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论修身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重点句子。2.准确理解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3.了解、借鉴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的崇高风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愠( )(2)俟()(3)胫()(4)杇() (5)() (6)()(7)戚()答案(1)yn(2)s(3)jn(4)w(5)n(6)yu(7)q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不逾矩:_(2)君子亦有穷乎:_(3)原壤夷俟:_(4)粪土之墙不可杇也:_(5)文质彬彬:_(6)小人长戚戚:_(7)望之俨然:_答案(1)超越(2)困窘,走投无路(3)等待(4)抹(m),粉刷(5)质与文搭配适当,既朴实又有文采(6)忧愁悲伤的样子(7)庄严的样子2通假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2)幼而不孙弟:“孙”通“_”;“弟”通“_”答案(1)又(2)逊悌3古今异义(1)君子固穷古义:_今义:_(2)长而无述焉古义:_今义:_(3)巧言、令色、足恭古义:_今义:_(4)质胜文则野古义:_今义:_(5)文胜质则史古义:_今义:_答案(1)坚持,坚守本来,原来(2)可称道讲述(3)过分,过度充足,足够;脚,腿(4)朴实性质,本质;质量(5)虚浮历史或记载历史的书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穷(2)过(3)患(4)诛答案(1)困窘,走投无路/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穷尽,用尽(2)犯了错误/过失,过错/驶过,经过/责备(3)担忧,忧虑/危害/厌恨/生病/忧患,祸害/讳忌(4)责备/处罚,谴责/讨伐/被杀死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朝闻道,夕死可矣:_(2)宰予昼寝:_(3)匿怨而友其人:_(4)左丘明耻之: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2)名词作状语,在白天(3)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朋友(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可耻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2)之(3)也(4)其答案(1)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代指“这种人”/动词,到去(3)肯定语气词/判断语气词/疑问语气词/表句中停顿(4)代词,他的/代词,自己/代词,他,他们/代词,其中的/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连词,如果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_(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_(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_答案(1)七十岁能按照心里想的去做,不会超越规矩。(2)严寒的气候到了,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零的。(3)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三、名言警句1课内名句(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课外名句(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所用,于是致力于教学和治学。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二、背景展示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三、文体知识语录体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一两句话里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文白对译(为政)(里仁)(子罕)(卫灵公)(宪问)(宪问)(卫灵公)(公冶长)(卫灵公)(颜渊)(里仁)(卫灵公)(公冶长)(为政)(宪问)(雍也)(子路)(述而)(子路)(子张)求学无止境,学问之乐,“朝闻道,夕死可矣”;于纷乱世事之中内省内求,淡定从容,成就完美人格;坚守忠恕,一以贯之,做到嘲讽面前不气馁,不改君子风范在那个混沌的时代,孔子用他的信念之灯照亮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用仁爱之烛照亮了千秋万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修身。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本文共四节,分别谈到了修身的原则、方法、内容、表现,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缺处。答案终身学习内省自身讲求忠恕君子之风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你怎样理解孔子关于人生各个阶段的论述?答:_答案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_答案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孔子最早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3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恕”?答:_答案“恕”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意识;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4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质”与“文”的关系?答:_答案“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外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孔子生前颇困窘,被讥、被逐,甚至在陈因断粮而几日未食。面对子路的责问,孔子仍平静以待,坦言“君子固穷”。有人认为这是孔子的迂腐,也有人认为这是孔子的达观,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这种观点?答:_答案(观点提示)孔子讲的“君子固穷”,是说君子在困窘时能坚守自己的道义。这里的困窘,既包括经济上的贫困,又包括政治上的失意。在孔子看来,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穷与道义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并不是不求富贵,只维护道。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表明孔子虽“固穷”,但并不是拘泥于“穷”,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或者说,在那个时代,即使从新的时代角度来看,“君子固穷”仍是可贵的,但也应“穷则思变”,“变”不是变节、变志,而是改变思维方式,有长远眼光,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丰收,让孔子的“君子固穷”演变为“君子固富,为富且仁”。比喻的运用论语只有几万言,却有30余处使用了比喻。这些比喻或赋形或喻理,无不恰当新颖、生动形象。在文明初开的春秋战国时期,对比喻就有着如此精深的了解,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着实难能可贵。比喻论证是论语用喻的最显著特点。在全书30余处比喻中,除“,趋进,翼如也”(乡党)和引用诗经中的成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几处用来状写情貌之外,大多是用来说理的。论语中的比喻,根据说理或行文的需要变化不拘、形态各异,当中无不切情切景,恰到好处。技巧点拨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运用比喻要注意以下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一般来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2比喻要贴切,要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迁移运用请以“善良”为话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答:_答案 (示例)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善良是洞穿黑暗的阳光,是心与心的亲和与信赖,是爱与爱的共振与交融。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溢满温馨。善良,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更多的时候,它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在你走投无路时向你坦然敞开的收容的门。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孔子在做鲁相时,本可以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他却矢志不渝,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运用示例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二、课外素材福特的修养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去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非常惊讶,董事长解释说:“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他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选材感言在竞聘的时候,学历不高的福特本来是不占优势的,但正因为从刚进办公室的一个举动上,董事长看到了福特的修养,所以他取得了成功,从此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由此看来,修养并非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它可能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些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举动虽小,但它却有可能成就你的一生。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地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上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树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非要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妄。“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会有些新的认识吧。读后启悟对于如何读论语,作家周国平独辟蹊径,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读出了“孔子的洒脱”,他认为这“洒脱”二字,主要体现在“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和“对于伦理的态度颇为灵活”两个方面。文中还指出孔子读书方面的看法: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此外,文章并没有就此止笔,还指出孔子“不洒脱”的一面,告诉我们研究孔子要“顾及他的全人”。本文为我们研读论语提供了另一种读法,颇耐人寻味。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朝闻道(知道道理)从者病,莫能兴(起来)B长而无述(可称道) 小人求诸人(众,多)C文胜质则史(虚浮) 于予与何诛(诛杀)D君子固穷(本来) 君子泰而不骄(平和,安适)答案A解析B项“诸”相当于“之于”。C项“诛”的意思是“责备”。D项“固”的意思是“坚持,坚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用”。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表假设,如果/表并列关系。D项给/对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匿怨而友其人B左丘明耻之C内省不疚D幼而不孙弟答案D解析A项“友”,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朋友。B项“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内”,名词作状语,在内。D项“弟”通“悌”,尊敬兄长。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B何谓也C何以报德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答案D解析D项是判断句,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5翻译下列句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_(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译文:_(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_答案(1)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四十岁对各种事情有见解而不至迷惘。(2)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3)朴实胜过了文采就难免鄙陋,文采胜过了朴实又难免虚浮;文采和朴实相得益彰,这才算得上有道德、有修养的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指出松柏凋谢的时机的句子是“_,_”。(2)成语“以邻为壑”的意思是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孔子在论语中用“_,_”来告诫世人绝不能嫁祸于人。(3)用来形容君子风度的成语“文质彬彬”来源于论语,论修身中解释“文”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答案(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始吾于人也:_(2)司马牛问君子:_(3)人而无信:_(4)匿怨而友其人:_答案(1)对待(2)怎样成为君子(3)如果(4)与交朋友8判断下列句式类型。(1)于予与何诛:_(2)其恕乎:_答案(1)宾语前置句(2)判断句9孔子从宰予的身上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答案孔子从宰予不受教化,白天上课睡觉得出了下列结论:对一个人不仅要相信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10孔子在交友上反对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答案孔子在交友上反对那些花言巧语,说话眉飞色舞,对人过分恭维的人,反对那些心中藏着怨恨,却和别人交朋友的人。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译文:_(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_答案(1)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2)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贯彻执行一辈子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答案B解析“君子能修其道”意思是“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不能再分开,排除A、D两项。“赐”在这里是子贡的字,应该单独断开,排除C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C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D“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夏朝。如文中的“楚昭王”。答案D解析庙号起源于商朝。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国、蔡国的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怀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答案D解析D项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给你当管家”。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文:_(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译文:_答案(1)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2)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业照明灯具项目合作计划书
- 银行管理系统项目展示
- 幼教财务培训
- 社区团购供应链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协议
- 抖音PUGC内容孵化与市场拓展合作协议
- 2025年山梨酸及山梨酸钾项目建议书
- 独家定制私人直升机航拍任务空域申请与管理合同
- 外科痔疮护理要点与流程
- 网红零食品牌连锁加盟区域独家运营管理及培训协议
- 大专院校教务行政人员派遣服务协议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安徽蚌埠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食品原料报废管理制度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第一大题选择题库2025春期版
- 2025年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乡村振兴学习课件
- 2025年施工现场质量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继续教育)含答案
- 饲料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 临时用地方案
- 山东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考聘用乡村振兴人才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能榆林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