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词 类,一 词类的划分,(一)词类划分的标准 (二)实词 (三)虚词 (四)次类和小类的划分,(一)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在语法上的区别性特征。 词在语法上的区别性特征,简称词的语法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 第二,词的组合能力。 第三,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1)意义不能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 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样看起来,好像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 的。 实际上根据词的意义来划分词类是行不通的。因为表示同类概念 的词,语法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战争”和“战斗”都表示行为,可 是“战争”是名词,“战斗”是动词;“红”和“红色”都表示颜色,“红” 是形容词,而“红色”是名词。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特征的类。但是根据语法特征分出的类,在 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可见词的语法特征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 系。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特征,不能根据意义。,(2)词的语法形式,词的语法形式,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 有的语言可以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例如英语: A B C horse(马) high(高) deny(否认) hat(帽子) big(大) collect(收集) tree(树) old(老,旧) remember(记得) A类词有数的变化(复数加词尾S),B类词有级的变化(比 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C类词有时的变 化(过去时加词尾ed)。根据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可以把这些 词分为三类: A是名词,B是形容词,C是动词。,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因此给汉语 的词分类不能主要根据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只能主要根 据词的语法功能。 (1)前加虚语素: 老师 老张 老大 老三(名词的形式标记) (2)后加虚语素: 桌子 剪子 胖子 日子(名词的形式标记) 绿化 美化 工业化 合作化(动词的形式标记) (3)重叠方式: 漂亮 漂漂亮亮 干净 干干净净 (AABB的重叠方式) 研究 研究研究 讨论 讨论讨论 (ABAB的重叠方式),(3)词的语法功能,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 据的语法位置。举例来说,形容词的功能有:a,前加 “很”。b后加“的”。C后加“了”。d作谓语。e作 定语。 很明显,凭借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它跟别 的词类区别开来。举例来说,名词不具备a,c,d几项, 动词不具备a、e等项,同时名词、动词的语法功能里也 有一些是形容词所没有的。我们给汉语的词分类,根据 的就是这些功能上的异同。,词的组合能力,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 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比如: 过火 过问 过失 “过火”是形容词,既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又能受程度副词 “很”的修饰(不过火/很过火);“过问”是动词,能受“不”的修饰 (不过问),却不能受“很”的修饰(“很过问);“过失”是名词, 既不能受“不”的修饰,也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过失”很过 失)。从另一方面看,名词“过失”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 (一个过失多种过失),形容词“过火”和动词“过问”都不能受表 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一个过火“多种过火”一个过问” 多种过问)。,词的造句功用,词的造句功用,指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比如: 而且 因为 所以 有过失 过失很大 行动过火 大家过问 “过失、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因为、所 以”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过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不能单 独充当谓语;“过火”和“过问”叶以单独充当谓语,大多数情况 下不充当主语、宾语。,汉语的词类体系,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在这一分类系列里,最起作用的是词的 组合能力方面的特征。 实词和虚词在语法上的区别,表现在造句功用的不同:实词能充 当基于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虚词不仅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 语,大多数连句子结构中的其他成分也不能充当。,词 类,实 词,副词,量词,代词,虚 词,数词,形容词,介词,助词,名词,拟音词,连词,动词,(二)实词,量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名 词,名词的分类 名词和量词的关系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1)名词的分类,(a)人物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如“来宾、运动员。火车、规则” 等等。 (b)时地名词:表示处所或时间。如“北京。图书馆、假日、春 天”等等。 (c)方 位 词:表示方向和关系位之置。如“上、下、前、后、东、 西、南、北、左、右、里、外、中、间、内、旁”和“以上、以下、 之前、之后、东边、西边、南面、北面、里头、外头、卜下、左右、 前后、里外、当中、底下”等。 方位词是一类特殊的名词。方位词数量有限,可以全部列举,是 名词里一个封闭的小类。方位词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时地名词,如 “向后转”,“以前没出过这种事”;方位词又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边, 一起组成方位短语,如“屋子后有一棵枣树”,“解放以前这里是一片 荒山”。,(2)名词和量词的关系,(1)可数名词。这类名词的特点是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例如:书(本)、 灯(盏)、笔(枝)、马(匹)。 (2)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没有适用的个体量词。例如:水、酒、土、面 粉、肉、布。这类名词只能选择以下三类量词:(a)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 (度量词),尺、斤。(b)由名词转来的量词(临时量词),例如:桶、袋。 (C)不定量词“点儿”和“些”。 (3)集合名词。集合名词前头也不能加个体量词,例如:父母、亲友、衣物、 军火。例如:一部分师生、一批军火、一些亲友。由名词性词根加量词性词根组 成的复合名词(纸张、枪枝、人口、车辆、船只)以及带后加成分“们”的合成词 (人们、孩子们、同学们)都是集合名词。 (4)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前头只能加“种、类、点儿、些”或“次、回、遍、 顿、趟”等动量词的名词。例如:(一种、这些)礼节、(请了一次)客。 (5)专有名词。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数量词修饰,但是专有名词并不 是绝对不受数量词修饰,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词) |有两个李逵,一个是真李逵,一个是假李逵。,(3)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一般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 不能受副词的修饰 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 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一般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数量短语+名词 五架飞机 一位工人 六个苹果 八座图书馆 也有一些名词通常不受数量短语修饰,这跟它们本 身所表示的意义有关。如“鲁迅、北京”之类表示专一对 象,“东边、国外”之类表示不可计数的方所,这些名词 在一般情况下都不跟数量短语组合。又如“人群、车辆、 马匹”之类表示群体对象,它们前边不能用表示定量的数 量短语。,不能受副词的修饰,副词+名词 *不飞机 *不工人 *也苹果 *很图书馆 在名词谓语句中,有时可以在名词之前加上副词。例 如: 今天才星期二。,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例如: 在南宁 到桂林 对于中国 关于前途 把钢笔(弄丢了) 被敌人(杀害了),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李林把钢笔弄丢了。 |_| |_| 主语 谓语 李林今天打扫教室。 |_|_| |_|_| |_|_| 宾语,动 词,动词的语法特征 动词的分类,动词的语法特征,(A)能用否定副词修饰。 (B)动词常常用加“了”、“着”、“过”、“起来”、 “下去”或重叠的方式表示“时态”。 (C)一般能进人“X不X”的格式,并且大多数能 带宾语。有的动词只能说成“X没X”,不能说成 “X不X”。 (D)经常充当谓语中心语,大部分动词能带宾 语,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但是能用在名词后边构 成主谓词组。,(A)能用否定副词修饰,能用副词“不”或“没有(没)”修饰。例如: 不研究问题 没有来 使用“不”和“没”(没有)表达的意思是 有一定的差别的。例如: 我不吃饭。 我没吃饭。,(B)带动态助词、趋向动词或重叠表示“时态”,许多动词能带上动态助词“着、了、过”。“说了”是 完成态,“说着”是进行态,“说过”是经验态。 遗失了 遗失过 *遗失着 逝世了 *逝世着 *逝世过 动词还常常用加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的方式表示 “时态”。“说起来”是开始态,“说下去”是继续态。 用重叠方式表示尝试态的动词。单音的重叠之后重叠 方式为AA,双音的用ABAB的方式重叠。例如,“看看”、“洗洗”、“锻炼锻炼”、“研究研究”。,(C)能进入“X不X”或“X没X”,动词一般能进人“X不X”的格式,并且大多数 能带宾语。例如“看不看?”“保留不保留?” 有的动词只能说成“X没X”,不能说成“X不 X”,这也跟动词本身的意义有关。例如: 听见没听见? *听见不听见? 这是因为“听见”一词所表示的行为是已经实现的。,(D)能充当谓语可以带宾语,经常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如:“挑重担”、 “帮别人”、“树立典型”、“发扬民主”。少 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但是能用在名词后边 构成主谓词组,如“干部带头”、“全厂动 手”、“病号休息”。,动词的分类,行为他动词 行为自动词 心理活动动词 行止动词 使令动词,有无动词 比似动词 判断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行为他动词、行为自动词和心理活动动词数目最多,所占比例最大。,行为动词,(1)行为他动词 表示以某种事物为对象的动作行为。如“看、洗、打、讨论、考察、保留”等。 (2)行为自动词 表示不以某种事物为对象的动作行为。“睡、飞、飘、哭泣、咳嗽、游泳”等。,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喜欢 厌恶、敬佩、希望”等。 (1)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 “很想”、“非常喜欢”、“特别讨厌”。 (2)可以带宾语: “很想家”、“非 常喜欢古典文学”、“特别讨厌那个家 伙”。,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例如: “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使令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例如: “使、令、叫、请、教、让、迫使、逼 使、命令、请求”等。,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 “有”和“没、没有”。“没、没有”相当 于文言里头的“无”。,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 如、如词、仿佛”等,可以构成比况短语。,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或肯定。只有一个“是”。 “是”的基本用途是带上判断宾语一起对主语进行断定。 如“李白是唐朝人”,“是唐朝人”对“李白”进行断定,其 中“唐朝人”是判断宾语。 注意:“是小王开的门”(开门的是小王)、“是瓦 特发明的蒸汽机”、“是他把手风琴弄坏的”。 “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表示肯定语 气,有强调作用。如“我懂了!我是懂了!”“这孩子是漂 亮!”这样的“是”,可以认为是句子结构中的辅助性材料。,能愿动词,表示行为或状况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意愿性。 (1)“能、会、能够、可能、可以”等,表示可能性; (2)“应、应该、应当、要”等,表示必要性;(3) “愿、愿意、肯、敢、要”等,表示意愿性。 能愿动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其基本用途是同动词、 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这类动词不仅一般能进入“X不 X”的格式,而且能进入“不X不”的格式。如:“能不能去? /不能不去!”“应不应去?/不应不去”“敢不敢去? 不敢不去?”,趋向动词,表示动词的趋向。包括表示单纯趋向的“来、 去”、“上、下、进、出、回、过、开、起”以 及表示复合趋向的“上来、上去、下来、下去、 回来、回去”等等。 趋向动词也是一类特殊的动词。趋向动词一 般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行为自动词或行为他动 词,如:“我去”,“开门”;另一方面,趋向动词 全都可以附着在动词或某些形容词后边,一起组 成动趋式正补短语,如:“我跑去”,“推开门”。,形 容 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形容词的分类,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我们用来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有以下两项: (1)前边能不能加“很”, (2)后边能不能带宾语。 1 + + 想怕爱喜欢关心害怕赞成同意相信怀疑羡慕 2 - + 唱念看切杀买说有讨论发展分析具有 3 - - 醒瘫歇谢(花儿了)肿锈醉咳嗽游行让步 地震游泳休息病化(冰了)死 | 4 + - 大红远好胖累困乏酸(手酸了)饱痒结实干净 前三类是动词,最后一类是形容词。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 凡不受“很”修饰或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动词。,形容词的分类,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例如,“好、坏、红、黑、老实、谦虚、愉快”。 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 容词(大方、干净、规矩、伟大)。 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包括: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小小的。 (2)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干干净净(的)。 (3)“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注意:这一类形容 词跟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不同,一般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这一类形容 词的重叠式是ABAB。 (4)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BB式:“黑乎乎、绿油油、慢腾腾、硬梆梆”,A 里BC式:“脏里呱唧”,A不BC式:“灰不溜秋、白不雌列”。双音节形容词带后缀 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少数例子。 (5)“f+形容词+的”形式的合成词(f代表“很、挺”一类程度副词):挺好 的、很小的、怪可怜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 属性,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从 语法功能上看,这两类形容词也有很大的 区别。性质形容词作修饰语远不如状态形 容词自由,无论定语或状语都是如此。,性质形容词做定语修饰名词 性质形容词做定语修饰名词有带“的”和不带“的”两种格式, 例如“新书”和“新的书”,“大孩子”和“大的孩子”,“干净衣 服”和“干净的衣服”。在不带“的”的格式里,形容词和名词的 配合受到限制,比如可以说“白纸”“白头发”,但是不说或不 大说“白手”“白家具”。又如: 贵东西 ?贵手绢儿 厚 书 ?厚 雪 薄 纸 ?薄灰尘小 自行车 ?小报复 脏衣服 ?脏糖香 花 儿 ?香 饭 窄心眼儿 ?窄 布 凉 水 ?凉 脸,状态形容词作定语 为什么“贵手绢儿”一类格式不说或不常说,并不是因为“贵”和 “手绢儿”意义上不能配合。我们只要把这些格式里的性质形容词换 成跟它对应的状态形容词,就能造成合法的格式,例如: ?白手 雪白的手 ?贵手绢儿 挺贵的手绢儿 ?薄灰尘 薄薄的灰尘 ?脏糖 脏里呱唧的糖 ?窄布 很窄的布 ?凉脸 冰凉的脸 ?厚雪 老厚的雪 ?香饭 香喷喷的饭 ?小报复 小小的报复 ?短沉默 短短的沉默 性质形容词直接(不带“的”)修饰名词的格式是受限制的, 而状态形容词则可以自由地修饰名词。,形容词作状语,无论是单音节或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作状语都受到限制。例如可以 说“轻放”,不能说“”轻搁”;可以说“慢走”,不能说“*慢游”;可以 说“重打”,不能说“*重揍”。状态形容词作状语就不受什么限制。比 较: *轻搁 轻轻地捆 *慢游 慢慢地游 *重接 重重地揍 *紧拿 紧紧地拿着 *酽沏 酽酽的沏一杯茶 *热喝下去 热呼呼地喝下去 *好写一篇 好好地写一篇,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一般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一律不能带宾语。 不同的形容词有不同的重叠方式: 单音节形容词:AA; 双音节形容词:AABB、ABAB、A里AB。 能修饰名词。 有些形容词能修饰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一般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一律不能带宾语。如“愉快”可以说成“很愉快,非常愉快”,但它的后边不能出现宾语。 心理活动动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又能带宾语,跟形容词有所不同。如“很佩服(他),非常佩服(这位老学者)”,“佩服”是心理活动动词。 一般能用副词“不”和“很”修饰,如“不冷”、“不骄傲”、“不马虎”、“很热”、“很虚心”、“很认真”。少数形容词,如“雪白”、“冰凉”、“绿油油”之类,不能用“不”和“很”修饰。,重叠方式,单音节形容词按AA方式重叠。例如:“红红红,黑黑黑”。单音节形容 词重叠之后,第二个字不读轻声。 双音节形容词一般可以按AABB的方式重叠。例如:老实老老实实,干净 干干净净,仔细仔仔细细。 “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少数双音节形容词跟一般 的双音节形容词不同。一般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这一类形容词的重叠 式是ABAB。 有些形容词重叠后用来修饰动词的时候,表示程度的加强,有“很”或“相当” 的意思。例如“高高地举了起来”、“细细地看了一遍”;用来修饰名词的时候, 不但没有加重、强调的意味,反而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短短的头发”、 “大大的眼睛”。 某些表示人们不喜爱的性状的形容词,还可以按A里AB的方式重叠,重叠后 既有“很”的意思,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 马虎马里马虎,罗嗦罗里罗嗦,慌张慌里慌张。,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 新书=形容词+名词 大个子=形容词+名词 虚心的人=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有些形容词能修饰动词。例如: 大嚷大叫=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快装快卸=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分类,(1)普通形容词 普通形容词具备充当谓语的功用,大都能受程 度副词的修饰。前面所举的例子,全是普通形容词。 (2)非谓形容词 非谓形容词不能直接充当谓语,不能受程度副 词的修饰。它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例如: 男:女 金:银 雌:雄 阴性:阳性 西式:中式 正:副 正:负 有限:无限 双边:多边 民用:军用 这是性质比较特殊的一类形容词,一般充当定语,如果用于谓语部 分,必须出现在“是的”之间。如:“小型-小型水库”、“这水 库是小型的”。这一类形容词不能用“不”否定,有的可以用“非”来 否定。,数 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数目可以用 一个数词表示,如“一”、“五”,也可以用 数词词组表示,如“一千三百五十七”、“四 分之一”。 数词和量词的组合称为数量词组。数 量词组常与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 正、补充等关系。,数词的分类,(1)系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几、多少。 (2)位数词:十、百、千、万、亿。系数词能够放在位数词之前组成复合 的数词。例如:二十、三千、几亿。“十”是系数词兼位数词,因为可以说“十 万”,又可以说“二十”。 (3)基数和序数:数词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基数表示数量多少,序数表示 次序先后。例如“三”是基数,“第三”是序数。数词或数词词组前边可以加上 助词“第”、“初”表示次序,如“第十五(排)”、“第一二(名)”、“初九”、“初 三”,“初”后边的数词限于一至十。 (4)概数词:来、多、好几。概数词放在复合数词和量词之间表示概数。 例如:二十来个、三百多本、二十好几个。系数词也能占据这个位置,例如: 二十五个,可见概数词和系数词性质相近。“好几”能放在量词或位数词前头。 例如:好几个、好几百。“多”和“来”不能占据这两种位置。(*来个,*多个, *来万,*多万),量 词,量词的语法特征 量词的分类,量词的语法特征,(1)能跟数词组合,而且一般跟数词结合使用。如 “一个、三位、五斤、七两”。量词和数词的结合通常表 示一般的数量关系;少数量词,同数词结合之后表示倍 数或分数,如“三倍、七分、八成”。 (2)单音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或强调 “多”。重叠的量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句句都是实 话”,“句句”作主语,等于说“每句”;又如“白云朵朵”, “朵朵”作谓语,强调多。,(A)尺 寸 斤 两 公斤 克 亩 公顷 点 些 (B)个 只 件 条 根 架 堆 队 双 副 (C)下 次 遍 趟 场 回 番 阵 (A)组能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边(“一尺布”、“两公斤油”、“一尺长”、“两 公斤重”),要求同名词或形容词配合。 (B)组专门用在名词前边,要求同名词配合。这两组合称“物量词”。 (C)组经常用在动词后边(“看一下”、“说一遍”),要求同动词配合,叫 “动量词”。哪些量词能跟哪些名词或动词配合,有一定的习惯,在这方面普通话 同方言之间有显著的差别。普通话说“一把刀”,广州话说“一张刀”;普通话说 “一辆车”,长沙话说“一把车子”;普通话说“一头牛”,上海话说“一只牛”。我们 应该采取规范的说法。,量词的分类,代 词,有些代词的主要作用是代替,有些代词的主 要作用是疑问,有些代词的主要作用是指点。 按照不同的作用,我们把代词分成三小类: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代词的分类 代词的灵活应用,代词的分类,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对人物起称代作用的代词。“我、咱(第一人称),你、 您(第二人称),他、她、它(第三人称)”。这些人称代词都可以加“们”表示 多数。“我们”、“咱们”的区别。此外,人称代词还包括“自己(复称)、人 家(泛称)、大家(总称)”等。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区别作用的代词。例如,“这(近 指)、那(远指)”和由它们构成的“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会儿、那会儿、 这么些、那么些、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等。此外,“每、 各(分指)、某(不定指)、另(旁指)、一切、所有、任何(统指)”等是特 殊的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求代作用的代词。这类代词,不是 直接指代某个对象,而是通过询问,求代某个对象。如“谁、什么、哪儿、哪里、 几时、多会儿、多少、几、怎么、怎样、怎么样、什么样”等。,代词的灵活应用,任指 用来强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疑问代词可以表示任指 疑问。例如,“新中国的青年谁都感到幸福”“我们什么困难都可 以克服”。 虚指 用来指代说不出来的若有若无的事物。疑问代词可以 表示虚指。例如,“他没有说什么”、“我好象在哪儿见过这个人”。 不定指 是有特定的指代范围,但指代的对象不确定。人称代 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可以表示不定指。例如,“他爱怎么办 就怎么办吧。”“你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三) 虚词,虚词是意义比较虚灵,不能充当句子基于成分的词。但是,虚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配合实词造句,协助实词表达意义,帮助句子成分或分句表达关系,是汉语的重要的语法手段。 副词 意义稍实,而且数量最多,能产性较强 介词 连词 助词 拟音词 这是一类特殊的虚词。,数量上是有限的,是相对封闭的,副 词,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的分类,副词的语法特征,从组合能力看,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 般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程度副词主 要用来修饰形容词,有时也修饰动词,如“对他很了解”。情状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语气副词常用来作全句的修饰语,其余的或用来修 饰动词,或用来修饰形容词,大多兼有这两种功能。 从造句功用看,能充当状语。而且,除极少数既能充当状语又 能充当补语,绝大多数只能充当状语。由于既能充当状语又能充当 补语的副词为数极少,限于“很、极、万分”这几个(很机智,机智 得很,极灵活,灵活极了,万分兴奋,兴奋万分),因此可以认为 副词具有纯状语性。 有些副词有关联作用,能够把动词、形容词或者词组、句子组 合在一起。如“越做越好”、“又酸又苦”、“既有现代化工业,又有 现代化农业”。,副词的分类(一),(1)程度副词。例如,“很、十分、非常、最、太、极、更、 特别、格外、较、稍、比较、略、稍微、略微、越发、更加、过 于、越发”等。 (2)范围副词。例如“都、全都、总、总共、统统、也、仅 仅、只、都、仅、共、全都、 一共、一齐、一概”等。 (3)时间副词。例如,“正、在、正在、马上、立刻、立即、 刚、已经、曾经、往往、一直、渐渐、常常、始终、终于、偶而、 忽然”等。 (4)频率副词。例如“再、又、也、还、一再、再三、再次、 屡次”等。,副词的分类(二),(5)否定副词。例如“不、没、未、别、甭、莫、勿、没有、未 必、不用”等。 (6)语气副词。例如“必、准、必定、当然、的确、简直、几乎、 也许、大概、其实、索性、果然、居然、竟然、幸亏、偏偏、反倒、 倒反、难道、莫非”等。 (7)关联副词。关联副词用在词语或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除 了“却”,经常用作关联副词的还有“既、又、也、就、才、还”等等。 (8)情状副词。如“亲自”、“互相”、“肆意”、“竭力”、“大 力”、“大肆”、“相继”、“陆续”、“悄悄”、“赶紧”等。,介 词,介词的类型 介词的语法功能 介词和动词的关系,介词的类型,1表示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让、教、 比、同、给、为”等。 2表示依据的,如“在、根据、依照、凭、遵照”等。 3表示目的、手段、方式的,如“为、为了、为着、 按照、以、通过”等。 4表示时间、处所的,如“自、从、自从、当、往、 朝、沿、在、向、于、顺着、沿着、由”等。,介词的语法特征(一),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即使带上名词也不 能充当谓语,这是它跟动词的区别。例如 “去”是动词,“我去北京”可以成句。“从”是 介词,“我从北京”则不能成句,必须说成“我 从北京来”之类,才算是把话说完整了。,介词的语法特征(二),介词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主要是名词)前 边,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结构的用途是作动词或形容词的 修饰语。例如:“为人民服务”中的“为人民”是介词结构, 修饰“服务”;“通过锻炼有了进步”中的“通过锻炼”是介 词结构,修饰“有了进步”。 介词结构直接用来修饰名词的比较少。修饰名词的介 词结构后边要用助词“的”,如“对于天体的认识”。,介词的语法特征(三),“在”、“向”、“于”、“到”、“给”、 “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 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 “落在我们的肩上:”、“好在大家都知道”、 “走向胜利”、“习惯于这样做”、“勇于实 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 自五大洲”。,介词和动词的关系,现代汉语里的介词大多是从古代的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 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功能。例如: 动词 介词 在 他今天不在家。 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为 我为谁?为大家。大家为此表示高兴。 比 我们比比看。 你比我高。 到 火车到站了。 他到半夜才睡觉。 ,连 词,连词及其作用 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和介词的兼类 连词之间的差异,连词及其作用,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从连接的成分来看,有的是 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来看,有的表 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 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与、而、而且、及、 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 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等。,连词的语法特征(一),连词具有纯连接性。这类词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 作用。例如,“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其中的 “和”只起连接作用,是连词,而“同”和“其他国家” 组成介词短语,修饰“建立和发展”,是介词。 凡是有修饰作用的词,都不是连词。例如,“这个人 不问不开口”,“不不”有关联作用,但两个“不”又 分别起修饰作用,它们是副词,不是连词。,连词的语法特征(二),连词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就是说,连词总要同时关涉到两个 或几个语言单位。语言运用中,只要有连词出现,不管是单个儿使 用还是配对使用,都一定可以找到它所同时关涉的两个或几个语言 单位。凡是只有单向性的词,即可以不在两个单位之间起作用的词, 不是连词。比如介词,总是跟后边的名词等组成介宾短语,具有单 向性,不同于连词。比较: 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 (连词) 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 (介词),连词的语法特征(三),联结分句的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用于前分句 的“因为、虽然、不但”等,既可以用在主语后边,也可 以用在主语前边;用于后分句的“所以、但是、而且”等, 如果分句出现主语,就会用在主语前边。许多关联副词 可以用来联结分句,但关联副词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 比较: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去看一看。(主语前) 我们如果有什么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主 语后),连词和介词的兼类,“和、跟、同、与”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 用法。例如: 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和他一块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连词之间的差异,“和”、“跟”、“同”口语色彩比较浓;“与”带 一些文言色彩,常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及”连 接的成分虽然也是并列,但表达的意思上有轻重 的分别。所以“XX及其他”中用“及”不用“和”。 “而”连接形容词时常表示单纯的联合,如“简 单而朴素”。连接动词还可以含有先后的意味, 如“分而食之”、“一哄而散”;有时连接正反两 面的意思,如“公而忘私”。“而”连接动词的用 法是文言格式的遗留。,助 词,助词的语法特征 助词的分类,助词的语法特征,助词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示附加意义。 如“的、得、着、了、过、们、吗、呢”等。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具有高度附着性,帮助词 语或句子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例如:“你想 过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过”附着在 “想”的后边,表示过去时态;“们”附着在“同学” 后边,表示多数;“的”附着在“什么样”后边,表 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吗”附着在句 子后边,表示疑问语气。,助词的分类,(一)结构助词; (二)时态助词; (三)复数助词; (四)语气助词; (五)其他助词:助词“的”构成的 “的”字结构、助词“所”构成的 “所”字结 构、助词“似的”构成的比况短语。,助词的分类(一),“的”、“地”、“得”是结构助词,在口语里都念“de”。 (一)“的”: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 词组是定语,如“人民的中国”、“推广普通话的经验”。 (二)“地”: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 词组是状语,如“迅速地前进”、“仔仔细细地调查”、“异 乎寻常地热烈”。 (三)“得”: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边的 词或词组是补语,如“干得起劲”、“说得清清楚楚”、“红 得十分可爱”。,助词的分类(二),“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时态。 (一)“着”: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在进行, 如“他大声地说着话”;或表示持续态,指明动作 的结果在持续,如“屋里点着灯”。 (二)“了”:表示完成态,指明动作已经完成, 如“他到了北京”。 (三)“过”:表示经验态,如“他到过北京。”,助词的分类(三),复数助词 用来表示人物的多数。典型的复数助词是“们”。 “们”的附着范围是一般的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如“同学们、 代表们、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 事物名词后边一般不能用“们”。有时带上“们”,如“猫们,花 儿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专用的表人名词后边一般不能用“们”。有时带上“们”,如“王 从周来到的时候,香兰们已经吃过施舍的粥。”(姚雪垠李自 成)这是为了强调突出以某人为代表的某一类人。 一般的表人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用表示确定数目 的定语。例如,不能说“四个同学们,十五个代表们” 。,助词的分类(四),语气助词:附着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 如“啊、嘛、呢、吗、吧、罢了”等。 某些语气助词,既可以用在句末,也可以 用在句中。例如:“你快走啊!”“你啊,就是粗 心大意!”,助词的分类(五),其他助词:凡是附着性强、独立性差、归不进其他各类虚词的 词,都可以归入助词。 助词“的”也可以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 能的“的”字结构。例如:“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 汉豆。”“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 的意思,如“弄点糖儿豆儿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所”经常附着在动词前边,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所见”、“所闻”。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 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读的书”。 “似的”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构成比况短语,使这个词或 词组具有描写的作用。如“花园似的城市”、“石头似的站在那儿”、 “那小孩象野马似的”。,拟 音 词,拟音词的语法特征 拟音词的分类 拟音词的作用,拟音词的语法特征,拟音词摹拟感叹声、呼应声和某种音响。如“唉、喂、咚”等。 拟音词的语法特征表现在: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 构关系。如:“唉!别闹了好不好?”“喂,别闹了好不好?”“吱吱 喳喳,鸟儿在枝头闹得好欢。”有时,拟音词也可以进人句子,跟 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临时用作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但全都可以 加上引号,这说明它们仍然具有特殊性。如:“打几个“哈哈”(用 作名词),“哎哟了一声”(用作动词),“咚咚咚的脚步声” (用作形容词),“嗯嗯嗯地表示同意”(用作形容词)。,拟音词的分类,拟音词可以分为两类: (1)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 如“唉、啊、哼、咦、哎呀、喂、嗯、哎” 等。 (2)象声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 物的叫声。如“砰。叮噹、哗啦、咚咚、卿 卿、汪汪汪、吱吱喳喳”等。,拟音词的作用,拟音词是一类特殊的虚词。 (一)一方面,它具有独用性。基本功能是充当独 立语或独语句,而不是配合实词造句,协助实词表达 意义,帮助句子成分或分句表达关系,不同于一般的 虚词; (二)另一方面,它只是声音的摹拟形式。相当一部 分拟音词不很定型或很不定型,有时虽然可以进人句 子,但全都可以加上引号而不增添特殊含义,跟各类 实词又有很大的不同。,二 词性的判别,分类与归类 判别词性的方法,(一)词的分类与归类,(一)词类与词性 (二)词类的共性与词的个性,词类的共性和个性,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分出来的类。因此同类的词必须 具有共同的语法功能,异类的词必须具有互相区别的语法功 能。 说同类的词有共同性,并不是说同类的词语法功能全部相 同;说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个性,也不是说异类词之间 就毫无共同点。因为同类的词有不同的个性,所以大类之下可 以分出小类来,例如动词里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因为异 类的词之间也可以有某些共性,所以有时我们又把不同的词类 归并为一个大类,例如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谓语,都能受副词 修饰,可以合起来称为谓词。,词类和词性的关系,“词性”是跟“词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 (一)定义不同: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词性是词的语法属性。 (二)着眼点不同:词类着眼于总体,讨论的对象是词性相同 的一类一类的词;词性着眼于个体,讨论的对象是类属相同的 一个一个的词。对于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观察其语法特征,考 究其词类属性,从而判定它们应该归人哪个词类,这就是词性 判别的工作。 如果说,词类划分是从词的分类的角度研究词类问题,那 么,词性判别便是从词的归类的角度研究词类问题。,(二)词性判定的方法,充足性语法特征 非充足性语法特征 入句结果 证明方法,词的语法特征,词性的判定,必须根据词的语法特征,还必须强调 不能脱离具体的入句结果。 判断词的归属,首先要根据充足性语法特征,同时还 要利用非充足性语法特征。,充足性语法特征 非充足性语法特征,所谓充足性语法特征,指的是可以成为充足条件的语法特征。 根据这样的语法特征,就足以判定某个或某些词的语法属性。词类 问题十分复杂,并不是每个词都具备某些词所有的语法特征。有时, 可能同时具备甲特征和乙特征;有时,可能只是具备甲特征或乙特 征;有时,可能甲特征和乙特征都不具备,但又可以寻找出丙特征, 而根据丙特征,它还是可以归入某词类。,充足性语法特征,教科书里在讲词类划分时列举的各类词的语法特征,一般都只是适应面较大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这些特征只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类词的基本面目。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词性判定,还必须进一步掌握根据语法特征和入句结果等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面大的语法特征,适用面大的语法特征不一定就是充足性语法特征。判定词性时, 作为判定词性时的充足性语法特征要有明确的限定。限定的形式是: “主体条件附加条件”。,副词的充足性语法特征可以概括为:“从造句功能看,能充当状语。而且,除极少数既能充当状语又能充当补语,绝大多数只能充当状语。” 这个充足性语法特征由主体条件“能充当状语”和附加条件“只能充当状语”构成。主体条件是最基本的东西,不能缺少,但附加条件是保证条件的充足性的东西,也同样不能缺少。,他曾经看过这部影片。 他去年看过这部影片。 “曾经”能做状语,而且只能做状语时间副词; “去年”能做状语,但还能做其他成分时间名词。,适用面小的语法特性不一定不是充足性语法特征。 有的语法特性适用面可能很小,但只要符合这样的特征, 就一定是某类词。 这样的特征就是充足性特征。从词性判别的实际效 果看,即使是微小局部性特征,如果是充足性的,也极 为有用。,适用面小的语法特征,凡是可以采取“A里AB”的方式重叠的词一定是形容词。虽然采用“A里AB”的方式重叠的词语不多,这个格式适应面很小,但是,它却可以断定一些词为形容词。例如: 糊涂糊里糊涂 罗嗦罗里罗嗦 古怪古里古怪 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章共管保密协议书
- 单位人员借用协议书
- 外籍高管工作许可及综合担保服务合同
- 2025关于耕地流转合同范本
- 医疗委托消毒协议书
- 卖房佣金合同协议书
- 商品购买咨询协议书
- 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科技应用考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实务考前冲刺策略试题及答案
- 协助管理雇佣协议书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及管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大美劳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
- MOOC 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AS1657-1992---固定平台、走道、楼梯与梯子的设计、施工与安装
-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与涉密地图的保密管理(课堂PPT)
- 机电传动控制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
-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高级英语第一册Unit2Hiroshima课后练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