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成本分析与估计,第1节 企业成本的 性质与利润,成本分析的目标,经理人员力求以可能最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厂商一旦满足现状就会发现能以更低成本进行生产的竞争对手。 大规模厂商(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会提供某些小厂商所具有的灵活性优势和敏捷优势。 成本分析有助于找出能以更低成本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方法。,成本的含义与衡量,从最基本的形式上来看,成本 就是当资源进行交易或转换时所形成的牺牲。,一、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1、机会成本 就是次佳选择的收益或价值,所有的机会成本就是经济成本。 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成本的含义: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师主要从财务报告目的而关心衡量成本。因此,他们是通过在一种资源交易或转换时发生的资金的历史支出对成本进行界定与衡量。 经济学家主要从决策目的研究成本的衡量。目标是确定与各种不同行动方案相联系的资源的现期成本和未来成本。因此要求考虑一种资源用于某一既定行动方案时放弃(或牺牲)的机会价值。,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使用既定数量资源(投入要素)生产一个单位产品A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决定生产A 而必须牺牲或放弃的次佳方案的产品数量。,二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是实际上已发生的成本,会计成本; 2、隐性成本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的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 包括象劳动、原材料、供应品、租金、利息和公共事业费用 隐性成本, 是由业主- 经理已经投到生产既定产量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本的机会成本。它们一般不能从厂商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字中反映出来。,三、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1、增量成本 因作出某一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变化。 2、沉没成本 决策前已经支出,不因决策而改变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增量成本 - - 实施一项决策而增加的成本 = 一项决策的 TC 边际成本 - 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量而增加的成本 = TC/Q,增量成本与边际成本,四、用于决策的相关成本,1、与决策相关,或可用于决策的成本是相关成本; 2、与决策无关,不能用于决策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概念,折旧成本衡量指标. 会计折旧 (e.g., 直线折旧法) 一般与实际价值损失关系不大。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实际价值损失是使用机器的真正成本。 存货评估. 会计评估取决于它的获取成本 经济学家把存货成本视为重置成本。,未使用的生产设施. 闭置的空间看起来可能没有“成本”。 经济学家把不同的用途(e.g., 租金价值) 视为它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不管决策中选择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 利润率的衡量指标. 会计利润就是收益减去外显成本 经济学家要包括其他内含成本(如对投资资本的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 = 总收益 - 外显成本 - 内含成本,沉淀成本,有的成本(如办公楼、汽车、计算机)可以通过出售或出租在较大程度上回收,属于可回收成本;有的不可回收,属于沉淀成本(sunk costs)。如广告、办公楼的企业标志、特殊设计的专用设备、企业并购中雇佣财务、法律、会计公司成本等。 基本原则:进行面向未来决策时不应考虑沉没成本。例如,当未来市场和赢利预期表明企业应当退出某个市场时,不应因沉没成本而改变或推延决策。 对于机会成本“斤斤计较”,相反,经济学家主张对沉淀成本采取“随它去”的超脱态度:Sunk cost is sunk;Bygones should be bygones。,成本的含义与衡量:小结,1.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取决于使用成本数字的目的。 2.为财务报告目的而获得的一项经济活动(生产)的成本对于决策目的来说,并不是总是恰当的。一般情况下,一定要进行改变和修订才能反映出某一决策问题中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的机会成本。经济决策中的相关成本是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不是为获得这种资源而需要的资金支出。 3.不管选择什么行动方案都要发生的沉没成本在制定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考虑。 4.决策问题中某一既定行动的机会成本有时是很难衡量的,成本估计可能是高度主观的和随意的。,第4章 成本分析与估计,第2节 短期成本函数,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厂商内资源配置和定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生产不同产量水平可达到最低成本。 厂商长期成本函数的形状对于扩大经营规模的决策有重要意义。 短期成本函数的形状对于任一时点上生产过程所使用投入要素的数量决策有关键影响。,一、总成本、平均成本 与边际成本,1、短期的含义 短期是指不能调整所有要素成本的时期; 固定和可变之分。 2、总量意义上的成本 固定成本= FC,如生产前购置厂房、机器和聘用骨干人员的费用。 可变成本= VC (Q),如服装厂用的布匹原料,餐馆用的蔬菜鱼肉,印刷厂用的纸张等,购置这类投入的费用是可变成本。 总成本= FC+VC (Q) = TC (Q),短期成本曲线,3、平均意义上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FC/Q=AFC 平均可变成本= VC(Q)/Q=AVC(Q) 平均成本= AFC+AVC(Q)=AC(Q) 4、边际意义上的成本 边际成本=MC(Q)=dC(Q)/dQ =d VC(Q)/dQ,短期成本曲线,MC 交于 AVC和ATC的最低点。 当 MC AVC时, AVC上升。,问题:,TC = 200 + 5Q - 0.4Q2 + 0.001Q3 MC = 5 - 0.8Q + 0.003 Q2 a. 确定固定成本 确定 AVC 函数 b. 找出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 c. 如果FC 上升500元, 最低平均变动成本怎样?,答案 a. FC = 200 , AVC = 5 - 0.4Q + 0.001Q2. b. 首先确定 dAVC/dQ = 0: 从(a) -0.4 + 0.002Q = 0, 所以Q = 200 c. 没有变化,因为 AVC不变。,问题,VC =0.5 Q3 - 10 Q2 + 150 Q 根据VC函数确定AVC函数 确定平均变动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和 根据VC函数确定MC函数 当dAVC/dQ = 0时,AVC最低 AVC = 0.5 Q 2 -10 Q + 150 dAVC / dQ = Q - 10 = 0 Q = 10, 所以 AVC = 100 MC= dVC/dQ= 1.5 Q2 - 20 Q + 150,二、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1、平均成本与平均产量 2、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短期生产函数 与 成本函数的 对应关系,短期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AP & AVC 是倒数关系。 AVC = WL /Q = W/ (Q/L) = W/ APL 随着 APL的上升, AVC下降。,MP和MC 是倒数关系 MC = dTC/dQ = W dL/dQ = W / (dQ/dL) = W / MPL 随着 MPL下降, MC上升,为什么有U型边际成本曲线?,雇工人数较少时,工人间劳动协作配合可能会使劳动效率更快提高,从而使新增加工人带来的产出增加数量大于此前每个工人能够创造的产出数量,使边际成本在产出数量一定区间下降。随着雇工人数增加,给定设备和厂房面积等固定投入条件,会出现“窝工”现象,劳动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发生作用,劳动边际产出下降。在劳动投入是全部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劳动边际产出下降意味着边际成本上升。 在可变投入包含不止一个投入要素时,只要整个可变投入边际产出发生先升后降的情况,也会出现先降后升的U型边际成本曲线。,第4章 成本分析与估计,第3节 长期成本函数,一、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1、长期成本的含义 不再区分固定与可变,都是可变的 2、扩张线与长期总成本 3、市场需求与长期平均成本 4、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成本函数,厂商在长期规划内,可以选择使生产某一预期产量水平 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利用已有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厂 商可以选择工厂的规模、设备的种类和规格,劳动技能和原 材料,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生产预期产量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LTC/Q 长期边际成本LMC=LTC/Q,长期总成本与总产量,二、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1、长期可以选择规模,而短期不能; 2、长期成本由短期成本包络而成。,扩展线与长期成本曲线,四个不同规模企业的短期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包络曲线,不变(水平)部分 规模收益不变 LRAC上升的原因: 规模不经济:包括劳动力成本, 劳动市场中的不完全性, 管理人员的协调与控制问题。 最低效率规模 (MES) 就是实现单位成本最低的最小规模。 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方法,包括利润中心,转移定价以及把绩效与刺激挂勾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产量区域存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成本函数度量,最低效率规模,最高效率规模,最低有效规模,钢铁厂的最低有效规模大致在年产1000万吨左右。 有些专家曾认为,单台火力发电设备的最佳规模为60万千瓦,而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发电能力达到10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最低有效生产规模能否达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因素,更重要的往往还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在整个市场的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更取决于市场中的竞争。,K2,L2,200,L,K,C2,300,厂商为何不断地调整规模? 长期效益优于短期效益,100,C3,C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在比较低的产量范围内下降的原因可归为规模经济: 与产品有关的经济性:包括专业化和学习曲线效应。 与工厂有关的经济性:包括间接费用经济性,必要的储备, 投资, 或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范围经济). 与厂商有关的经济性:一个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厂商在生产, 运输和分销上存在经济性,多产品厂商在营销、促销和R&D方面的经济性,另外在资本资金的筹集中也形成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在成倍地制造一种产品过程中,人们常常观察到连续生产一个单位产量所要求的资源(投入要素)数量是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投入要素以及相关成本的这种递减就称为学习效应。 这种学习现象在劳动投入要素和成本中最为常见。随着生产产品单位数量的增加,得到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必要的劳动小时数会因一系列原因而下降,这些因素包括工人和工长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废品和重复工作数量的减少,以及随着工作重复次数的增多对技术工人需要的减少等。,学习曲线,如果随着工人对生产过程的越来越熟悉,废品和浪费越来越少,那么单位原材料成本也会形成学习曲线效应。但并非所有的投入要素及相关成本都存在学习过程。 例如,单位运输成本一般不会随产量的持续增加而下降。给予这种关系的其他名称包括干中学,进步曲线,经验曲线和改进曲线等。,学习曲线关系可写成 C = aQb, 式中的C为第Q个单位的投入成本。 两边取(自然)对数, 我们得到: log C = log a + blog Q 系数b说明学习效应的大小。 如果b=0, 那么成本不变。 如果b 0, 那么成本随产量上升而上升, 这种情况与学习效应相反。 如果b 0, 那么成本随产量上升而下降,这种情况就是学习效应。,学习曲线,“干中学”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工人和管理人员都会随着经验的增多而提高效率。 随着过去累积生产量, Q = qt, 的增加, qt为第t期生产量,生产成本会下降 。 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和电器生产都表现出学习效应。,第4章 成本分析与估计,第4节 成本函数的估计,一、短期成本函数的估计,1、搜集变动成本与产量数据; 2、选择合适的函数形式; 3、估计函数的参数; 4、统计检验。,短期成本估计,一般使用一个厂商或一家工厂的T时间序列数据。 TC通常为三次方程 AC通常为二次,二次为 U状曲线,三次就是 S状曲线,估计短期成本函数,例子: 总成本的时间序列数据 二次总成本函数 TC = C0 + C1 Q + C2 Q2 TC Q Q 2 900 20 400 800 15 225 834 19 361 ,Predictor Coeff StdErr T-value,Constant 1000 300 3.3 Q -50 20 -2.5 Q-squared 10 2.5 4.0,R-square = .91 Adj R-square = .90 N = 35,回归结果:,问题: 1. 写出回归方程。 2. 确定AC和MC函数。,1. TC = 1000 - 50 Q + 10 Q 2 (3.3) (-2.5) (4) 2. AC = 1000/Q - 50 + 10 Q MC = - 50 + 20 Q,括号中为t-值,注意: TC既可估计为二次,也可以估计为三次。 TC = C1 Q + C2 Q2 + C3 Q3 如果TC为三次,那么AC将为二次: AC = C1 + C2 Q + C3 Q2,二、长期成本函数的估计,1、取得长期函数上各点的数据,即取得短期成本函数中每个函数上相关点的数据; 2、设定合适的函数形式; 3、估计函数的参数。,估计长期成本函数,使用横断面数据 假设厂商接近于每个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Q,LRAC,对数线性LR成本函数,一种函数形式为对数线性 Log TC = a + bLog Q + cLog W + dLog R 参数就是弹性 b就是TC对产量的弹性 如果b = 1, 那么就是CRS长期成本函数 如果b 1, 那么就是DRS长期成本函数,例子: 电力公司,20家公司构成的样本 Q = 千瓦小时R =以费率为基础的成本, W = 工资率,电力公司的例子,回归结果: Log TC = -0.4 +0.83 Log Q + 1.05 Log(W/R) (1.04) (0.03) (0.21) R-sqr = 0.9745,括号中为标准误差,问题: 1. 电力公司是CRS, IRS, 还是 DRS? 2. 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 3. 检验假设: Ho: b = 1,1.Log Q 是的参数小于1。 产量增加1% 仅导致TC增加0.83% - 它是IRS ! 2.t-值就是参数/标准误差: t = 0.83/0.03 = 27.7具有显著性 t = 1.05/.21 = 5.0具有显著性 3.t-值为(0.83 - 1)/0.03 = -0.17/0.03 = - 5.6,与CRS显著不同。,答案,第4章 成本分析与估计,第5节 成本理论的应用,一、盈亏平衡分析,1、也叫量本利分析法 它有以下功能: 1)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间的关系; 2)确定盈亏分界点产量; 3)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即企业预期(或实际的)销售量与盈亏分界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2、具体方法 1)图解法 假定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都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所以,收入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都是直线。,TR,TC,FC,QBE,盈亏平衡点,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制定决策,TC2,FC1,TC1,TR2,1.降低固定成本,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3.提高价格,2)代数法 设P=单位产品价格;Q=销售量;F=总固定成本;V=单位变动成本;=总利润;C=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公式:Q=F/(P-V)=F/C; 保目标利润公式:Q=(F+)/C;,目标利润产量,产量要求达到一个目标利润 如果 为目标利润, 那么,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量: Q B/E,在盈亏平衡点上: TR = TC 所以, PQ = FC + AVCQ Q B/E = FC / ( P -AVC)=FC/CM 贡献毛利( contribution margin): CM = ( P - AVC),TR,FC,B/E,Q,问题: 某厂商要确定 Q B/E 如果: P = 9,000元/每件产品 AVC = 7,000 元/单位产品 FC = 40,000元/年,TC,盈利区,亏损区,答案: 盈亏平衡点产量 Q = 40,000/(2,000) = 40/2 = 20单位产品,目标利润产量实例,如果 是目标利润, Q是达到目标利润的产量,那么 Q 目标利润 = F + / (P-v),假设希望实现50,000元利润, 那么,Q 目标利润 = (40,000元 + 50,000元)/2,000元=90,000元/2,000元 = 45单位产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确定,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位销售价格之比 是变动成本比率,即每一元销售额 带来的变动成本。,盈亏平衡分析的局限性,盈亏平衡分析有一些局限性,产生于构 建模型和形成相关数据时所作的假设。盈亏平 衡分析的应用是否有价值仅限于这些假设的有 效范围之内。 1、销售价格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2、经营成本的构成 3、多种产品 4、不确定性 5、计划期的不一致,二、经营杠杆分析法,1、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涉及到具有大量固定成本的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果固定成本相对可变成本相对较大,我们就说,企业的杠杆作用大。利润弹性就会越大,利润变化就会大于产量的变化。 2、利润弹性 E=/Q/Q,经营杠杆分析法,TFC越大,则E越大;反之,则小。 若固定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数额较大,那么利润对产量变化的反映程度显然也较大。因此,人们称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比为经营杠杆。 若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比较大,则称企业的经营杠杆作用大,即随着产销量的增加,企业获利的潜力较大,或者随着产销量的减少,企业获利较少或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人们常将利润弹性叫做经营杠杆率。,经营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科医学学科体系与人卫版教材解析
- 银行公司重大失误处理规定
- 私人银行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 中国向价值创新中枢跃迁 2025q2
- 求职路上好帮手:面试面试题库版
- 2025年亚太地区人才趋势报告-在清晰度上竞争 Talent Trends 2025 APAC Report - Compete on clarity
-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招聘面试题目
- 地铁供电投资造价方案(3篇)
- 员工解雇谈判方案(3篇)
- 林州酒店施工方案(3篇)
- 服装批发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医院综合门诊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 2025年中医师承出师考试题库
- uom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
-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
- 护栏生产及安装方案(3篇)
- 污水厂培训课件
- 科协单位涉密管理制度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深度分析与展望
- 应急中心组织架构
- 教练技术探索课程一阶段导师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