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病原菌(pathogen)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 非病原菌(nonpathogen)或非致病菌(nonpathogenic bacterium) 传染(infection, communication)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细菌,机 体,细菌的致病性,抗菌免疫,结局?,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概念: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都寄居着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故通称为正常菌群。,人体常见的正常微生物群,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口腔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放线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螺旋体、梭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类杆菌、奈瑟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肠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健康老年粪便涂片,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即作为生理屏障阻止外来病菌的侵入。,机制 受体竞争(占位性保护)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即作为抗原既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又可刺激免疫应答。,即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合成。,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产生抗氧化损伤的生物酶,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害。,(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微生态平衡,微生物群(定位、定性、定量),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二、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抑制剂、激素、细胞毒药物的使用及射线照射等 菌群失调,概念: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概念: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 常见疾病:伪膜性肠炎、鹅口疮、肺炎等。,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 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致病岛(毒力岛):簇集存在的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DNA序列。,基本概念,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侵袭力:病原菌有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毒素:含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成分。主要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毒力因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一)侵袭力,概念: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 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1.黏附素,一类细菌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质。 细菌的黏附作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黏附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黏附素受体。 分为菌毛黏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两大类。 配体与受体相结合的方式在细菌的黏附过程中最为多见。,细菌菌毛,粘连蛋白,膜磷壁酸,G+,G-,常见细菌黏附素及其受体,2.荚膜,抗吞噬细胞吞噬 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黏附作用,3.侵袭性酶类,许多细菌可释放侵袭性胞外酶,有利于病原菌的抗吞噬作用并向周围组织扩散。 如致病性葡萄球菌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4.侵袭素,由侵袭性基因(inv)编码的蛋白质 介导细菌侵入临近的上皮细胞内,侵袭素 侵袭性感染:病原菌主动侵入宿主细胞(主要为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过程。,志贺菌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的质粒inv基因,能编码侵袭素。,5.细菌生物被膜,概念:是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糖或蛋白质)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状结构,是细菌的群体结构。,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动态过程,包括细胞粘附、微生物菌落生成、细胞外多聚基质包裹等3个阶段。,内镜中的细菌生物被膜,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黏附与定植,侵入(侵入非吞噬细胞),繁殖与扩散,局部扩散 全身扩散,局部表层扩散 局部深层扩散,(特定的靶位感染),二、细菌的毒素(bacterial toxin),外毒素(exotoxin) 内毒素(endotoxin),1.外毒素(exotoxin),来源:是细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的毒性蛋白质。 化学成分与毒性:蛋白质,不稳定,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强。 按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三类。,外毒素的主要特性,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且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 绝大多数不耐热 抗原性强 类毒素:采用0.4%甲醛液处理,去除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2019/8/31,39,可编辑,常见外毒素,A型肉毒毒素面部除皱,除皱术:A型肉毒毒素注射,肉毒毒素除皱术前,除皱术后4月,分子结构: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为A-B模式,即由A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应;B亚单位无毒,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靶细胞。A或B亚单位单独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因而完整性是致病的必要条件。,AB型外毒素的作用过程,2.内毒素(endotoxin),来源: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LPS,在菌体崩解时释放出来。 化学成分与特性:由脂类A、非特异核心多糖和O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低血压和休克、DIC及对机体的保护性效应。,内毒素的主要特点,产生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化学性质是LPS 对理化因素稳定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 不能用甲醛液脱毒而成为类毒素,G-细菌内毒素(脂多糖)结构,内毒素的致病机理,内毒素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反应,致发热反应 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区别,体内诱生抗原,概念:有些细菌的基因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并不表达,而只有在进入宿主体内后才被诱导表达,这类只有在细菌侵入宿主体内才诱导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导基因。 有些体内诱导基因与致病性密切相关。,超抗原,概念 基本特征 与疾病的关系:超抗原与许多急性和慢性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某些自身免疫机制可能与之有关。,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源与传播,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患者、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条件致病菌、潜伏状态存在的致病菌,呼吸道、 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 经节肢动物媒介、性传播(STD)、多途径传播,传播途径,二、感染的发生,机体的免疫状态 细菌因素 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细菌因素,细菌的毒力 侵入细菌的数量 细菌的侵入门户与部位,社会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季节、温度、湿度和地理条件等诸方面。 社会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影响也很大。,感染类型,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毒血症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败血症 菌血症,带菌状态,(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概念: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又称为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二)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感染:,突然发作,症状明显而急,病程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慢性感染:,病情缓慢、病程长(数月-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显性感染依发病缓急不同分:,局部感染:,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显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G-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由病灶内大量G-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出现内毒素中毒症状。,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毒血症(toxemia),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败血症(septic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脓毒血症(pyemia),(三)带菌状态,概念: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没有临床症状但经常会间歇排出病菌。 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伤寒、白喉等病后常可出现带菌状态。,第五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包括: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患者在医院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感染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出现的感染。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感染的对象为是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传播方式与途径以密切接触为主。 分离的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分类,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1、内源性医院感染:患者在医院内由于某种原因使自身寄居的正常菌群转变为机会性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2、外源性医院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微生物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交叉感染 环境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主要为机会致病菌 常具有耐药性 常发生种类的变迁,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对象,年龄因素,基础疾病,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诊疗技术,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侵入性(介入性)检查与治疗,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 (放疗、化疗、激素),其他危险因素,张先生,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手术,术后因切口感染,延期出院。 小李是王老先生的陪护,昨日自觉眼部不适,结膜充血,刺痒,分泌物增多,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除小李外,前几日该病区已有几位病人患有同样的眼疾。 某医院入住一位“非典”病人,护理这位病人的王护士,也出现了身体不适,后被诊断“非典肺炎”。,医院感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动画场景设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育员(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考试试卷(附答案)
- 管理学双语教学课件
-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课件
- 广西安全员考及答案2
- 安全员考试及答案在线写
- 双调折桂令教学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全案解读
- 双节节后安全培训课件
- 双节前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表B.0.4-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通用模板)
-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内容知识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新版出口报关单模板
- 员工工资条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 初中历史小论文现状分析与写作探讨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一粒种子旅行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