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1页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2页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诵读吟咏、品评语言、习作练习等方式进行语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简述语感的内涵与特征“语感”是夏?尊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灵敏的感觉。叶圣陶认为,在听、说、读、写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感,语感决定着人的语文素养;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语感影响着人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语感是读者在阅读语言材料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趣、情味的理解与体悟,表现为以感性思维方式理解与感悟言语。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有着直觉性、情感性、积累性、敏锐性、感性等特征。直觉思维是语感的最基本特征,体现为人能凭借直觉自然而然地理解与感悟语言,在阅读文章时,语感强的人不必通过语法、语言分析就能判断语言的优劣正误,如没有学过修辞学的人也能感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用“绿”远比用“吹”或“刮”更合适。语感不是人们周密思考、判断、推理、分析的结果,而表现为人对某种语言现象的瞬间顿悟,是一种自动化的意识活动,语感的体会与感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这种感悟体现为一种整体感知。语言是认知与情感符号,词意的褒贬、文意的抑扬等都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感受言语时人们能够体会到语言所蕴含的真、善、美,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二、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新课标明确指出,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语感培养是体验与感悟语言的过程,对字、词、句的感悟能够影响人的心灵世界,改变学生的心理图式与思想情感,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改变。语文素养包括多方面内容,而语感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感左右着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感却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与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形象刻画了奇异壮观的塞外风光,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的忧愤之情,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体会诗词展现出的情感与意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1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人们常用语言表达告知、肯定、允诺、警告、请求、建议、威胁、劝告、欺骗、激怒等各种交际意图,而体会这些交际意图就需要有着较高的语感水平。因而,小学阶段语感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方法策略(一)在诵读吟咏中积淀语感。诵读吟咏是直觉感悟语言的重要方式,也体悟文章真谛、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能使读者进入奇妙的文学境界,感受到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情感性,传统私塾教育就是依靠朗读、吟咏的方式让学生体悟语言规律,以实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传授学生朗读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背诵经典的篇章、优美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唐诗、宋词等古诗词的意蕴丰富、节律和谐、语言凝练,对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律反复吟咏,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内涵与文化意蕴,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儿童诗歌往往有着奔放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纯真的童心,这些言语材料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些优美的篇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在评析语言中感悟语言。语言学习是以长期的、大量的言语材料积累为基础的,而语感就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内化而成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将识字任务与实物、实事联系起来,理解字词的思想内涵、情感色彩等。2语感是人们在品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心理体验与认识理解,语感训练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直觉和经验感知层面,还应通过篇章分析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和思想内涵。“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言是有温度、广度和深度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推敲、揣摩、咀嚼关键词语和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微言大义”,让学生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意蕴。在文章中表达色彩和气味的词语、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关键词、有较强表现力的实词等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比较、细细品味、仔细揣摩这些词语,想象、体会、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3语言是特殊语言环境下的语言,离开了语境,语言就失去了生命力。因而,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弄清语言的言外之意。如课文月光曲中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弹奏曲子“弹得多纯熟啊!”,可以让学生比较“纯熟”与“熟练”、“娴熟”的区别,揣摩词语的特性。(三)在习作练习中研究语言。写作训练是研究语言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4因而,应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表达语言,针对学习内容开展习作练习。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体裁往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因而,在习作练习中要渗透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既抒情又喻人,文笔优美流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