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了解欧洲联合的基本进程;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判断正误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对抗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解析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是欧共体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易错提醒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不是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国际机遇: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走向联合。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概况(1)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3)行动纲领: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误区警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四、中国的振兴1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归纳总结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呈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走向,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愈益凸显。知识结构主题一欧洲的一体化探究点1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史料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回答,欧洲政治家们认为“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探究点2西欧走向联合的影响史料漫画一创作于1951年漫画二创作于1963年思考(1)漫画说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西欧由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转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影响对欧洲a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b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世界a欧共体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b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地支持。c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主题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史料图一日本“入常”图二不结盟运动标志思考(1)图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二有何象征意义?(2)结合以上史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1)问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意义:象征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和目标。(2)表现: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影响:这些力量的不断发展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3)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1(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立了()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欧洲共同体C欧洲联盟D联合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故B项正确。2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欧共体的形成是西欧国家为抗衡美苏、发展自身而采取的措施。这种联合并没有打破国家界限,是国与国的联合,国家利益至上仍是最高原则,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3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条件是()A清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C重视教育D在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答案D解析客观条件对于日本来说,应该是外部提供的。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订货带来的。4(2018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道路”()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到目前为止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与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尚在形成之中,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5(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这有助于()A美苏两极格局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D西欧一体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事件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局面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日内瓦会议、西欧一体化无关,故B为正确答案。6(2018江苏徐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B多极化C一体化D集团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结合所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等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一、选择题1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合并的三个机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货币联盟欧洲原子能共同体ABC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故C项正确。2(2019南京市金陵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知识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即可判断B项正确。3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决定了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B排斥资本主义国家C排斥新兴独立国家D排斥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排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结盟的国家,故A项正确。4(2019盐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A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多极化趋势出现C形成“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力量有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故选B。5(2018江苏盐城三模)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历史战争问题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日本在政治大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战争问题上没有深刻反省,没有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6(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评论揭示了亚洲冷战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没有涉及局部热战,故A项错误;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这股政治力量指的是不结盟运动,故C项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与材料的内容揭示亚洲冷战对亚洲新兴国家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7(2018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故题目说法正确。8(2019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政治军事大国。()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大国仍然是美国和苏联,但是经过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故错误。三、材料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在出口方面的对比:国家或组织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197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美国80%13.4%欧共体150%33.7%材料二19581969年间,欧共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共体十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 747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