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金刚石、s)+O2(g)CO2(g) H1= - 395.41 kJ/mol C(石墨、s)+O2(g)CO2(g) H2= - 393.51 kJ/mol 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高 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解析】主要考查能量判据的应用。 -得:C(金刚石,s)C(石墨,s) H= - 1.9 kJ/mol。,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c1c2=13 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 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 若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设X在建立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浓度为a X(g)+3Y(g)2Z(g) 起始量(mol/L) c1 c2 c3 变化量(mol/L) a 3a 2a 平衡量(mol/L) c1-a c2-3a c3+2a 0.1 0.3 0.08 达到平衡时c(X)c(Y)=13,而转化的c(X)c(Y)=13,则c1c2=13,A合理C不合理;平衡时Y、Z生成速率之比为其化学计量数之比,B合理;若起始时c3=0,则c1有极大值: c1=0.1 molL-1+0.08 molL-1/2=0.14 molL-1,0c10.14 mo/L。,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 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X,b和d,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4mol/(Lmin);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 mol NO2。,0.04mol/(Lmin),加入0.4 mol NO2,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若最后要达到与原来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B D,3.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若要重新达到平衡时,使c(NO2)/c(N2O4)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D,AB,【解析】分析物质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X为NO2,Y为N2O4; 前10分钟N2O4逐渐减小,NO2逐渐增加,可逆反应从逆反应开始:N2O42NO2 H0; 前10 min的反应速率为:v(NO2)=(0.6-0.2) mol/L10 min=0.04 mol/(Lmin)。 从图象变化可以判断:25 min时,NO2的浓度增大0.4 mol/L,即加入0.4 mol NO2; (3)新平衡比原平衡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了,除了增加NO2外,也可以加入N2O4和缩小体积等方法; (4) K值与温度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若要使新平衡时c(NO2)/c(N2O4)比值变小,即减小NO2平衡浓度、增大N2O4平衡浓度;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增大N2O4或NO2,根据等效平衡原理,相当于增大平衡压强,有利于平衡向缩小气体体积方向移动。,4.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参与下列探究。 (1)生产氢气: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产生水煤气。 C(s)+H2O(g)H2(g)+CO(g) H=+131.3 kJ/mol, S=+133.7JK-1mol-1 该反应在常温下(298K)能否自发 否(填“能”或“否”)。 (2)已知在400时,N2(g)+3H2(g)2NH3(g)的K=0.5, 2NH3(g)N2(g)+3H2(g)的K= 2(填数值)。 400时,在0.5 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1 mol、2 mol,则此时反应v(N2)正 =v(N2)逆(填“”、“”、“=”或“不能确定”)。,否,2,=,4.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参与下列探究。 (3)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某一不同条件下反应并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填序号)。 A.图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 C.图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D.图可能是同温同压下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效果12,D,【解析】体系自由能变化(符号为G,单位为kJ/mol)适合于所有过程的自发性判断。 公式为G=H-TS(T指开尔文温度,单位K,T=273+t); 若G0,不能自发进行(注意单位); (2)反应N2(g)+3H2(g)2NH3(g)的K1=c2(NH3)/c(N2)c3(H2);而反应2NH3(g)N2(g)+3H2(g)的K2=c(N2)c3(H2)/c2(NH3)=1/K1=2;当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1 mol、2 mol时,浓度分别为4 mol/L、2 mol/L、4 mol/L,则Qc=c2(NH3)/c(N2)c3(H2)=42423=1/2=K1;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析】体系自由能变化(符号为G,单位为kJ/mol)适合于所有过程的自发性判断。 (3)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只有D正确。,【例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H2CO+H2O。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 mol CO。那么当H2改为9 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 1.2 mol B. 1.5 mol C. 1.8 mol D. 2.5 mol,典例精析,典例精析,C,典例精析,【评注】 对于可逆反应,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即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大于零。,【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CO2+H2CO+H2O 起始 1 3 0 0 转化 x x x x 平衡 0.25 2.25 0.75 0.75 在此基础上,当增加H2的量,平衡右移,CO2的转化率增大,CO、H2O的物质的量均增大。设平衡移动后,CO、H2O的物质的量为a,则a0.75+0.75=1.5。但CO2不能完全转化,(若CO2完全转化,则a=2),故a2。因而a的取值范围:1.5a2。,典例精析,变式1,温度小于1240K或小于967,【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根据判据:G=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 即(-94.0 kJmol-1)103 J/kJ-T(-75.8 Jmol-1K-1)0, 则T1240K或T967(t=1240-273=967)。,【例2】 将不同量的H2O(气)和CO气体分别通入到一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催化剂加热CO2(g)+H2(g) 得到以下三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数据,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典例精析,典例精析,0.16 molL-1min-1,【例2】 将不同量的H2O(气)和CO气体分别通入到一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催化剂加热CO2(g)+H2(g) 得到以下三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在650时平衡常数数值为 8/3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填“吸”或“放”) 放热热反应。,典例精析,典例精析,8/3,吸,【例2】 将不同量的H2O(气)和CO气体分别通入到一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O(g)+CO(g)催化剂加热CO2(g)+H2(g) 得到以下三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1 。,典例精析,典例精析,2a=b1,【例2】 (2)下图1、2表示上述反应在时刻t1达到平衡,在时刻t2因改变某个条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图1中时刻t2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写一条即可,下 同)。 图2中时刻t2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典例精析,典例精析,增大压强,降低温度,【例2】 (3)在850时,其平衡常数K=1,850时在该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I CO,3.0 mol H2O,1.0 mol CO2,5.0 mol H2,此时反应向 逆反应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典例精析,典例精析,逆反应,0.8 mol,典例精析,【解析】 (1)根据速率概念:v(CO2)= 2-1.2 mol/L5 min=0.16 mol/(Lmin);650时平衡常数K=c(CO2)c(H2)/c(H2O)c(CO)=0.80.8/0.21.2=83;900时平衡常数为1/61;即2a=b1。 (2)速率加快而平衡不移动,可能的条件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实现;,典例精析,【解析】 (3) Qc=c(CO2)c(H2)/c(H2O)c(CO)=1.05.0/3.01.0=53K,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常数K=c(CO2)c(H2)/c(H2O)c(CO) =(1.0-x)(5.0-x)(3.0+x)(1.0+x)=1,解得x=0.2 mol/L, 则c(CO2)平=0.8 mol/L。,典例精析,变式1,典例精析,变式1,C,典例精析,【解析】前4 min时v(CO)=0.1875 mol/(Lmin);Qc=(0.750.75)/(0.253.25)=9/131,而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1。,【备选题】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1)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为 0.025 mol/(Lmin) 。,典例精析,0.025 mol/(Lmin),【备选题】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NH3)2/c(N2)c(H2)3 。,典例精析,K=c(NH3)2/c(N2)c(H2)3,【备选题】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 A.0.20 mol/L B.0.12 mol/L C.0.10 mol/L D.0.08 mol/L,典例精析,AC,【备选题】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典例精析,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变,【备选题】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0 ; 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 mol/L),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典例精析,典例精析,【解析】 (1) v(NH3)=0.1 mol/L4 min=0.025 mol/(Lmin); (3)若改变温度,平衡可能向左或向右移动,但各物质的量不为0,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0c(NH3)0.1 mol/L;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0.1 mol/Lc(NH3)0.2 mol/L; (4)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方法指导,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导,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导,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导,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导,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注意: (1)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可逆反应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能,但可逆反应在未进行到最大限度之前还不是化学平衡状态,一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状态,就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要抓住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注意压强对气体等体积变化的影响。掌握常见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 (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的本质,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是现象。,方法指导,2.改变压强的实质 改变压强的实质是使体系中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同时改变相同倍数;凡是能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同时改变相同倍数的方法均可以看成是压强发生改变;反之,都不能认为是压强改变的影响。,高考回放,(2007上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2nB/3tB mol(Lmin) -1。,c(CH3OH)/c(CO)c2(H2),减小,v(H2)=2nB/3tB mol(Lmin) -1,高考回放,(2007上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bc,高考回放,(2007上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Cu2O+CO2Cu+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2O+CO2Cu+CO2,高考回放,【解析】图中看出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量越小,说明正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沟通与礼仪
-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放管服培训课件
- 四川省江油市六校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金华市国际实验学校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安顺市名校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咸宁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二道区七校联考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共艺术-音乐篇(中职公共艺术)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MES运行管理办法
- 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集团招商引资管理办法
- 2025年天文地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园区工作薪酬管理办法
- 劳动仲裁流程课件培训
- 睑腺炎的护理与治疗
- 2025至2030中国空气制水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融资报告
- 公司礼仪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稀土储氢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