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提升训练.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提升训练.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提升训练.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板块五明清(1368~1840年前)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课时提升训练.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初废丞相1明监察制度特点2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3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南书房4军机处5清代加强对地方控制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江西上饶一模)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解析:C材料中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更加缺乏约束,不能保障皇帝决策的正确性,A项错误;材料说明六部可参与大政、大狱的研究,没有体现六部权力范围的扩大,B项错误;“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项正确;朱元璋废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项错误。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解析:D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体现的是以小驭大,A项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如汉代的刺史,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宰相权限,C项错误;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监察御史低官阶下的大职权,是皇权制度延伸的表现,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D项正确。3.(2018湖南长沙模拟)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以下各项对示意图的分析,正确并且全面的是()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特征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解析:D根据材料中没有丞相和中央层面的隶属关系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君主专制加强,但是A不能涵盖地方层面的情况。近代三权分立制度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与明代显然不符,排除B。材料反映出地方机构互不统属、分别隶属中央不同部门的史实,这意味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到加强,但得不出C。D正确。4.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解析:C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皇权受到压制。康熙帝设南书房,“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因参与“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体现了清朝的决策中心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南书房转移,其实质是皇权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5.(2018河北衡水摸底)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雍正十三年,命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恢复军机处。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构建上发生了实质变化C.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分权制衡D.逐渐成为强化皇帝权力的利器解析: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成立之后的演变。结合材料与所学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初,是一个专门筹办军务的临时性的军事行政组织,后经历裁撤复设,最终取代总理事务王大臣,演变成辅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D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是加强皇权的重要表现,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清初的权力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B项错误;由材料“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可以排除C项。【新知生成】 总理事务处:是乾隆初年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清世宗胤禛去世,遗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及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助皇四子弘历即皇帝位,是为清高宗乾隆帝。遂以辅政王大臣为总理事务王大臣,暂罢军机处之名,改称总理事务处,在皇帝三年守丧期间赞襄政务,亦即代行原属军机处办理的一切政务。6.(2018安徽蚌埠一模)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解析:C宗族公产属于宗族所有,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法律对盗卖宗族公产的打击,没有反映盗卖宗族公产情况,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立法保护宗族公产,宗族修订宗族法并报官备案,说明宗族有利于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族观念、宗法制度是维护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秩序的根基,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族积极响应政府保护宗族公产的行为,而非唯官府马首是瞻,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河南郑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诏不干预政事。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材料二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明史辑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相权演变的趋势为越来越弱直至被废除,再结合材料从权力分割、地位变化以及与皇权关系等角度分析回答。相权削弱,意在加强皇权。第(2)问,双向作用即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中“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从丞相制度对于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归纳积极作用。再根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从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导致政治动荡角度归纳消极影响。答案:(1)趋势: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直至被废除;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由合法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2)作用:有利于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