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发颐丹毒流痰.ppt_第1页
课件:发颐丹毒流痰.ppt_第2页
课件:发颐丹毒流痰.ppt_第3页
课件:发颐丹毒流痰.ppt_第4页
课件:发颐丹毒流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颐 丹毒 流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血管外科 王建春,发颐,定义,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特点,常发生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病因病机,外感风寒、风温之邪; 或热病后遗毒于内; 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 郁热内生,致使火热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诊断,多发于成年人,尤多见于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后、大手术后、或体质虚弱者,多数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初起,颐颌之间发生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稍感困难。继则肿胀逐渐显著,并延及耳之前后,以耳垂下部最为显著,如压迫局部,在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粘稠的分泌物溢出。此时张口困难,唾液分泌大为减少,并可出现暂时性口眼歪斜之症。,成 脓,发病710天左右腮腺部疼痛加剧,呈跳痛,皮色发红,肿胀更甚,肿势可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压痛明显,按压局部有波动感,同时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混浊黄稠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在颐颌部皮肤或口腔粘膜或向外耳道溃破,脓出臭秽。,变证,重症 发展严重时体温可高达40左右,口渴纳呆,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内陷 如患者极度衰弱,或失于调治,或因过投寒凉攻伐之品,常可使肿势漫及咽喉,而见痰涌气塞,汤水难下,神识昏糊等毒邪内陷之证。,鉴别诊断,(1)痄腮 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常有本病接触史。发于颐颌之间,多为双侧性,色白濡肿,酸多痛少,不会化脓。 (2)颈痈 多发生于颈部、颌下的一侧,虽可化脓,但无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红肿。 (3)骨槽风 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有拔牙史,腮颊部漫肿焮痛,色红或白,牙关拘紧,不能咀嚼,脓成溃后疮口日久不收,且有死骨排出。,内治 热毒蕴结证,证候:颐颌之间结块疼痛,张口不利,继则肿痛渐增,检查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常现红肿,压迫局部有粘稠的分泌物溢出。伴身热恶寒,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毒盛酿脓证,证候:颐颌间结肿疼痛渐增,甚至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张口困难,继之酿脓应指,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热毒内陷证,证候:颐颌间肿块多平塌散漫,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疼痛剧烈,汤水难咽,壮热口渴,痰涌气粗,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红绛,苔少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 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余毒未清证,证候:患者多有数月以至数年的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颐颌部肿痛,触之似有条索状物,进食时更为明显。在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患者口内常有臭味,晨起后挤压腮腺部可见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粘稠的涎液或脓液溢出。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 治法:清脾泄热,化瘀散结。 方药:夏枯草、连翘、黄芩、生山栀、金银花、玄参、莪术、鲜芦根等。伴有阳痿者,加鹿角粉1.5g,每日2次吞服。,外治法,初起 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撒红灵丹外敷,12日调换1次。 脓成 及早切开排脓。 溃后 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口腔粘膜出脓处,用青吹口散外搽,每天45次。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其他疗法,(1)板蓝根冲剂,1代,1日3次。 (2)犀黄丸或醒消丸,每次3克,1日2次。,预防及调护,(1)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饮食及辛辣刺激之品。 (2)热病后、大手术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经常用板蓝根30g煎汤或等渗盐水漱口。 (3)保持大便通畅,病久反复发作者,可作腮腺部按摩。急性发作时暂停。,丹毒,首见,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名,丹轸 火丹 天火,颜色命名,因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何为丹毒?中西医病名一致,西医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 患处突然发红成片,色如丹涂脂染,文献,诸病源候论 “丹者,人身忽然欣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去脓水数升。若发于节间,使流之四肢。毒入肠则杀人,小儿得之最忌。”,此外,外科正宗 疡医准绳 外科启玄 外科大成 病因、病机、命名、辨症论治等。,头面部抱头火丹,疡科心得集 “抱头火且毒者,中于天行热毒而发。”,胸腹腰胯部内发丹毒,疮疡经验全书 “丹毒,内丹毒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名日内丹,如早觉可治,致腰便不可治。”,下肢流火,外科证治全书 “流火,生小腿,红肿放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时医惟知以镰血出,或以鳝鱼血涂,总无全愈之日,时常发作,复镰复涂而已。”,下肢丹毒,赤游丹毒新生儿,医宗金鉴 “赤游丹毒,小儿赤游丹之证,皆由胎毒所致。”,病因病机(西医),-溶链 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 表皮、真皮浅层。 一般不化脓、不发生组织坏死,中医病因病机,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发病部位不同,所化火毒之病邪性质不同,上部,天行热疫毒邪或风热之邪,疡科心得集,“抱头火且毒者,中于天行热毒而发。”,中部,肝经火旺,脾经湿热相感而成,医宗金鉴,“内发丹毒,此证由肝脾二经,热极生风所致。”,下部,湿热下注,化为火毒,赤游丹毒,由胎火胎毒所化,医宗金鉴,“赤游丹毒,小儿赤游丹之证,皆由胎毒所致。”,临床所见,患者多有局部破损史,特点,突然发病, 局部皮肤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红斑边界清) 迅速扩大,发无定处。(毒邪所致),下肢,与脚癣有关,临床表现,部位,颜面部 小腿(易反复、大脚风),2019/8/26,49,可编辑,病史,破损史 患者自己不明,前驱症状,有些患者有 有些没有 邪在肌表之表现,局部表现,主皮损,红斑,特点,略高皮面 初色鲜红 迅速扩大 边界清楚,颜色变化,鲜红 暗红 棕黄色 脱屑而愈,局部表现,水肿性边界清的片状红斑(鲜红色)。 迅速扩大 表面紧张光亮,灼热有触痛 严重时红斑可见水疱、大疱等。 鲜红斑-暗红斑-脱屑而愈,严重时,水疱 大疱 瘀点 瘀斑 皮肤化脓坏死,由于部位不同表现略有区别,颜面部,颜面部,从一侧开始-形成蝶形红肿,扩大-整个面部红肿-眼睑肿胀。,受邪部位不同,扩肿不同,耳部破损 先肿于耳周,再肿头角 头皮破损 先肿头额,再肿及脑后,下肢,流火 大脚风,重症,新生儿 年老体弱者,鉴别诊断,发 接触性皮炎,类丹毒,中医辨治(按部位辨证),头面部,风热毒蕴证,部位 风热袭表: 疏风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风盛者用荆防败毒散、热盛者用仙方活命饮,胁肋部,肝脾湿火证,部位 胸腹腰胯部 清肝泻火利湿 龙胆泻肝汤,下肢小腿,湿热毒蕴证,下部 湿热中阻: 清热利湿解毒 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小儿,赤游丹,外科大成 “丹毒受毒于未形之后,由胎养失宜所致” “小儿无故眼生厚眵,或眼胞红晕,微有气喘,夜则烦啼,此欲发丹之候也,急服兰根等药,潜消其毒。”,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除湿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外治,视皮损以施治,红斑(水肿),金黄散外调擦 或用3050%硫酸镁 或用草药外敷,水疱(大疱)时,空针抽水疱 再敷,砭镰法,复发性丹毒 可浅刺也或围刺,预防与调护,休息,饮食 抬高患肢,大足风穿弹力袜 治疗原发病,流 痰,定义 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定义,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特点 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程进展较慢,初起不红不热,化脓亦迟,脓水清并夹有败絮状物,溃后不易收口,易成窦道,常可损筋伤骨而致残废,甚则危及生命。,病因病机 肾虚络空是其本,风寒侵袭,痰浊凝聚是其标。寒邪化火、阴虚火旺、肉腐为脓、火烁阴液。,诊 断 好发青少年,脊椎,上下肢。初期,不红不热只疼痛,而后关节功能障碍,动则痛。中期,局部肿起,脓熟皮透一点红。后期,溃流稀脓,夹败絮样物,疮口凹陷,皮色紫暗,外成窦道不收口。,鉴别诊断,历节风:日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初起有寒热汗出,肢节窜痛无定处。 骨瘤:初起隐隐痠痛,皮色渐变紫黑,坚硬如石,推之不称,紧贴于骨,掣痛难忍。,辨证论治,内治: 阳虚痰凝 治宜补肾温经,散寒化痰,方用阳和汤加减; 阴虚内热 治宜养阴清热托毒,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肝肾亏虚 治宜补益肝肾,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