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18课后题.doc_第1页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18课后题.doc_第2页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18课后题.doc_第3页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18课后题.doc_第4页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18课后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 )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A. 5%B. 2%C. 4%D.3%2.某图书馆内的书库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采用( )。A.8%B.11%C.10%D.9%3.在以全淹没方式设计的防护区内,在灭火剂释放前都有人员疏散的要求。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使该区人员能在( )min 内撤离防护区。A.5B.1C.10D.0.54.某档案馆大型档案储存室设计采用七氟丙烷管网灭火系统保护,档案储存室建筑面积750,地面吊顶垂直距离 4.5m,吊顶净高1m,则设计时应划分( )个防护区A.5B.2C.3D.45.某通信机房设置七氟丙烷管网灭火系统,该系统应有( )启动方式A.2B.4C.1D.36.某计算机机房室内净高 4.8m,采用全淹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该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下沿距离防护区楼板的高度不应试小于( )m。A.3.2B.4C.2.4D.37.对于气体灭火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 )个A.6B.4C.10D.88.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 )防护区确定。A.最小B.最大C.所有D.均值9.气体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他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 )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A.20B.40C.50D.3010.某电子计算机房划分为 6 个防护区,机房内设置了组合分配式 IG541 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保护,当系装置在( )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 100% 设置备用量A.24B.48C.72D.9611.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 )。A.10B.30C.5D.2012.气体灭火系统是以一种或多种气体作为灭火介质,通过这些气体在整个防护区内或保护对象周围局部区域建立起来灭火浓度实现灭火。其中,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和吊顶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宜低于( ) A.1.0h0.25hB.1.0h0.15hC.0.5h0.25hD.0.5h0.15h13.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倍,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倍A.1.1,1.3B.1.1,1.5C.1.0,1.1D.1.3,1.114.气体灭火系统当用于扑救表面火灾时,其释放灭火剂的时间不应大于( )min,当用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 )minA.2;7B.1;5C.1;7D.2;515.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时,当同一防护区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 1 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A.5sB.6sC.2sD.3s16.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操作和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和控制应包括对防火阀、通风机械、开口封闭装置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B.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C.预制灭火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D.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后打开17.某通信大楼,计算机房采用二氧化碳管网灭火系统,为了保护计算机房内的人员安全,应设置安全出口,保证所有人能在( )秒内撤离完毕。A.90B.60C.30D.1018.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下列可以用气体灭火系统扑救的火灾有( )。A.固体表面火灾B.活泼金属火灾C.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D.过氧化氢的火灾19.气体灭火系统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 )m。A.0.1B.0.3C.0.7D.0.52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适合扑数( )的火灾。A.沥青库房B.某发电厂的大型配电室C.资料库D.黑火药库房21.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及适用范围,说法错误的是()A.七氟丙烷可用于保护精密仪器设备B.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主燃料为液体的火灾C.IG541混合气体灭火厲于物理灭火方式D.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22.某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为V,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为K,则K和V之间的关系,应满足()A. V=KB. V=1.2KC.V=0.5KD.V=0.8K23.部分气体灭火系统应设置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下列关于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说法,不符合规定的是( )A.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B.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C.防护区外应设置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防护区内宜设置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D.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24.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 )台。A.8B.10C.12D.525.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 )m;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 )m。A.160,20B.320,10C.320,20D.160,1026.下列哪种火灾不适用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扑救( )A.B类火灾B.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C.所有固体深位火灾D.电气火灾27.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A.-20B.-10C.-30D.-1528.某通信楼,设置 IG541 管网灭火系统,该系统的( )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A.手动按钮B.手动控制盒 C.联动控制装置D.机械应急操作装置29.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浸渍时间不符合规定的是( )A.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B.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C.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7minD.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 min30.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 )倍。A.1.2B.1.5C.1.3D.1.831.以下关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采用的设计喷放时间为 10 秒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 0.006C.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3 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隋化浓度的 1.1 倍D.某带油开关的配电室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932.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 )组成A.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B.储存容器、容器阀C.储存容器、引发器D.储存容器、容器阀和发生剂罐33.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中,当防护区为全封闭时,应设置泄压口,()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B.所有气体灭火系统C.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D.七氟丙烷灭火系统34.某通信机房设置了气体灭火系统,巡查人员在一次巡查中按下防护区内的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下列设备的动作正确的是( )A.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B.关闭该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C.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D.启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35.气体灭火系统中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 )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A.刚性B.挠性C.镀锌管D.铜管36.下列气体灭火系统分类中,按应用方式进行分类的是( )灭火系统。A.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惰性气体、气溶胶 B.全淹没和局部应用C.自压式、内储压式、外储压式 D.管网和预制37.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时,开口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面积的 3B.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的保护对象,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 3m/s, 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C.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000PaD.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150mm38.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管道,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采用不锈钢管B.输送启动气体的的无缝钢管内外进行防腐处理C.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采用铜管D.公称直径为80mm灭火剂管道采用螺纹连接39.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 )倍。A.1.0,2.0B.1.0,1.5C.1.5,1.5D.2.0,2.040.气体灭火系统在喷射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的( )。 A.用电设备B.泄压口 C.防爆泄压设施D.通风管道的防火阀41.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规定,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组件及其设置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喷头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当喷头安装高度小于 1.5m 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 4.5mB.同一防护区内,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和系统启动装置可分别设置C.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 72h 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下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 100% 设置备用量D.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 10 台42.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由三部分构成,不包含以下哪一部分()A.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B.系统灭火剂备用量C.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D.防护区的灭火剂设计用量43.气体灭火系统根据其灭火剂种类、灭火机理不同,其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以下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扑救的是()A.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B.硝化纤维火灾C.液体火灾或石蜡D.棉毛、织物等固体深位火灾44.下列有关气体灭火系统组件设置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B.选择阀的公称直径应与其所在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并应靠近防护区设置C.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的环境温度应为 -10 50D.在粉尘、油雾场所设置气体喷头时,喷头应有防护装置45.某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多个保护区域的组合分配系统,当系统启动时,关于系统的选择阀和容器阀的打开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阀应先于容器阀或两者同时打开B.容器阀应先于选择阀打开C.选择阀应先于容器阀打开D.选择阀应与容器阀同时打开46.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设置错误的是( )A.防护区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B.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4次。C.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设防静电接地D.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2.4MPa47.(多选)某单层洁净厂房,设有 4 台预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防护区外墙设有泄压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灭火剂喷放后,防护区外的喷放警示灯点亮B.系统动作时差不应大于 4s C.灭火剂喷放后,疏散门应能自动锁闭D.当自动和手动控制失效时,系统应采用机械应急启动方式E.泄压口在系统动作时应能自动关闭 48.(多选)某发电厂气体灭火系统选择组合分配设置的 IG541 全淹没的灭火方式,主要分布在集控室、电缆夹层、电子间等关键部位,下列关于该灭火系统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灭火剂用于扑救表面火灾时不大于 1minB.改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个数为 8 个C.该系统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为 800 ,体积为 3000mD.该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保护高度为 7mE.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要同时保护时,应划分为两个防护区49.(多选)某计算机房,采用全淹没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建筑体积 60m30m4m,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维护结构和吊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0.5h B.不能关闭的开口面积不应大于 150C.防护区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 1200PD.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为-1049 E.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 的气源50.(多选)某信息机房采用全淹没式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保护,机房内平时无人且未设置防爆泄压孔,室内净空高度为 3m,机房划分为 5 个防护区,设计采用组合分配式系统。下列关于该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在 48h 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B.应在机房入口处设置手动、自动转换控制装置C.当系统确认发生火灾后,可以立即释放灭火剂D.防护区内不应设置泄压口E.机房平时无人,系统可只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启动方式51.(多选)某综合楼通信机房采用 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其灭火剂是由( )按一定比例温合而成的气体,具有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保护对象无污损等优点。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氧气D.氩气E.氮气52.以下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有( )A.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B.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C.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D.手动控制装置应没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线距地面 1.2m 处E.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不可以和容器阀同时打开53.组合分配式气体灭火系统应在以下哪些部位设置安全泄压装置( )A.集流管上B.灭火剂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C.启动管道上D.灭火剂输送管道上E.启动钢瓶或钢瓶的电磁阀上答案与解析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1.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版) GB50193-93,以下简称碳规。3.1.2.1 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2.答案:C解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以下简称气规,3.3.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3.答案:D解析:气规6.0.1,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 30s 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本题答案为 D。4.答案:B解析:气规3.2.4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500,且容积不宜大于 1600m。 该建筑的建筑面积750800,可以取1个该建筑体积为:750(4.5+1)=4125m,41253600=1.15,取 2 个5.答案:D解析:气规5.0.2,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6.答案:A解析:气规3.2.7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 以上,4.8m2/3=3.2m7.答案:D解析:气规3.1.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8.答案:B解析:气规3.1.5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9.答案:C解析:气规4.1.3,气体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他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4.1.1.4,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10.答案:C解析:气规3.1.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 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 100% 设置备用量。这里要注意与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不同,二氧化碳的储存量在 48h 小时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要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11.答案:D解析:气规3.1.8 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12.答案:C解析:气规3.2.5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3.2.6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13.答案:A解析:气规3.4.1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14.答案:C解析:气体灭火系统当用于扑救表面火灾时,其释放灭火剂的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用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15.答案:C解析:气规3.1.15,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一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2s。16.答案:D解析: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D错误。17.答案:C解析: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 30s 内撤离完毕。18.答案:A解析:气规3.2.1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 电气火灾; 2 固体表面火灾; 3 液体火灾; 4 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电气火灾。3.2.2 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 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 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 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 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 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19.答案:D解析:气规3.1.13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 m。20.答案:D解析:教材236页,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液体火究或石蜡、 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 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电气火灾。该系统不得用于扑救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钠、 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21.答案:B解析:气规3.2.1条文说明,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因其灭火效能较低,以及在高压喷放时可能导致可燃易燃液体飞派及汽化,有造成火势扩大蔓延的危险,一般不提倡用于扑救主燃料为液体的火灾。22.答案:D解析:气规3.3.11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23.答案:C解析:气规5.0.4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D符合)。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B符合);防护区内外均应设置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C不符合)。5.0.5 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A符合)。24.答案:B解析:气规3.1.14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25.答案:D解析:气规3.1.16 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m;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m。26.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适用于固体深位火灾(根据二氧化碳规范1.0.4.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27.答案:B解析:气规3.2.10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28.答案:D解析:气规5.0.5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29.答案:C解析:气规3.3.8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3 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 min; 4 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 min。30.答案:C解析:气规3.5.1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31.答案:A解析:气规3.3.7,在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 8s; 在其他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 10s。32.答案:A解析:气规4.1.1.1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发生剂罐、引发器和保护箱(壳)体等组成。33.答案:D解析: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34.答案:D解析:1.任一防护区域内设置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其它类型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瞥按钮的首次报瞥信号作为系统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气体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2.同一防护区域内与首次报鳘的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相邻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瞥信号作为系统的后续联动触发信号,气体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后续联动触发信号后,执行以下联动操作:关闭防护区域的送、 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联动控制防 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器可设定不大于30s的延迟喷射时间。35.答案:B解析:气规4.1.1.2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36.答案:B解析:教材233页,气体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分类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37.答案:C解析:碳规3.1.2-3,防护区的围栏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 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 1200Pa。38.答案:B解析:气规4.1.9.3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39.答案:B解析:气规4.1.1.5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40.答案:D解析:气规5.0.6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41.答案:B解析:气规3.1.10,同一防护区内,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B选项错误 ;3.1.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 72h 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 100% 设置备用量,C选项正确;3.1.12,喷头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 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 0.3m;当喷头安装高度小于 1.5m 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 4.5m;当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 1.5 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 7.5m,A选项正确;3.1.14,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 10 台,D选项正确。42.答案:B解析:气规3.1.6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43.答案:B解析:碳规1.0.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灭 :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 钾、钠、镁、钛、锆等金属火灾 ; 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44.答案:B解析:气规4.1.6,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a45.答案:A解析:气规5.0.9,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者同时打开。46.答案:B解析:气规6.0.4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5次。47.答案:AC解析:选项 E,气规3.2.9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能自行关闭。故 E错误。 选项 C,气规6.0.3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故 C 正确。选项 B,气规3.1.15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 1 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2s,故 B 错误。选项 D,气规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故 D 错误。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A 正确。48.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