发病的主客观因素,掌握有关发病的症状及其发生的机理、消除顾虑,坚定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尽可能地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再配合相应的医疗措施,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第五节 精神治疗,(二)集体精神治疗:挑选病情相似的患者十余人同时接受精神治疗。根据治疗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上课,介绍疾病的病因,性质,症状及防治方法等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然后,组织患者讨论,谈自己听课后的体会,分析自己患病的情况及对待疾病的经验,也可请恢复的患者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患者家属可参加治疗,以便共同配合治疗。一般7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上课35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五节 精神治疗,二、常用的精神治疗方法 (一)精神支持治疗:在取得患者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讲解和分析疾病的有关问题,指导患者与疾病斗争的方法和措施。鼓励患者倾述内心郁结情绪,予以劝解及恰当的保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培植积极情绪和信心,达到增强精神活动防御能力,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