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6617-1995 硅片电阻率测定 扩展电阻探针法》相较于《GB 6617-1986》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与改进。首先,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上,《GB/T 6617-1995》更加明确地定义了本方法适用于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制成的器件或结构件表面局部区域电阻率的测量。其次,新版本对试验原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扩展电阻探针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条件等信息。

在设备要求方面,《GB/T 6617-1995》增加了对于测试系统准确度的要求,并且规定了探针间距、压力控制等参数的具体数值。此外,还新增加了关于样品准备的内容,比如如何清洗样品表面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该标准也详细描述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样品固定方式、探针接触点的选择原则等,使得操作流程更加规范统一。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6617-2009
  • 1995-04-18 颁布
  • 1995-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_T6617-1995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_第1页
GB_T6617-1995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_第2页
GB_T6617-1995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_T6617-1995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 ; B / T 6 6 1 7 一 1 9 9 5T e s t m e t h o d f o r m e a s u r i n g r e s i s t i v i t y o f s i l i c o n w a f e r s u s i n g s p r e a d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p r o b e代替 6 s 1 ; a 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片电阻率的扩展电阻探针测tit 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量晶体取向与导电类型已知的硅片的电阻率和测量与衬底同塑或反塑的硅外延层的电 阻率。 测量范围: 1 0 - -1 0 f l c m2 引用标准G B 1 5 5 0 硅单晶导电类型测定方法G B / T 1 5 5 2 硅、 锗单晶电阻率直排四探针测量方法G B 1 5 5 5 硅单晶晶向光图测量方法G B 1 5 5 6 硅单晶晶向X光衍射测量方法G B / T 1 4 8 4 7 重掺杂衬底上轻掺杂硅外延层厚度的红外反射测量方法Y S / T巧硅外延层和扩散层厚度测定磨角染色法3 方法提要 扩展电阻法是 一 种实验比较法。 该方法是先测量重复形成的点接触的扩展电阻 再用校准曲线来确定被测试样在探针接触点附近的电阻率 扩展电阻R , 是导电金属探针与硅片上一个参考点之问的电势降与流过探针的电流之比4 测量装置4 . 1 机械装置41 . , 探针架: 可采用单探针、 两探针和三探针结构.探针 一 架用作支承探针, 使其以重复的速度和预定的压力将探针尖下降至试样表面, 并可调节探针的接触点位置4 . 1 . 2 探针尖采用坚硬耐磨的良好导电材料如饿、 碳化钨或钨一 钉合金等制成。针尖曲率平径不大于2 5 F m, 夹角为3 0 -6 0 针距为1 5 -1 0 0 0 , 。4 , 门 . 3 样品台: 绝缘真空吸盘或其他能将硅片固定的装In. 能在互相垂 直的两个方向上实现5 5 0 0 p m 步距的位移4 . 1 . 4 绝缘性, 探针之间及任一探针与机座之问的直流绝缘电阻大于 1 G S 14 , 2 电学测量装置 可采用恒压法、 恒流法和对数比较器法, 其电路图见图1 , 图2 和图3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5 一 0 4 - 1 8 批准1 9 9 5 1 2 - 0 , 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G B / r 6 6 1 7 一 1 9 9 5电I 卜 淡中流 w 1 试 义试样大面积背面电极( a )单探针装置 、 入 千 下( b 、两探针装胃图 1 恒压法电路试样电I I: 测试仪电流源大面积背面电极 ( a )单探针装置试样( b )两探针装置电i 1 : 测试仪电流源 七 试本 Y( c )三探针装置图2 恒流法电路图咒 览 2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G B / T 6 6 1 7 一 1 9 9 5( a )单探针装置( b )两探针装置 图 3 对数比较器电路4 . 2 . 1 直流电压源, 恒压法用。 具有1 - - 2 0 m V的可调恒定电压输出。 当负载在7 d 2 -1 0 Mn范围内变化时, 电压输出变化在士0 . 1 0 0 以内4 . 2 . 2 直流电压源, 比较器法用。恒定输出1 -2 0 m vo4 . 2 . 3 可调直流电 流源I N ff 流法用。电流范围1 0 n A -1 0 m A , 精度在士0 . 1 %以内。4 . 2 . 4 直流电压测试仪, 恒流法用。线性范围 1 - - 1 0 0 m v, 精度在士。 . 1 %以内, 输入阻抗不小于5 0 0 Mn4 . 2 . 5 直流电流测试仪, 恒压法用。1 n A -1 0 m A, 精确度在士。1 %以内。4 . 2 . 6 对数比 较器, 比 较器法用 输出电压与两个电 流之比 的对数成正比, 当 带有精密电 阻R 。 时, 能测量1 f 2 -1 0 Mn 电阻, 偏离线性不超过士1 %4 . 2 . 7 精密电阻, 比较器法用。1 0 k n, 精密度优于士0 . 1 %04 . 3 观测显微镜 放大倍数不小于4 0 0 倍4 . 4 温度计 温度范围0 - 4 0 C, 分度值。 . I C , 。4 . 5 消震台 用于支承探针架。5 测量程序5 门测量环境5 . 1 . 1 测量环境温度为2 3 12 C, 相对湿度不大干6 5 %05 . 1 . 2 在漫射光或黑暗条件下进行测量。5 门. 3 必要时应进行电磁屏蔽。5 . 1 . 4 探针架置于消震台上。5 . 1 . 5 为保证小讯号测量条件, 应使探针电势不大于2 0 m V.5 . 1 . 6 应避免试样表面上存在O H 一 和F 一 离子。如果试样在制备或清洗巾使用了含水溶剂或材料, 测量前可将试样在1 4 。 士2 o C 条件下于空气中 热处理1 0 - 1 5 m i n5 . 2 仪器准备5 . 2 飞 如果使用多探针装置, 调节探针间距到期望值, 记录探针间距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G B / T 6 6 1 7 一 1 9 9 55 . 2 . 2 选择探针负荷为。 . 1 -1 N 在多探针装置中, 4-探针应使用# I1 同负荷5 . 2 . 3 根据探针负荷, 确定探针下降到试样 I- . 的速度 当负荷等于。 . 4 N时. 比较合适的探针下降速度为1 m T n / .,5 . 2 . 4 将探针在用5 p m粒度研磨膏研磨过的硅片表面步进压触5 0 0 次以上, 或用8 0 0 0 1 2 0 0 0 号 的砂布或砂纸非常轻地修整探针尖, 使针尖老化5 . 2 . 5 将针尖进行清洁处理 按5 . 4 . 3 至5 . 4 . 7 步骤测量1 。 c m均匀P型硅单晶样品扩展电阳 如果多次测量的扩展电阻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士1 0 %以内, 并目 _ 平均值是在正常的扩展电阻值范围内 叮汰为t 卜 尖是良好的, 否则该探针尖应IR新老化或使用新探针尖 注: P 型单晶样品背面应具有 大面积欧姆接触。5 . 2 . 6 如果使用两探针装橙, 使两个针分别以单探针结构在 1 S 2 c m的P型单晶样品 I- 测星扩展电阻, 以证实两根针测得的扩展电阻是相等的( 偏离在 1 0 %以内) 。如果用相等的探针负荷和下降速度不能得到相等的阻值, 则需再次老化或使用新探针尖5 . 2 . 7 在至少放大4 0 0 倍的E微镜下 检查探针压痕的重复性如果 一 给定探针得到的压痕不全部相似 应重新老化或使用新探针尖。5 . 2 . 8 连接合适的电路( 见图1 、 图2 和图3 )5 . 3 校准5 . 3 . 1 在本方法电阻率测量范围内选择与被测试样相同晶向和导电类型的各种电阻率的校准样品, 每 一 数量级至少3 块5 . 3 . 2 如果以前没有测量过校准样品的电阻率, 按G B / T 1 5 5 2 测量每块校准样品的电阻率, 记录测量结果。53 . 3 采用与被测试样相同的材料与工艺. 制备校准样品。如果是用四探针测量电阻率后第 一 次制备样品, 应至少除去2 5 p m厚的样品 表面。 将校准样品清洗干净5 , 3 . 4 对每 一 校准样品. 在四探针测量过的区域至少做2 。 次扩展电阻测量, 测量的长度大约等十四探针 一 的两外探针之间的距离。5 . 3 . 5 计算每个校准样品测得的扩 一 展电阻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当 标准偏差小于 平均值的1 0 %时方可选作为校准样品5 . 3 . 6 利用每个合格的校准样品的电阻率值和对应的扩展电阻平均值拟合得到R , - p 校准曲线, 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5 . 4 测量5 . 4 . 1 按G B 1 5 5 0 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 按G B 1 5 5 5 或G B 1 5 5 6 测定试样晶向; 若试样为外延片 按G B I T 1 4 8 4 7 或Y S 门 1 5 测定 试样的外延层厚度, 记录测定结果 5 . 4 . 2 选用合适的材料与 工艺制备试样表面, 清除表面损伤和沾污, 以便获得稳定的电 学测量表而 将 试样清洗千净。外延片则不需制备表面。 5 . 4 . 3 用真空吸盘或其他方法将试样固定在祥品台上。调节试样或探针位置, 使探针能降到试样上的 预定测量位置 5 . 4 . 4 降F 探针, 使探针与试样接触。 调节电压或电流到预定值的士。1 %以内( 除了用比 较器法) 。 记 录所加的电压、 电流或电阻k值 5 . 4 . 5 等待适当的稳定时问, 测量和记录I , m A 恒压法) ; 电势差V, m V( 恒流法) ; 或对数比较器输 出, l o g ( i , / i x ) ( 对数比 较器法) 。 5 . 4 . 6 提起探针 移动试样或探针至下 一测量位置, 最小步进距离应保证探针在试样表面产生的压痕 不发生承叠, 记录步距 5 . 4 . 7 重复5 . 4 . 4 -5 . 4 . 6 步骤, 直至完成预定的测垦数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CB/r 6 6 1 7 一 1 9 9 56 卜 1测量结果计算 计算每次测量的扩展电阻R f l e6 . 1 . 1 值压法Vll式中: V一 外加电 势差, m V ; I测得的电流, m A.6 . 1 . 2 恒流法v.一。式中: V测 得的电势差, m V ; I 外加的电流 m Ao6 . 1 . 3 比较器法R , =R o l o g ( i , / i , )式中 R精密电阻阻值, n ;l o g ( i / ; )对数比较器输出。计算扩展电阻平均值R G e根据扩展电阻平均值, 在凡- P 校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电阻率值。如果测量的是外延层, 计算探针有效电接触半径a , c m,(2)(3)(1 ): 。 一 测定电 势差时所包含的载流探针数。 对单探针和三探针, n = 1 ; 对两探针, n - 2 : P 试样的电 阻率, f l c m ;R , -测得的扩展电阻, n。如果外延层厚度大于2 。 倍a时, 得到的电阻率值可不必进行修正n234中ae已式7 精密度 本方法多实验室测量精密度优于士8 0 % ( R 3 5 ) ,B 试验报告8 . 1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试样编号 ; 卜 . 试样的导电类型、 晶体取向, 若是外延片, 还应有外延层厚度及其测量方法; c . 试样表面的制备条件; d . 环境温度; e . 探针间距、 步距和探针负荷; f . 测量区域的平均电阻率值, 如有必要, 还应给出电阻率分布; g . 本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