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_(10).ppt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__(10).ppt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__(10).ppt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__(10).ppt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__(1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4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1)乃氏判据是根据开环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几何判据。 (2)乃氏判据不需要求解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当系统某些环节(延迟)无法用分析法写出时,可以通过实验法获得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来判断闭环稳定性。 (3)乃氏判据能给出系统的稳定裕量(幅值裕量、相位裕量)来描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能指出提高和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途径,因而这种方法在工程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4)依据:映射(幅角)原理和系统稳定的条件。,5.4.1 引言乃氏判据的特点:,本节主要内容:乃氏判据、稳定裕量及计算。,先看下面对应关系,因此,可称GH中(-1,j0)点为使系统闭环稳定的开环临界点。,5.4.2 幅角原理映射原理,(1) 辅助函数F(s),设,引入辅助函数复变函数,F (s)的特点: 其零点是闭环极点,其极点是开环极点,因此F(s)的零、极点个数(用Z表示)相同。 系统稳定条件是闭环所有极点即 F (s)的所有零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5,(2) 幅角原理(映射原理),对于s内任一封闭曲线s ,在F(s)内都能映射出另一封闭曲线F;当s包围F(s)的Z个零点和P个极点,且s不通过F(s)的任何零、极点时,则当s顺时针方向沿 s转一圈时,F 逆时针包围其坐标原点N圈,且N=P-Z。,如下图说明:, s,s,F,F(s),6,(3) 乃氏路径及映射,选取s右半平面边界线为s,称为乃氏路径。如图有:,=-j0-0+j-j 即:乃氏路径=虚轴+半径为的半圆,而半径为的半圆可表示为:,因nm,所以此时有:,或1+K,可见:s内的乃氏路径即s曲线在F(s)内的映射即F曲线只决定于虚轴,即=-j0-0+j的部分。而此时的F即F(j)曲线。,特别说明:在奈氏路径中,= -0- 和= 0+是关于实轴对称的,所以一般只需画出=0+的虚轴及其在F(s)平面的映射部分即可,为使奈氏判据使用起来简单,下面的讨论均指=0+的虚轴及其映射部分。,(4) F(s)与GH 的映射关系,所以: 当=0+变化时,F(s)内F逆时针包围其坐标原点的圈数N=乃氏曲线G(j)H(j)逆时针包围GH 内(-1,j0)点的圈数。即有下面对应关系:,8,由此,幅角原理可以叙述为: 如果某系统在s右半平面中含其闭环传递的Z个极点和开环传函的P个极点时,则s右半平面的包络线在GH中的映射就是系统的开环奈氏曲线G(j)H(j),而且当=0+变化时,奈氏曲线G(j)H(j)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点的圈数为:,其中: N F (s)内F逆时针包围其坐标原点的圈数,即GH 内乃氏曲线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圈数。 P s内F (s)的极点数即s右半平面开环极点数。 Z s内F (s)的零点数,即 s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显然Z=0时系统稳定。此时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可表述为:N = P/2。,0型系统 特点:系统开环传函不含0极点,开环系统稳定。 奈氏判据:当=0变化时,开环奈氏曲线逆时针包围(-1, j0)点的圈数N = P/2时,闭环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此时不稳定闭环特征根的个数为Z = P-2N。,设P为系统开环传函右半平面极点数,N为乃氏曲线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的圈数。则乃氏稳定判据为:,5.4.3 乃氏稳定判据,非0型系统 特点:系统开环传函含有0极点,开环系统处于临界稳定。 说明:开环传函含有零极点因子,相当于s 经过了F(s)的零极点,这不符合幅角原理的要求,因此不能直接应用奈氏判据,需要做一些数学处理。,如图所示,可用半径为无穷小的1/4圆弧“代替”s=0的极点。这1/4圆弧可表示为:,开环传函含有0极点因子的数学处理:,此时,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可见,当s 沿半径为无穷小的圆弧从j0变化到j0+时,奈氏曲线则在无穷远处由0变化到-90,即顺时针方向变化的角度为90。 因此,若开环系统含有个积分环节,在应用奈氏判据时,应先绘出=0+的奈氏曲线,再从=0+开始逆时针补画一个半径为,相角为90的大圆弧增补线(至=0处),作为奈氏曲线的起始部分,然后再根据0型系统奈氏判据的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乃氏稳定判据使用说明:,(1) 乃氏曲线 0型系统乃氏曲线在= 0点是封闭的(加上实轴的一部分),无需作辅助线;对于非0型系统,乃氏曲线= 0点不封闭,需做辅助线,方法是从=0+开始逆时针作半径为,角度为90的圆弧至=0。,(2) 开环右半平面极点数P可根据已知的开环传函确定。 (3) 乃氏曲线逆时针包围(-1,j0)点时,N为正;反之N 为负。 (4) 乃氏曲线穿过(-1,j0)点时,闭环临界稳定,此时N是不定的。,乃氏稳定判据中N的简易判断方法 穿越法,因为开环奈氏曲线逆时针包围(-1, j0)点一圈,则其必然由上向下穿越(-1, j0)左边负实轴一次,因此可利用=0变化时开环奈氏曲线上、下穿越(-1, j0)点左边负实轴的次数来计算N,从而判断系统闭环稳定性。 将开环奈氏曲线从上而下,即逆时针穿越(-1, j0)左边负实轴称为正穿越一次,用N+表示,反之称为负穿越一次,用N- 表示。如果奈氏曲线起始或终止于(-1, j0)点以左的负实轴上,则称为半次穿越,同样有+0.5次穿越和-0.5次穿越。,则开环奈氏曲线在=0变化时,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点的圈数为:,N = N+ - N-,【例题分析】见P138-140例5-75-10。 练习:P159习题5-7。,作业:P159-160习题5-6,5-8。,5.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即:稳定裕量及指标,1. 开环频率特性图上系统临界稳定点(线),(-1,j0)为乃氏图上使系统闭环稳定的开环临界点。 对应Bode图上为两条临界稳定线:,2. 定义两个重要的频率:,截止频率 c:开环乃氏图上对应于幅值为临界值1的点的频率或 幅频Bode图与临界线0db线(轴)的交点频率。表达式为:A(c)=1或L(c)=0dB。,穿越频率 x:开环乃氏图上对应于相位为临界值-180的点的频率或相频Bode图与-180临界线的交点频率。 表达式为: ( x)= -180 。,3. 稳定裕量,定义:在频率特性图中,稳定裕量是指系统的稳定运行点到临界稳定点(临界稳定线)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常用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h表示。,相位裕量又称相角裕量(Phase Margin) :,幅值裕量又称增益裕量(Phase Margin)h:,0 Kg1,乃氏图上的相位裕度与幅值裕度,0 Kg1,N点,Bode图上的相位裕度与幅值裕度,结论:,根据稳定裕量指标可判断系统稳定性 0,h1或20lgh 0dB时系统稳定 0 ,h=1或20lgh= 0dB 时系统临界稳定; 0,h1或20lgh 0dB 时系统不稳定; 对最小相位系统,因为与h(20lgh)有唯一的对应关系,因此,可只用相位裕量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一般工程要求:=30 60; 20lgh=610dB。,两种特殊情况 的处理:,(a)曲线与单位圆有三个交点,其相角裕度的值各不相同; (b)曲线与负实轴有三个交点,其幅值裕度的值也各不相同。 对以上两种特殊情况,一般以最坏情况考虑。,根据定义首先计算两个截止频率c和g:,c的计算: 方法1:根据开环传函由各转折频率分段,写出近似表达式,令A(c)=1c; 方法2:先绘幅频Bode图L() 三角形关系c。,x 的计算: 方法1:令(x)=-180x; 方法2:G(j) H(j)=P() +jQ() 令Q()=0x。,分别计算和h:,的计算:,两种稳定裕量 的计算:,h的计算:,4. Bode图与系统性能的关系:,高频段:反应系统抗高频噪声的能力。 高频段越陡,抗干扰能力越强。,计算结果: c2.2s-1,0.4;x2.2s-1,h1(0dB),作业:P160习题5-12,5-17。,5.8 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指标,5.8.1 闭环频率特性主要性能指标,图5.59 一单位负反馈系统,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为:,闭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为:,M0=1时系统为无静差系统,否则为有静差系统。M(0)越接近1,则有差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意义:Mr表征系统相对稳定性;r表征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Mr相对稳定性;r快速性 。,r是对应于谐振峰值处的频率 。,带宽频率(带宽),定义:闭环幅频特性的幅值减小到0.707M0时的频率。,意义:反应系统对噪声的滤波特性。b越大,频带越宽,表明系统能通过的信号频率很宽,反应速度快;b越小,表明系统只能通过低频信号,反应速度慢,但抑制输入信号高频噪声的能力越强。,闭环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为:,5.8.2 二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平稳性指标:谐振峰值Mr与超调量 的关系,而:,快速性指标:带宽频率b、谐振频率r与ts、tp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公式可以证明,当给定时,Mr和固定,此时:,b、r与ts、tp都呈反比关系,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