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7950-1999 臂架型起重机 起重力矩限制器 通用技术条件》相比于其前版《GB 7950-1987》,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技术要求的细化与提升:1999版标准对起重力矩限制器的技术要求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包括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以适应臂架型起重机技术进步和安全使用的需要。
-
测试方法的完善:新标准详细规定了起重力矩限制器性能测试的具体方法和评判标准,确保了测试过程的统一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安全性能的关注:1999版标准更加注重起重机的安全性能,增加了对紧急制动、过载保护等安全功能的要求,强化了对操作人员和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
-
适用范围的明确:新标准明确了适用的臂架型起重机类型和使用条件,使制造商和用户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标准,避免应用上的混淆。
-
电气及控制系统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1999版标准对电气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电子元件的选择、电路设计的安全性、以及控制系统与起重力矩限制器的集成要求,以适应现代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
维护与保养指导:新增或强化了关于起重力矩限制器的维护保养说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进行日常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标准化与国际接轨:1999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标准和先进国家的经验,使得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更加接近,有利于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变化反映了随着技术进步和安全标准的提升,对臂架型起重机及其关键部件——起重力矩限制器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进化,以保障作业安全和提高设备效能。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G B 7 9 5 0 -1 9 9 9 前言 本标准是G B 7 9 5 0 -1 9 8 7 ( 臂架型起重机 起重力矩限制器 通用技术条件 的修订本。在技术内容与形式编排上均采用已正式颁布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修订本在主要技术指标上未作大的改动, 这些指标与当前世界工业先进国家有关标准指标基本一致 修订本在可靠性指标的写法与内容上有所改动, 可靠寿命由2 0 0 0 h 改为3 0 0 0 h , 使用寿命改为7 5 0 0h 。 修订本增加了外观要求及检验内容 修订本删除了原标准附录中的A5 计算步骤。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G B 7 9 5 0 -1 9 8 7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其荣。 本标准委托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臂架型起重机 起重力矩限制器G B 7 9 5 0 - 1 9 9 9 通用 技术条件f t # G B 7 9 5 0 - 1 9 8 7 J i b t y p e c r a n e s -L o a d m o m e n t l i mi t e r s - 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臂架型起重机用起重力矩限制器( 以下简称力矩限制器) 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及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起重量随工作幅度变化的臂架型起重机用的起重力矩限制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塔式起重机用机械式力矩限制器。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9 9 8 -1 9 8 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 B 4 2 0 8 -1 9 9 3 外壳防护等级( I P代码) J B / T 3 0 8 5 -1 9 8 2 装有电 子器件的电力传动控制装置的产品包装与运输规程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额外调整 e x t r a - a d j u s t m e n t 对使用中的力矩限制器, 在未达到规定的无故障工作时间而需要进行的工作精度的重新调整。3 . 2 额定起重力矩r a t e d l o a d m o m e n t 由设计单位或起重机制造厂家提供的起重性能表( 或曲线) 所给出的额定起重量所引起的重力与相应工作幅度的乘积3 . 3 报 警信 号 w a r n i n g s i g n a l 当起重机的 起重力矩达到或超过其相应工况下的额定起重力矩时, 力矩限制器所发出的信号。3 . 4 预警信号 p r e c a u t i o n s i g n a l 当起重机的起重力矩接近额定起重力矩时, 力矩限制器所发出的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的信号。3 . 5 系统综合精度 o v e r a l l s y s t e m a c c u r a c y 起重机在使用条件下报警点起重力矩偏离设定起重力矩值的最大相对误差。3 . 6 实测起重力矩a c t i v e l o a d mo m e n t 起重机实测总起重量所引起的重力与实测工作幅度的乘积。3 . 7 设定起重力矩s e t l o a d m o m e n t 力矩限制器报警点所对应的总起重量所引起的重力与相应工作幅度的乘积。国家质t技术监督局1 9 9 9 一 0 6 一 1 4 批准2 0 0 0 一 0 2 一 0 1 实施 G B 7 9 5 0 -1 9 9 93 . 8定码 变幅 试 验 r a d i u s - v a r i a b l e t e s t w i t h l i f t i n g l o a d f i x e d 祛码质量一定, 通过起重机增加幅度使力矩限制器报警来测量系统综合精度的试验。3 . 9 定幅变码试验 l i f t i n g l o a d - v a r i a b l b e t e s t w i t h r a d iu s f ix e d 起重机的工作幅度一定, 通过增加祛码质量使力矩限制器报警来测量系统综合精度的试验。3 . 1 0 报警点 w a r n i n g p o i n t 在某一工况下, 起重机上的力矩限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的实测起重力矩值。3 . 1 1模 拟报 警精 度 a n a l o g w a r n i n g a c c u r a c y 在试验室条件下, 力矩限制器预警信号与报警点偏离设定值的最大相对误差。3 . 1 2模 拟报 警试 验 a n a l o g w a r n i n g t e s t 在试验室内模拟力矩限制器各种使用工况进行测量模拟报警精度的试验。4 技术要求4 . 1 环境条件4 . 1 . 1 力矩限制器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a ) 温度: 一2 0 -+6 0 0C, b ) 相对湿度: 不应大于 9 5 0 0 ( 2 5 时) ; c ) 力矩限制器仪器应能承受加速度 4 0 m/ s 与频率 1 0 -6 0 H : 的扫描与耐振试验。 d )海拔高度: 不应大于1 0 0 0 m; e ) 工作方式: 连续。4 . 1 . 2 力矩限制器应满足一4 0 一十7 0 储运环境温度要求。4 . 1 . 3 力矩限制器的电压波动外接电网额定电压在一1 5 一1 0 0 0 或蓄电池供电公称额定电压在-1 5 0 o -+3 5 范围内 变化的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4 . 2 可靠性指标4 . 2 . 1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力矩限制器在产品规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用, 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应为5 0 0 h ,4 . 2 . 2 可靠性试验时间 可靠性试验时间应为3 0 0 0 h ,4 . 2 . 3 可靠度 可靠度应大于900o.4 . 2 . 4 使用寿命 力矩限制器的使用寿命应为7 5 0 0 h ,4 . 3 预警信号、 报警信号、 故障信号4 . 3 . , 预警信号 当起重机的起重力矩达到相应工况额定起重力矩值 的 9 0 写一1 0 0 时 , 力矩限制器发 出一种清楚、明显的声或光的持续信号。预警用可视信号宜用黄色。4 . 3 . 2 报警信号 当起重机的实际起重力矩达到相应工况下起重机额定起重力矩的1 0 0 _1 1 0 之间, 力矩限制器必须发出一种清楚、 明显的报警信号。 a ) 起重机司机( 包括遥控) 能听到的报警音响声级不得低于8 0 d B ( A) , b ) 报警用可视信号必须采用红色。4 . 3 . 3 故障信号 当力矩限制器本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应立即发出信号, 并同时发出报警信号。4 . 4 系统综合精度 G B 7 9 5 0 -1 9 9 9 力矩限制器的系统综合精度为士5 %, 在任何情况下, 报警时报警点的实测起重力矩不得大于起重机相应额定起重力矩的1 1 0 0 x , 系统综合精度按公式( 1 ) 计算: 从一 M . 一 蔽二型x 1 0 0 yo” 二 ” ” ” ” 二 二 二 二 二 ( )式中: 。 系统综合精度; Ma 一 一 实测起重力矩, k N m; M. 额定( 或设定) 起重力矩, k N mo 注: 设定起重力矩不得大于 1 0 5 额定力矩4 . 5 显示精度 力矩限制器本身的仪表显示值不能作为检测报警点的测试依据。若按规定作为检测报警点的测试依据, 则力矩限制器显示仪表的显示精度为士5 肠; 当显示值簇0 . 1 满标值时, 显示精度为士1 0 纬; 当显示值簇0 . 0 5 满标值时, 精度为士1 5 写。4 . 6 自检功能 力矩限制器应具备自检功能, 以便在需要时确定其有效性。4 . 7 外壳防护等级 力矩限制器与传感器等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 B 4 2 0 8 规定的I P 4 4 , 露天元器件不得低于I P“。4 . 8 强度4 . 8 . 1 组装在起重机承载系统中的任一力矩限制器部件, 其强度不得小于该系统中承载零部件的强度。4 . 8 . 2 在起重机承受相当于 1 2 5 额定起升重量的超载试验后, 力矩限制器不得有任何损坏, 并能继续正常工作。4 . 9 系统工作能力 力矩限制器应当满足起重机的全部使用工况, 当按用户提出的特殊要求制造时, 应在说明书和标牌上指出。 力矩限制器在起重机最大额定起重量工作点应能满足工作要求。 公称额定电压在一1 5 一3 5 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应能正常工作。4 . 1 0 力矩限制器在不同电压的电路之间或带电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 Mn.4 . 1 1 力矩限制器的强电电 路应能满足相应试验电压的耐压要求, 试验电压按表1 选择。 表 1 V绮,G60U.125Ue250U, 新试制或改型力矩限制器的定型鉴定; b )已定型的力矩限制器转产时的鉴定, 。 ) 定型产品按有关规定或协议进行抽样型式检验, d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 . 2 . 2 型式检验的项目见表 7 , 表7 型式检验项目冷二毛刃 G B 7 9 5 0 -1 9 9 9 表 7 ( 完)号导 岁6 . 2 . 3 型式检验应首先按 5 . 1 规定内容对力矩限制器进行模拟试验, 试验合格后, 按5 . 2 进行装机试验。6 . 2 . 4 型式检验抽样基数为5台, 随机抽取一台, 检验全部通过为合格, 若有一项未能通过, 则加倍抽样。加倍抽样的两台样品均检验通过则判为合格。6 . 2 . 5 在模拟试验中, 若有项目未能通过, 允许在不更换元器件、 零部件的条件下, 立即修复再试一次,检验项目 全部通过, 判为模拟试验合格然后进行装机试验, 试验通过, 该批产品判为合格。7 标志、 包装及其他7 1 标志 力矩限制器的标志应包括下列项目: a ) 名称和型号; b ) 制造单位; 。 ) 产品编号; d ) 出厂日期; e ) 产品执行标准号。7 2 包装 力矩限制器的包装应符合7 B / T 3 0 8 5 的规定。7 . 3 随机文件 力矩限制器的随机文件包括: a )出厂检验报告单; b ) 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 ) 装箱单; d ) 产品合格证书。 G s 7 9 5 0 -1 9 9 9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 回归分析方法A 1 本方法用于计算臂架型起重机在某一工况下表达额定起重量与实际工作幅度之间关系( 非直线部分) 的回归方程。用此方程可以计算与实际工作幅度相对应额定起重量。A 2 计算依据为起重性能表( 或曲线) 上的有关数据( 包括工况额定起重量和工作幅度) 。A 3 回归方程式建议采用下列幕函数。 Q 。 dL 护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