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558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碳酸镁作为食品添加剂时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等内容。该标准旨在确保碳酸镁在食品应用中的安全性与适宜性,保护消费者健康。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矿物质或化学合成法制得的,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碳酸镁产品。它明确了碳酸镁作为抗结剂、酸度调节剂、营养强化剂等用途时的具体要求。
技术要求
- 感官要求:规定了碳酸镁应为白色粉末,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 理化指标:明确了碳酸镁的含量、水分、砷、铅、汞、镉等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确保其纯度及无毒无害。
- 微生物指标:对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有具体限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试验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检测碳酸镁各项指标(如纯度、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判定依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检验规则
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程序,包括批检验、抽样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办法,确保每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要求。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签:要求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及执行标准等,便于追踪和信息透明。
- 包装:需采用能有效保护产品不受潮、不受污染的材料进行密封包装。
- 运输和贮存:需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避免直射光、高温及潮湿环境,以防变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12-21 颁布
- 2011-02-2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GB 2558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2010-12-21 发布 2011-02-2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GB 25587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GB 255872010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镁乳浊液反应或碳酸钠与可溶性镁盐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分子式 xMgCO3yMg(OH)2nH2O 4 要求 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气味 白色,无臭 取适量试样置于50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 组织状态 粉末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氧化镁(MgO) ,w/% 40.044.0 附录 A 中 A.4 酸不溶物,w/% 0.05 附录 A 中 A.5 氧化钙(CaO),w/% 0.60 附录 A 中 A.6 可溶性盐,w/% 1.0 附录 A 中 A.7 砷(As)/(mg/kg) 3 附录 A 中 A.8 重金属(以 Pb 计)/(mg/kg) 10 附录 A 中 A.9 GB 255872010 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 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GB/T 66822008 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 3696.1、HG/T 3696.2、HG/T 3696.3 之规定制备。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盐酸溶液:1+2。 A.3.1.2 氨水:1+3。 A.3.1.3 氯化铵溶液:100 g/L。 A.3.1.4 碳酸铵溶液:100 g/L。 A.3.1.5 磷酸氢二钠溶液:100 g/L。 A.3.1.6 氢氧化钙溶液:3 g/L。 A.3.2 镁的鉴别 取少量试样,加盐酸溶液,试样溶解。用氨水调至中性,加入氯化铵溶液和碳酸铵溶液不产生沉淀,再加入磷酸氢二钠溶液时应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加氨水也不应溶解。 A.3.3 碳酸盐的鉴别 取少量试样,加盐酸溶液后应产生气泡,该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A.4 氧化镁的测定 同 HG/T 29592000 的 4.4 。 A.5 酸不溶物的测定 同HG/T 29592000 的 4.2。 A.6 氧化钙的测定 同 HG/T 29592000 的 4.3。 A.7 可溶性盐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正丙醇溶液:1+1。 A.7.2 仪器和设备 GB 25587-2010 3 电热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在 105110。 A.7.3 分析步骤 称取约 2g 试样, 精确至 0.01g , 加 100mL 正丙醇溶液。 于搅拌下加热至沸, 冷却至室温。 转移至 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前滤液 15mL。用移液管移取 50mL 滤液,置于已于 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烧杯中,在蒸汽浴上蒸发至干。移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 10511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 A.7.4 结果计算 可溶性盐含量以质量分数 w1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1)计算: %100100/50011=mmmw (A.1) 式中: m0烧杯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1烧杯和残渣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2%。 A.8 砷的测定 A.8.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同 GB/T 5009.762003 的第 2 章。 A.8.2 砷斑法 称取 1.00 g0.01g 试样,置于测砷装置的锥形瓶中,加 5mL(1+3)盐酸溶解,以下按 GB/T 5009.762003 的第 11 章操作。 限量标准溶液的配制:移取 3.00mL 砷标准溶液1mL 溶液含砷(As)1.0g,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A.9 重金属(以Pb计)的测定 称取 1.00g0.01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英国罗伯特与学前教育发展史
- 工厂设计答辩结论撰写要点
- 工程项目管理学习资源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经济法申诉案例试题及答案
- 社会教育节约用水实施路径
- 2025年工程经济经典例题试题及答案
- 冲刺抢分卷03 备战2025年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冲刺抢分卷化学试题03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专用) 含解析
- 生产航天无人机领域装置、海底深水探测动力装置、工业母机直线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如何优化工程绩效评估试题及答案
- 现代工程经济应用实践试题及答案
- 2024国有土地房屋买卖合同
- 招标采购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七下英语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2024中考语文复习 文学文化常识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4:条件分支结构基本应用参考答案
- 口腔医院护理人员礼仪培训课件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田间药效试验》课件
- JJG 443-2023燃油加油机(试行)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第1章 绪论
- 教育教学实习教案幼儿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