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1页
余杭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2页
余杭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3页
余杭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及其发展状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杭春节风俗习惯 余杭地处杭州北部,地广人众,风俗繁杂。大凡安土重迁,与自然为伍,精致有余,开拓不足。东部平原水多,舟楫为居,百货所聚,民善经营,俗尚奢侈;西部高地多山,俗朴俭素,不事华饰,民颇负气。但随社会交通融会,周边各个地区的不同风俗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余杭的春节风俗习惯是不断由余杭境内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余杭的春节习俗与浙江一带的春节风俗既有共性又有它自己鲜明的特性。从良渚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表明,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余杭先民的原始村落,就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有些传统节日已经弱化,就像七夕节,重阳节,在余杭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被淡化。即使是春节这个对百姓来说最注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由繁到简的变化。当然由于民间习俗的承传性,不少习俗仍在延续。- S1 S&4 P. ?& UX. R& A3 M4 h新0 H! R& v! w, 新浪乐居论余杭的春节,据说是一年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过年乃是祝贺丰收的喜庆日子。它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在余杭区的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2 h( . V( S6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这个“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春节前扫尘,是余杭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房产论坛,装修论坛, 扫尘完毕,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旁边挂上春联;在墙壁上、门楣上倒过来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上年画。 ( N+ / K( Y8 r+ Zhz.bbs.house.sina.一副副对联,一个个“福”字,一张张新年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也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到了大年三十的除夕夜,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里都有个重头大戏。那就是“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在桌上摆满菜肴,放上8块年糕,意味着年年高升,再点上蜡烛。在大门的背后要放上两根一样长的甘蔗,意思是节节高,来年能讨个好兆头。祭祖的时候要分三次往小酒盅中倒酒,说一句:“啊太们,慢慢吃!”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下跪敬拜。桌边的长凳是不能碰到的,不然就是对祖宗的不敬。三次酒倒好之后就要在桌边的盆子里边烧佛经了,这时小孩子可以去炉子旁烘手烘膝盖,意味着来年能吃到很多好东西。祭祖完之后,全家人才能吃年夜饭。我国民间除夕夜有吃年夜饭的风俗,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但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繁忙,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丰富的材料做年夜饭。亲属多的家庭更倾向于从原来的习惯中走出来,到饭店吃年夜饭。吃完饭就可以放鞭炮和烟花,辟邪驱鬼,祈求平安。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活动的增多,也有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到了晚上8点,有些老太太们要去佛堂里念经祈福,直到大年初一早上6点才算结束。请财神以前一般是在正月初二那天举行的,现在为了方便改为除夕夜晚上10点,在房内供上关公和财神像,以丰厚的贡品祭他。大年初一凌晨的时候,去佛堂里面烧香拜菩萨可以保佑来年平安健康,烧到头香的人是运气最好的!除夕的娱乐活动,最近10几年来,看春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不过近两三年,春晚的质量不高,看春晚就没有那么普遍了。过年,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这个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6 R) q0 C/ C+ i F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大年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现代和时尚元素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中来,网上拜年、手机拜年,成了春节新的普遍的拜年方式。大年初二这一天,余杭的习俗规定出嫁的女子才能回娘家的省亲。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和走访亲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巧克力糖,银耳蜜枣汤(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在春节的饮食上,春卷,这道美食在春节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有着迎接新春之意。还有就是余杭的特产刺毛肉圆,在肉圆外面裹上一层糯米,滋味香嫩多汁。在10多年前,去走亲访友的时候有送蛋糕的风俗,现在礼物都换成营养品和大礼包了。近几年余杭区的春节流行大聚会,互有走动的亲戚定个日子,在饭店办个5、6桌,或东家轮着承担,或按户分担。可以在某家,可以在某酒家,一次过后,不来的算是自动放弃。余杭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例如,在正月里,小孩子是不准哭闹的。老少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不小心说了是要用厕纸擦嘴巴的(我小时候就被擦过,当然了,是干净的厕纸)。不许打破碗碟,打破了要说一句“落地开花”或“岁岁平安”谐音“碎碎平安”。年初一不能扫地,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春节的尾声是元宵节。传说是古代的天鹅降于人间,被猎人射伤。玉皇大帝提天鹅报仇,在正月十五派天将下凡,吧人畜烧死。仙人认为不妥,冒着生命危险告诉老百姓。人们在正月十五前后,户户挂上红灯,放烟花火炮,装出着火的样子,骗过玉帝,人间才避免了一场灾祸。90年代,余杭的元宵节有一条街的花灯会,花灯都是各个小区,学校的人们之间亲手做的,挂在街道两旁,也有卖花灯的,来看灯会的人摩肩接踵。而近10年来,元宵灯会都举办在余杭区人民广场上,花灯由小灯笼演变成大型的艺术品,用来展现余杭各个镇的风貌或特色,看不到灯笼小巧玲珑的形状了,也不用来卖了。传统的元宵节目有余杭特色的滚灯,舞狮舞龙会,但现在规模没以前那么宏大了,已经成为了文化保护对象。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个饮食风俗,吃汤圆的目的是祈求家庭团圆,追求亲情凝聚力,有团团圆圆之意。 有人说“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似乎天天在过年,春节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春节的功能真的会失去吗?答案是否定的。经过调查得知,老、中、青三代人对春节的关注度均超过了90,春节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不可动摇。同时春节的地位、意义及春节的过法在中老年(46至55岁及以上)、青壮年(26至45岁)和青少年(16至25岁)这三个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春节的诸多观念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中老年人仍秉承着春节的传统,青壮年则讲求春节的实惠,崇尚新潮的青少年中有16的人认为“社会节奏加快,春节冗长的习俗与时代格格不入”,他们已将诸多的流行元素逐一注入传统的春节之中。春节能够长久的传承下来,其主要原因是春节文化植根于悠久的农业文化土壤中,是对一年辛苦劳作的庆祝,对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历代统治阶级对春节的肯定和提倡,因为春节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办灯会,滚灯,舞龙舞狮,有利于活跃城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