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部 杨倩,2019年5月,护理核心制度及护士岗位职责,内容,护理查对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医嘱执行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查对制度,查对制度的认真执行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防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三查八对”、“一注意”内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八对:认真、严格地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患者识别方法:至少使用患者姓名和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同时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方法,一、护理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 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签全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处置、转抄医嘱未双人查对或转抄者代签名 未转抄临时医嘱导致护士无法查对医嘱 医嘱查对内容不全 每班医嘱查对流于形式 办公护士未参与医嘱查对 疑问医嘱、口头医嘱执行的随意性 操作未查对医嘱,医嘱查对制度顺口溜,医嘱好比是命令 生命攸关责任重 长临口头三姐妹 病区常常来排队 医生开写新医嘱 细查病人切实际 护士执行医嘱时 三查七对必牢记 如有疑问需弄清 解除疑虑免纠纷 抢救患者要复述 保留安瓿补医嘱 双人查对双签名 班班查对勿忘记 每周定期大查对 组长参与查仔细,一、护理查对制度,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备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安瓿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备药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一、护理查对制度,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5.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用前须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摆药未查对医嘱及药物效期、质量 备药后未落实双人查对 配药未查对医嘱(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及输液用物的质量及效期 药物配伍禁忌无标识 身份核查错误(输或换错液) 药物过敏标识不全或患者不知晓 麻醉药品残余量管理不到位,一、护理查对制度,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遵医嘱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前严格落实查对措施 根据要求确定采集容器、采集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并通知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时 门诊患者查对:科别、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种类、标本量 住院患者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种类、标本量,一、护理查对制度,标本采集查对制度 4.采集合血标本时,应由两名护士核对 5.同一患者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查对各申请单资料是否一致 6.采集完成后及时送检,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试管上检验条码粘贴方式错误 标本采集量不够 标本采集遗漏 标本延迟采集 标本凝集 标本存放不当(时间、温度) 合血标本采集未落实双人查对 患者或家属送标本,一、护理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医护人员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输血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查对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核对无误,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取回,取血查对制度,凡血袋有下列情景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即“八不接”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一、护理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医嘱单、交叉合血单、输血记录单上签全名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输血完毕后,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入病历保存,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一、护理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认真执行手术患者的核对制度。 核对患者: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腕带标识、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手术标识、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手术部位标记: 正确部位、正确术式、正确患者 手术部位标记由手术者实施,全院范围内统一 与切口线的区别 标记要在铺巾后、切开前,始终可见,一、护理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把好“四关”: (1)接患者之前,与病房护士查对 (2)麻醉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核查 (3)手术开刀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核查 (4)患者出手术室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核查,一、护理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3.查对无菌包外3M指示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显示灭菌是否合格,查看手术器械是否齐全、适用 4.手术物品查对 (1)认真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2)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必须认真点清数目 (3)把好四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相符,一、护理查对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4)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准确记录 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随同病理检验单送检,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与临床科室核查内容不全 无手术部位标记 未落实三方核查 术中用药未落实查对制度 病理标本转运不及时、标本交接漏签名,一、护理查对制度,供应室查对制度 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置放置 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收取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特殊器械清洁处理不到位 一次性医疗用品下账登记品名、数量、规格、科室错误 物品包装数量与要求不一致 物品标记失效期与包装材质不匹配,一、护理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 每日查对医嘱后,向病员及家属作饮食宣教并督促落实 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特殊饮食就餐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下面这些坏习惯我有吗?,下面这些好习惯你能做到吗?,良好的查对 习惯有哪些?,1、熟知环节、注重细节 2、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3、做事要善始善终 4、慎独性强,二、抢救工作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二、抢救工作制度,急救器械、药品齐备完好,每日核对,每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管理、定期消毒灭菌)、“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破损)、“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二、抢救工作制度,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二、抢救工作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二、抢救工作制度,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救技能及知识掌握不到位 仪器设备性能不熟悉、维护不及时 急救器材及药物交接不清、交接责任人不明确 急救器材及药物使用后补充不及时 完好率不达标 抢救时分工不明确 抢救记录书写不及时、护士长审核不及时,常见护理安全问题,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遵守医院作息时间及护士长排班制度,不擅自调班,不得脱岗 护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值班护士应掌握病室动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尤其是急诊、新入、危重、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认真作好护理记录,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做好病室管理工作,遇有重大或特殊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认真书写交班报告,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医学术语运用规范。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时须由带教老师审签,护 理 交 接 班 形 式,集体早交班,床旁交接班,口头交接班,护理交接班 形式,书面交接班,集体早交班存在问题,交班者 1、交班内容不准确(准备不够)、不全面 2、交班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3、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不恰当 4、交班者声音小,语言含糊 5、精神倦怠,仪表仪容不整 接班者 1、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晨会交班 2、对所交患者的疾病或相关知识不了解 3、晨会时注意力不集中,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 交清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分娩、手术、病危、死亡人数及病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病人交接:抢救、危重、大手术病人护理完成情况;查看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各种管道的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急诊、新入、特殊检查、治疗、输血及情绪异常的病人重点交接并记录,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 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治疗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急救器材、药品是否齐备完好,贵重、毒麻、限剧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 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整洁、安静、安全、舒适,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的要求 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书写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各类用物和病房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清点病区贵重物资、急救器材、药品,交班者提前做好交班准备,严格执行“八不交接”,在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肝胆胰外科,护士交接班八不交接, 衣着不整不交接 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 患者出、入院或转科、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 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 医嘱未处理完不交接 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 物品、麻醉药品数目不清时不交接 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的要求 认真详细对患者实行逐个床头交接,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材、物品交待不清和患者不在病房时须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床头交接班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交接主体不清 晨间护理不彻底 缺乏沟通技巧 隐私保护不到位 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够,交接班脱节 内容交接不全面、不具体、重点不突出 床头交接班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 忽视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手卫生落实不到位 无带教、提问,接 班 者 准 备,关 注 重 点 病 人!,床边交接班站立位置,交 班 护 士,床头,护士长,其余护士,其余护士,责任组长,接 班 护 士,新病人 入院时间、原因、诊断、入院后阳性体征、护理要点,侧重健康教育,融洽护患关系,危重病人 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包括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检查导管、皮肤状况等,手术病人 侧重术前准备,术后病人侧重专科情况观察,出院病人 侧重出院指导,征求意见等,不同病人交接重点,特殊检查、治疗 特殊检查项目、治疗准备及完成情况等,治疗后反应,床旁交接班演示,接班者:“1床李奶奶,早上好,感觉好点了吗?” 接班者:(测BP、P、R正常) 交班者:病人现在输液为林格氏液 接班者:(动作:查通畅、肿胀) 输液通畅 接班者:吸氧管在位通畅 交班者:是的,氧流量是2升/分 接班者:各引流通畅(动作:检查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情况) 接班者:病人皮肤怎么样? 交班者:皮肤是完好的(动作:一起检查皮肤),肝胆胰外科,护士长点评, 护士长进行点评 本周工作重点 学习和晨间提问,四、输血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与患者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核对无误后抽取血标本。 将抽取的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 携带专用取血器、交叉合血单到血库取血。取血时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核对无误,双方签字,血液方可取出,出库的血液一律不得退回血库,四、输血管理制度,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两人确认签字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输血,并两人签字,四、输血管理制度,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全血、成分血及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 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四、输血管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输血反应,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和渗血,做好记录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入病历保管,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低温保存至少24小时 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输血反应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表上报护理部、输血科 护理部不定期对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管理进行监控及效果评价,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采血时未核对输血申请单 患者或家属送合血标本 实习生单独取血,代签老师姓名 输血未落实双人床旁核对 输血时间与医嘱执行时间不吻合 执行医嘱护士与护理记录单护士不一致 同一时间取多袋血 对输血反应缺乏跟踪评价,五、医嘱执行制度,基本要求 医嘱由医师下达,护士执行医嘱应遵循及时、准确、认真、完整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医嘱必须经职业医师签名后才有效。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病人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再次确认。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 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需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凡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做好交班,交接清楚,五、医嘱执行制度,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由执行护士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长期备用医嘱(prn):每次执行时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医嘱内容,护士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五、医嘱执行制度,临时医嘱 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护士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对限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即刻医嘱(st)应在医嘱开出后立即执行。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后,必须在执行时间标记栏内注明执行的时间并签全名 临时备用医嘱(sos):12小时内有效,护士执行后必须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全名,若未执行则由当班护士用红笔在此医嘱栏内标注“未用”并签全名,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执行医嘱不及时 执行医嘱后签名不及时 医嘱执行单涂改、签名字迹潦草 输注药物与签名执行药物不吻合 加液不带医嘱执行单 时间用药执行不规范 不能识别特殊医嘱药物 漏执行医嘱或医嘱停止仍执行 疑问医嘱、口头医嘱执行的随意性,六、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标记:特级护理为红色、一级护理为蓝色、二级护理为黄色、三级护理为白色),六、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方法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六、分级护理制度,(1)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a)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b)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 的患者; c)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实施床旁交接班。,六、分级护理制度,(2)一级护理 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c)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d)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六、分级护理制度,(3)二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a)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b)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c)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六、分级护理制度,(4)三级护理 1)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Barthel指数评估不准确 分级护理医嘱需进一步完善 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大 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护理等级,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各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标本、检验结果、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 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指使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责范围以外的技术操作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均由带教老师及指使人承担责任,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根据事件性质与情节,护士长要于事件发生后1-2个工作日内,组织全科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查明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向护理部提交不良事件报表 各科室每月组织护士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不良事件汇总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不良事件分级 级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级事件:有错误事实存在,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或心理负担,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级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报告程序 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 、级事件报告流程:当事人在发生或发现、级事件时,应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并在1个工作日内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级事件报告流程:当事人在发生或发现、级事件时,应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并在2个工作日内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 不良事件报告原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实行主动报告和非处罚性原则 奖惩措施 对于在规定时限内主动上报、级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奖励目标考核分0.1分,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对主动报告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阻止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人奖励目标考核分2-10分 对不主动报告或未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当事人,视情节、后果轻重扣当事人目标考核分1-5分。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医疗纠纷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处理,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安全意识淡薄 不重视,错误观念 瞒报、漏报、延报 未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整改流于形式 护理部督察不及时,不良事件管理是护士长的事情,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为了保证患者在就诊、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患者必须如实填写就诊身份信息,对就诊及住院患者使用唯一标识(通用就诊卡、住院号)管理 挂号室在输入患者身份信息时必须加以核对,对昏迷急救患者、未取名婴儿、不愿提供个人信息、语言交流障碍等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应加以核实 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门诊医生在为医保患者开写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证时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 住院患者持医生开具的入院证,到达病区时,护士应对入院证上的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再次审核,如有不符,及时纠正,规范填写和佩戴腕带: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及病历 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 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或者知晓者陈述患者的姓名,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腕带一般应戴在患者手腕上,如婴幼儿或病情禁忌,可佩戴在脚踝或其他适宜部位(皮肤病、肢体水肿、材质过敏的患者腕带佩戴在前臂醒目位置并妥善固定) 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介入或有创伤诊疗活动前后、操作前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实施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诊疗活动)或者转运患者前,须核对腕带信息或者身份证信息,并让患者、家属或知晓者陈述姓名,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腕带信息由两名护士核对无误后佩戴,并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手段。若遗失或损坏需重新填写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予患者佩戴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楚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过敏史等 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的宣教及使用情况的检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完善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新生儿室之间)、重点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一)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 采用“腕带”、“家属及陪护亲友陈述姓名”、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核对 “腕带”信息,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手术室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患者病历、腕带信息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进入手术间之后,严格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并按要求规范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二)监护室患者身份识别 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陈述姓名”等方法识别,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三)急诊科、病房、监护室、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 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医务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 患者出入病房和监护室之间,由病房护士和监护室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 患儿出入病房和新生儿室之间,由病房护士 和新生儿室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 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病房护士与助产士 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四)对重点患者身份识别 对重点患者( 产妇、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陈述姓名”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的手段,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完善无名患者身份核查制度与流程 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腕带,注明:姓名(无名)、性别、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急诊号、过敏史(不详)。如患者住院需同时注明科室、床号,填写床头卡 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确认后,更换标注患者准确信息的腕带及床头卡(经两名护士核对无误),医生在病历资料中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无名患者就诊,正确填写患者腕带信息,两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诊疗护理活动中使用两种以上(性别、住院号或门急诊号、床号)识别患者身份,身份确认后,两名护士核对无误更换腕带及床头卡,八、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及流程,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患者未佩戴手腕带 佩戴腕带前未落实双人核对 腕带佩戴不规范、信息不完整 身份核查错误(输或换错液) 未主动邀请患者陈述姓名,九、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一次性使用。,(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原始记录。,(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消毒隔离措施到位,人流、物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手卫生。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置于无菌容器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铺好的无菌盘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操作常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消毒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着装规范;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损伤的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治疗室、病区、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置锐器盒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肝胆胰外科,护理查体,强化带教工作,强化全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良好慎独意识,严格质量督导,针对重点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如何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核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没有任何借口!,护士岗位职责,一、N4护士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承担疑难、危重患者或新开展手术、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包括评估病人,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具有专科特色的康复与健康指导。 指导下级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实践,主持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讨论,承担院内会诊,提供护理专科指导,一、N4护士岗位职责,协助护士长制定本专科护理工作指引,完善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承担、组织临床教学与考核,指导下级护士工作 按要求完成规范化培训与考核 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承担科研课题,带领或指导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及撰写护理论文 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质量控制与病房管理,必要时代理护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AI在影像诊断中的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构建报告
- 2025年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在模具制造中的三维打印技术应用报告
-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科学试题(含答案)
- 福建省莆田八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营养师考试专项训练试卷:冲刺阶段营养师心理辅导技巧训练
- 2025年导游资格证考试冲刺试卷:旅游线路设计与营销策略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试卷:逻辑判断与推理高分解析
- 2025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心理评估专项强化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反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86题)
- 2024年新农村雨污分流建设合同
- 副立井罐笼更换提升机钢丝绳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标准
- 数据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院科两级对核心制度执行率的持续改进案例-儿科I病区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新概念一册Lesson1-12-测试题(附答案)
- DB64-T 1972-2024 风积沙路基填筑(干压法)施工技术规范
- 质量信得过班组申报材料
- TSG+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酒店代运营合同范本
- 基于SCALANCE W774W734无线通信网络构建与运行(无线通信模块) (1)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