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词——《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词——《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词——《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古词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以及作者宁静幸福的农家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难点:1、给词配乐吟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古筝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简介。1、课件出示:师:今天我们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播放课件:一组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 2、 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播放课件:村居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画的。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加个小圆点) 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乐”的读音, “乐”读“yu”;“清平乐”词牌;“村居”题目。(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3、简介: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42岁遭到因奸官馋言落职,退居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因喜爱乡村的田园景色和村民朴素、淡雅的生活而写了不少农村题作的词作,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那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设计理念:我在开课时,运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课件,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了解了题目与作者.让我们来读一读词吧!注意读准读通读出词的节奏。(出示课文)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学生自由朗读3、指名读。说说你觉得哪些字要注意读音?(相机评议,纠正读音:翁wng、锄ch、莲lin、媚、媪、剥bao)4、配乐范读。(注意:词牌名与题目之间、上下阕之间以及词之间的停顿,)5、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一听评价。6、配乐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标好停顿线段的文字,齐读。)7、齐读课文。(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三、自读课文,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老师相机理解文中生词)(1)茅檐:茅屋。(2)醉里:酒后微醉。(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4)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5)翁媪:老年夫妻。(6)锄豆:在豆田里锄草。(7)无赖:顽皮。1、学生自读自悟: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去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读想想,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相机理解句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词意: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白发老人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地交流。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阅读1、2句。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2、阅读3、4句。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3、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认真地阅读,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回读全词。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设计理念:教学中,我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感受到了古诗词中浓郁的美,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五、放飞想象,再创情境1、师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2、学生汇报交流。(1)溪上青青草(宁静优美)什么样的小溪?(溪水、游鱼、荷花、莲蓬)(2)一对白发老人,他们在谈些什么?(3)你喜欢这个贪玩的小儿吗?为什么?A、 不喜欢。因为小儿顽皮,不干活。(你希望他跟着哥哥去劳动?)(你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幸福。)B、 喜欢。因为他很有趣。(大哥、二哥在干活,他偷偷的溜到溪头,趴在草地上剥着莲蓬尝新鲜。这个孩子童年生活中这份精彩的快乐是多么有趣,有多么令人神往。)(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六、回味全文,比较欣赏1、让我们再次回味清平乐村居,配乐朗诵。2、师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唱这首词,学生试唱。3、课件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老师范读,学生朗读,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4、老师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 设计理念:老师的范读,把这首词内在的情趣外化了,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原来古诗词还可以这样读,并努力尝试着把自己心中的感受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堂课接近尾声,教师的结束语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收获,畅所欲言。) 七、展开联想,扩写美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能不能把你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