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ppt_第1页
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ppt_第2页
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ppt_第3页
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ppt_第4页
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世纪时期的美学观念,1、中世界时期主流的美学观念当然是神学美学。也有人称之为基督教美学。 2、神学美学,一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它是权威,是顶礼的对象,另一方面,美学观念也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就共性而言,它们是有相通之处的。 3、这并不是说,神学美学观念仅有一家,而是分歧重重的。,分析中世纪的神学美学,其最有价值之处其实就是分析美学家们的分歧,以及分歧的原因,我们从几个最明显的分歧开始。 1、旧约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此句的另一种翻译是“上帝看见他所创造的一切无不美丽异常。”) 2、耶稣之智慧篇:“上帝凭圣灵创造了智慧,并察看、计数和度量。” 对可见的如光(诉诸视觉)的肯定,“察看”也要诉诸看对事物、美的可见性的肯定。,反对诉诸视觉,如为上帝塑像,1、旧约出埃及记:“不可为自己塑像,也不可雕刻任何地上、空中或水下的生物。” 2、旧约申命记:“谁制造耶和华所憎恶的偶像,或雕刻,或铸造,干那工匠的事情,谁必遭诅咒。” 在旧约雅歌中我们读到歌颂上帝之美的句子:“让我看看您的脸吧!让我听听您的声音吧!您的声音柔和 您的脸是美的。” 简要的对比可以看到,一种解读可以是:光是美的,美是可见的,包括了美的形体;另一种解读是,所有形体均不是美的,只有上帝是美的,而上帝不可见。 由此看来,即如从圣经这样的经典也可看到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性质、形态如何是分歧很大的。,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在表述与神有关的美的观念必然存在如下分歧,1、美到底是否为某个形象(形像),或者美是否可以通过某个形象显现出来? 2、如果是某个形象,则感官的如视觉的愉悦则应该肯定。 3、美如果是某种不可见的,如至高的上帝那样只能靠心灵领悟的话,是否存在一种最高的美,精神之美? 4、如果要领悟精神之美,同时又不是凭空的,如空中楼阁,那么,是否需要具体的、现世的、可触可感的美作为中介、作为阶梯?,无论从可见的层面(涉及比例、大小),还是从不可见的层面(如最高等级的美),这些观念可以在中世纪之前的美学观念中找到源头,1、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事物之美在于其比例,如成比例的线条、形式、结构显然,这是可见的,应诉诸视觉的,和感官有关 2、柏拉图的理念说。既然理念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且和作为模仿的美的事物是相对的,那么,它是1)不可见的2)最高的美,作为中世纪美学源头的传统(续),3、从强调美的客观性的角度看,神学美学必定也强调最高的美是客观的至尊事物总是被表述为客观的。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学派、柏拉图等人,甚至亚里士多德中,客观性的强调有迹可循。在希腊化和罗马时期,我们看到马可奥勒留的一个观点“赞扬并不能使一个事物变好或变坏”。 与此相反,我们在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学派中看到主观的、相对的观点。 1)人是万物的尺度2)有效、有用即是美3)于人有快感的事物即是美的(感觉论),之所以对圣经表述美的矛盾和中世纪之前的美进行梳理,是为了引出中世纪美学家的“矛盾”,1、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的美学观念再次把美是主观的还是美是客观的问题非常尖锐地提了出来 2、我们是从主体身上找原因,还是到客体身上找原因呢? 3、奥古斯丁的困惑非常能代表这种矛盾。,奥古斯丁,:“究竟事物是因其给人以快感才美,还是因其美才给人以快感?” 1、因“快感才美”则意味着美是主观的; 2、因“美才给人以快感”则意味着美是客观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事物因其美才给人以快感”,这种倾向体现在美学史上则表现为对美的研究;强调“事物因其给人以快感才美”,这种倾向则表现为对美感的研究。,2、在绝对美和相对美的问题上,奥古斯丁将其对立看待。(在他看来,只有上帝的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且是不可见的,其余如诉诸感性、感官的美均是要拒斥的) 这点和柏拉图非常相像。对于柏拉图而言, 绝对的美就是理念,对于奥古斯丁,绝对的美或最高的美就是上帝,这也是他们在美的观念上的形而上学。 树立终极的、客观的“美”,必然排斥相对的美,绝对美和相对美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鸿沟怎么办?,与柏拉图、奥古斯丁不同,伪狄奥尼修在绝对美和相对美之间建立起了联系,阿奎那,即使象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神学家,虽然他也强调“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这点他和柏拉图、奥古斯丁并无二致理念或者神是绝对美或最高的美,不过,他有时并没有象奥古斯丁那样在绝对美和相对美之间对立起来,而是注意到了主体的作用,他将美的事物界定为“那些叫人望而生快的东西”。塔塔尔凯维奇对此有这样的评价:“美是若干对象所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过却与主体相关,它是对象对于主体的一种关系:如果没有主体感受到快感,那就不可能有美。这种观念既非纯粹的主观主义,又非纯粹的客观主义。”(页211) 柏拉图也好,中世纪谈论美的神学家也罢,他们的背后均有一个被称作终极或绝对的美。,一些需要补充的东西:奥古斯丁、阿奎那的一些观点以及毁坏“圣像运动”事件背后的美学问题,奥古斯丁虽然迷惑于是因快感而美还是因美而生快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