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012.11,现代诗歌(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诗,词,曲,古典诗歌(古诗、旧诗、旧体诗),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近体诗 今体诗,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散曲:小令、套数,剧曲:杂剧、传奇,新诗,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的诗,关于诗歌的常识,近体诗 律诗 绝句,四言古诗 古体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 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 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 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 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诗,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 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 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琵琶行) 引(李凭箜篌引) 吟(秦中吟),(古诗、古风),(今体诗,格律诗),诗歌风格,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楚辞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龚自珍,词,词 (长短句),小令 中调 长调,词牌,词牌不是标题,和内容无必然联系,小令58字以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46字,中调5990,蝶恋花60字,长调91字以上念奴娇; 阕数: 一阕(单调、单词) 两阕(双调) 三阕 ( 三叠),词的风格,豪放 婉约,气势豪放,意境开阔雄浑 苏轼、辛弃疾等,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元曲,小令 散曲 散套 杂剧 剧曲 传奇,散曲:有曲牌,每个曲牌有规定的字数,句数。 小令:以一支曲子为单位,宫调名,曲牌名,题目名(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套数: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同属同一宫调,一韵到底,最后有结束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考察方向,阅读理解能力(是什么)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 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对诗歌风格的准确认定 鉴赏分析能力(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对手法的确认和分析 对语言的品评和分析 拓展探究能力(阅读延伸题) 类比联想(其他诗人或作品) 对比分析(其他诗人和作品),训练方向,第一步:读懂诗理解(内容和情感) 第二步:读透诗鉴赏(语言和手法) 第三步:会做题应试(规范和技巧) ,【诗歌鉴赏之解题技巧】,第一步:分析题目,推断所写 写人?叙事?绘景?状物? 第二步:通读全诗,抓住关键 意象、关键词语 第三步:合理想象,形成意境 画面 第四步: 剖析主题,领悟情感 理解 第五步:分析表达,概括风格 鉴赏,理解篇,(一)读懂物,12,天净沙 秋思 马志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关于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15,古诗中一些物的隐含形象,一、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凄惨。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杜鹃:思归、哀伤、悲惨。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沙鸥:飘零、伤感、孤独。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6,鹧鸪鸟:旅途艰险、离愁别绪。鹧鸪啼处远人行。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 )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雁:羁旅伤感、思乡怀亲、音信(鸿雁传书)孤独。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 天末怀李白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燕子:惜春、伤秋、相思、离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高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17,二、植物类,柳:折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杨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李清照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雨打芭蕉)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 徐再思双调 水仙子 夜雨)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冲点绛唇) 竹:气节、高洁、积极向上。 菊:隐逸、高洁、坚强、脱俗。 梅:傲雪、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 兰:高洁清高。,18,松:坚强、傲岸、生命力、高洁、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梅子:少女怀春。 莲:音“怜”,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黄叶:凋零、成熟。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兴衰之叹)。 草:生命力强、离恨、卑微、希望、荒凉、偏僻。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山映斜阳水接天,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19,三 自然景观,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历史发展趋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旷达、欢愉、美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东风:春天、美好。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西风:落寞惆怅、游子思归、衰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霜:人生易老、环境恶劣、人生路途坎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0,月亮:人生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 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渺茫、理想落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1,捣衣(寒砧):思妇怨女寄托相思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杜甫捣衣 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温子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 长亭:送别之所,离别之情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四、其他,22,羌笛、胡笳:凄切之音,使征夫怆然泪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红粉、红泪:女子相思之情、伤感悲凉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李白菩萨蛮),23,潇湘:因湘妃的故事成了哀怨或愁情的象征。 南浦:(浦指上船离去的地方)常指送朋友和朋友分别的地方。 西楼:指 送朋友和朋友分别的地方。西楼如果临水,则成为典型的“望江楼” 。因为江水东流更易生发悠悠离愁。 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白萍和飞蓬:都有飘散不定的特点,常比喻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船帆:是代指船的,古代常见的交通工具,也就成了远去的代表了。,中国古诗词以内容分类,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怀古诗、羁旅诗、田园山水诗、,关于咏物诗,咏物实为咏怀,或为言志,或为抒情。物虽相同,情各有别。 诗人或直接抒怀,或含蓄蕴藉。所抒情怀往往个人的身世背景相关。,咏物诗类型,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写物明理,1、托物言志诗,题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拓展练习:读下面三首咏蝉诗,诗人分别赋予蝉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清华人语,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唐初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曾经被人诬陷入狱,武则天在位期间,曾参与起兵讨伐武氏,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用楚国钟仪被囚的典故。 左传成公九年记,晋景公到军府检查,看见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被囚系着。成公便问:“那个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谁?”有司回答说:“是郑国献来的楚国囚犯钟仪。后世遂称絷囚为“南冠”。此处的南冠是作者自指。 患难人语,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牢骚人语,清人施补华评: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2、借物抒情诗,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诗描写了初春时节柳树丝条万缕、碧绿如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象的喜爱和赞美。,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诗借柳条随风乱舞、柳絮漫天蔽日的纷乱景象,来喻指小人借势猖狂、肆无忌惮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的厌憎之情。尾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则传达了不肯与之苟同的清傲凛然。,拓展练习:读下面这首咏柳诗,在诗人笔下柳的形象是怎样的?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读懂咏物诗,准确把握 找准物的主要特点, 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 界定诗人的思想情感。,【考题示例】,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2004年北京卷12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 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 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2004年北京卷12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考题示例】,【考题示例】,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2004年北京卷12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解题技巧】,(一)分析题目,明确所写,红梅,状物诗,(二)根据所写,明确思路,状物诗,写法:,主题,状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写物明理,第一步:分层分出状物部分与 写人部分; 第二步:寻点找出对所状物的 “形”进行刻画的关键点; 第三步:明旨搞清诗作主旨究竟 是抒情、说理,还是明志。,诗作解题思路:,(三)寻点分析,推断情旨,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怕招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寄托诗人淡泊不争的心绪;“自恐冰容”写自己怕与白梅一样与世间众生格格不入。,我虽然故意开出黄色的花朵,但我毕竟是梅花,我骨子里还是有凌雪傲霜的孤高,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我的心是冷傲的,所以万物竞萌之时,我并不急于开放,与首句“独开迟”照应,且进一步强调自己坚持个人操守、不媚流俗、不趋时势的信念;但在顺其自然之中,我艳如桃李的形色凸现出来。,全诗的核心。神韵上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尽管骨子里不同流俗,但外在的形态并不咄咄逼人。,(二)读懂景,第一阶段:分析景与情,写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乐景:美好生动的景观 哀景:凄凉暗淡的景观 乐情:愉悦欢快的心情 哀情:伤感痛苦的心情,乐景写乐情:用美好的景物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 哀景写哀情:用凄凉的景物表现自己伤感的心情。 正衬,乐景写哀情:眼前虽然是美好的景观,但让人越发感到心情的黯淡。 哀景写乐情:身边的景观虽然萧瑟,但能以达观、愉悦的心情看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反衬,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乐景衬乐情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哀景衬哀情,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乐景衬哀情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哀景衬乐情,1、借景抒情诗,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概括】 全诗描绘一幅凄凉萧瑟却又雄浑壮阔的秋江之景。,【描摹】 秋风猎猎,高猿长啸;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分析情感】 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以及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苏 幕 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拓展练习:试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下面这首宋词。,【描摹】 上阕写道: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阳光之外。 【概括】 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缤纷、清澄明净的秋景图。 【分析情感】 下阕中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自己连绵不断的羁旅愁绪以及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融情于景诗,【描摹】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概括】诗人使用枯藤、老树、昏鸦等十个意象,描绘出一幅深秋萧瑟僻静的村野图景。 【分析情感】 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拓展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描摹)诗人描绘出一幅北方战场上壮阔肃穆的景象,于凛凛寒气中营造出浓郁的战场氛围。(概括) 骏马渴望配上金鞍,驰骋于战场之上;(描摹)诗人以马喻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热切心情。(分析),答题思路,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摹) 2、概括所展现的画面特点(总结)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第二阶段:分析意象与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萧瑟凄凉,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雄奇阔大,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深邃沉郁,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闲适淡泊,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婉幽伤,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清新飘逸,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是如何表现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是如何表现的?,宁静的清晨,旭日初升,在幽静的竹林深处,隐隐可以看见禅房,幽美的山光,清澈的潭影,在万籁俱寂中听到隐约的鈡磬之声。(描摹) 诗人通过初日、高林、曲径、山光、潭影等意象表现了深山古刹清寂幽邃的意境(分析意象和意境)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评析),答题步骤:景境情,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意象)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拓展练习 检测,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情感? 2、“孤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设此意象有何用意?,1、夜深人静之际,一弯缺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有谁看见我深夜难眠呢?大概只有那孤零零的孤鸿吧。(描摹) 词中运用“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营造了萧疏凄冷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评析) 2、孤鸿即一只孤独的鸿雁,“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写出它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描写概括)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自己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评析),72,(景物)描写方式 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角度变化(远近高低)。 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它的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不加铺陈和修饰。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73,描写方式动静结合,(2005年全国甲卷第12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设问)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说明)这首诗共四句,第一、二句写雨后池塘水面平静;第三、四句写风吹杨柳,雨滴落入池塘,化作万点声响。题目所问集中在作品的前两句。明确问题涉及的相关范围,把握作品的内部层次,也是一种整体理解。,74,描写方式虚实结合,(2005年全国乙卷第12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75,描写方式点面结合,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6,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事表达爱憎态度。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主要指寓情于景、事、物等,尤其是情景交融,是诗歌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式。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首诗综合运用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抒情方式。一二句融情于景,将生活的艰苦和思乡情怀融于迷蒙暗淡的景色之中。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报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77,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借景(物)抒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如: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 明 于谦吟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借咏石灰的被烧成粉碎,来比喻仁人志士的清高亮节,视死如归,即使被百般凌辱折磨,仍不屈服,仍不改变操守,仍要留他那顶天立地,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清白人格在人间。),间接抒情:,读懂写景诗,准确把握 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诗歌中表现的图景(意境)。 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三)读懂人,1、在叙事描写中塑造人物形象,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2010东城一模 第7页 范例7,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yn):捆乱麻做火把。元:通“原”。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2. 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酷爱读书,洒脱不羁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意气相投,狂放率性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睥睨世俗,豪放恣肆,2、在咏怀中塑造人物形象,抒情议论 心理刻画 深层象征义,2010宣武二模 第6页,范例5,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摇首出红尘”,示其超脱;“醒醉更无时节”,示其疏放;“惯披霜冲雪”,示其勇毅:上阕表现出的是一个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渔父形象。,拓展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2011丰台一模,汉宫春 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注】 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许:推许、赞许。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攲(q)帽:指歪戴着帽子。,词的上阕是词人回忆在南郑前线拉弓搭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以及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被调回后方后依然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充满豪情和决心的形象。 词的下阕则是通过描写回到后方成都后见到百花盛开,人们正快乐游赏的情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成都后方人们沉醉于享乐之中的闲散逍遥情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安于享乐的人们的愤慨。 而全词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词人高呼:破敌功名的取得,要靠人的力量,不由上天决定。这表现出词人在逆境中依然不改自己报国信念的坚定形象 。,总结:如何读懂人?,结合注解、背景、常识,把握诗人形象和风格。 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针对性分析,然后整体概括。 不可擅自拔高,不要随意贴标签,不要断章取义。,(四)其它类型诗歌举隅,1、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军旅生涯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等 边塞诗常用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月等。,边塞诗主要内容,描写边塞风光或战争场面 表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表达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抒发边疆将士思乡/闺中思妇的情思。 表现战争的残酷,控诉战争对百姓造成的危害。,王昌龄 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的残酷,2、哲理诗,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古代哲理诗至宋代发展比较成熟。 可来自自然景物,或来自生活常态,或来自社会政治,或来自学习体验。 常用手法:象征 比喻 夸张 拟人等,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3、怀古诗,怀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主要题材的诗歌。 (1)怀古诗特点 必有情感触发点(古人、古迹、古物、古事) 通常有现实背景(时代、国家或个人) 通常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古人之酒杯,浇今人之块垒。 通过怀念古代史实或古代人物来抒发个人情怀。,(2)怀古诗常抒情感,【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 影射时政/批判现实,3、怀古诗常用手法 借典 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背景】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表达作者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拓展练习,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也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理解篇总结:相应题型,分析意象的内涵 分析诗人形象或主人公形象 本诗描述了怎样的场景/画面/景象?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是什么(理解),鉴赏篇,(一)炼字炼句,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 诗眼“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诗眼,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流光容易把人抛, 了樱桃, 了芭蕉。 感时花 泪,恨别鸟 心。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敲,绿,红,绿,溅,惊,直,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古人创作诗歌时很重视炼字炼句,请结合诗歌的颔联作简要赏析。,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独上高楼”的诗人凝神而望:因“凉风发”而水摇,影摇,幻觉为城摇;垂落的露珠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晶莹剔透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一般。 (描摹) “摇”“滴”这两个字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描绘出夜晚金陵城幽静清丽的景致。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 (评析),拓展练习,2010朝阳二模,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4分)“独”是“仅仅”、“只”的意思,意即只有橘树傲立于风霜之中。(解释词语、诗句,1分) 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说明对比内容,1分) 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突出形象,1分) 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表达感情,1分),2010西城一模,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 (指出两个字1分,结合诗句合理解说2分,分析两个字所表达出的情感1分),总结答法,1、点出关键字,或需解释。 2、代入句子,描摹诗句。 3、或需分析手法及效果。 4、概括整体作用(画面、意境等) 5、分析诗人情感。,1、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 2、描写手法: 渲染 烘托 白描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动和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虚和实(虚实相生) 3、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比兴 双关 互文 衬托(正衬/反衬) 象征 4、特殊手法: 倒装 叠词 罗列 赋、比、兴,(二)表现手法,判断练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2010西城二模,【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比喻。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一句中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一句中作者将瀑布比作从高高的云霄中降下的一道冰雨,又兼用夸张的手法,称其几千年都未曾晒干,生动地写出瀑布水量的丰沛、水流急湍所带给人的凉意和从高处倾下的气势。,“似白虹饮涧”一句中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玉龙下山”一句中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晴雪飞滩”一句中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拓展练习,2010年西城期末,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 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2)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5分) (今昔、实虚、已然和将然)对比、反衬。(明确其中一方面即可) 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 (手法,2分。简要分析,3分:其中两句诗的合理解说,各1分;整体语言表述1分),总结答题方法,1、点出手法 2、具体解说(描摹诗句、展开说明手法) 3、概括作用 4、或有分析情感,(三)赏析诗句,题目类型: 说说这句诗的妙处。 分析这(两)句诗的作用。 从的角度对这句诗加以赏析。 有人说这句诗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诗句加以简要分析。,2010宣武一模,新城道中(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 “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 “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 “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 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2010朝阳一模,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老瓦盆:粗陋的酒器。髻双鸦:即双髻,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要点一:“桑柘”两句,写透过桑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解释诗句,1分) 要点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的手法。(说明手法,1分) 要点三:描绘了一个俏丽(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1分) 要点四: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总结答题方法,1、描摹诗句 2、分析诗句 诗眼 手法 分析作用(形象、结构等) 3、分析情感,(四)比较鉴赏,比较内容 比较结构 比较情感 比较手法 比较境界,2007崇文一模,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注:桡:ro,借指小舟。,(2)同是以柳写伤别,词中“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答:本词写“古柳”憔悴衰败,已不堪攀折,借衰柳写伤别,以哀景衬哀情,突现离别之苦;诗经采薇中柳条的婆娑轻柔之美与离别之苦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抒写离愁别绪。,2010海淀二模 第10页 范例14,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小单于:乐曲名。,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 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 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五)阅读延伸题,2010崇文一模,读山海经 (其一)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评分标准,表达观点 2分 结合本诗分析 3分 结合其他作品分析 3分 语言表达 2分,答案示例一,(一)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朋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答案示例二,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期末统练出题思路 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亦可联系其他作品。 期末统练评分标准 1、明确观点 2分 2、描摹诗句 2分 3、举例分析 4分 4、语言表达 2分,历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题,2004年北京卷,红 梅 苏 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C,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A,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2005年北京卷,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比赛》说课稿
- 2025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册同步教案
- 一、春天的约会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鲁科版
- 2025年四级心理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 雅安雨城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 范县初中期中考试卷子(3篇)
- 常心电图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
- 茶艺课考试基础简答题及答案
- 线描画展题目大全及答案
- 葡萄肥料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图形动画毕业设计
- 工会劳动竞赛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建筑工程-安全员C证-安全员(C证·上海)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
- 仪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工程设计图纸技术交底
- 2025甘肃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卷及答案(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