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史笔记 ZJM.doc_第1页
中日文化交流史笔记 ZJM.doc_第2页
中日文化交流史笔记 ZJM.doc_第3页
中日文化交流史笔记 ZJM.doc_第4页
中日文化交流史笔记 ZJM.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使爱的羽衣霓裳拂过时光的万顷秋波我心永恒序章: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及分期 中日文化交流史有4个突出的特点1、 持久性(以持续不断的人员往来为分析手段)2、 全面性(以持续不断的书籍往来为史证)3、 双向性(以日本文化反哺,维新成果的西传为重点)4、 自主性(以中日之间以海相隔的地理位置为论据)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七个分期分期的依据:人员流动的方式1、-3-6世纪(秦汉南北朝 弥生 古坟 大和)大陆居民移居日本2、6-9世纪(隋唐 飞鸟 奈良 平安)日本遣唐使等来华 佛教3、9-12世纪(晚唐、五代、北宋 平安中后 )中国商船大量东渡 民间4、12-14世纪(南宋、元 平安 镰仓 室町)日本商船大量来华 禅文化5、15-16世纪(明 室町中后)日本遣明使等来华 日本民族文化6、17-19世纪(清 江户)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商船东渡 日本儒学体系7.19-20世纪 (清后期 明治)中国青年学子赴日留学 建立近代新文化体系 秦汉六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 海流的造化传递大陆文明信息实物考察:铜铎自然的交流 日本左旋海流寒流-发源自鞑靼海峡 里曼海流 在上暖流-发源菲律宾海域 黑潮海流 在下 铜铎的史证漂流至日本海沿岸的大陆铜铎 日本古代的铜铎崇拜日本制造的大型铜铎人为的交流 横渡朝鲜海峡断桥(朝鲜海峡,对马海峡 到壹岐岛 小岛 福冈地区)半岛南岸-50公里(朝鲜海峡)-对马岛-46公里(对马海峡)-壹歧岛、日本九州陆地海流急 每日42海里 小舟极难航进 铜剑、铜矛的史证(福冈)东传至福冈的铜制武器尺寸小 实用品日本古代的铜剑铜矛崇拜 日本制造的大型铜剑 铜矛 中国史籍关于远古中日交流的记载王充论衡:“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鬯。”P6天皇三个宝物:铜镜、七支刀、铜剑第二节 徐福东渡传授中华农耕文明成果实地考察:千童镇史记中的三处重要记载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8年(前219年)的记载。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37年(前210年)的记载。史记卷118淮南衡山王列传的记载徐福3次出海的过程。BC219年,失败。BC210年,失败 大鲛鱼。BC209年,成功 出海不归徐福东渡的路线及成果。韩国济州岛 朝天石 西归浦 正房瀑布 汉拿山 “岩高兰”。日本佐贺地区 平原广泽 传播种稻、医药、染织、冶炼技术 吉野里弥生时代群落遗址 “孚老孚希”。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 “天台乌药”。日本富士山 “不死山”“苔桃”。日本有多处徐福史迹的原因:到处寻找仙药,使命秦时期大陆移民的概况及其贡献。朝鲜半岛的重要作用。日本的秦人后代。徐福东渡的伟大意义:推动日本列岛文明的进步实地考察:河北盐山千童镇 佐贺吉野里(梅原猛)第三节 金印的证言汉光武帝册封倭奴国实地考察:金印公园汉书地理志中关于日本的19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记载的位置 借乐浪为地标来表示 乐浪:朝鲜半岛北部 秦时的乐浪 (燕国)卫满 (汉武帝征伐)卫右渠(卫满之孙) 平壤王险城 P22前108年汉武帝建朝鲜四郡:乐浪 真番 临屯 玄菟 乐浪的重要性 存在421年 朝鲜半岛上的中国文化窗口 中日交往的中继站 乐浪出土:瓦当 王光之印 汉人匣子 蜀郡漆器耳杯 后汉书东夷传中关于赐金印的记载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赐印的历史背景 辽东郡太守祭彤 周边国家归属东汉 倭奴国王奉献赐印的过程 金印紫绶 57年 汉光武帝临终金印的发现 1784年 志贺岛 甚兵卫 喜兵卫 龟井南冥关于金印的讨论金印蛇钮? “滇王之印”:蛇钮金印 王字?“广陵王玺”兄弟印汉右下角的火? 火德之国印文内容? 龟井南冥 王向荣:倭奴国是日本 三宅米吉:汉之倭之奴国埋藏方式? 亡国埋葬 祭器保存 设施破坏 实地考察-金印公园(志贺岛)第四节 女王朝贡魏明帝頒赐亲魏倭王实物考察:铜镜关于魏志 倭人传陈寿(233-279)撰 生动详细地记述了3世纪的中日往来何为“倭人传”,而非“倭国传”:倭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势力集团,不是一个国家邪马台国与魏国交往的资格获取初期的奴隶制国家 女王卑弥乎也是宗教领袖 经济发达 农耕 有租赋 有阶级分化麾下有21个小国 能控制列岛的外交权邪马台国的第一次朝贡(239)确立了与魏国的册封关系朝贡的目的:为抗击狗奴国(男王卑弥弓)朝贡的时机:曹睿遣司马懿灭了孙权、收复朝鲜四郡、高句丽臣服使者难升米、牛利在带方郡官吏的引导下赴洛阳,曹睿颁赐“亲魏倭王”金印带方郡官吏赴日本向卑弥乎颁诏 册封关系成立邪马台国的后三次朝贡(243 245 247)确立了邪马台国的列岛霸主地位邪马台女王国与狗奴男王国决战列岛魏国两次送黄幢声援邪马台女王国魏使张政为卑弥呼的接班人壹与撑腰 平息战乱“邪马台YAMATO”即“大和YAMATO”文化交流:人员交流 物品交流文物考察:铜镜倭人好镜 日本可多见:战国镜多钮细纹 西汉镜重圈铭带镜 王莽新政镜方格规矩四神镜 东汉镜内行花文铭带镜 三国镜景初三年三角缘镜第五节 男王遣使宋顺帝诏除安东大将军实物考察:百济七支刀 稻荷山铜剑266年至420年中日来往中断的原因 邪马台女王国的失利 东晋的南缩 半岛上,高句丽与倭国的势力争夺激烈 (400年好太王破倭军)倭五王朝贡刘宋的有利的地理环境 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占领山东,五王遣使倭五王遣使的目的 对抗高句丽的势力 获取铁资源 好太王碑 400年好太王破倭军倭五王遣使的过程 五位倭王(赞、珍、济、兴、武)先后谴史刘宋 421478年 共8次 273字的表文 五王谴使要求加封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国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479年至607年中日来往中断的原因 萧齐的南缩 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彻底失利 骑马民族征服日本的假说(1948 江上波夫) 古坟文化(巨大化 广域化 陪葬品多武具) 武具 马具 倭五王遣使的历史意义 加速了日本列岛统一大业的进程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 小野丢国书推古朝力争对等外交实物考察:法隆寺佛像。隋的政治与外交、倭国的政治与外交 朝鲜半岛臣服于隋(598) 日本势力据点任那被新罗消灭(562) 来目皇子征新罗(600)因病未能成行。倭国第一次谴使朝隋600年 刺探军情? 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倭国第二次谴使朝隋607年 小野妹子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要求建立“对等外”失败 小野丢国书。隋派使访倭608年 裴世清 国书事件 两国史书记载不一 (君主称谓 见面方式 国书内容 第三四次遣隋使的有无)。小野妹子再访隋608年 西天皇,东皇帝 留学生八人 。华夷秩序 遭翻译的国书。实物考察:法隆寺佛像(607 年 圣德太子修建法隆寺)第二节 日廷大化革新政治经济全盘唐化 实地考察:正仓院日本三大历史事件:弥生文化 大化革新(645) 明治维新日本政治的唐化。日本十七条宪法的颁布604年 圣德太子 兼取儒、墨、佛 确立天皇地位。日本大化革新645年 (608年来唐的)留唐智囊团 僧旻 中臣镰足 消灭: 苏我虾夷(苏我入鹿) 确立孝德天皇 中央集权制 646年: 四条改新之诏(土地公民制、中央集权制、班田收授法、统一税制)。谴唐使概况630年894年 分为四期 各期的特点P89一 630-661:四次 学习政治制度 进行仿唐改革 中方回访一次(高表仁)二 662-671:三次 学习政治制度 缓和663白村江之战所引起的紧张关系 回访一次(司马法聪)三 672-758:遣五次,成行四次 学习先进制度和文化艺术 走南岛路四 759-894:遣八次,成行五次 广泛的经济交流 回访两次(赵宝英 孙兴进)。日本律令之改革 近江令(668年) 飞鸟净御原令(681年) 大宝律令(701年) 养老律令(718年) 对中国律令的取舍 日本古代天皇制封建国家的建立P91 日本经济的唐化 。与日本交往过的中国口岸 明州(宁波) 扬州 越洲(绍兴) 苏州 楚洲(淮安) 登洲。与中国交往过的日本口岸 博多(福冈) 难波(大阪)。朝贡贸易 唐货 贡物 赐品 不等价交换 宫市。唐风洋溢奈良城 城市规划 服装 饮食 器皿 化妆实地考察:正仓院 。正仓院文物收藏的起源 东大寺 供佛 圣武天皇 756年 。正仓院文物三个特点:来历明确,年代清楚;保存良好;宝物多样性。文物个例(鸟毛立女屏风 腊蜜饼 香炉 投壶)第三节 晁衡与鉴真西来仕奉唐帝、东渡授戒日皇 实物考察:井真成墓志晁衡西来 侍奉三代唐皇 在华54年 永眠长安。生于698年 出身贵族 19岁来华 717年 。谴唐使出发前后组团:大使 副使 判官录事 大通事 史生 留学生 留学僧 船员出发:朝拜天皇 参拜神社 饯别仪式同船的留学生:晁衡 吉备真备 大和长冈 玄昉 井真成。谴唐使到达中国前后 飞奏朝廷 大使入京 提交贡品 拜见皇帝 。晁衡的学业和仕途 学于太学 中进士 左春坊 与储光羲深交 34岁任左补阙。被玄宗挽留(734 第10次) 曾任:仪王友 秘书监(从三品) 卫尉卿 接待日本使节。告老还乡(753年 第12次) 以中方官员的身份 作还乡诗 漂流至安南 李白哭晁卿衡。回长安(756年) 避难四川 任:镇南都督 766年回长安 770逝世 追封潞州大都督。藤原清河(第12次遣唐大使 778年病逝长安) 喜娘(藤原河清之女 779年到日本) 沈惟岳(清海宿弥)。关于对晁衡两种的评价P110 唐文明乃世界各民族共建 鉴真(688-763)东渡 授戒圣武天皇 在日10年 建立日本佛教秩序 。日本当时的佛教秩序 无高僧 无戒师 无法蜡 。印度僧人的等级:1 比丘 比丘尼 (正式僧侣) 2 式叉摩那 (僧侣预科生) 3 沙弥 沙弥尼 (刚出家者) 4 优婆塞 优婆夷(居士) 。唐代僧人的等级: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八戒:(添加)不睡华丽之堂 不装饰打扮 不食非时食 十戒:(添加)不观歌舞 不蓄财宝 具足戒:(添加)200多条(20岁时授予,需十位高僧在场) 戒牒-允许出家证明书 度牒-允许外游拜师证明书 。733年荣睿 普照来华请高僧 先请道睿(曾师从神秀的弟子普寂学习禅宗)736东渡 后见鉴真 。中国东渡僧 鉴真(祥彦 道兴 道航 思讬) 6次东渡(742年 743年 744年 744年 748年 753年)第五次失去荣叡和祥彦 并且失明 ;“传灯大法师” 东大寺 戒坛院 唐招提寺 天平文化 763年76岁的鉴真圆寂于唐招提寺 至今日本医药界仍尊鉴真为始祖 实物考察:井真成墓志 实地考察:阿倍仲麻吕碑 阿育王寺 大明寺 唐招提寺 荣叡碑亭第四节 空海与圆仁成功直传法灯、遍尝巡礼艰辛 实地考察:赤山法华院背景:唐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深受日本僧人追求,日本僧人入唐求法 20次遣唐使中有150-200个留学僧,成绩卓著者92人,又分为学问僧(学20-30年,先在长安西明寺,后分派到各地寺院)和请益僧(1、2年)唐代中日两国的佛教交流特点:广泛、全面,中国的佛教制度、佛教艺术、佛教流派依次传到日本最著名的八位入唐求法僧:最澄、空海、圆仁、圆珍、常晓、慧运、原行、宗睿1.空海(774-835)804年,第18次日本遣唐,同行:大使藤原葛野麻吕、最澄、桔逸势、路线:久贺村田浦港、福州长溪镇赤岸村、住进福州开元寺、受冷遇,空海写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打动阎济美,被允许上京 805年空海住进西明寺31岁到青龙寺见惠果大师(752-805 密宗大师),惠果传法,犹如泻瓶,并督促空海早归本乡806年8月回国确立真言密宗,著十注心论十卷,文镜秘府论六卷,篆隶万象名义,归纳整理50音图表,书法获得“弘法大师”称号2. 圆仁(794-864)15岁师从最澄,修天台山止观大法(最澄804年曾随遣唐使来华,805年携书回国,是将天台宗传入日本的先驱)22岁于东大寺戒坛院受具足戒838年,43岁的圆仁赴唐求法(弟子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大使藤原常嗣)三次出发(835 837 838),第三次抵达扬州圆仁留在扬州开元寺等去天台山的通关度牒,839年应该回国,他不愿归国,与弟子借故下船,两次均被发觉,后被遣唐船抛却,留在法华院,840年到达五台山,又到长安,辗转 847年得以平安归国九年七个月,走遍七个省854年成为天台宗座主,864年71岁圆寂,赐“慈绝大师”谥号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东方三大旅行日记之一,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游记)实地考察:青龙寺 赤山法华院第三章 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 紫式部撰书足不出岛尽享唐物奢靡实地考察:福冈太宰府。晚唐商船往返其间 894年(日本停派谴唐)1116年(宋徽宗至牒日本朝廷)其间222年政府间关系中断 841年903年其间62年中,唐商船往返30余次(生产能力、经济规模、航海能力) 真如法亲王 张支信 862年。五代商船往返其间 后梁(907-923)商船于908、919、920年三次赴日进行贸易 “叫卖声传内库官,蜂拥总角各争先” 吴越(907-978)商船于935-959年期间有9艘赴日进行贸易 吴越王钱元瓘送国书(936) 吴越王钱俶(948-978在位)送金刚塔。北宋商船往返其间 北宋(960-1127)商船于978-1116年期间有70余次赴日进行交易 北宋民间商人活动 日本官方规格接待。日本(藤原氏掌权)禁止国人下海 (垄断唐物 巩固权威)此期间日本来华商船数为零。所谓国风文化时期(十世纪到11世纪末):女房文化、宫廷文化; 平安时代(794-1192); 藤原氏摄政 假名文学 净土思想 净土宗美术 寝殿式建筑 束带装(男贵族) 十二单(女贵族)。藤原氏一族与唐物 史料八则:1002年 藤原为时访华1006年 藤原道长出席唐物御览式1008年 藤原道长捎信去中国(寂照)1015年 藤原道长为天台山大慈寺重建捐资1026年 藤原赖通(道长之子)赐周史良金1028年 藤原赖通出席唐物御览式1028年 周文裔送礼给藤原实资 1072年 藤原氏一族的名僧成寻访华。唐物与贵族生活苏木 染料 朱红色香木 一种香料锦:高级丝织品十二单:裁剪极少、长度过长、外短里长实地考察:鸿胪馆第二节 奝(diao)然成寻寂照身披袈裟扮演外交使节实物考察:普门寺的寂照碑 三国释迦像。奝然(?-1016) 于983年来华 率弟子:成算、祚一、嘉因 在宋4年 参拜宋太宗 献铜器十余件 孝经新义 职员令 王年代记巡礼五台山 得法济大师号 带回开宝敕版大藏经 三国释迦像。寂照(964-1034) 于1003年来华 率弟子7人 圆寂于中国 带来疑问27条(源信1003年所写,有关天台宗教义) 北宋“知礼”一一答复 日本安海亦做答复(上中下三种预测) 参拜宋真宗 献无量寿佛像 得圆通大师号 巡五台山 请求藤原道长募款重修天台山大慈寺 与杨亿、丁谓结交 定居苏州报恩寺普门院。成寻(1011-1081) 1072年来华 率弟子7人 圆寂于中国 参拜宋神宗 献香炉、念珠、显密两教典籍600余卷,灌顶道具38种 巡五台山天台山(国清寺、方广寺) 神宗赐“善慧大师”1073年,派弟子回国, 由弟子带回新版译经413册 撰参天台五台山记 1081年,圆寂于开宝寺,葬于天台山太宗、真宗、神宗 奝然、寂照、成寻 法济、圆通、善慧第四章 南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 平清盛解除海禁屈尊称臣换取巨额贸易利润实地考察:福冈谢国明墓。1164年南宋与金和议 积极开展周边外交。1167年日本平清盛摄政 积极开展日中贸易 平忠盛平清盛(1118-1181)平重盛 修建大轮田泊港 疏通濑户海道、整治音户水道 修建福原离宫 屈尊:“赐日本国王” “乾道九年始附明州纲首”平家物语:扬州之金 荆洲之珠 吴郡之绫 蜀江之锦。废除了两百年来国人不许私自下海的政令,大批日船来华 遇难日本船 。福冈海上豪族宗像氏 妙典(受平重盛委托) 氏实(与宋商联姻) 氏忠 氏国 经石。宋人百堂 袖凑港 筥崎神社博多商人鼻祖:谢国明(除夕开运面条的故事),帮助圆尔辨圆(宗教和文化)。实地考察:谢国明墓第二节 荣西与道元普及临济公案法、坚守曹洞默照禅实地考察:天童寺 阿育王寺 南宋元时期的中日佛教交流概况 南宋 120位日僧来华 13位宋僧东渡(中国南禅宗烂熟) 元 220位日僧来华 15位宋僧东渡(民族矛盾)“生不食元粟,死不葬元土” 宋元的五山:(以临安府为中心的四周五大名刹) 径山 灵隐 天童 净慈 阿育王 宋元的十刹:(以临安府为中心的四周十大名山) 中竺 道场 蒋山 万寿 雪窦 江心 雪峰 双林 虎丘 国清 日本镰仓五山:建长 圆觉 寿福 净智 净妙 日本京都五山:天龙 相国 建仁 东福 万寿(南禅寺为天下第一山) 五山文化 五山版荣西(1141-1215)“叶上大师” 1168年第一次来华 在华半年 取回天台宗新章疏 1187年第二次来华 在华四年 从师虚庵怀敞 荣西池 “千光佛师” 住天台山万年寺 (彻通义介画天台山平台万年寺伽蓝配置图1259)荣西出资修万年寺山门 1189年住明州天童寺 运木材重修千佛阁 1192年回国 ,1194年朝廷诏发停止传播禅宗的命令,1199年转赴镰仓 著兴禅护国论 对中国临济禅进行了改革 日本临济禅之祖 开圣福寺 寿福寺 建仁寺 著吃茶养生记向源实朝进茶 日本茶祖希玄道元(1200-1253)荣西门下明全弟子 1223年来华 在华五年 住明州天童寺 1225年从师如净和尚 (曹洞宗、默照禅)“身心脱落” 1227年回国,开兴圣寺,传曹洞宗法,于福井县开永平寺 著永平清规正法眼藏众寮清规赴粥饭法 日本曹洞禅之开山 实地考察:天童寺 第三节 道隆与祖元传授时赖武士禅、激励时宗抗元寇实地考察:建长寺 圆觉寺兰溪道隆(1213-1278) 1246年东渡 在日32年 修建长寺 纯粹禅(区别于兼修禅) “种种依唐式行持” 受北条时赖归依 “天下禅林 东海法窟”要旨:一、强调人人皆有佛性,要人自信、自修、自悟 二、提倡看话禅禅宗对武士道的影响: 1 “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人心自动”“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依靠自力 2 “身轻法重 死身弘法” “生无所从来 就如着衿,死也无所从去 就如脱衿”-无畏于死 3.“清心寡欲 艰苦朴素”-克己奉公谥号“大绝禅师”无学祖元(1226-1286)1274年 能仁寺 临剑偈1280年东渡 住建长寺 战后建圆觉寺 与北条时宗是知己(香岩之一击 红炉一片雪)受北条时宗归依 主张迎战元军 1281年元军遭遇台风,北条时宗成为日本民族英雄 时宗于1284年英年早逝,祖元于1286年圆寂。老婆禅 佛光国师语录十卷 圆觉寺 实地考察:建长寺 圆觉寺佛日庵公物目录第四节 忽必烈征伐日本民间贸易文化仍旧舳舻相衔实地考察:鹰岛元寇资料馆。忽必烈征伐日本(1273 1281 两战两败) 1271年 元朝建都北京1268年 忽必烈国书 无学祖元(东渡僧) 北条时宗(掌权人)坚决抵抗1273年 元军3万人 对马 壹岐 博多 日军:一骑一杀 炸雷 神风1281年 元军14万人 御防工事 东路军 江南军 汇合之后:神风。大批日船来华 1277-1364年有42批 1279年四艘载2000余人。半官方商船来华 建长寺船(1325) 住吉神社船(1332) 天龙寺船(1341)。韩国新安海下考古发现 1976年发现 14世纪沉船 唐物7000余件 日本东福寺订货 。宋钱大量流入日本 日本的货币制度 东亚的硬通货。南宋、元时期日本商船大量来华的原因中国经济空前繁荣 平清盛解除海禁 中国禅学烂熟昌盛 日本武士阶层兴起 实地考察:鹰岛元寇资料馆第五章 明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 义满建金阁力排众议勇开勘合贸易实物考察:青瓷葵口碗。背景 明朝(1368-1644) 明前期(1368-1421) 明后期(1421-1644)政治稳定 对日政策:制止倭寇 战争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其中包括南北朝、战国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江户时代(1603-1867)政权更迭多对华政策:称臣 不称臣 称臣 战争。第一分期(1368-1401)无正式邦交期 1371怀良亲王到南京朝贡 其后有10次朝贡但来历不一 1380 胡惟庸谋逆。第二分期(1401-1410)有正式邦交 为第一次勘合贸易期 1392 足利义满促成了南北朝的统一 1401足利义满谴使朝贡南京 1402明使访日 勘合贸易开始1411-足利义持停止勘合贸易1432 足利义教遣使朝贡。第三分期(1432-1551)有正式邦交 为第二次勘合贸易期 1432足利义教谴使朝贡北京 勘合贸易再续 1523宁波之乱(大内氏 细川氏)“争贡事件” 勘合贸易基本结束 1522-1566 嘉靖倭患 1547 最后一次勘合贸易日本贡品:1.以将军名义上贡的贡品2.以遣明使臣名义递交的贡品3.国王搭载物史料考察:善邻国宝记第2节 义政藏唐物东山御物充当假性货币东山御物:将军府邸中的中国文物收藏及其整个室町幕府中的中国文物收藏。构成:15世纪以前的少量东渡物;勘和贸易构成了收藏品的主体部分;琉球岛、岛津氏、大内氏的上贡品东山御物的功能:1. 赠答礼品 2.假性货币 3.炫耀权势第3节 秀吉赐死千利休唐物鉴赏引发日本茶道诞生15、16世纪是日本民族文化形成时期1.对唐物的鉴赏引发和物的诞生(佐佐木导誉家的茶会)唐物侍奉官:能阿弥、相阿弥君台观左右帐记足利家臣 “雕漆杨成”唐物修理工匠 羽田五郎 独创黑漆四方盘2. 一部分唐物演化为日本茶道的茶道具千利休的唐物素描千利休创制 黑釉乐窑陶茶碗、竹花插、黑漆茶盒、素烧陶花瓶3. 唐物侍奉官演化为茶人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日本茶道中兴:武野绍鸥1591年,丰臣秀吉赐死千利休,标志着日本茶道的诞生4. 鉴赏唐物的行为艺术演化为茶道艺术摆饰学 点茶礼法实地考察:圆悟克勤真迹第四节 王直居平户逃亡日本终被绳之以法实地考察:王直故居前期倭寇(明初):日本人多 主要骚扰朝鲜、山东 1386年强硬的海禁政策 成绩显著 后期倭寇(1522-1566嘉靖年间):中国人多 主要骚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 1523宁波事件以后官方贸易衰退,倭寇激增 1526-1548浙江宁波海上双屿港为黑贸易中心(许栋、王直)1548年明军袭击双屿港 处死许栋 王直逃往日本 1548-1557舟山群岛上的烈港为黑贸易中心(王直、徐海)日本九州平户 五峰博士 唐人街 1559年王直被明政府处死 王直被日本商人供奉背景:中国出现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 日本:明日贸易已经关系到日本的国计民生 日本九州大批失业武士集团的存在 朱元璋1386年采取海防、海禁政策抗倭英雄 戚继光 俞大猷 1561 龙山、台州大捷1567年康熙展海令(但不许与日本通商) 1588 丰臣秀吉 “扫除海贼令”1592 丰臣秀吉 “朱印船贸易法”实地考察:寒山寺 王直故居第三节 雪舟与策彦文化名僧充任遣明大使实地考察:明州港。遣明使 1401-1551共19次遣明使 遣明使与遣唐使的不同之处: 1派遣方不同 2身份不同 3目的不同 4使臣不同 5安全性不同派遣方地位目的使臣安全性遣唐使天皇力求对等外交贸易 外交 学习正使无僧人遇难较多遣明使室町幕府将军对明称臣贸易僧人往来自如 使用僧人的原因: 1.出于保全国体的目的 2.历史上缓和外交冲突多使用僧人 3.日僧是当时日本的精英群体1453年遣明使多达1200人 宁波市舶司 仲芳中正写永乐通宝1403 坚中圭密 1511 了庵桂梧 遣明使在中国的文化活动:1. 请明人为他们写东西 2.与明朝文人互相交游 3.请求赐予书籍或买书 。雪舟等杨14201506 京都相国寺画僧 师傅周文(御用画家 严谨拘紧) 40岁之前 下住周防云谷庵 投大内氏 1467年 随遣明船来中国 住宁波天童寺 明宪宗赐“天童寺禅班第一座” 至北京 宿会同馆 列席元旦赐宴 绘礼部院壁画 回明州 徐琏赋诗送行 绘育王山图宁波府图 作品山水长卷夏硅 破墨山水图玉涧 山水图卷高彦敬 天桥立图1502中日绘画艺术大成 中日合璧 1956年“世界文化名人” 策彦周良 1501-1579 谦斋初渡集1539 从日本奈留岛起航 5月到达宁波 中方供给物资质量很差1540 踏上归程 1541年5月才出发 上京驿程录实地考察:宁波港第六章 清前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德川幕府的“汉人正统”观和锁国政策,民间贸易往来1684年康熙发布展海令第一节 尚氏求册封闽南36姓移居琉球岛实地考察:琉球馆琉球简史 古代由亚洲诸多文化哺育 15世纪尚氏统一琉球 1404年与明朝建立册封关系明朝册封使团概况 300-700人之间 福建造船 春季出发 台风 棺材 明朝册封使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