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84-1996 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是一项由中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一套明确的指导原则,以便于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因职业暴露导致的急性钡中毒病例。此标准详细阐述了诊断依据、诊断分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以及中毒后的紧急处理和治疗原则。下面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诊断标准
-
接触史确认:首先需确认患者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即在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钡及其化合物,如钡盐、钡的粉尘或蒸汽。
-
临床表现:急性钡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肌肉抽搐、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出现低钾血症、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
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钡含量,以定量分析中毒程度。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血钾水平,因为钡可影响钾离子的正常功能。
处理原则
-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确保患者迅速离开污染源,避免进一步暴露。
-
支持性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如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特别是补充钾离子)、控制心律失常等。
-
解毒措施:虽然没有特定的解钡剂,但可以通过洗胃、导泻等方法减少体内钡的吸收,并根据情况使用吸附剂或利尿剂促进钡的排出。
-
密切监测与后续治疗:中毒患者需接受密切的医学监护,定期复查电解质及钡含量,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诊断分级与处理流程
标准中可能还包含了根据中毒严重程度进行的分级系统,不同等级的中毒对应不同的处理紧迫性和具体干预措施,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