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第1章绪论.ppt_第1页
语用学第1章绪论.ppt_第2页
语用学第1章绪论.ppt_第3页
语用学第1章绪论.ppt_第4页
语用学第1章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选读的参考书国内: 语用学严辰松、高航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简明语用学教程,熊学亮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冉永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语用学十二讲,李捷、何自然、霍永寿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何自然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语 用 学,可选读的参考书国外: Pragmatics,Stephen C. Levinson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外研社2001引进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Jacob L. Mey著,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3第1版,2001第2版,外研社2001引进第2版 语用学阐释(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著,钱冠连、霍永寿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Dan Sperber & Deirdre Wilson著,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86第1版,1995第2版,外研社2001引进第2版 该书中译本:关联:交际与认知,法丹斯珀波、英迪埃珏威尔逊著,蒋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论文集),Kenneth R. Rose, Gabriele Kasper 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语用学文献选读(英文),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章 绪论,1.1 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1.1.1“pragmatics”的提出,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rice),卡尔纳普,1938,符号理论基础 符号学(semiotics/ semiotic),符号关系学/句法学(syntactics/syntax) the formal relation of signs to one another 语义学(semantics) the relations of signs to the objects to which the signs are applicable 语用学(pragmatics) the relation of signs to interpreters,1938, 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如果一项研究明确地涉及说话者,或者用更一般的说法,涉及语言的使用者,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研究归入语用学的领域。,pragmatics,pragma- 行动,做,语用学 (语言实用学/语言使用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跟语言的具体的使用者有关的意义,(1)Ice floats on water. (2)Its raining. (3)I am hungry.,pragmatic(al) 实用主义的,1.1.2语用学研究的进展,1955年,奥斯汀,六七十年代,塞尔,1967年,格赖斯,1974年,萨克斯等,1.1.3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的标志,1.1.4语用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70年代 兴起阶段,80年代 定型阶段,90年代以来 成熟阶段,国际的学会: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 (IPrA),国际语用学会。1986年成立,现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会员。 国外的期刊: Journal of Pragmatics语用学杂志或译语用学学刊,1977年创刊。 The Journal of Pragmatics is a peer-reviewed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of Pragmatics was established in 1977 by Jacob L. Mey (at that time Odense University) and Hartmut Haberland (Roskilde University). The journal has an impact factor of 0.798. The editors in chief are Jonathan Culpeper (Lancaster University) and Neal R. Norrick (Saarland University).,国外的网站: /journal-of-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的官方网站 /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的官方网站 http:/ipra.ua.ac.be/ 国际语用学会的官方网站。会刊:Pragmatics,1991年创刊。,国内的学会: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CPrA。成立于2004年。 1989年,第一届中国语用学研讨会在广州外国语学院举行。2011年第12届。 国内的期刊: 语用学研究,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刊。以书代刊,目前已出3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语用学研究(第一辑),何自然、陈新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语用学研究(第二辑),何自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语用学研究(第三辑),何自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国内的网站: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1.2 语用学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学背景,索绪尔:注重“语言”,不注重“言语”,乔姆斯基:注重“语言能力” ,不注重“语言使用”,对语义、语言使用的重视,使语用学应运而生,1.2.1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1.2.2也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哲学:奥斯汀,塞尔,格赖斯,社会学:萨克斯、谢格洛夫、杰佛逊,心理学 :关联理论,1.3 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原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又见廖秋忠文集(第192-193页)。 学者们对语用学和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有不同看法,大致有六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有转述。,1.4 语用学的定义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关键词:语境,意义,表达,理解。,1.5 语用学的流派和研究方法 列文森(1983)把语用学分为两大流派: 1、英美学派,范围严格确定,论题有限,如指示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会话结构等。比较接近传统的语言学,就像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那样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可以叫做微观语用学。 2、欧洲大陆学派,研究范围较广,主张凡是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关的都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把语用学看成是语言功能的一种综观。可以叫宏观语用学。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纯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1.6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语用学至少有这样四个研究面(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 1研究特定语汇和语言结构的语用属性。 话题标记语,语用含糊, 2研究说话人意义。 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礼貌策略 3研究听话人意义。 关联理论 4研究语篇意义。 会话分析,1.7 语用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桥梁下第25课“语法例释”中说:,“之所以是因为”这一格式所构成的因果复句,先用“之所以”引出结果或结论,再用“是因为”说出原因或理由。这种先提出结果后说明原因的格式,更强调突出了原因或理由。“之所以”一般放在前一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之所以”前边的主语不能省去。例如:,(1)阿里之所以学汉语,完全是因为工作的需要。 (2)安娜之所以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是因为她平时努力学习。 (3)这块金牌之所以特别有意义,是因为它是香港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4)这件毛衣之所以特别珍贵,是因为它是妈妈亲手织的。 (5)这篇课文之所以特别难懂,是因为有很多半文半白的句子。 (6)他之所以受得了委屈,能吃苦,有毅力,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苦难中。,(1)我相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努力。,(2)他之所以再给我夹菜,是因为看到碗里边的菜经吃完了。,他们把每种菜都一一地夹到我的碗。这样一来,我觉得他们是尊敬我,我就二话没说,直接把菜都吃完。他之所以再给我夹菜,是因为看到碗里边的菜经吃完了。每次给我夹菜后,我就会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可是第一次,二次,现在已经第三次了,我肚子饱得快不行了,就想方设法要从这个状况下逃出去。,(3)那时,已经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要吃午饭。可是,我之所以什么都不想吃,是因为没有口味。,(4)有一天,从早上到晚上一直肚子和肠子疼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给他打电话。看钟表已经黎明一点了。他马上过来看我的样子。他之所以一看我的样子就知道了病名,是因为他是北京中医大学本科三年纪。他说:“你昨天和今天吃什么?”,S之所以P,是因为X 。,“SP”构成一个陈述。 这个陈述应该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已经知道的情况,是一个已知的结果。说话人自己当然知道这个结果,同时说话人也认为听话人知道这个结果。 这个句式用于对一个已知的现象或事件作出原因或理由上的解释说明。,“之所以是因为”这一格式所构成的因果复句,先用“之所以”引出结果或结论,再用“是因为”说出原因或理由。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