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ppt_第1页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ppt_第2页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ppt_第3页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ppt_第4页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 弹性论 吸收论 货币论 乘数分析法 新剑桥学派理论 结构论,第四讲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弹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 JoanRobinson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的影响,提出国际收支弹性理论 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呢? Ex + Em 1 (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弹性分析理论 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 变动率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从 1 7贬值到 1 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E :出口需求弹性 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百分比之比 Ex ,x,出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1、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有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的百分比,货币贬值才能增加外汇收入 单从出口看,Ex1是贬值发挥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Em 进口需求弹性,进口量减少的百分点与货币贬值引起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点之比 Em 只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使进口商品的减少量大于零,贬值就能够减少进口,降低外汇支出 单从进口看, Em 0 是贬值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进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只有当以贬值因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差额。 Ex E m 1 由此推论: E x E m 1 国际收支因本币贬值而改善 E x E m 1 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不变 E x E m 1 国际收支应本币贬值而趋于恶化,P x : 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 P m : 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 e : 表示一单位外币折合为本币的数额,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B:本币贬值前的国际收支差额 X:本币贬值前的出口量 M:本币贬值前的进口量 X: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增量 M:本币贬值后的进口减少量 假设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的价格减少1%,进口产品的价格会相应增加1% 那么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分别是: X M X M E X = E M = 1% 1% X =1% X E X M = 1% M E M 本币贬值后: 出口收入增加额为 P x X = 1% P x X E X 进口品的本币支出相应增加额为 1% e P m M 进口需求减少额为 e P m M = 1% e P m E mM 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 B = P x X - e P m M 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额为 B = E X P x X 1% (1 - E m ) e P m M 1% 显然,只要 E X P x X (1 - E m ) e P m M 0 ,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如果贬值前国际收支是均衡的,那么就有 P x X = e P m M ,因此上述条件就可以变为:只要 E X 1 - E m ,即 E X + E m 1 ,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贡献与局限,贡献: 马歇尔是第一个将弹性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这一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弹性分析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 弹性分析提醒人们,当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要一厢情愿地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局限,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 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 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2、贬值与时滞反应 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谈到了贬值对贸易需求的影响,并未提到商品出口的供给情况。 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往往要经过几个月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这就是贬值的时滞反应,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分类似英文字母“J”,后来学者就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实际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实际变动还取决于商品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时滞: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为什么会出现J曲线效应?,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货币合同阶段: 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 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 传导阶段: 当进出口价格可以变动时,进出口数量及供给的调整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又需要一个过程。 收支差额还不会减少 数量调整阶段 进出口的数量能够变动,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国际收支差额从谷底上攀,逐步由赤字转变为国际收支顺差,收支趋于恶化, 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 (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经验数据表明,对于多数工业国家,J曲线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所以上述图中的D点,即贸易收支改善点一般会在发生货币贬值后的一年之内到达,之后经常项目才会继续改善。,二、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年提出,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基本理论 政策主张,1、基本理论,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EX-IM EX-IM=Y-(C+I+G),记为:B=Y-A B为进出口余额,A为国内支出,2、政策主张,国际收支逆差表明一国的总支出超过了总收入。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对进口品的需求,但同时会导致总收入的减少配合适用财政政策来抵消总收入减少的效应。 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需有闲置的资源存在。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可以导致闲置资源流入出口生产部门,扩大出口。但总收入的提高也会增加总支出,只有当边际支出倾向小于1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吸收论关于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取决于三个因素: 贬值对于总收入的影响; 贬值对于总支出的影响; 总收入变化对于总支出的影响。 货币贬值通过收入效应与支出效应来共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闲置资源效应,货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国内总产出、总收入增加。由于是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从而收入的增加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非名义收入的增加,对于总支出的增加作用不大。,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进出口价格指数之比,反映一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更多数量的商品。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贬值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并可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资源配置效应,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虽然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但由于贬值影响资源配置,在贬值过程中,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贸易条件的恶化,结果是提高了实际收入。特别是在汇率高估和外贸管制下,微观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贬值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会更明显。,货币贬值的支出效应,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错觉效应,现金余额效应,现金余额是指人们以实际货币形式持有的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如果现金余额因为价格上涨而受损失,人们就会减少实际收入下的支出以及出售资产或证券,以维持相对固定的现金余额水平。在货币贬值而引发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使得人们减少消费或卖出金融资产。减少支出意味着支出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人们卖出证券将间接提高利率,抑制了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收入再分配效应,在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使得收入从较高边际支出的经济单位向较低边际收入的经济单位转移。也就是从工资收入阶层向利润收入阶层的再分配。而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货币错觉效应,是指人们较多重视货币价格而较少重视货币收入的心理现象。当贬值带来价格上涨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人们仍然选择较少消费。从而,贬值会带来支出的减少。,4、吸收论的缺陷,第一,未对贸易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第二,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完全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按吸收论,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不能提高收入。这里忽略了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 最后,吸收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吸收论和弹性论的比较,三、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货币分析法是70年代兴起的,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方法。 三个基本假定 基本理论 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政策主张 对货币论的评论,1、三个基本假定,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2、基本理论,Ms=Md Md =Pf(Y,i) P为价格水平,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 Ms=m(D+R) D为国内货币供应基数,R为外国货币供应基数,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乘数 m=1, R= Md -D,基本理论,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现象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3、货币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一价率 Md=Epf(Y,i),E为汇率,P为外国的价格水平 当本国货币贬值,E上升,国内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净出口增加。 贬值,导致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4、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原因,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对货币论的评价,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 对贬值效应的评价 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 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政策含义的评价 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下降。,四、乘数分析法,乘数论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 B=X-( M0+mY) 式中Y、c、m、C0、I、G、X和M0分别表示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自主性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自主性进口。,乘数分析法,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通过收入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 . 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 哈伯格条件:x+m1+m 考虑国外回应的作用,那么哈伯格条件就需要进一步修正为:x+m1+m+m*,五、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主要观点: 由于私人部门的金融资产净获得额(the Net Acquis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NAFA)或称财务盈余(Financial Surplus)与可支配收入保持固定比率,故(I-S)很稳定。 从(I-S)+(G-T)+(X-M)=0这一关系式来看,(X-M)主要受(G-T)的影响 由此主张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贸易赤字与预算赤字是密不可分的,预算赤字的变化会伴随着贸易赤字的等量变化。 主要传导机制为:政府支出G的增加引起收入的多倍上升,从而导致进口量的增加。 政策主张: 他们主张当局通过削减预算赤字,至少要保持预算稳定,解决国际收支赤字问题。 评论: 新剑桥学派的假定是完全违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实的,连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难以接受。,六、结构论 1.结构论的基本理论 (1)结构论认为,货币论、吸收论都是从需求角度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第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第期性的过渡需求引起,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 (3)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主要有: 经济结构老化 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结构落后,2.结构论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